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合微穿孔板及共振吸声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079384阅读:847来源:国知局
组合微穿孔板及共振吸声结构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属于共振吸声的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组合微穿孔板。本实用新型还涉及一种共振吸声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噪声污染已是困扰人们的一大难题,它对环境、人体都有着严重的危害。随着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防噪、降噪已成为生活追求的必要手段。目前,我国城市噪声污染日趋严重,多数城市处于噪声污染的中等水平,许多地区噪声已高于60dB。这些噪声大多来源于道路交通、建筑施工等等。这种环境扰乱了人们的生活,引发了各类疾病,直接危害到我们的身心健康,因此噪声已成为现代城市的一大公害。

在吸声降噪方面,吸声材料按结构来分,主要包括多孔吸声材料和共振吸声结构。穿孔板吸声材料的吸声机理,与多孔吸声材料有相同的地方,其不同点在于它是利用共振的特点,更有效的把声能转化为热能消耗。共振吸声结构中则以穿孔板最为常见,它是由穿孔的薄板与它背后的空气层所构成的。由于在共振吸声结构中,对穿孔板的材料要求相对较低,因此穿孔板可以由铝板、钢板、塑料板等材料制成而具有防潮、防火、清洁、耐高温等特点。众所周知,共振峰的位置主要取决于板厚、孔径、穿孔率、空腔深度几个方面,在其它参量不变的条件下,孔对吸声的频段是有选择,比如像大孔,它的共振峰通常在低频处,主要针对低频段吸声,中孔的吸收峰则在中频处,主要针对中频段吸声,而小孔的吸收峰则在高频处,主要针对高频段吸声。但是,穿孔板的缺点则是吸声频带较窄,比如在共振频率附近,吸声系数很高,可接近于1,但一偏离共振峰,吸声系数就迅速下降,因此它只能吸收中低频段的单频音,这也是长期以来它在吸声领域不可替代多孔材料的原因。

在提高穿孔板吸声频带方面,公开号为205158899U、公开日为2016年04月13日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组合穿孔板。该一种组合穿孔板,包括中间面板,所述中间面板上设有由圆心向外辐射的穿孔,所述穿孔呈环状分布,所述穿孔孔径为2~8mm,所述穿孔率为1~2%,所述中间面板内设有由圆形软管组成的空气层;在穿孔率为1.39%,所述孔径为2mm的穿孔总面积与孔径为4mm的穿孔总面积之比为3时,全频的吸声效果最好。但是,这种结构的组合穿孔板的Δf仅为691.7,吸声效果Sαf仅为282.14。这种穿孔板的吸声频带还是相对较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组合微穿孔板,其吸声频带宽,具有更加优良的吸声效果。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组合微穿孔板,包括板体,所述板体呈圆形,板体的厚度为1mm,在板体上设有多个孔,穿孔率为3.805%,并且多个所述孔以板体的中心作为中心点呈辐射状对称分布,所述孔包括中孔和小孔,中孔的孔径为2mm,小孔的孔径为1mm。

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并作为上述方案的优选方案:板体的直径为29mm,所述中孔的数量为5个,小孔的数量为12个。

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并作为上述方案的优选方案:5个中孔的圆心分布在一内圆上,并且5个中孔以等间距的方式分布;12个小孔的圆心分布在一外圆上,并且12个小孔以等间距的方式分布。

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并作为上述方案的优选方案:内圆的直径为8mm,外圆的直径为16mm。

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并作为上述方案的优选方案:所述板体呈圆形,板体的直径为29mm,所述中孔的数量为3个,小孔的数量为20个。

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并作为上述方案的优选方案:3个中孔的圆心分布在一内圆上,并且3个中孔以等间距的方式分布;20个小孔的圆心分布在一外圆上,并且20个小孔以等间距的方式分布。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共振吸声结构,包括板体,在板体上具有多个正方形区域,每一个所述正方形区域的边长为25.7mm,在每一个所述正方形区域中设有5个中孔和12个小孔,中孔的孔径为2mm,小孔的孔径为1mm,5个中孔中的1个中孔分布在正方形区域的中心,剩余的4个中孔以及12个小孔以所述正方形区域的中心作为中心点呈辐射状对称分布,板体的后面设有空气层,板体的厚度为1mm。

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并作为上述方案的优选方案:空气层的厚度为21mm。

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并作为上述方案的优选方案:所述剩余的4个中孔以及12个小孔分布在位于正方形区域的中心的中孔周围,并且剩余的4个中孔和12个小孔的圆心构成一大一小的两个正方形,这两个正方形的中心与正方形区域的中心重合,在每一个正方形中相邻的两个孔的圆心之间的距离相等。

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并作为上述方案的优选方案:小的正方形的边长为7.1mm,大的正方形的边长为14.2mm。

本实用新型相比现有技术突出且有益的技术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的组合微穿孔板,通过设置中孔和小孔,穿孔率为3.805%,其中,中孔的数量少于小孔的数量,提升了吸声频带,并且在吸声效果方面也显著提高。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共振吸声结构,通过设置中孔和小孔,穿孔率为3.805%,具有较宽的吸声频带以及优良的吸声效果。此外,由于中孔和小孔是分布在正方形区域上的,便于制造。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组合微穿孔板的一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组合微穿孔板的另一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组合微穿孔板的另一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组合微穿孔板的另一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组合微穿孔板的另一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组合微穿孔板的另一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组合微穿孔板的另一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的组合微穿孔板的另一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的组合微穿孔板的另一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的组合微穿孔板的另一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的组合微穿孔板的另一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的组合微穿孔板的另一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13是本实用新型的组合微穿孔板的另一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14是本实用新型的组合微穿孔板的另一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15是本实用新型的组合微穿孔板的另一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16是本实用新型的共振吸声结构的示意图。

图17是共振吸声结构中的中孔及小孔的分布结构示意图。

图18是共振吸声结构中的中孔及小孔的另一种分布结构示意图。

图19是共振吸声结构中的中孔及小孔的另一种分布结构示意图。

图20是共振吸声结构中的中孔及小孔的另一种分布结构示意图。

图21是共振吸声结构中的中孔及小孔的另一种分布结构示意图。

图22是共振吸声结构中的中孔及小孔的另一种分布结构示意图。

图23是共振吸声结构中的中孔及小孔的另一种分布结构示意图。

图24是共振吸声结构中的中孔及小孔的另一种分布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以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参见图1—图24;

一种组合微穿孔板,其可在频段668-3240.2Hz范围内具有较宽的吸声频带。参见图1—图15,该组合微穿孔板包括板体1,所述板体呈圆形,板体的厚度为1mm,板体的直径为29mm。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板体采用牛卡纸材料制成。

需要说明的是,虽然板体在穿孔后也具备一固有的共振频率,也具有一定的共振吸声效果,基于共振吸声的基理,当声波入射时,激发孔中的空气做往复运动,并通过与孔壁发生的摩擦,进而部分声能转化为热能而耗损,以此达到吸收噪声的目的,可以得出板体的材料本身对吸声效果的影响微乎其微,因此,板体不限于采用牛卡纸材料制成,还可以采用铝板、钢板、塑料板等其它具有一定硬度的材料制成。

在板体上设有多个孔,孔是穿透板体的,穿孔率为3.805%。穿孔率,即板体上所有孔的总面积占板体设置有孔的一表面的百分数。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中,穿孔率为3.805%为近似值。

多个所述孔以板体的中心作为中心点呈辐射状对称分布。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孔包括中孔2和小孔3,中孔的孔径为2mm,大孔的孔径为1mm。所述中孔的数量为5个,小孔的数量为12个。为符合辐射状对称分布的要求,5个中孔的圆心分布在一内圆上,并且5个中孔以等间距的方式分布;12个小孔的圆心分布在一外圆上,并且12个小孔以等间距的方式分布。通常,内圆的直径为8mm,外圆的直径为16mm。采用这种结构,便于测试,以避免在测试安装时,外圆上的孔被遮挡而影响检验的准确性。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声波的波长远大于同一圆上的相邻两个孔之间的间距,因此距离对吸声的影响是很小的,在此可以完全忽略不计。因此,内圆、外圆的直径可以选用其它的参数。

在上述实施例中,所述中孔的数量为5个,小孔的数量为12个。中孔及小孔的数量也并不局限于上述个数,在满足穿孔率为3.805%的前提下,作为另一实施例,中孔的数量为也可以采用3个,小孔的数量则采用20个。这些孔以板体的中心作为中心点呈辐射状对称分布。3个中孔分布在内圆上,20个小孔分布在外圆上。

为了论证上述两个方案具有较宽的吸声频带以及优良的吸声效果,我们还给出了对比例,在此我们取大、中、小三种孔进行排列组合,孔径分别为4mm的大孔4、2mm的中孔2及1mm的小孔3。为了保证统一性,大孔分布在直径为4mm的圆上,中孔分布在直径为8mm的内圆上,小孔分布在直径为16mm的外圆上,板体采用直径为29mm的牛卡纸制成。在满足穿孔率P=3.805%的前提下,不同孔径的组合方案如下表(方案1~方案15分别对应图1~图15):

需要说明的是,在上面表格中,第10号方案以及第12号方案为上述两个实施例的内容,1~9、11以及13~15号方案为对比例内容。

在实验时,空气层的厚度采用21mm。

实验采用如下设备:装有AWA6290M软件(须有FFT、1/3OCT和传递函数法吸声系数测量授权)的计算机一台(CPN主频2.5以上,内存2G以上),并和信号发生器软件、AWA6223声校准器1台、AWA6290B信号采集器一台、带扬声器的阻抗管一台(AWA8551型阻抗管),两个1/4传声器及对应的前置级、AWA5871功率放大器及配线多条。声速为34129cm/s。

在测定后,将761.7—3064.5Hz确定为效果评定的选用频段。

经测得的半共振频实验结果如下表。

经测得的共振峰及其相应的吸声系数的实验结果如下表。

为了评价全频段内的吸声效果,可利用平均吸声系数和频带宽度Δf这两个物理量。

其中,频带宽度:频带宽度是指两个半共振频率之间的区域,它主要由吸声体自身的结构参数所决定,它是评价吸声性能的一项重要指标,通常表示为:

Δf=f2*-f1*

式中,f1*和f2*为吸声系数为最大值一半时所对应的频率,又可称为半共振频率。

平均吸声系数:平均吸声系数是指在一定频段范围内吸声系数的均值。它同样可以衡量吸声体在某一频段内的吸声效果。通常表示为:

利用物理中的微元法可知,就是穿孔板的α-f曲线在全频段内和坐标轴所围的面积,它的大小可粗略的用图中多个小梯形的面积之和来表示:

(n为频段内所采集数据的数目)

其中f1和f2为所选频段的上下限频率,可根据实际的需要来确定。

吸声面积:为了简便的从平均吸声系数及频带宽度Δf两个方面来评定吸声效果,在此我们引入一个新的物理量—吸声面积Sαf,它由平均吸声系数和频带宽度的乘积来表示:

借此,得到用于评价吸声效果的指标,如下表:

从上表可知,采用中孔和小孔的组合(中孔的数量少于小孔的数量)、穿孔率为3.805%的穿孔板,在整体上相对于现有的组合微穿孔板在吸声频带有所拉宽、吸声效果有所提高。当大小孔组合较适当时(如方案5、10、11、12、13、14),组合微穿孔板的吸声效果很好,明显优于传统结构,主要表现为平均吸声系数略有增加,吸声频带也明显拉宽。但当大小孔组合不太适当时(如方案2、3、4、6、8),它的吸声效果就不见得优于传统结构,有的甚至明显比传统的还要差,吸声频带也相对较窄。而采用方案10、12的方案,均吸声系数增加,吸声频带最宽,吸声效果最优。

如图16所示,本实用新型还一种共振吸声结构,包括板体1,在板体上具有多个正方形区域10,每一个所述正方形区域的边长为25.7mm,在每一个所述正方形区域中设有5个中孔2和12个小孔3,中孔的孔径为2mm,小孔的孔径为1mm,5个中孔中的1个中孔分布在正方形区域的中心,剩余的4个中孔以及12个小孔以所述正方形区域的中心作为中心点呈辐射状对称分布,板体的后面设有空气层,板体的厚度为1mm。优选地,空气层的厚度为21mm。

采用具有多个正方形区域的板体的实施例中,作为中孔及小孔呈辐射状对称分布可以采用如下方式:所述剩余的4个中孔以及12个小孔分布在位于正方形区域的中心的中孔周围,并且剩余的4个中孔和12个小孔的圆心构成一大一小的两个正方形,这两个正方形的中心与正方形区域的中心重合,在每一个正方形中相邻的两个孔的圆心之间的距离相等,在本实施例中,小的正方形101的边长为7.1mm,大的正方形102的边长为14.2mm。具体地,如图18中所示。

需要说明的是,中孔及小孔呈辐射状对称分布还可以采用图2中其它的示例,如示例17、图19~图24所示的结构。

上述实施例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