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智能泊车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782188发布日期:2019-02-01 19:13阅读:326来源:国知局
汽车智能泊车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汽车智能泊车系统。



背景技术:

现有楼宇地下停车场占地较多,一般每泊位都在35平方米到40平方米建筑面积,存取车耗时较长,一般都需要5分钟以上,地下空气流动差,环境空气质量较差,存取车司乘人员感觉不适,以及夜间存取汽车有精神紧张恐慌之不快等问题,改造升级为智能化无人停车系统势在必行。同时目前新型智能停车场机械设备系统仍存在不同程度的缺陷,升降设备多,当方向移动,存取车不灵活,维修复杂等。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汽车智能泊车系统,该系统是汽车地下竖井和地上塔架停车系统,汽车上墙、汽车上房智能停车系统的关键设备,也是现有楼宇地下停车场升级改造工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汽车智能泊车系统,包括建造在平面停车场上的轨道制导系统和设置在平面停车场轨道制导系统上的泊渡车系统;

所述泊渡车系统包括平台底座、设置在平台底座上的载车平台以及分别设置在载车平台底部的纵向车轮和横向车轮;所述横向车轮与载车平台之间连接有垂直升降液压缸。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述平台底座上设置有纵向轨道和横向轨道,所述纵向轨道与纵向车轮滑动匹配,所述横向轨道与横向车轮滑动匹配;所述纵向轨道和横向轨道均为沟槽轨道且交汇相通。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轨道制导系统采用沟槽轨道制导,其包括铺设在平面停车场水平通道上的纵移导轨和铺设在水平停车位内的横移导轨;

所述纵移导轨与纵向轨道相匹配,所述横移导轨与横向轨道相匹配。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平台底座上铺设有纵向电磁导线和横移电磁导线。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轨道制导系统采用电磁轨道制导,其包括铺设在平面停车场水平通道上的纵移电磁导线和铺设在水平停车位内的横移电磁导线;

所述纵移电磁导线与纵向电磁导线相对应,所述横移电磁导线与横移电磁导线相对应;

所述纵向车轮和横向车轮上分别设置有电磁感应器。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纵向车轮和横向车轮分别由伺服变频电机驱动,伺服变频电机的启停由微机控制器控制。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纵向车轮和横向车轮均采用含油尼龙材料制造。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平台底座的四角固定设置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顶部设置有顶板。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载车平台前后端设置有便于车辆驶进的引导斜板。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平面停车场包括垂直停车场的每层车位平面、地上平面停车场和地下平面停车场。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所取得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发明具备结构简单,智能化程度运行机动灵活,少故障,已维修等特点;利用本发明进行楼宇地下停车场升级改造,不但能够提高智能化自动化水平,而且无需预留人工取停车转弯等通道空间,能够减少车位占地,一个车位约为15平方米,采用本发明能够无人化操作,规定路线取放车减少道路堵塞,分散式星罗棋布的取放车节省时间,存取省时至90秒,相同面积的停车场,改造升级后泊车总量翻一番,经济社会效益十分显著。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2为本发明泊渡车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21平台底座、22连接杆、23顶板、24载车平台、25横向车轮、26纵向车轮、29引导斜板、8水平通道、9水平停车位。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的叙述。

如附图1-2所示,一种汽车智能泊车系统,包括建造在平面停车场上的轨道制导系统和设置在平面停车场轨道制导系统上的泊渡车系统;所述泊渡车系统包括平台底座21、设置在平台底座21上的载车平台24以及分别设置在载车平台24底部的纵向车轮26和横向车轮25;所述横向车轮25与载车平台24之间连接有垂直升降液压缸。所述平台底座21上设置有纵向轨道和横向轨道,所述纵向轨道与纵向车轮26滑动匹配,所述横向轨道与横向车轮25滑动匹配;所述纵向轨道和横向轨道均为沟槽轨道且交汇相通。

一种实施方式是所述轨道制导系统采用沟槽轨道制导,其包括铺设在平面停车场水平通道8上的纵移导轨和铺设在水平停车位9内的横移导轨;所述纵移导轨与纵向轨道相匹配,所述横移导轨与横向轨道相匹配。

另一种实施方式是所述轨道制导系统采用电磁轨道制导,其包括铺设在平面停车场水平通道8上的纵移电磁导线和铺设在水平停车位9内的横移电磁导线;所述平台底座21上铺设有纵向电磁导线和横移电磁导线。所述纵移电磁导线与纵向电磁导线相对应,所述横移电磁导线与横移电磁导线相对应;所述纵向车轮26和横向车轮25上分别设置有电磁感应器。

所述纵向车轮26和横向车轮25分别由伺服变频电机驱动,伺服变频电机的启停由微机控制器控制。所述纵向车轮26和横向车轮25均采用含油尼龙材料制造。所述平台底座21的四角固定设置有连接杆22,所述连接杆22顶部设置有顶板23。所述载车平台24前后端设置有便于车辆驶进的引导斜板29。

所述平面停车场包括垂直停车场的每层车位平面、地上平面停车场和地下平面停车场。

该系统采用泊渡车结构简单,容易维修保养,有利于自动控制,停取车方便,可适用于屋顶等任何平面停车场所,并组成的停车系统可大可小,布置方便灵活,需要升降机构少等优越性。为实现自动化停车,载车平台能纵向横向移动,采用以下方案:平台底座内设有用于实现载车平台横向移动和纵向移动的轨道,载车平台下部有四个纵向车轮和四个横向车轮,这些轮子由伺服变频电机直接驱动。用户把车停在入口处的载车平台上即可,剩下的存车动作自动完成。在停车到垂直停车平台时,升降设备将车升到有车位的某一层,横向车轮启动载车平台沿着平台底座的横向轨道进入垂直方向停车平台,在屋顶停车时,泊渡车的纵向车轮沿平台底座上的纵向轨道滑动到屋顶水平通道的纵移导轨,在纵向移动到需要停车位时,纵向车轮停止,垂直升降液压缸伸长,从而使横向车轮将载车平台撑起,纵向车轮悬空,横向车轮的伺服变频电机启动,将载车平台横移到水平通道左侧或右侧的水平停车位中,取车的原理与停车相反。

以上所述实施方式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并非本发明可行实施的穷举。对于本领域一般技术人员而言,在不背离本发明原理和精神的前提下对其所作出的任何显而易见的改动,都应当被认为包含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汽车智能泊车系统,包括建造在平面停车场上的轨道制导系统和设置在平面停车场轨道制导系统上的泊渡车系统。本发明具备结构简单,智能化程度运行机动灵活,少故障,已维修等特点;利用本发明进行楼宇地下停车场升级改造,不但能够提高智能化自动化水平,而且无需预留人工取停车转弯等通道空间,能够减少车位占地,一个车位约为15平方米,存取省时至90秒,相同面积的停车场,改造升级后泊车总量翻一番,经济社会效益十分显著。

技术研发人员:田玉庆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田玉庆
技术研发日:2018.11.21
技术公布日:2019.02.0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