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声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17525阅读:33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吸声体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吸声体,特别是悬吊在建筑物内用于降低噪声的空间吸声体。
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1990年8月出版的《噪声控制理论》一书的第148~149页公开了一种空间吸声体。该吸声体由木材或钢材制成框架,内装超细玻璃棉、泡沫塑料或地毯毛作多孔吸声材料,外表用塑料高纱、玻璃布或穿孔板作罩面。由于其吸声结构较为单一,故吸声系数(α)较低,一般为0.2~0.94。
为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避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并提供一种吸声体,它能够在较宽的频率范围内,具有较高的吸声系数。
实现本发明目的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吸声体,包括排列在外表面的吸声尖劈,其独到之处在于设有构成双腔共振的吸声结构,前、后共振腔分别位于各吸声尖劈和基体内,前共振腔通过吸声尖劈的顶部小孔与大气相通,而使后共振腔与大气相通的小孔则位于各吸声尖劈基部之间的空余部位,并且,在前、后共振腔之间的隔板处具有使二共振腔相连通的小孔。
而且,后共振腔可以被分隔为与前共振腔对应的子共振腔,前共振腔的基部位于子共振腔截面的轮廓线内,子共振腔通过前共振腔基部与子共振腔截面的轮廓线之间空余部位的小孔与大气相通。
而且,穿孔率可以为2~5%。
而且,吸声体整体几何形状可以呈球形、板形或多面体形。
而且,多面体的各个面可以呈平面或曲面。
而且,共振腔内可填充有吸声材料。
由上述构成不难看出,本发明集尖劈吸声、共振吸声、微孔吸声以及吸声材料吸声于一体,综合了各吸声结构之长处。使用结论表明对于频率100~4000HZ范围内的噪声,其吸声系数(α)可达到0.5~0.99,并具有良好的反射、绕射和散射功能,在消除混响方面明显优于现有技术,当将本吸声体用于工厂车间吸声时,若悬挂面积为房顶(平顶)面积的35~40%,可以降低噪声8~15dB。
以下将结合附图(剖面符号略)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图1是示意本发明吸声结构的剖视图。
图2是示意吸声结构在吸声体表面分布状态的展开图。
图3~图7分别为示意吸声体的整体呈球形、板形、X形、六面形和十面体形的外观图。
图8是沿图2“A-A”处的剖视图。
参照图1、图2,本发明所述吸声体的外表面排列有一系列凸起的吸声尖劈4,为了增强吸声效果,在各吸声尖劈4内均设有共振腔,即前共振腔1,后共振腔7位于吸声尖劈4所附着的基体5内,前共振腔1通过吸声尖劈4顶部的小孔3与大气相通,前、后共振腔1、7之间的隔板2处具有使二共振腔相连通的小孔6,在各吸声尖劈4基部之间的空余部位分布有使后共振腔7直接与大气相通的小孔8。
吸声尖劈4的形状可以呈三、四棱锥体9(图示为四棱锥体)或圆锥体,当然,如果愿意的话,还可以呈六、七、八……棱锥体。
各小孔6、8面积之和应为基体5表面积的2~5%(即穿孔率)。小孔3、6、8直径一般可以为0.8~1mm。应注意的是,穿孔率不宜过大,否则其吸声效果将近似于多孔吸声材料。制作吸声体的材料可以是聚氯乙稀、PVC塑料、聚四氟乙烯、聚合软木板、HM87-10降噪板(麻城市降噪材料厂产)或者纸板。所述材料的板厚一般为0.5~2.5mm。
由于本吸声体是悬挂于建筑物的空间内,噪声不仅会被吸声体吸收,而且还会在吸声体之间、吸声体与建筑物之间反射或绕射,并在此过程被吸收掉。为了扩大吸声的有效面积和增强吸声效果。吸声体整体几何形状(见图3~图7)可以呈球形10、板形11,X形12,或者多面体形,如六面体形13和十面体形14等,所述多面体的各个面可以呈平面或曲面。
参见图8,后共振腔7可以被分隔为与前共振腔1对应的子共振腔15,前共振腔1的基部位于子共振腔15截面的轮廓线16内,子共振腔15通过前共振腔1基部与子共振腔15截面的轮廓线16之间空余部位的小孔8与大气相通。于是,前、子共振腔1、15构成双腔共振吸声结构,同时子共振腔15又为单腔共振吸声结构,这将能够进一步扩大吸声频带,并获得较大的吸声系数(α)。
此外,共振腔内可以填充超细玻璃棉、毡毛、泡沫塑料等吸声材料,其方式可以是在二共振腔内均填充吸声材料,也可以仅填充其中之一,当然,还可以不填充。
权利要求
1.一种吸声体,包括排列在外表面的吸声尖劈[4],其特征在于设有构成双腔共振的吸声结构,前、后共振腔[1、7]分别位于各吸声尖劈[4]和基体[5]内,前共振腔[1]通过吸声尖劈[4]的顶部小孔[3]与大气相通,而使后共振腔[7]与大气相通的小孔[8]则位于各吸声尖劈[4]基部之间的空余部位,并且,在前、后共振腔[1、7]之间的隔板[2]处具有使二共振腔相连通的小孔[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声体,其特征在于后共振腔[7]被分隔为与前共振腔[1]对应的子共振腔[15],前共振腔[1]的基部位于子共振腔[15]截面的轮廓线[16]内,子共振腔[15]通过前共振腔[1]基部与子共振腔[15]截面的轮廓线[16]之间空余部位的小孔[8]与大气相通。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吸声体,其特征在于穿孔率为2~5%。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吸声体,其特征在于整体几何形状可以呈球形[10]、板形[11]或多面体形[12、13、14]。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吸声体,其特征在于多面体的各个面呈平面或曲面。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吸声体,其特征在于共振腔内填充有吸声材料。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吸声体,特别是悬吊在建筑物内用于降低噪声的空间吸声体,包括排列在外表面的吸声尖劈。为了在较宽的频率范围内,提高吸声系数,本吸声体还设有构成双腔共振的吸声结构,前、后共振腔分别位于各吸声尖劈和基体内,前共振腔通过吸声尖劈的顶部小孔与大气相通,而使后共振腔与大气相通的小孔则位于各吸声尖劈基部之间的空余部位,并且,在前、后共振腔之间的隔板处具有使二共振腔相连通的小孔。
文档编号E04B1/74GK1076503SQ9310488
公开日1993年9月22日 申请日期1993年5月11日 优先权日1993年5月11日
发明者王法源 申请人:王法源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