挤压式开口型砼模壳生产机器及其使用方法

文档序号:8330346阅读:309来源:国知局
挤压式开口型砼模壳生产机器及其使用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建筑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挤压式开口型砼模壳生产机器及其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0002]目前国内建筑墙体大至分为两种:1、先框架后填充墙体,在墙体中预留构造柱,称之为二次构造。2、边砌墙边预留构造柱,称之为连体构造。不管是那一种都离不开墙体构造柱,常规做法:在砌墙时从下到上预留一条不规则的缝隙(两边预留向对称的马牙槎),将扎好的钢筋笼子塞进缝隙内,用木模板将两面或多面夹紧,再往模箱内浇灌混凝土,从而达到墙体整体牢固的作用。这种做法瓦工砌墙时施工烦琐,而且还需要木工制模,既浪费人工又浪费材料,还影响工期,不利于行业的发展。

【发明内容】

[0003]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以上问题,提供一种挤压式开口型砼模壳生产机器及其使用方法,本发明结构简单,生产方便,生产效率高,在减少用材的同时加快了施工进度。
[0004]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达到上述技术效果,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0005]挤压式开口型砼模壳生产机器,包括立体式机架,所述立体式机架从上至下依次设置有上动力机构、下动力机构和成品托盘抽屉装置,所述上动力机构底部设置有可调换的上模芯装置,所述下动力机构顶部设置有无底板模箱,所述无底板模箱底部可抵接在成品托盘抽屉装置上,所述上动力机构和下动力机构均与用以控制升降的电油调控装置、液压总程装置和电钮操纵装置连接。
[0006]进一步的,所述上动力机构包括上支架和上液压油缸,所述上液压油缸的两端分别设置在上支架顶部和立体式机架顶部,所述上支架底部设置有上模芯装置,所述上模芯装置的截面形状为U形、L形、T形或十字形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上支架侧边还设置有上套管,所述上套管套设在立体式机架的导向立柱上。
[0007]进一步的,所述下动力机构包括下支架、下液压油缸和可调换的作业平台,所述下液压油缸的两端分别设置在立体式机架的底部和下支架底部,所述作业平台设置在下支架表面并通过螺栓锁固,所述作业平台表面设置有模型槽槽孔,所述模型槽槽孔形状与上模芯装置的截面形状一致,所述作业平台底部与无底板模箱焊接固定,所述无底板模箱内部截面形状与模型槽槽孔形状一致并且顶部箱口与模型槽槽孔相对应设置,所述下支架侧边还设置有下套管,所述下套管套设在立体式机架的导向立柱上,所述上模芯装置可穿过模型槽槽孔并插入无底板模箱内。
[0008]进一步的,所述作业平台底部还设置有振动电机。
[0009]进一步的,所述成品托盘抽屉装置包括抽屉支架、抽屉板和成品托盘,所述抽屉支架两侧安装有抽屉套管,所述抽屉套管套设在立体式机架的导向立柱上,所述抽屉套管下方的导向立柱上还设有固定管夹,所述抽屉板通过抽屉轨道设置在抽屉支架内,所述抽屉板上放置有成品托盘。
[0010]进一步的,所述电油调控装置包括油路集成块和控油电池阀,所述油路集成块通过输油管分别向上动力机构油缸和下动力机构油缸供油或回油,所述控油电池阀设置在油路集成块上。
[0011]进一步的,所述液压总程装置包括储油箱、电机和增压泵,所述增压泵通过电机的动力将储油箱内的液压油经过输油管与油路集成块连接。
[0012]进一步的,所述电钮操纵装置包括供电箱和操纵电钮箱组成,所述操纵电钮箱分别与电机和控油电池阀通过电线连接。
[0013]挤压式开口型砼模壳生产机器的使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14]步骤I)将搅拌好的混凝土倒入作业平台的模型槽槽孔内,使用振动电机振实;
[0015]步骤2)上动力机构下压,上模芯装置底部插入无底板模箱内,然后上模芯装置停止工作;
[0016]步骤3)下动力机构上升,使上模芯装置底部完全露出于无底板模箱的箱体底部,下动力机构停止工作;
[0017]步骤4)上动力机构上升,使得上模芯装置回升复位,拉出抽屉板,再将成品托盘及成品托盘上的模壳制品同时移走,得到成品,接着放置新的成品托盘在抽屉板上并推回抽屉板,然后下动力机构回升复位,完成一个制作周期。
[0018]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0019]1、只需要人工将搅拌好的混凝土放置在下模作业平台上即可,通过振动器即可自行完成填料工作,方便快捷,减轻操作人员的劳动力;
[0020]2、将机架作为导向部件,缩小了整体设备的体积,减少占地面积;
[0021]3、抽屉式结构的抽屉板能在完成制作后轻松将成品移出,然后取料,提供更大的操作空间,并且操作空间位于模具外侧,有效保障了操作人员的安全。
[0022]4、模具采用四种结构,保证生产需要,提供合格的模壳制品。
[0023]上述说明仅是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发明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以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由以下实施例及其附图详细给出。
【附图说明】
[0024]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5]图1是本发明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6]图2是本发明的正视截面结构示意图;
[0027]图3是本发明的作业平台部分结构示意图;
[0028]图4是本发明的成品托盘抽屉装置部分结构示意图;
[0029]图5是本发明的U型下模作业平台结构示意图;
[0030]图6是本发明的L型下模作业平台结构示意图;
[0031]图7是本发明的T型下模作业平台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2]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0033]实施例一
[0034]参照图1至图4所示,挤压式开口型砼模壳生产机器,包括立体式机架I,立体式机架从上至下依次设置有上动力机构2、下动力机构3和成品托盘抽屉装置4,上动力机构底部设置有可调换的上模芯装置5,下动力机构顶部设置有无底板模箱6,无底板模箱底部可抵接在成品托盘抽屉装置上,上动力机构和下动力机构均与用以控制升降的电油调控装置
7、液压总程装置8和电钮操纵装置9连接。
[0035]其中,上动力机构包括上支架21和上液压油缸22,上液压油缸的两端分别设置在上支架顶部和立体式机架顶部,上支架底部设置有上模芯装置,通过上液压油缸上升和下降即可带动上模芯装置上下运动,上模芯装置的截面形状为十字形,如图3所示,上支架侧边还设置有上套管23,上套管套设在立体式机架的导向立柱11上,导向柱和上套管的数量为4,通过四点定位,保证了上支架上的上模芯装置始终与导向柱横向垂直、纵向水平,提高运行质量。
[0036]下动力机构包括下支架31、下液压油缸32和可调换的作业平台33,下液压油缸的两端分别设置在立体式机架的底部和下支架底部,作业平台设置在下支架表面并通过螺栓锁固,螺栓锁固便于更换,作业平台表面设置有模型槽槽孔34,提供进料口以及上模芯装置插入时的避让口两种功能,模型槽槽孔形状与上模芯装置的截面形状一致,作业平台底部与无底板模箱焊接固定,无底板模箱内部截面形状与模型槽槽孔形状一致并且顶部箱口与模型槽槽孔相对应设置,下支架侧边还设置有下套管35,下套管套设在立体式机架的导向立柱上,下套管的数量也为4,通过四点定位,保证了下支架上的无底板模箱始终与导向柱横向垂直、纵向水平,提高运行质量,上模芯装置可穿过模型槽槽孔并插入无底板模箱内,由于均水平于导向柱设置,所以插入时上模芯装置不会和无底板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