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立体停车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22317阅读:23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地下立体停车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可将车辆存放在地下贮存架上的地下立体停止装置的改进,特别是,涉及一种在连续入库或出库的场合的出入车库的对策。
以往,作为地下立体停车装置,已经在例如日本专利特开平2-104868号公报中公开,它是用升降机(出入车库用电梯)联络起设置有出入库口的地上层和地下的贮存层,同时,可升降的搬送台车(存放用电梯)备有传递装置,它可沿上述贮存层的贮存架列移动。
入库时,车辆驶入地上层出入库口处处于上升待机状态的升降机的托板上,之后,升降机下降到贮存层,将车辆连同托板一起传送给搬送台车,之后,将该搬送台车移动到指定的贮存架侧方,将车辆连同托板一起存放到贮存架上。另一方面,出库时,将车辆连同托板一起从贮存架拖到上述搬送台车上,之后,把该搬送台车移动到上述升降机侧方,将车辆连同托板一起传送给该升降机,随后,升降机上升到出入库口,车辆退出。
此外,作为另一种形式的地下立体停止装置,例如日本特开昭63-22327号公报所揭示的一种地下立体停车装置,则是将备有传递装置的装载台可升降地设置在搬送台车上,上述装载台可以直接上升到地上层的出入库口,因而,不需要设置上述的升降机。
入库时,车辆驶入地上层出入库口中处于上升待机状态的装载台的托板上,之后,使装载台下降到贮存层,并让搬送台车移动到指定贮存架的侧方,将车辆连同托板一起存放到贮存架上。另一方面,出库时,将车辆连同托板一起,从贮存架拖到搬送台车的装载台上,随后,将该搬送台车移动到出入库口的正下方,让装载台上升到进入/离开部,车辆退出。
但是,如上文所述,在车辆连同托板一起出入车库的场合,当连续入库时,先行车辆搬入贮存层之后,由于在地上层出入库口处,没有托板,因此,在先行车辆存放在贮存架之后,直到从其它贮存架上将空托板取出并送到出入库口之前,后续车辆不能入库,在此期间,后续车辆必须在出入库口处等待,存在着入库效率差的问题。
另一方面,连续出库时,先行车辆从出入库口退出之后,由于残留在出入库口的空托板阻碍后续车辆的出库,因此,在上述空托板返回地下贮存架之后,后续车辆不能出库,在这期间,后续车辆在搬送台车来临之前,必须在贮存架上等待,因此,存在着出库效率低的问题。
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在连续出入库的场合,没有等待时间、出入库的效率良好的地下立体停车装置。
为了完成上述目的,本发明作出的改进是,在地上层与地下贮存层之间,另外设置有托板出入用的托板出入口以及原来的车辆出入库口,具体的解决方案在下文叙述。
也就是说,根据本发明的解决方案,在进入/退出部的地板面上,以开口的形式设置有进入/退出部与贮存层联络用的托板出入口,在该托板出入口处,设置有托板保持装置。另外,在搬送台车上还设置有升降装置,连同车辆和托板一起载置的装载台可以上升到托板出入口。此外,在上述搬送台车的装载台上,设置有传递装置,可将车辆连同托板一起横向移动并传送,在上述装载台上升到托板出入口的状态下,借助于该传递装置,可以在托板保持装置或装载台与上述升降机之间,将车辆连同托板一起传送,出库或入库。再者,连续入库时,将空托板从贮存架取出。并拖到托板出入口,在托板保持装置的保持状态下,将空托板保持住,另一方面,连续出库时,通过解除托板保持装置的保持状态,将先行车辆退出成为空的托板,从拖板出入口托入贮存层,搬送台车返回指定的贮存架。
根据上述结构,本发明的解决方案中,在连续出入车库的场合,没有等待时间,因此,出入车库的效率优良。
在权利要求1-3所记载的本发明中,提供了一种地下立体停车装置,在地上层并列设置有出入车库时、车辆进入或退出用的进入/退出部以及在该进入/退出部之间使车辆进入或离开用的进入/离开部;在地下,设置有作为贮存层的可将车辆连同托板一起存放的若干列贮存架,同时,沿着贮存架的列可移动地设置有搬送台车;在上述进入/离开部与贮存层之间可升降地设置有升降机;入库时,在驶入进入/退出部的车辆连同托板一起装入进入/离开部中处于上升待机状态的升降机之后,让该升降机下降到贮存层,将车辆连同托板一起传送到上述搬送台车上,之后,将搬送台车移动到指定的贮存架侧方,把车辆连同托板一起存放到贮存架上;另一方面,出库时,在将车辆连同托板一起从贮存架拖到搬送台车上之后,让该搬送台车移动到上述升降机的侧方,将车辆连同托板一起传送到升降机上,随后,使升降机上升到上述进入/离开部处,让车辆从进入/退出部退出。
在这种场合,根据权利要求1所记载的本发明,是在上述前提下,作出了下列改进,在上述进入/退出部的地板面上,以开口的形式设置有将进入/退出部与贮存层联络用的托板出入口,在该托板出入口处,设置有托板保持装置。另外,在上述搬送台车上,设置有将车辆连同托板一起载置的装载台、及使该装载台上升到上述托板出入口处的升降装置。此外,在上述搬送台车的装载台上,设置有可使车辆连同托板一起横向移动而传送的传递装置。借助于上述传递装置,在上述装载台上升到托板出入口的状态下,在托板保持装置或装载台与升降机之间,将车辆连同托板一起传送。另外,上述托板保持装置,在装有托板的装载台上升到托板出入口的状态下,将托板形成保持在托板出入口侧的状态,另一方面,解除这种保持状态,便可将托板装在到达托板出入口处的装载台上。
根据上述结构,在权利要求1所记载的本发明中,入库时,驶入地上层的进入/离开部的车辆,由升降机搬入地下贮存层,并由搬送台车搬送到指定的贮存架存放。
这时,在连续入库的情况下,在调整先行车辆至搬送台车的传送状态期间,用搬送台车将空托板搬送到托板出入口的正下方,使装载台上升,将空托板传送到托板保持装置上,为后续车辆的入库作好准备。
由此,后续车辆在先行车辆入库结束之前,不需要等待托板,可以与先行车辆的入库连续进行,从而提高了入库效率。
另一方面,出库时,从贮存架拖出的车辆由搬送台车搬送到升降机上,再由该升降机从进入/离开部搬出,使车辆从进入/退出部退出。
这时,在连续出库的情况下,在利用升降机使后续车辆驶入进入/离开部期间,进入/退出部中的空托板从托板保持装置传送到搬送台车的装载台上,这样,在进入/退出部没有托板,为后续车辆的出库作好了准备。
由此,后续车辆不需要在先行车辆出库后变成空的托板的贮存结束之前等待,可以与先行车辆的出库连续进行,从而提高了出库效率。
特别是,根据权利要求1所记载的发明,由于传递装置设置在搬送台车上,可以使进入/退出部与进入/离开部之间的车辆传送、搬送台车与贮存架之间的车辆传送及搬送台车与升降机之间的车辆传送由一个传递装置实现,因此,达到了设备简单化的目的。
权利要求2所记载的发明,是在上述地下立体装置的前提下,又作出了下列改进,即,在上述进入/退出部的地板面上,以开口的形式设置有进入/退出部与贮存层联络用的托板出入口,在该出入口处设置有托板保持装置。还有,在上述搬送台车上,设置有将车辆连同托板一起载置的装载台、及使该装载台上升到上述托板出入口的升降装置。此外,在上述升降机上,设置有可使车辆与托板一起横向移动而传送的传递装置。于是,借助于该传递装置,在上述升降机上升到进入/离开部的状态下,在升降机与上述托板保持装置之间,将车辆连同托板一起传送。并且,上述托板保持装置,在装有托板的装载台上升到托板出入口的状态下,将托板处于托板出入口侧作为保持状态,另一方面,解除这种保持状态,便将托板装在到达托板出入口处的装载台上。
在权利要求2所记载的本发明中,由于传递装置设置在升降机上,因此,搬送台车与进入/退出部和进入/离开部之间的车辆传送无关,不受该车辆传送的约束,可以自由运动,因而进一步提高了出入车库的效率。
权利要求3所记载的本发明,是在上述立体停车装置的前提下,作出了下列改进,即,在上述进入/退出部的地板面上,以开口的形式设置有进入/退出部与贮存层联络用的托板出入口,在该托板出入口处,设置有托板保持装置。还有,在上述搬送台车上,设置有将车辆同托板一起载置的装载台、及使该装载台上升到上述托板出入口处的升降装置,在上述托板出入口与进入/离开部之间的地板面上,设置有可使车辆与托板一起横向移动而传递的传递装置。于是,借助该传递装置,在上述升降机上升到进入/离开部的状态下,在该升降机与托板保持装置之间,将车辆连同托板一起传送。此外,上述托板保持装置,在装有托板的装载台上升到托板出入口的状态下,将托板处于托板出入口侧作为保持状态,另一方面,解除这种保持状态,便将托板装在到达托板出入口处的装载台上。
在权利要求3所记载的本发明中,由于传递装置设置在进入/退出部与进入/离开部之间的地板面上,因此,与权利要求2所记载的发明一样,搬送台车与进入/退出部和进入/离开部之间的车辆传送无关,不受该车辆传送的约束,可以自由移动,进一步提高了出入库效率。此外,由于传递装置设置在地板面的固定侧,与权利要求2记载的发明相比,可使升降机重量变轻,所需升降机的升降动力小,使设备保养性良好。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1的地下立体停车装置的进入/退出部及进入/离开部的断面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1的地下立体停车装置地上层的平面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1的地下立体停车装置的托板保持装置的正面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1的地下立体停车装置的设置在搬送台车上的传递装置和托板保持装置的平面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1的地下立体停车装置的升降机的侧面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1的地下立体停车装置的搬送台车的背面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1的地下立体停车装置的搬送台车的侧面图。
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1的地下立体停车装置的搬送台车的平面图。
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1的地下立体停车装置的传递装置的立体图。
图10是本发明实施例1的地下立体停车装置的传递装置的动作说明图。
图11是用于说明本发明实施例1的地下立体停车装置的入库要领的第1过程图。
图12是用于说明本发明实施例1的地下立体停车装置的入库要领的第2过程图。
图13是用于说明本发明实施例1的地下立体停车装置的入库要领的第3过程图。
图14是用于说明本发明实施例1的地下立体停车装置的入库要领的第4过程图。
图15是用于说明本发明实施例1的地下立体停车装置的入库要领的第5过程图。
图16是用于说明本发明实施例1的地下立体停车装置的入库要领的第6过程图。
图17是用于说明本发明实施例1的地下立体停车装置的入库要领的第7过程图。
图18是用于说明本发明实施例1的地下立体停车装置的入库要领的第8过程图。
图19是用于说明本发明实施例1的地下立体停车装置的入库要领的第9过程图。
图20是用于说明本发明实施例1的地下立体停车装置的入库要领的第10过程图。
图21是用于说明本发明实施例1的地下立体停车装置的出库要领的第1过程图。
图22是用于说明本发明实施例1的地下立体停车装置的出库要领的第2过程图。
图23是用于说明本发明实施例1的地下立体停车装置的出库要领的第3过程图。
图24是用于说明本发明实施例1的地下立体停车装置的出库要领的第4过程图。
图25是用于说明本发明实施例1的地下立体停车装置的出库要领的第5过程图。
图26是用于说明本发明实施例1的地下立体停车装置的出库要领的第6过程图。
图27是用于说明本发明实施例1的地下立体停车装置的出库要领的第7过程图。
图28是用于说明本发明实施例1的地下立体停车装置的出库要领的第8过程图。
图29是用于说明本发明实施例1的地下立体停车装置的出库要领的第9过程图。
图30是用于说明本发明实施例1的地下立体停车装置的出库要领的第10过程图。
图31是用于说明本发明实施例1的地下立体停车装置的出库要领的第11过程图。
图32是用于说明本发明实施例2的地下立体停车装置所设置的传递装置的侧面图。
图33是用于说明本发明实施例2的地下立体停车装置的入库要领的第1过程图。
图34是用于说明本发明实施例2的地下立体停车装置的入库要领的第2过程图。
图35是用于说明本发明实施例2的地下立体停车装置的入库要领的第3过程图。
图36是用于说明本发明实施例2的地下立体停车装置的入库要领的第4过程图。
图37是用于说明本发明实施例2的地下立体停车装置的入库要领的第5过程图。
图38是用于说明本发明实施例2的地下立体停车装置的入库要领的第6过程图。
图39是用于说明本发明实施例2的地下立体停车装置的入库要领的第7过程图。
图40是用于说明本发明实施例2的地下立体停车装置的出库要领的第1过程图。
图41是用于说明本发明实施例2的地下立体停车装置的出库要领的第2过程图。
图42是用于说明本发明实施例2的地下立体停车装置的出库要领的第3过程图。
图43是用于说明本发明实施例2的地下立体停车装置的出库要领的第4过程图。
图44是用于说明本发明实施例2的地下立体停车装置的出库要领的第5过程图。
图45是用于说明本发明实施例2的地下立体停车装置的出库要领的第6过程图。
图46是用于说明本发明实施例2的地下立体停车装置的出库要领的第7过程图。
图47是本发明实施例3的地下立体停车装置的进入/退出部与进入/离开部之间设置的传递装置的平面图。
图中1地上层、3贮存层、4进入/退出部、5进入/离开部、7升降机、9贮存架、10搬送台车、11托板出入口、12托板保持装置(托板保持手段)、29装载台、32升降装置(升降手段)、46传递装置(传递手段)、c车辆、P托板下面结合


本发明的实施例。实施例1图1-10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1的地下立体停车装置,图11-20示出了其入库过程,图21-30示出了其出库过程。
在图1及图2中,1表示地上层,2表示地下建筑的主体,该主体2的内部构成贮存层3,在上述地上层1上,设置有车辆C出入车库时进入或退出用的进入/退出部4,在车辆C进入方向的前面设置有进入门4a,在进入方向的里面设置有退出门4b。在进入/退出部4的相邻位置,并列设置有进入/离开部5,由从上述主体2的地上层1延伸的部分构成,进入/退出部4和进入/离开部5,两者由设置在进入/离开部5侧面的上下开闭式联络门6连通或隔断,车辆C出入车库时,进入/退出部4与进入/离开部5之间的车辆C可以进入或离开。在上述进入/离开部5与贮存层3之间设置有升降机7。
在上述贮存层3的大体中央部设置有过道8,在该过道8的两侧,沿过道8前后两列并列设置有若干列可以连同车辆C及托板P一起存放的贮存架9,并且沿着贮存架的列可移动地设有搬送台车10。贮存架9做成沿上下方向的3层形式,在设置升降机7的场所,从升降机7下降停止的位置开始,最上层的贮存架是不存放车辆C的升降机7的升降空间。面对该空间与过道8之间的位置最上层的贮存架也是保证下文将要叙述的空托板P临时堆放的空间。
如图3所示,在上述进入/退出部4的地板面上,以矩形开口的形式设置有进入/退出部4与贮存层3之间连络用的托板出入口11,在该托板出入口11处,面对面设置有两座可进退的保持托板用的托板保持装置12。如图3、4所示,各托板保持装置12备有摆动缸13,各摆动缸13的活塞杆13a的前端,可自由转动地连接在水平方向延伸的轴15的中间位置,轴15的两端与一对回转臂16的靠近中间的位置相连。在各回转臂16的下端,可转动地连接有固定在托板出入口11侧壁下端部的座17,而其上端固定在支撑架18的中间位置,该支撑架18具有朝上方开口的U形槽,在每个U形槽中分别可自由转动地设置有5个导向辊轮19。
于是,借助于上述两摆动缸13同时的收缩驱动,上述两支撑架18如图3虚线所示,朝着托板出入口11侧壁的方向后退,这时,在后退状态下,允许上述搬送台车10的装载着托板P的装载台29朝托板出入口11的方向升降,关于装载台29将在下文叙述,另一方面,借助于上述两摆动 缸13同时的伸出驱动,上述两支撑架18如图3实线所示,朝着托板出入口11内伸出,在此种状态下,托板P外侧的支撑部件由导向辊轮19从下方保持着。
如图5所示,上述升降机7具有4座2行程式升降缸20,设置在进入/离开部5下方的贮存架9上,并在其前后各设置两座升降缸20,前、后两缸20的朝上方延伸的活塞杆20a顶端,固定在支撑架21的两端,支撑架21具有朝上方开口的U形槽,在每个U形槽内,可自由转动地设置有5个导向辊轮22。
于是,上述4座升降缸20同时伸出驱动时,上述两支撑架21到达进入/离开部5的进入/离开水平位置,车辆C可连同托板P一起搬入进入/退出部4与进入/离开部5之间的位置,相反,离开时,4座升降缸20同时收缩驱动,两支架21到达贮存层3最上层的贮存架水平位置,将出入车库的车辆C在与上述搬送台车10之间递送。
如图4所示,在进入/退出部4的托板出入口11与进入/离开部5之间的地板面上,在上述托板保持装置12的支撑架18与升降机7的支撑架21的连结线位置固定有支撑架23,支撑架23具有开口朝上的U形槽,在每个支撑架23的U形槽中可自由转动地设置有3个导向辊轮24,在进入/退出部4与进入/离开部5之间传送装有车辆的托板P时,由3组支撑架18、21、23进行导向。
如图6-8所示,上述搬送台车10具有由矩形框架或构架所构成的台车本体25,在台车本体25的四角,分别可自由转动地安装一个车轮26,车轮26架设在敷设在上述过道8上的两条轨27上,由图中未示的电机起动,便可在两条轨27上自由地转动。
在台车本体25的前后两端,分别直立地设置着一个支柱28,在两个支柱28之间,通过下文将要叙述的中间升降架43,可以升降地设置有由矩形框架或构架所组成的装载台29,在靠近装载台29的前后两端,跨接有2个支撑架30、30,两支撑架30、30之间的间隔小于固定在托板保持装置12的回转臂16、16上端的各支撑架18、18之间所设置的间隔,在每个支撑架30上,分别可自由转动地设置有3个导向辊轮31,借此可以将车辆C与托板P一起装载在搬送台车10上,并搬送到支撑导向辊轮31内侧支撑部件的台车本体25上。
台车本体25的前后两根支柱28上,分别设置有一座升降装置32,其具体结构在下文叙述。
也就是说,升降装置32具有靠近支柱28上端而设置的升降马达33,驱动链轮35固定在升降马达33的输出轴上。在升降马达33的侧方,设置有两个提升卷筒36,由轴37支承,从动链轮38固定在轴37上,在从动链轮38与驱动链轮35上,卷挂有环形驱动链条39,借助于升降马达33的驱动,两个提升卷筒36卷起或退卷。
在装载台29与支柱28之间,由支柱28导向升降,另一方面,对装载台29的升降导向的中间升降架43沿上下方向延伸地装在装载台29与支柱28之间。在支柱28的升降马达33的上方,设置有由轴41支承的两个导向滑轮40,卷绕在各提升卷筒36上的钢丝绳42从上方缠绕在各导向滑轮40上,朝下方延伸,钢丝绳40的下端连接在中间升降架43的靠近下端的位置。
另一方面,在各中间升降架43的上端,可自由转动地安装有导向链轮44,链条45从上方缠绕在上边,链条45的一端相应地与装载台29的四角相连,另一端连接在台车本体25的四角。
于是,借助于前后两台上升马达的同时驱动,4条钢丝绳42分别卷绕在各提升卷筒36上,或从其上退卷,中间升降架43动作,随之,4和链条45分别使各导向链轮44转动,由此,使装载台29以中间升降架43动作的两倍速度升降。于是,空托板P出入进入/退出部4时,在搬送台车10朝托板出入口11的正下方移动的状态下,借助于前后两座上升装置32的同时上升动作,使装载台29如图6及图7虚线所示的那样,上升到托板出入口11处,另一方面,将托板P在各贮存架9或者下降的升降机之间传递时,以及搬送台车行走时,借助于前后两座上升装置32的同时下降动作,使装载台29下降到以各贮存架为目的相应的水平位置,或如图6及图7的实线所示,到达最下层的贮存架的水平位置。
在搬送台车10的装载台29上,装载有传递装置46,用于将车辆C连同托板P一起横向移动,进行传送。具体地,如图9的扩大图所示,传递装置46,设置在装在本体25上的固定框架47的两根固定横梁47a上面,出入车库时,在装载台29朝托板出入口11上升状态下,可以在装载台29与升降机7之间,或者托板保持装置12与升降机7之间,传送载有车辆的托板P或空托板P。不仅如此可以利用传递装置46,在装载台29下降到贮存层3最上层的贮存架水平位置的状态下,可以进行装载台29与升降机7之间的托板P的传递,以及各贮存架9之间的托板P的传送。
传递装置46备有装载在装载台29的固定框架47上的移动框架48,在移动框架48的里面的四个角上,设置有滑块49,各滑块49与敷设在固定框架47的固定横梁47a的两条导轨50配合,由此,使移动框架48沿导轨50水平移动,并对其导向。
移动框架48搭载有图中未示的第1马达,该第1马达经过减速机构51驱动地连接在输出轴52上,第1臂53的基端转动一体地固定在输出轴52上,其前端可转动地安装有旋转轴54,第2臂55可一体转动地固定在旋转轴54上,滚子56可转动地安装在第2臂55的前端,托板移载时,设置在托板P里面的长短3个配合槽P1(图10)中的任一槽,可离合地与滚子56配合。其中两个短的配合槽P1用于贮存架9之间的托板传递,其余一个长的配合槽P1用于升降机7之间的托板传送。
在移动框架48上,安装有驱动链轮57,与输出轴52中心重合并固定成一体,另一方面,从动链轮58可一体转动地固定在第1臂53前端的旋转轴54上,链条59卷挂在驱动链轮57与从动链轮58上。驱动链轮57与从动链轮58的齿数比(r=驱动链轮57的齿数/从动链轮58的齿数)设定成1<r<3,借此,在第1及第2臂53、55的折叠状态下,输出轴52沿图9顺时针方向旋转时,第1臂53与之一起沿图9顺时针方向转动,随之,第2臂55沿图9的反时针方向转动,结果,如图10右侧那样,第1及第2臂53、55处于伸张状态。与之相反,输出轴52沿图9反时针方向旋转时,第1臂53与之一体沿图9反时针方向转动,随之,第2臂55沿图9的顺时针转动,结果,第1及第2臂53、55处于图10左侧的伸张状态,此外,第1及第2臂53、55从伸张状态变成折叠状态时,进行上述动作的逆动作。
在移动框架48的一侧端部安装有齿条60,另一方面,第2马达61设置在固定框架47的固定横梁47a上,减速机构62驱动地连接在第2马达61上,其输出轴63上可一体转动地固定有与齿条60啮合的小齿轮64。于是,托板移载时,通过第2马达61的驱动,使移动框架48沿导轨50移动,滚子56与托板P上三个配合槽P1中的任一个可离合地配合。
下文,根据图10,以装有车辆的托板P从贮存架9拖出为例,说明上述结构的传送装置46的动作。
首先,搬送台车10按出库要求移动到目的贮存架9的侧方停止,这时,搬送台车10上的传递装置46的第1及第2臂53、55处于上下折叠状态(①状态)。
然后,在从里侧贮存架9出库的场合,第1马达驱动,第1及第2臂53、55张开(②,③,④状态),滚子56伸到里侧贮存架9上,与贮存在该处的装载有车辆的托板P附近的短配合槽P1相对应。另一方面,在从近处的贮存架9出库的场合,第1及第2臂53、55的伸张动作处于②状态,滚子56伸到近侧贮存架9上,并与贮存在该处的装载有车辆的托板P附近的短配合槽P1相对应。
接着,驱动马达61,使移动框架48水平移动,滚子56与装载有车辆的托板P附近的短配合槽P1相配合(⑤,⑤状态)。
之后,对于里侧的贮存架9,驱动第1马达,使第1及第2臂53、55收缩(⑥,⑦,⑧状态),将里侧的装载有车辆的拖板P托到装置台29上。另一方面,对于近处的贮存架9,第1及第2臂53、55的伸张动作仅进行⑧的状态,将近侧的装载有车辆的托板P拖到载置台29上。
最后,驱动第2马达61,装载车辆的托板P移动到正常的装载位置,搬送台车10移动到升降机7的侧方,使车辆C出库。
入库时,由于是进行与上述出库动作相反的动作,所以其详述省略。
在如上文所述结构的地下立体停止装置中,入库时,驶入进入/退出部4的车辆C,连同托板P一起置入进入/离开部5中的处于上升待机状态的升降机7中,随后,使升降机7下降到贮存层3处,将车辆C连同托板P一起传关到搬送台车10上,此后,将搬送台车10移动到指定的贮存架9的侧方,将车辆C连同托板P一起储存到贮存架9上,另一方面,出库时,将车辆C连同托板P一起从贮存架9上拖到搬送台车10上,之后,将搬送台车10移动到升降机7的侧方,将车辆C连同托板P一起传送到升降机7上,随后,使升降机7上升到进入/离开部5中,车辆C从进入/退出部4退出。
在这种场合,传送装载有车辆的托板P时,驱动传递装置46。此外,在进行连续入库的场合,先行车辆C入库之后,必须在进入/退出部4中预备后续车辆C入库所需要的空托板P,另一方面,在进行连续出库场合,先行车辆C出库之后,必须取掉时对续车辆C出库有障碍的空托板P,在这种场合,也要驱动传递装置46。下文根据图11-20叙述连续入库时的入库要领,并根据图21-31说明连续出库时的出库要领。连续入库的要领前提是,在进入/退出部4的托板出入口11处,由处于进出状态的托板保持装置12将空托板P保持住,而进入/离开部5中的升降机7处于上升待机状态。
(1)图1 1示出了第1过程,先行车辆C驶入进入/退出部4,到达空托板P上。另一方面,搬送台车10将空托板P载置在装载台29上,停在托板出入口11的正下方时,驱动升降装置32,使其上升,并使装载台29上升到最上层的贮存架的水平位置。装载台29的升降动作也可以在搬送台车10到达目的地之后进行,也可以在行走中进行,以下各过程同样如此。
(2)图12示出了第2过程,驱动传递装置46,将空托板P临时堆放在与升降机7相反一侧的最上层贮存架9上。
(3)图13示出了第3过程,进一步驱动升降装置32,使其上升,带动装载台29上升到托板出入口11处,位于装有车辆的托板P的正下方。另一方面,打开进入/离开部5的联络门6,使车辆C准备入库。
(4)图14示出了第4过程,驱动传递装置46,将载有车辆的托板P拖到进入/离开部5中上升待机状态的升降机7上。
(5)图15示出了第5过程,驱动升降装置32,使其下降,并使装载台29下降到最上层贮存架的水平位置。另一方面,关闭进入/离开部5的联络门6。
(6)图16示出了第6过程,驱动传递装置46,将临时堆放在最上层贮存架9的空托板P拖入装载台29。
(7)图17示出了第7过程,驱动升降装置32,使其上升,并使装载台29上升到托板出入口11处。这时,托板保持装置12后退,不与上升的空托板P发生干涉,于是,空托板P上升到托板保持装置12的上方位置时,再使托板保持装置12伸出,调整成空托板P的保持状态。
(8)图18示出了第8过程,使升降机7下降到贮存层3处,并且使装有车辆的托板P位于最上层的贮存架的水平位置。
(9)图19示出了第9过程,驱动升降装置32,使其下降,并使装载台29下降到最上层贮存架的水平位置。此时,将装在载置台29上的空托板P传送到托板保持装置12上,并保持住,后续车辆C便可到达空托板P上。
(10)图20示出了第10过程,驾驶者M从后续车辆C下车。另一方面,驱动搬送台车10中的传递装置46,将装有车辆的托板P从升降机7拖入载置台29。搬送台车10通过过道8移动到指定的贮存架9的侧方,驱动传递装置46,将装有车辆的托板P储存在贮存架9上。之后,搬送台车10将空托板P从为下次入库作准备的空贮存架9上拖出,移动并停在托板出入口11的正下方,驱动升降装置32,使其上升,使装载台29上升到最上层贮存架的水平位置,返回到(1)状态。此外,升降机7上升到进入/离开部5处,为下一台车辆C入库作准备。连续出库的要领前提是,先行车辆C已退出,空托板P由托板保持装置12保持在进入/退出部4的托板出入口11处,升降机7下降到贮存层3最上层的贮存架水平位置,处于下降待机状态。
(1)图21示出了第1过程,搬送台车10将装有车辆的托板P从指定的贮存架9拖出,并装载在装载台29上,移动停在托板出入口11的正下方,这时,驱动升降装置32,使其上升,并使装载台29上升到最上层贮存架的水平位置。
(2)图22示出了第2过程,驱动传递装置46,将装有车辆的托板P,拖到下降待机中的升降机7上。
(3)图23示出了第3过程,驱动升降装置32,使其进一步上升,并使装载台29上升到托板出入口11处,将托板P从托板保持装置12上取下,并装在装载台29上。之后,托板保持装置12后退驱动,不与下降中的空托板P发生干涉。
(4)图24示出了第4过程,驱动升降装置42使其下降,并使装载台下降到升降机7相反一侧的最上层贮存架的水平位置。
(5)图25示出了第5过程,驱动传递装置46,将空托板P临时堆放在最上层的贮存架9上。
(6)图26示出了第6过程,升降机7上升到进入/离开部5处,打开联络门6。
(7)图27示出了第7过程,驱动升降装置32,使其上升,并使装载台29上升到托板出入口11处。之后,将托板保持装置12伸出,调整成装有车辆的托板P的保持状态。
(8)图28示出了第8过程,驱动传递装置46,将装有车辆的托板P从升降机7拖到托板出入口11处,由托板保持装置12保持。
(9)图29示出了第9过程,驱动升降装置32,使其下降,并使装载台29下降到最上层贮存架的水平位置,同时关闭联络门6。
(10)图30示出了第10过程,在进入/退出部4中等待的驾驶者M进入车辆C,将其退出。在此期间,升降机7下降到贮存层3最上层的贮存架的水平位置,为下次出库作准备。另一方面,驱动传递装置46,搬送台车10将临时堆放的空托板P从贮存架9拖到装载台29上。
(11)图31示出了第11过程,搬送台车10移动到空的贮存架9侧方,将空托板P从贮存架9拖出,之后,移动到储存有下一个要出库的车辆C的贮存架9跟前。
这样,在该实施例1中,由于连续入库时,在调整到先行车辆C的朝搬送台车10传递的状态期间,将空托板P从贮存层9传送到通往进入/退出部4的托板出入口11的托板保持装置12上,为后续车辆C入库作好了准备,因此,后续车辆C不用等待托板,可以与先行车辆C连续入库,提高了入库效率。另一方面,连续出库时,在利用升降机7将后续车辆C拖入进入/离开部5期间,将空托板P从进入/退出部4拖入贮存层3中,使进入/退出部4空着,为后续车辆C出库作好了准备,因此,后续车辆C不用等待腾出的托板,可以与先行车辆C连续出库,提高了出库效率。
进一步,在该实施例1中,由于传递装置46设置在搬送台车10的装载台29上,因此,仅利用一个传递装置46便可以实现进入/退出部4与进入/离开部5之间的车辆传送、搬送台车10与贮存架9之间的车辆传送、以及搬送台车10与升降机7之间的车辆传送,达到了简化设备的目的。实施例2图32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2的地下立体停车装置,图33-39示出了其入库过程,图40-46示出了其出库过程。
在该实施例2中,将车辆C连同托板P一起横向移动传送的传递装置46,设置在升降机7上。也就是说,在实施例1中,具有导向辊轮22的支撑架21,固定在前侧及后侧的各两座升降缸20的活塞杆20a前端,在该实施例2中,4座升降缸20的活塞杆20a前端,连接有矩形框架65,具有导向辊轮22的支撑架21与传递装置46设置在该框架65上。于是,利用传递装置46,在升降机7上升到进入/离开部5的状态下,可以在升降机7与托架保持装置12之间实现车辆C连同托板P一起传送。除此之外,由于结构与实施例1相同,并且同一结构用相同的符号来表示,所以其详述省略。
下文根据图33-39叙述实施例2的连续入库场合的入库要领,并根据图40-46说明连续出库场合的出库要领。连续入库的要领前提是,在进入/退出部4的托板出入口11处,由进出状态的托板保持装置12将空托板P保持住,而进入/离开部5中的升降机7处于上升待机状态。
(1)图33示出了第1过程,先行车辆C驶入进入/退出部4,到达空托板P上。
(2)图34示出了第2过程,搬送台车10将空托板P装在装载台29上,然后移动,停在托板出入口11的正下方,这时,驱动升降装置32,使其上升,并使装载台29上升到最上层贮存架的水平位置,另一方面,打开联络门,为入库作准备。
(3)图35示出了第3过程,驱动设置在升降机7上的传递装置46,将装有车辆的托板P从托板保持装置12拖到升降机7上。
(4)图36示出了第4过程,关闭进入/离开部5的联络门6,另一方面,驱动升降装置32,使其进一步上升,并使装载台29上升到托板出入口11处。这时,托板保持装置12被驱动而后退,使其不与上升时的空托板P发生干涉,空托板P上升之后,再使其伸出,并调整到保持空托板P的状态。
(5)图37示出了第5过程,驱动升降装置32,使其下降,并使装载台29下降到最上层贮存架的水平位置。另一方面,使升降机7下降,将装有车辆的托板P从进入/离开部5置于贮存层3最上层贮存架的水平位置。
(6)图38示出了第6过程,驱动传递装置46,将装有车辆的托板P从升降机7上拖到搬送台车10的装载台29上。另一方面,将后续车辆C驶入进入/退出部4的、由托板保持装置12所保持的空托板P上。
(7)图39示出了第7过程,驾驶者M从后续车辆C下车,空升降机7上升到进入/离开部5处,为下一次入库作准备。另一方面,装有入库车辆C的搬送台车10经过过道8移动到指定贮存架9侧方,驱动另外所设置的传递装置(图中未示),将装有车辆的托板P储存在贮存架9上。连续出库的要领前提是,先行车辆C已退出,空托板P由托板保持装置保持在进入/退出部4的托板出入口11处,升降机7下降到贮存层3最上层的贮存架水平位置,处于下降待机状态。
(1)图40示出了第1过程,搬送台车10将装有车辆的托板P从指定的贮存架9拖出,并装载在装载台29上,然后移动并停止在托板出入口11的正下方,这时,驱动升降装置32,使其上升,并使装载台29上升到最上层贮存架的水平位置。
(2)图41示出了第2过程,驱动传递装置46,将装有车辆的托板P拖入下降待机中的升降机7。
(3)图42示出了第3过程,驱动升降装置32,使其进一步上升,并使装载台29上升到托板出入口11处,将托板P从托板保持装置12取出,并装在装载台29上。之后,驱动托板保持装置12使其后退,不与下降时的空托板P发生干涉。另一方面,使升降机7上升到进入/离开部5处。
(4)图43示出了第4过程,驱动升降装置32,使其下降,并使装载台29下降到最上层贮存架的水平位置。另一方面,升降机7上升到进入/离开部5时,打开联络门6。
(5)图44示出了第5过程,驱动传递装置46,将装有车辆的托板P从升降机7拖到托板出入口11处,并由托板保持装置12保持。另一方面,搬送台车10将空托板P返回到框架9上,然后移动到空的贮存架9侧方。
(6)图45示出了第5过程,将装有车辆的托板P从进入/离开部5托到进入/退出部4时,关闭联络门6。另一方面,将空托板P拖到贮存架9的搬送台车10,移动到储存有下次要出库的车辆C的贮存架9处。
(7)图46示出了第7过程,在进入/退出部4中等待的驾驶者M进入车辆C,使车辆C退出。其间,升降机7下降到储存层3最上层的贮存架水平位置,为下次出库作好准备。另一方面,搬送台车10将下次要出库的车辆(装载在装载台29上,然后移动到托板出入口11的正下方,驱动升降装置32,使其上升,并使装载台29上升到最上层贮存架的水平位置,调整朝升降机7传送的状态。
在该实施例2中,与实施例相同,后续出入车库的车辆C不需要等待,因此,提高了出入车库的效率。此外,在该实施例2中,由于传递装置46设置在升降机7上,因此,进入/退出部4与进入/离开部5之间进行装有车辆的托板P的传送时,搬送台车10不受该车辆传送的约束,可自由移动,进一步提高了出入车库的效率。实施例3图47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3的地下立体停车装置。
在该实施例3中,使车辆C连同托板P一起横向移动进行传送的传递装置46,设置在托板出入口11与进入/离开部5之间的地板面上。于是,利用该传递装置46,在上述升降机7上升到进入/离开部5的状态下,在升降机7与托板保持装置12之间,将车辆C连同托板P一起进行传送。除此之外,由于与实施例1结构相同,并且同一结构用相同符号表示,因而其详述省略。
下文参照实施例2的说明附图叙述实施例3的连续出入库情况。即,根据图33-39叙述连续入库时的入库要领,根据图40-46叙述连续出库时的出库要领。连续入库的要领前提是,在进入/退出部4的托板出入口11处,由进出状态的托板保持装置12将空托板P保持住,而进入/离开部5中的升降机7处于上升待机状态。
(1)图33示出了第1过程,先行车辆C驶入进入/退出部4,到达空托板P上。
(2)图34示出了第2过程,搬送台车10将空托板P装在装载台29上,然后移到托板出入口11的正下方,这时,驱动升降装置32,使其上升,并使装载台29上升到最上层的贮存架水平位置。
(3)图35示出了第3过程,打开进入/离开部5的联络门6,驱动设置在托板出入口11与进入/离开部5之间地板面上的传递装置46,将装有车辆的托板P从托板保持装置12传递到升降机7上。
(4)图36示出了第4过程,关闭进入/离开部5的联络门6。另一方面,驱动升降装置32,使其进一步上升,并使装载台29上升到托板出入口11处。这时,托板保持装置12被驱动而后退,不与上升时的空托板P发生干涉,空托板P上升之后,再使托板保持装置12伸出,调整或保持空托板P的状态。
(5)图37示出了第5过程,驱动升降装置32使其下降,并使装载台29下降到最上层贮存架的水平位置。另一方面,使升降机7下降,将装有车辆的托板P从进入/离开部5置于贮存层3最上层的贮存架水平位置。
(6)图38示出了第6过程,驱动设置在搬送台车10上的另一传递装置(图中未示),将装有车辆的托板P从升降机7传送到搬送台车10的装载台29上。另一方面,使后续车辆C驶入进入/退出部4中的、由托板保持装置保持的空托板P。
(7)图39示出了第7过程,驾驶者M从后续车辆C下车,使空升降机上升到进入/离开部5处,为下次入库作好准备。另一方面,装有入库车辆C的搬送台车10,通过过道8移动到指定的贮存架9侧方,将装有车辆的托板P储存到贮存架9上。连续出库的要领前提是,先行车辆C已退出,空托板P由托板保持装置保持在进入/退出部4的托板出入口11处,升降机7降到贮存层3最上层的贮存架水平位置,处于下降待机状态。
(1)图40示出了第1过程,搬送台车10从指定的贮存架9将装有车辆的托板P拖出,并装在装载台29上,然后,移动并停在托板出入口11的正下方,这时,驱动升降装置32,使其上升,并使装载台29上升到最上层贮存架的水平位置。
(2)图41示出了第2过程,驱动设置在搬送台车10上的另一传递装置,将装有车辆的托板P拖入下降待机中的升降机7。
(3)图42示出了第3过程,驱动升降装置32,使其进一步上升,并使装载台上升到托板出入口11处,将托板P从托板保持装置12取出,并装在装载台29上。之后,驱动托板保持装置12后退,使其不与下降时的空托板P发生干涉,另一方面,升降机7上升到进入/离开部5处。
(4)图43示出了第4过程,驱动升降装置32,使其下降,并使装载台29下降到最上层贮存架的水平位置,另一方面,升降机7上升到进入/离开部5时,打开联络门6。
(5)图44示出了第5过程,驱动设置在托板出入口11与进入/离开部5之间地板面上的传递装置46,使装有车辆的托板P从升降机7横向移动到托板出入口11处,由托板保持装置12保持,另一方面,搬送台车10使空托板P返回到贮存架9上,然后,移动到空贮存架9的侧方。
(6)图45示出了第6过程,将装有车辆的托板P从进入/离开部5拖到进入/退出部4时,关闭联络门6。另一方面,将空托板P拖到贮存架9上的搬送台车10,移动到储存有下次出库车辆C的贮存架9处。
(7)图46示出了第7过程,在进入/退出部4中等待的驾驶者M进入车辆C,使车辆C退出。在此期间,升降机7下降到贮存层3最上层的贮存架水平位置,为下次出库作好准备。另一方面,搬送台车10将下次要出库的车辆C装在装载台29上,然后移动到托板出入口11的正下方,驱动升降装置32,使其上升,并使装载台29上升到最上层贮存架的水平位置,调整朝升降机7的传送状态。
在该实施例3中,也与实施例1相同,后续的出入车库的车辆C不需等待,因此可以提高出入车库的效率,此外,由于传递装置46设置在作为托板出入口11与进入/离开部5之间的地板面的固定侧上,所以,与实施例2相比,减轻了升降机7的重量,使升降机7的升降动力变小,同时,提高了设备的保养性。
在上述实施例1-3中,装有车辆的托板P的升降可以利用升降机7实现,而空托板P的升降是利用搬送台车10的升降装置32实现的,地上层1与贮存层3之间的托板P的升降,可以使装有车辆的托板P的升降利用搬送台车10的升降装置32实施,空托板P的升降,利用升降机7实施,这样,当然可以实现车辆出入车库。
此外,在实施例1-3中,传递装置是利用曲柄臂式传递装置46的,但并不限于此,可以利用公知的链式输送机方式中的输送机进行移载或者借助于滑块式,利用高低差移载。
如上文所述,根据本发明装有车辆的托板P出入用的出入口与空托板P出入用的出入口分别设置,在连续入库的场合,从上述空托板出入口将空托板供给进入/退出部,为后续车辆的入库作好准备,另一方面,在连续出库的场合,先行车辆退出,变成空的托板,不许妨碍后续车辆的出库,而从上述空托板出入口移动到贮存层,由此,缩短了入库后托板的等待期,加速出库后托板的取出,从而提高了出入车库的效率。此外,由于将传递装置设置在搬送台车上,进入/退出部与进入/离开部之间、搬送台车与贮存架之间以及搬送台车与升降机之间的车辆传送可兼用,从而达到了使设备简单化的目的。
权利要求
1.一种地下立体停车装置,在地上层并列设置有出入车库时,车辆进入或退出用的进入/退出部及在与该进入/退出部之间使车辆驶入或离开用的进入/离开部;在地下,设置有作为贮存层的可将车辆连同托板一起存放的若干列贮存架,同时,沿着贮存架的列可移动地设置有搬送台车;在上述进入/离开部与贮存层之间可升降地设置有升降机;入库时,驶入进入/退出部的车辆连同托板一起装入进入/离开部中的处于上升待机状态的升降机之后,让该升降机下降到贮存层,将车辆连同托板一起传送到上述搬送台车上,之后,使搬送台车移动到指定的贮存架侧方,将车辆连同托板一起存放在贮存架上,另一方面;出库时,将车辆连同托板一起从贮存架托到搬送台车上之后,使该搬送台车移动到上述升降机的侧方,将车辆连同托板一起传送到升降机上,随后,使升降机上升到上述进入/离开部处,使车辆从进入/退出部退出,其特征是在上述进入/退出部的地板面上,以开口的形式设置有进入/退出部与贮存层联络用的托板出入口;在上述托板出入口处,设置有托板保持装置;在上述搬送台车上,设置有将车辆连同托板一起载置的装载台、及使该装载台上升到上述托板出入口处的升降装置;在上述搬送台车的装载台上,设置有可使车辆与托板一起横向移动而传送的传递装置;上述传递装置,在上述装载台上升到托板出入口的状态下,在托板保持装置或装载台与上述升降机之间,将车辆连同托板一起传送;上述托板保持装置,在装有托板的装载台上升到托板出入口的状态下,将托板处于托板出入口侧作为保持状态,另一方面,解除这种保持状态,便将托板装到到达托板出入口处的装载台上。
2.一种地下立体停车装置,在地上层并列设置有出入车库时,车辆进入或退出用的进入/退出部及在与该进入/退出部之间使车辆乘入或离开用的进入/离开部;在地下,设置有作为贮存层的可将车辆连同托板一起存放的若干列贮存架,同时,沿着贮存架的列可移动地设置有搬送台车;在上述进入/离开部与贮存层之间可升降地设置有升降机;入库时,驶入进入/退出部的车辆连同托板一起装入进入/离开部中的处于上升待机状态的升降机之后,使该升降机下降到贮存层,将车辆连同托板一起传送到上述搬送台车上,之后,使搬送台车移动到指定的贮存架侧方,将车辆连同托板一起存放在贮存架上,另一方面;出库时,将车辆连同托板一起从贮存架托到搬送台车上之后,使该搬送台车移动到上述升降机的侧方,将车辆连同托板一起传送到升降机上,随后,使升降机上升到上述进入/离开部处,使车辆从进入/退出部退出,其特征是在上述进入/退出部地板面上,以开口的形式设置有进入/退出部与贮存层联络用的托板出入口;在上述托板出入口处,设置有托板保持装置;在上述搬送台车上,设置有将车辆连同托板一起载置的装载台、及使该装载台上升到上述托板出入口处的升降装置;在上述升降机上,设置有可使车辆与托板一起横向移动而传送的传递装置;上述传递装置,在上述升降机上升到进入/离开部的状态下,在升降机与上述托板保持装置之间,将车辆连同托板一起传送;上述托板保持装置,在装有托板的装载台上升到托板出入口的状态下,将托板处于托板出入口侧作为保持状态,另一方面,解除这种保持状态,使将托板装在到达托板出入口处的装载台上。
3.一种地下立体停车装置,在地上层并列设置有出入车库时,车辆进入或退出用的进入/退出部及在与该进入/退出部之间使车辆乘入或离开用的进入/离开部;在地下,设置有作为贮存层的可将车辆连同托板一起存放的若干列贮存架,同时,沿着贮存架的列可移动地设置有搬送台车;在上述进入/离开部与贮存层之间可升降地设置有升降机;入库时,驶入进入/退出部的车辆连同托板一起装入进入/离开部中的处于上升待机状态的升降机之后,使该升降机下降到贮存层,将车辆连同托板一起传送到上述搬送台车上,之后,使搬送台车移动到指定的贮存架侧方,将车辆连同托板一起存放在贮存架上,另一方面;出库时,将车辆连同托板一起从贮存架托到搬送台车上之后,使该搬送台车移动到上述升降机的侧方,将车辆连同托板一起传送到升降机上,随后,使升降机上升到上述进入/离开部处,使车辆从进入/退出部退出,其特征是在上述进入/退出部的地板面上,以开口的形式设置有进入/退出部与贮存层联络用的托板出入口;在上述托板出入口处,设置有托板保持装置;在上述搬送台车上,设置有将车辆连同托板一起载置的装载台、及使该装载台上升到上述托板出入口处的升降装置;在上述托板出入口与进入/离开部之间的地板面上,设置有可使车辆与托板一起横向移动而传递的传递装置;上述传递装置,在上述升降机上升到进入/离开部的状态下,在该升降机与托板保持装置之间,将车辆连同托板一起传送;上述托板保持装置,在装有托板的装载台上升到托板出入口的状态下,将托板处于托板出入口侧作为保持状态,另一方面,解除这种保持状态,将托板装在到达托板出入口处的装载台上。
全文摘要
一种地下立体停车装置,在连续入库时调用空托板及连续出库时空托板堆放的时间短。在地上层1进入/退出部4的地板面上,以开口的形式设置托板出入口11,托板保持装置12可伸出或后退地设置在该托板出入口11处,后退时,设置在地下贮存层3中的搬送台车10的装载台29上升到托板出入口11处,借助于设置在装载台29上的传递装置,可在装载台29与升降机7之间,将车辆C连同托板P一起横向移动而传送。托板保持装置12进出时,可从下方将空托板P保持住。由此,在连续出入车库场合,没有等待时间,出入库效率良好。
文档编号E04H6/22GK1149656SQ9610069
公开日1997年5月14日 申请日期1996年1月19日 优先权日1995年11月2日
发明者冨永浩之 申请人:新明和工业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