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盘旋转式液压多孔砖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21358阅读:35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双盘旋转式液压多孔砖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多孔砖机,特别是一种双盘旋转式液压多孔砖机。
现有的多孔砖(又称空心砖)加工机械多为空心砖真空挤泥机,该机械系统庞大,对制砖土质要求较高,所制成的砖坯需要较长时间的凉晒才能进行高温烧制。93247228.1实用新型专利解决了上述的各种不足,以机械冲压一次成型,砖坯不用凉晒可直接烧制,但这种砖机坯体成型时,坯体内空气不能急速排出,内部压力较大,拨冲针和提压板时坯体易膨胀加大,因此坯体高度误差较大,给建筑砌墙和赶线造成很大的困难。另外,该砖机的传动装置复杂,多以曲轴、连杆、齿轮等作为传动装置,冲压一块砖坯需要各部件的机械联动配合,各传动部件加工难度大,造价较高,易于损坏。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双盘旋转式液压多孔砖机。双盘的旋转即可上料又是砖坯模腔,分体设置的几个液压缸增加了单位面积的压力,在冲压时设置保压板不致砖坯膨胀加大,很好地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A-A’剖面图)附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双盘工作原理图附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B-B’剖面图附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顶面俯视图附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底面仰视图如附
图1所示,在与几个支脚(9)固联为一体的上壳体(1)和下壳体(8)腔内,设置有与支脚(9)平行并与上下壳体(18)呈轴承式连接的下转盘轴(16)和上转盘轴(17),转轴(16、17)上分别固联有厚度为砖坯高度的下转盘(7)和一定厚度的上转盘(6),下转盘(7)的底部与下壳体(8)的接触部位为平板式紧配合活连接。在双盘上分别设置的砖坯形状的四个模腔分别与四个工位相对应(如附图2所示),下转盘(7)上为I、II、III、IV工位,上转盘(6)上为I′、II′、III′、IV′工位,并使得下转盘(7)上的II工位和上转盘(6)的II′工位重迭。上转盘(6)的底部在I′和II′的工位转动过程中分别与下壳体(8)和下转盘(7)的顶部均为部分平板式紧配合活连接。在II、III、IV工位的上方分别设置有与上壳体(1)固联的初压排气液压缸(3)、冲压缸(4)(如附图3所示)、出坯液压缸(5),此三缸(3,4,5)内的液压活塞各自分别与初压板(18)、冲针(12)、出坯推板(19)固连为一体,并在相应的II、III、IV工位作往复运动。如附图3所示,在III工位的上方与上壳体(1)固连有与下转盘(7)呈平板式紧配合活连接的保压板(13),保压板(13)上设置有许多冲针(20)能够紧配合穿过的冲针孔,保压板(13)与下转盘(7)的III工位及下壳体(8)的上部组成砖坯冲压模腔。如附图4所示,在上壳体(1)上对应I、I′工位的位置分别开设有两个进料口(2)。如附图5所示,在下壳体(8)对应II、III工位的位置开设有许多排气小孔(14),以便坯体初压和冲压时排除其间的空气。对应IV工位的位置开设有出坯口(15),上下转盘轴(17、16)伸出下壳体(8)的端部均固联有互为反向的超越式离合器(11),在与两个离合器(11)成一定夹角的下壳体(8)上固连有转位液压缸(10),并以其活塞推动的斜对开齿的齿条(12)分别与两个离合器(11)呈齿条式紧配合连接,以推动双盘做间竭同步相向园周运动。
下面根据双盘转动工作原理及成坯工艺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上、下转盘(6、7)所开设的四个模腔,每个模腔的长×宽均为砖坯的长×宽,下转盘(7)的厚度与砖坯的高度一致,上转盘(6)的厚度为料土压制成砖坯高度的压缩量。在下转盘(7)转动时I工位填土;II工位初压排气;III工位插针保压;IV工位出坯。上转盘(6)转动时,I′工位填土;II′工位与下转盘(7)的II工位上下对齐并将II′工位的料土全部压致II工位内,即初压排气;III′、IV′工位为空转工位。经粉碎处理的原料土用传送带源源不断地送入两个进料口(2),上、下转盘(6、7)旋转到位后,在两个进料口(2)处的料土分别注入上转盘(6)的I′工位和下转盘(7)的I工位的模腔内,上下转盘(6、7)同步相向旋转90°到II、II′工位停止并上下对齐(上、下转盘旋转时,只带走转盘模腔中的料土,多余的料土仍留在两个进料口内),处于II和II′工位上方的初压板(18)压下,并将II和II′工位的料土全部压入下转盘(7)的II工位模腔内,然后初压板(18)在初压排气缸(3)内活塞带动下向上抬起。接着上下转盘(6、7)又相向旋转90°停止,下转盘(7)在II工位经初压的砖坯随之转向III工位,该工位上方的冲压缸(4)内的活塞推动冲针(20),通过保压板(13)上的冲针孔挤入砖坯中,进一步将砖坯挤实成型,插针到位后,冲压缸(4)内活塞带动冲针(20)拨出砖坯。接下来上下转盘(6、7)继续相向旋转90°停止,此时原III工位模腔内的砖坯随之转致IV工位,IV工位上方的出坯缸(5)内活塞带动出坯推板(19),将砖坯向下推出IV工位模腔并复位,设置于下壳体(8)出坯口(15)处的传送带将砖坯运离砖机,致此即完成一个砖坯的全部制做过程。从时间关系上看,本实用新型在II、III、IV工位上方的初压板(18)、冲针(20)和出坯推板(19)分别由初压缸(3)、冲压缸(4)和出坯缸(5)内的活塞带动做上下运动,三者上下运动的时间保持一致。转位缸(10)内的活塞带动齿条(12),通过两个超越离合器(11)推动双盘间歇相向旋转,每转动90°的间隙,初压缸(3)、冲压缸(4)和出坯缸(5)内的活塞分别带动初压板(18)、冲针(20)和出坯推板(19)向下做一次下上往复运动。即双盘旋转--各压头〔初压板(18)、冲针(20)和出坯推板(19)〕下压并抬起-双盘旋转……如此循环进行。各液压缸的工作关系只要在液压管路中设置一定的换向控制阀(此为现有技术,查找具体实用手册即可),并配备一定的程序控制即可。
本实用新型最佳实施例①上下转盘(6、7)的相向旋转,是间歇园周运动,可以采用液压回转缸或液压马达或直线缸完成。本实用新型选用直线型的转位缸(10)借助超越离合器(11)和齿条(12)完成双盘的间歇园周运动。②在上下转盘(6、7)上的四个工位,可以在每个工位开设两个砖坯模腔(如附图2、4、5所示),也可以在每个工位开设多个砖坯模腔,并相应增加初压板(18)、冲针(20)和出坯推板(19)的数量,这样可提高工效。③本实用新型可以设置一定的计算机程序控制三个液压缸和回转缸的动作,可以提高其自动化程度和机械运转的可靠性。
本实用新型的积极效果因初压排气、冲压、出坯及双盘旋转均属慢速大吨位运动,这与液压传动系统的特征正好匹配,所选用的液压传动可比机械传动系统大大简化设备,大约节省钢材70%左右;初压排气、冲压、出坯分别是三个液压缸,减少了液压系统的压力,增加了压板上单位面积的压强,并且三缸的推压均属上下直线运动,行程小,设备不易损坏;本实用新型坯体初压及冲压时,在模腔下面的下壳体上均设置有排气孔,使坯体内空气易于排出,减少了坯体膨大的可能性;保压板的设备,不仅阻止了插冲针时坯体的膨大,而且使坯体高度保持一致。
权利要求1.一种双盘旋转式液压多孔砖机,其特征是上壳体(1)和下壳体(8)腔内设置有与支脚(9)平行并与上下壳体(1、8)呈轴承式活连接的下转盘轴(17)和上转盘轴(16),转轴(17、16)上分别固联有厚度为砖坯高度的下转盘(7)和一定厚度的上转盘(6),下转盘(7)的底部与下壳体(8)的接触部位为平板式紧配合活连接,在上下转盘(6、7)上分别设置的砖坯型状的四个模腔分别与四个工位相对应,在II、III、IV工位的上方分别设置有与上壳体(1)固连的初压排气缸(3)、冲压缸(4)、出坯缸(5),此三缸(3、4、5)内的液压活塞各自分别与初压板(18)、冲针(12)、出坯推板(19)固连为一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孔砖机,其特征是上转盘(6)的底部在I′和II′工位分别与下壳体(8)和下转盘(7)的顶部均为部分平板式紧配合活连接,上转盘(6)的II′工位与下转盘(7)的II工位重迭。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孔砖机,其特征是在下壳体(8)对应II、III工位的位置开设有排气孔(14),在III工位的上方与上壳体(1)固连有与下转盘(7)呈平板式紧配合活连接的保压板(13)。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孔砖机,其特征是下壳体(8)外固连有转位缸(10),转位缸(10)内活塞固连的斜对开齿的齿条(12)分别与两个超越离合器(11)呈齿条式紧配合连接。
专利摘要一种双盘旋转式液压多孔砖机,其技术特征是相向旋转做间歇圆周运动的上下转盘上分别设置有四个砖坯模腔,在对应II、III、IV工位的上壳体上分别固连有初压排气缸、冲压缸、出坯缸,下壳体上固连的转位缸通过斜对开齿的齿条及与上下转盘轴固连的超越离合器推动双盘旋转。本实用新型均采用直线液压缸,行程短,单位面积压力大,并在冲压时设置了保压板、排气孔,生产的砖坯高度一致。
文档编号B28B1/00GK2262983SQ95206739
公开日1997年9月24日 申请日期1995年3月23日 优先权日1995年3月23日
发明者杜长春, 郭铭岱, 董晓鸿, 张顺庥 申请人:西安富泉科技实业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