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支撑构件或混凝土平顶棚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303160阅读:291来源:国知局
点支撑构件或混凝土平顶棚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权利要求1前序部分所述的点支撑构件或混凝土平顶棚。
【背景技术】
[0002]对于从EP1070800B1中得知的点支撑构件或混凝土平顶棚,在横向力和剪切应力加固的每个格构梁中,斜支柱之间的上和/或下弯曲部分伸出连续的上弦杆以及/或者连续的下弦杆之外,这也是为了在顶棚形成有效的混凝土锚固区域。蜿蜒的斜支柱部分规则地弯曲,并且在不同情况下,具有90°朝向弦杆的斜支柱,以及45°朝向弦杆的斜支柱,这样,在朝支撑物延伸的格构梁的端部区域中,离支撑物最近的斜支柱产生上下混凝土锚固区域,该区域与垂直支撑轴等距分隔。
[0003]在EP2050887B1中,构件或混凝土平顶棚的横向力和剪切应力加固格构梁缺少连续的上弦杆。另一方面,其提供锚固构件,该锚固构件在格构梁的纵向方向上前后排列,并保留有自由的中间空间,而弯曲的斜支柱部分就固定在该锚固构件上。其一实施例中(图2c)显示了倾斜方向相同的两个相邻的斜支柱,并且相对于下弦杆倾斜约45°,从而上混凝土锚固区域相对于下混凝土锚固区域在格构梁纵向方向上大幅偏移,偏移量约等于格构梁的高度。
[0004]DE102007047616A1公开了一种具有两个下弦杆、一个连续上弦杆及两个弯曲斜支柱部分的格构梁,其中在不同情况下,相对于弦杆90°倾斜的斜支柱跟随着倾斜45°的斜支柱。在倾斜90°的斜支柱的固定点区域形成的混凝土锚固区域彼此上下重叠,在格构梁的纵向方向上没有任何偏移。
[0005]根据德国营建许可,如果将格构梁作为剪切应力加固增加因子,结果相对于板或者剪切应力为,例如,1.25(许可Z-15.1-38),1.6 (许可Z-15.1-289),以及1.7(许可Z-15.1-217),根据格构梁的类型。这些许可均基于对顶棚部分的成分测试。这些确定的增加因子均低于其他已知的传统加固系统,如双头螺栓。
[0006]格构梁作为剪切应力加固结构的测试已经被Eligehausen等人公开(Beton_andStahlbetonbau 98 [Concrete and Reinforced Concrete Structures 98], (2003), Issue6)。在这些测试中,在混凝土板上产生从支撑物边缘并指向支撑物反方向的急剧破裂断编纹,其中临近支撑物的格构梁垂直杆仅在上区域相交或者穿过上述格构梁。因此,格构梁下弦杆区域的混凝土压力区域严重受损。从而剪切应力加固结构的效用也大大受到限制。
[0007]相对EP1070800B1中的格构梁,EP2050887B1中的格构梁可以获得相对于混凝土板的更好的剪切应力加固效果和更高的增加因子。然而当今建筑结构中,与混凝土板剪切应力相关的对加固效果和可实现的增加因子的需求更为严格,而这些已知的格构梁不能满足需求。

【发明内容】

[0008]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更好的加固效果和更高的剪切冲力增加因子的点支撑元件或混凝土平顶棚。
[0009]该目的可通过专利权利要求1的特征实现。
[0010]由于特定的不同倾斜度,尽管以相同的方向向上朝向支撑物垂直轴,在两个连续斜支柱的不同情况下,至少最接近支撑物的斜支柱要比离支持物更远的支柱相对于下弦杆以〈90°的更陡峭的角度延伸,其中离支持物更远的支柱角度彡45°,至少要平10°。由于沿同一方向向上朝向支撑物倾斜,至少对于最临近支撑物的斜支柱,每个上固定点在格构梁纵向方向上伸出下固定点外的伸出量要小于格构梁的高度。这些特征的组合尤其有利于使,例如,从支撑物侧面的垂直突出物延伸到顶棚的顶棚裂纹与弯曲的支柱部分交叉,并且防止裂纹蔓延。下弦杆区域的混凝土压力区域不会受损。总之,这种具有新颖性的格构梁形状以及格构梁相对于支撑物的排列都出人意料地改善了加固功能,并且这种格构梁与迄今为止的其他格构梁相比,可以获得相对于混凝土板的剪切冲力更高的增加因子,这已经通过实际测试验证过了,如通过与EP1070800B1或EP2050887B1比较,但性能改进的具体原因未知。
[0011]这种配置的实现不仅可由至少在最接近支撑物的斜支柱和随后的斜支柱的特定角度所实现,还可选地由预制格构梁在纵向方向上的不同点的特定切断提供,或者由这些构造的组合得到。这适用于具有至少一个连续的上弦杆或者具有前后排列并且中间由自由中间空间隔开的锚固构件的格构梁,弯曲斜支柱部分(一个或多个)上弯曲部分固定,即焊接,在该锚固构件上。
[0012]在支撑物断面为四边形、多边形或者圆形的情况下,当上混凝土锚固区域基本在支撑物侧面的垂直突出物处结束,或者朝支撑物垂直轴略有偏移,同时离支撑物最近的同一斜支柱的下混凝土锚固区域依然位于支撑物侧面的垂直突出物的前方。
[0013]当下混凝土锚固区域离支撑物侧面的垂直突出物仅保持约2.0cm的距离,并且/或者上混凝土锚固区域伸出下混凝土锚固区域的伸出量近似等于下混凝土锚固区域离支撑物侧面的垂直突出物的距离时,可以获得高度理想的结果。
[0014]至少离支撑物最近的斜支柱相对于下弦杆的更大的倾斜角度约达到70°到85°之间,而远离支撑物的相邻的斜支柱的较小的倾斜角应在45°和75°之间。离支撑物最近的斜支柱的角度越大,远离支撑物的斜支柱的角度就越大,然而在任何情况下,后者要比前者小约10。。
[0015]当斜支柱以及/或者弦杆的表面是具有棱纹的,则可以进一步实现加固效果的提高以及非常高的增加因子。这会带来与混凝土更好的结合。
[0016]为了防止混凝土压力区域受到损坏,尤其重要的是至少下弦杆的直径要大于弯曲斜支柱部分的直径。下弦杆的直径应达到10mm,其中斜弦杆例如具有约9mm的直径。
[0017]在一个支撑物具有加固体的有益实施例中,上锚固区域伸出离支撑物最近的斜支柱的下混凝土锚固区域的伸出量至少近似等于下锚固区域离支撑物侧面的垂直突出物的距离加上支撑物加固体的混凝土保护层的至少一部分尺寸的和。
[0018]在一个有益实施例中,该构件或混凝土平顶棚由具有混凝土顶层的预制混凝土板制成,上述格构梁凝固入该混凝土板内。在这种情况下,离支撑物最近的斜支柱的上混凝土锚固区域的伸出量应该相对精确地等于混凝土板的边缘离支撑物侧面的垂直突出物的距离以及/或者至多等于混凝土板的边缘离临近支撑物边缘的加固体的距离。
[0019]在一个实施例中,混凝土板间具有接缝,伸出量至多约为两个相邻的混凝土板之间的接缝的宽度的一半。
[0020]在一个具有锚固构件的实施例中,这些锚固构件应该为预制成型部件或者弦杆片,其在两端沿格构梁的纵向方向突出并伸出上弯曲部分,从而有利于形成对应的上混凝土区域。
[0021 ] 其他有益实施例包含在下面的权利要求中。
【附图说明】
[0022]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主题进行解释说明,其中
[0023]图1为端部中格构梁的侧视图;
[0024]图2所示为图1的纵断面图;
[0025]图3所示为另一实施例中的格构梁的端部;
[0026]图4所示为图3的纵断面图;
[0027]图5为根据图1和图2的,具有点支撑和横向力及剪切应力加固结构的,具有至少一个格构梁的构件或混凝土平顶棚的侧视图;
[0028]图6是图5的俯视图;
[0029]图7所示为具有点支撑的混凝土顶棚的另一实施例的侧视图;
[0030]图8是图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