陶瓷下坯体布袋制坯机的电机安装结构以及下坯体制坯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630164阅读:214来源:国知局
陶瓷下坯体布袋制坯机的电机安装结构以及下坯体制坯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陶瓷产品的制坯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陶瓷下坯体布袋制坯机的电机安装结构以及下坯体制坯机。



背景技术:

陶瓷产品包括陶瓷锅、碗、勺子、坛子、酒瓶等等一切器具,是用陶土为原料,经过配料、成型、干燥、焙烧等工艺流程制成。一些体积较大的陶瓷器具例如坛子等,在成型工艺中一般是分别对较大陶瓷器具的上半部分和下半部分进行坯料制作,然后将制作成型后的上坯料和下坯体对接制作成型。对于这种较大型的陶瓷产品,若利用手工进行制作,则非常不利于制作,并且制作速度慢,对陶瓷产品的外圆、内圆均不能精确控制,因此需要一种坯料布袋制坯机以快速成型较大型陶瓷产品的坯料。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够调节电机与转动轮之间的皮带绷紧度的陶瓷下坯体布袋制坯机的电机安装结构以及下坯体制坯机。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陶瓷下坯体布袋制坯机的电机安装结构,用于将驱动电机组件安装于陶瓷下坯体布袋制坯机的基座本体上,所述驱动电机组件的输出轴通过传动皮带与位于基座内的转动轮传动连接,包括用于安装电机的安装基板、一用于将安装基板安装在基座本体的侧架上并能够相对于该侧架转动的旋转结构以及一固定于另一侧架上且用于对安装基板的转动角度进行调节从而来调节驱动电机组件的皮带的绷紧度的外螺纹杆,固定外螺纹杆的侧架与安装所述安装基板的侧架相邻。

进一步的,所述侧架包括第一侧架、第二侧架、第三侧架以及第四侧架,所述安装基板通过旋转结构安装于所述第一侧架上,旋转结构包括焊接于所述第一侧架上的转动座以及旋转安装于所述转动座上的转动轴。

进一步的,所述安装基板的一侧与所述转动轴固接,在所述安装基板上靠近所述旋转结构的一侧开设有两个第一竖向条形孔,在所述安装基板上远离所述旋转结构的一侧开设有两个第二竖向条形孔,所述两个第一竖向条形孔和两个第二竖向条形孔呈矩阵形式分布于所述安装基板上;在所述电机上相应于第一竖向条形孔及第二竖向条形孔的位置处分别设有一安装耳,在每一安装耳上相应于对应的两个竖向条形孔的位置处开设有两个安装孔,安装电机时,将四个螺栓分别依次穿过对应的竖向条形孔、安装孔后利用第一螺母锁紧。

进一步的,在所述安装基板上远离所述旋转结构的一侧向外凸设有一带有穿孔的支耳,用于穿设于所述外螺纹杆上,所述安装基板通过两第二螺母限位于外螺纹杆上,所述外螺纹杆的第一端焊接于所述第二侧架的内侧,第二端向前且向第一侧架的方向倾斜延伸,当所述安装基板向第二侧架的方向转动时,所述支耳穿设于所述外螺纹杆上后向外螺纹杆的第二端方向动作,从而调节电机与所述转动轮之间的距离,两第二螺母分别位于支耳两侧面,向相对的方向拧紧第二螺母,从而将所述安装基板限位于所述外螺纹杆上相应位置处。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另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陶瓷下坯体布袋制坯机,包括基座、安装于基座上的下坯体布袋制作模具以及驱动电机组件,还包括所述的用于将驱动电机组件安装于所述基座上的电机安装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陶瓷下坯体布袋制坯机的电机安装结构以及下坯体制坯机,能够调节电机相对于所述转动轮的距离,从而调节套于电机输出轴和转动轮上的皮带的绷紧度,来达到最佳带动状态。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陶瓷下坯体布袋制坯机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电机安装结构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见图1及图2,本实用新型的陶瓷下坯体布袋制坯机包括基座1、安装于基座1 上的下坯体布袋制作模具2、用于驱动所述下坯体布袋制作模具2旋转的驱动电机组件3、用于将所述驱动电机组件3安装于所述基座1上的电机安装结构4、架设于所述基座1上方的刀具组件5。具体地:

关于基座1:

所述基座1包括基座本体10以及用于安装所述下坯体布袋制作模具2的一旋转安装结构12以使所述下坯体布袋制作模具2在受电机驱动时能够在基座本体1上转动。

所述基座本体10包括底框、顶框以及侧架。所述底框由位于同一水平面的第一底横杆101a、第二底横杆102a、第三底横杆103a及第四底横杆104a围合形成,所述第二底横杆102a及第三底横杆103a的第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底横杆101a的两端垂直连接,所述第四底横杆104a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二底横杆102a和第三底横杆103a的第二端垂直连接,以此形成方框状的底框。所述顶框平行位于所述底框的上方,由位于同一水平面的第一顶横杆101b、第二顶横杆102b、第三顶横杆103b及第四顶横杆104b围合形成,所述第二顶横杆102b及第三顶横杆103b的第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一顶横杆101b的两端垂直连接,所述第四顶横杆104b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二顶横杆102b和第三顶横杆103b的第二端垂直连接,以此形成与所述底框形状相匹配的顶框。所述侧架包括第一侧架101c、第二侧架102c、第三侧架103c以及第四侧架104c,所述第一侧架101c的下端垂直连接于所述第一底横杆与第二底横杆的交接处,上端垂直连接于所述第一顶横杆101b与第二顶横杆102b的交接处;所述第二侧架102c的下端垂直连接于所述第一底横杆与第三底横杆的交接处,上端垂直连接于所述第一顶横杆101b与第三顶横杆103b的交接处;所述第三侧架103c的下端垂直连接于所述第二底横杆102a与所述第四底横杆104a的交接处,上端垂直连接于所述第二顶横杆102b与所述第四顶横杆104b的交接处;所述第四侧架104c 的下端垂直连接于所述第三底横杆103a与所述第四底横杆104a的交接处,上端垂直连接于所述第三顶横杆103b与所述第四顶横杆104b的交接处,以此,使所述基座本体10形成四方体的框架结构。

所述基座本体10还包括架于所述底框上的第一底架块104及第二底架块105,所述第一底架块104和第二底架块105的两端均分别固定于所述第二底横杆102a及第三底横杆 103a的上表面,所述第一底架块104及第二底架块105之间具有间隙,它们相互平行。

所述基座本体10还包括架于所述顶框上的第一顶架块106及与其平行的第二顶架块 107,所述第一顶架块106及第二顶架块107的第一端均与第一顶横杆101b的内侧面(相对于第四顶横杆104b的一面)连接,第二端均与所述第四顶横杆104b的内侧面(相对于第一顶横杆101b的一面)连接,所述第一顶架块106及第二顶架块107的上表面与第一至第四顶横杆104b均位于同一平面,并且所述第一顶架块106和第二顶架块107之间具有间隙。本基座本体10的各个架块、横杆、侧架均利用钢材、金属等材料制成,可以利用车间废弃的钢块、铁块等等焊接组装而成,节约制作成本,架体结构使得其中空具有安装旋转安装结构12的空间,使整个结构布局更紧凑简单。

本实施例中,两顶架块的长度方向与两底架块的长度方向垂直,它们在水平投影面上呈垂直交叉状,这样设置,可以使受力分布更均匀。

所述旋转安装结构12与所述驱动电机组件3的输出轴连接,所述旋转安装结构12的下端安装于所述底框上,上端穿过所述顶框凸出于所述顶框的上表面(从上述两顶架块之间的间隙穿出)。具体地,所述旋转安装结构12包括固定于所述第一底架块104和第二底架块105上的带有轴孔的安装座121、立设于所述安装座121的轴孔(图未示出)内的旋转轴123以及套设于所述旋转轴123上的转动轮125,所述下坯体布袋制作模具2与所述旋转轴123上端连接。其中,所述安装座121包括一固定于所述第一底架块104和第二底架块105上表面的圆形底盘、与所述圆形底盘一体的圆柱形凸台,所述轴孔开设于所述圆柱形凸台上。所述旋转轴123在外力作用下能够绕其轴心转动,从而带动固定于其上端的下坯体布袋制作模具2转动,所述旋转轴123的上端可以通过一轴承固定于所述第一顶架块106和第二顶架块107之间,并穿出所述基座本体10的顶框上,以使得上端面高出所述基座本体10的顶框上表面。所述转动轮125套设于所述旋转轴123上并位于所述顶框与所述底框之间的空间内,所述转动轮125包括套设于所述旋转轴123上的套件、轮圈以及连接于所述套件外周面与所述轮圈内周面之间的若干辐条(图未示出),所述若干辐条绕所述套件外周面呈辐射状分布。本实施例中,所述转动轮125为皮带轮,在轮圈外周面具有与皮带配合的槽。所述下坯体布袋制作模具2呈圆筒形,模腔形状根据陶瓷产品的下半部分的形状相匹配(例如为椭圆形状等等),所述下坯体布袋制作模具2与所述旋转轴123同轴心,固定于旋转轴123上后位于第一顶架块106及第二顶架块107上方。本旋转安装结构12安装于所述基座本体10的内容空间内,合理利用所述基座本体10的内空空间,无需占用其他空间,使得整个下坯体布袋制作机的结构布置更紧凑简单,通过驱动电机带动转动轮125旋转,进而使所述旋转轴123转动,以使位于其上端的下坯体布袋制作模具2随之转动。

应当理解的,以上描述仅作为较佳的一个示例来描述本下坯体布袋制作机的基座1结构,它并不用于限制所述下坯体布袋制作机的基座1,在不同的实施例中,可根据需要作一些演变,例如在不考虑布局、占用空间、体积、制作成本的情况下,基座1可直接设计为实心圆柱形、四方体结构,这样,旋转安装结构12的旋转轴123和转动轮125直接装于实心结构中心位置上,然后再通过电机驱动旋转安装结构12的转动轮125旋转,从而带动下坯体布袋制作模具2转动。基座1的作用主要是供下坯体布袋制作模具2安装并能够旋转,只要能够满足这个功能即可,而上述较佳的,基座1不仅供下坯体布袋制作模具2安装,还供驱动电机组件3安装,具体见下述描述。

所述驱动电机组件3可以采用现有的任何一种可以驱动旋转轴123转动的任何电机组件,因此,此处便不再作一一赘述。

关于电机安装结构4:

所述电机安装结构4包括一用于安装电机的安装基板40、一用于将安装基板40安装在基座本体10的侧架上并能够相对于该侧架转动的旋转结构42以及一固定于另一侧架上且用于对安装基板40的转动角度进行调节从而来调节驱动电机组件3的皮带的绷紧度的外螺纹杆44,固定外螺纹杆44的侧架与安装所述安装基板40的侧架相邻,安装基板40、安装所述安装基板40的侧架、固定外螺纹杆44的另一侧架连线呈类似三角形状。具体地:

所述安装基板40通过旋转结构42安装于所述第一侧架101c上,本实施例中,所述旋转结构42包括焊接于所述第一侧架101c上的转动座421以及旋转安装于所述转动座421 上的转动轴423。在其他的实施例中,所述旋转结构42可以为市面上的任何一种合页结构、枢接结构等等。

所述安装基板40的一侧与所述转动轴423固接(例如焊接),该侧相应于所述转动座421的一段具有避让缺口401,以避免与转动座421接触而影响转动效果,所述安装基块呈矩形块状,在所述安装基板40上靠近所述旋转结构42的一侧开设有两个第一竖向条形孔402,在所述安装基板40上远离所述旋转结构42的一侧开设有两个第二竖向条形孔 403,所述两个第一竖向条形孔402和两个第二竖向条形孔403呈矩阵形式分布于所述安装基板40上。在所述电机上相应于第一竖向条形孔402及第二竖向条形孔403的位置处分别设有一安装耳404,在每一安装耳404上相应于对应的两个竖向条形孔的位置处开设有两个安装孔,安装电机时,将四个螺栓分别依次穿过对应的竖向条形孔、安装孔后利用第一螺母锁紧。四个竖向条形孔可以调节电机的高度,从而调节套于电机输出轴端的皮带的高度,以使得套于电机输出轴和转动轮125上的皮带能够呈水平状。

在所述安装基板40上远离所述旋转结构42的一侧向外凸设有一带有穿孔的支耳405,用于穿设于所述外螺纹杆44上,所述安装基板40通过两第二螺母441限位于外螺纹杆44 上。本实施例中,所述外螺纹杆44的第一端焊接于所述第二侧架102c的内侧(相对于第一侧架101c的一侧),第二端向前且向第一侧架101c的方向倾斜延伸,如此,当所述安装基板40向第二侧架102c的方向转动时,所述支耳405穿设于所述外螺纹杆44上后可以向外螺纹杆44的第二端方向动作,从而调节电机与所述转动轮125之间的距离,当调节到适合位置后,两第二螺母441分别位于支耳405两侧面,向相对的方向拧紧第二螺母441,从而将所述安装基板40限位于所述适合位置。采用这种方式,来调节电机相对于所述转动轮125的距离,从而调节套于电机输出轴和转动轮125上的皮带的绷紧度,来达到最佳带动状态。

应当理解的,以上描述仅作为较佳的一个示例来描述本下坯体布袋制作机的电机安装结构4,它并不用于限制所述电机安装结构4的安装方式,在不同的实施例中,可根据需要作一些演变,例如在不电机位置调节方便、绷紧度调节方便、节约布置空间等的情况下,电机可以直接通过一电机架直接固定于所述基座本体10旁边的任何可以固定的部件上,例如地面等等,也不需要通过设置外螺纹杆44、安装基板40、安装基板40旋转方式来调节电机位置。

关于刀具组件5:

所述刀具组件5包括设于所述基座本体10一侧的安装架50、设于所述基座本体10相对的另一侧的平置架52、设于所述安装架50上端且能够上下翻转的刀具安装结构54以及安装于所述刀具安装结构54上的刀具56。

所述安装架50立设于所述基座本体10的第二底横杆102a和第二顶横杆102b的外侧,在所述安装架50的顶端设置有供所述刀具安装结构54安装的U形座501。所述平置架52 包括竖直的设于所述第三顶横杆103b的上表面相应于所述安装架50的位置处的竖杆以及水平设于所述竖杆上相应于所U形座501位置处的水平杆,用于供所述刀具安装结构54 远离所述U形座501的一端平置于其上。

本实施例中,所述安装架50由两工形钢相对焊接形成,两工形钢对接而形成矩形空间中,所述U形座通过一转轴插设于所述矩形空间的上端,如此,所述可以使U形座能够在所述安装架50上转动,从而能够调节刀具的偏转角度。

所述刀具安装结构54的后端通过销子(图未示出)安装于所述U形座501中并能够绕该销子转动,该销子的两端与所述U形座501的两侧壁连接,其长度方向与所述第二底横杆102a和第二顶横杆102b平行。具体地:

所述刀具安装结构54包括呈长形状的翻转架541以及安装于所述翻转架541一侧面且与其垂直的刀具安装板542。所述翻转架541的后端穿设于所述销子上以能够绕该销子转动,并且其后端设置有一配重平衡结构543,所述配重平衡结构543包括设置于所述刀具安装结构54后端的挂钩以及挂于所述挂钩上的配重坨。

本实施例中,所述翻转架541相应于下坯体布袋制作模具2的中段部分的宽度大于后段部分(安装于U形座501上的部分)宽度,前段部分呈杆状。

本实施例中,所述刀具安装板542可拆卸的安装于所述翻转架541的中段部分上。进一步可优化的,所述刀具安装板542通过一可调节结构可拆卸的安装于所述中段部分上,该调节结构如下:

所述调节结构包括:

沿所述翻转架541的中段部分宽度方向平行间隔设置的两第一长形调节孔551,两第一长形调节孔551的长度方向与所述翻转架541的长度方向平行;

沿所述刀具安装板542的宽度方向平行间隔设置于所述刀具安装板542的上半部分的两第二长形调节孔552,所述两第二长形调节孔552的长度方向与所述刀具安装板542的长度方向平行,当所述刀具安装板542垂直安装于所述中段部分的一侧面时,所述两第二长形调节孔552与所述两第一长形调节孔551垂直以形成“井”状;

两安装块553、一矩形固定板(图未示出)、四颗安装螺栓555以及四颗锁紧螺母(图未示出),所述刀具安装板542置于所述翻转架541的中段部分的一侧并与所述翻转架541 垂直以使得所述两第一长形调节孔551与所述两第二长形调节孔552垂直形成“井”状,所述两安装块553垂直设于所述中段部分的一侧以与两第一长形孔垂直交叉,所述矩形固定板设于所述刀具安装板542上远离所述翻转架541的一侧相应于两安装块553的位置处,所述四颗安装螺栓555分别依次穿过两第一长形调节孔551、两第二长形调节孔552以及矩形固定板上对应位置处的四个固定孔后与四颗锁紧螺母一一对应连接。

上述调节结构,通过两第一长形调节孔551,可以调节所述刀具安装板542在所述翻转架541长度方向的位置,从而保证当所述翻转架541水平置于所述下坯体布袋制作模具 2上方时,所述刀具安装板542能够位于所述下坯体布袋制作模具2的中心位置的正上方,通过两第二长形调节孔552可以调节所述刀具安装板542的高度,从而根据模具所在的高度来进行调节,使得本刀具组件5能够适应更多陶瓷产品的坯料制作。

所述刀具安装板542的下端外侧面(相应于刀具56作用面的一侧面)为弧形面,该弧形面向下逐渐收拢至刀具安装板542的内侧面。

所述刀具安装于所述刀具安装板542的下半部分,本实施例中,在所述刀具56上开设两第三长形调节孔,所述两第三长形调节孔的长度方向与所述刀具安装板542的长度方向垂直,如此,可以调节所述刀具56的向外的位置,从而能够使得下坯体的内圆径得到调节。

采用上述刀具组件5结构,在翻转架541的后端设置配重平衡结构543,当刀具组件 5平置于所述平置架52上后,可以起到配重平衡作用。在翻转架541上设置两第一长形调节孔551、在刀具安装板542上设置两第二长形调节孔552,将刀具安装板542垂直安装于翻转架541上时,能够根据下坯体布袋制作模具2所在位置及高度来调节刀具56的位置,从而能够适用于不同大小、高度的模具,使得本下坯体布袋制坯机适用范围更广,在刀具56上设置两第三长形调节孔,能够调节刀具56向外或向内的位置,从而调节下坯体的内圆径。

综上,本实用新型的下坯体布袋制坯机,其占地面积小,结构紧凑,能够适用不同大小的模具,适用范围广。在进行下坯体制作时,可以调节电机的安装基板40以所述皮带的绷紧度,保证带动效果,然后,将布袋置于所述下坯体布袋制作模具2的模腔中,将坯料(泥料)置于所述布袋中,而后,将所述翻转架541水平置于所述平置架52上,根据模具位置调节刀具安装板542和/或刀具56的位置,使刀具56竖直向下位于所述模具的模腔中心,最后,启动驱动电机组件3,带动所述转动轮125转动,所述转动轮125带动所述转轴转动,从而使基座本体10上的下坯体布袋制作模具2转动制坯。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