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定上下定位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573462阅读:413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稳定上下定位结构,特别涉及一种使用于脱水桶,以供拖把可稳定的于脱水桶内的上方侧进行旋转脱水的定位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现有的拖把于清洗时,利用人工拧干拖把毛的水份,费力且不卫生,即有业者发展出一种「拖把结构」,请参阅中国台湾专利公告第m330077号,其为利用拖把的杆体上下移动,以驱动拖把头快速旋转,相当的省力、方便,但其用以清洗的水桶,必须于水桶内上方侧设置一枢转篮供其旋转定位,因此,便有相关业者发展出一种「中轴升降式拖把清洗桶以及拖把」,请参阅中国台湾专利公告第m505284号,当使用者将拖把于脱水时,可能因为使用者上下施力的关,让固定轴的限位凸块脱离轨道内的底槽孔与中上槽孔,导致拖把于脱水时失去定位,又进入水面,造成使用者的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稳定上下定位,利用拖把连接于移动装置时,让定位装置的抵持件受拖把的抵压,使定位装置的作动件保持向外移动的能力,使作动件的凸部可稳定的定位于移动装置外侧的固定座所设置的卡持部,以避免拖把的杆体于上下移动时,造成移动装置位移,而可稳定的对拖把进行脱水作业。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稳定上下定位结构,具有固定座、移动装置以及定位装置,固定座内具有连通固定座上表面的位移空间,且固定座于位移空间靠近上表面的内壁上凹设有卡持部,移动装置设置于位移空间内,且移动装置具有移动件与限位件,限位件连接于移动件上方侧,该定位装置设置有抵持件与作动件,抵持件两侧分别形成有抵持部与引导部,引导部底面凹设有引导槽,作动件具有本体,本体上方末端延伸有弹性臂,侧方延伸形成有凸部,而抵持件设置于移动装置的限位件内,并使抵持件的 抵持部露出于限位件表面,而作动件的本体枢设于移动件内,且作动件的弹性臂位于抵持件的引导部下方侧,使抵持件的抵持部受压内缩至限位件内时,引导槽会引导弹性臂向引导槽内位移,让移动件带动作动件移动使凸部正对于固定座的卡持部时,作动件的凸部位移至移动件外,并进入卡持部形成定位。

所述的稳定上下定位结构,该定位装置的引导槽内壁形成有朝向内侧倾斜的引导斜面,抵持件的抵持部受压内缩至限位件内时,引导斜面抵压并引导于作动件的弹性臂向引导槽内位移。

所述的稳定上下定位结构,该定位装置的作动件为复数并排设置,两相邻作动件的本体之间设置有弹性件,弹性件为推动两本体相互远离,使两作动件的弹性臂保持朝向远离方向的位移能力。

所述的稳定上下定位结构,该固定座的位移空间侧方的内壁上间隔凹设有复数导槽,且导槽为纵向垂直设置,移动装置的移动件下方周缘间隔凸设有导引块,导引块卡掣于导槽内。

所述的稳定上下定位结构,该移动装置的移动件内设置有容置空间,且于容置空间侧方设置有复数枢接孔,定位装置的本体两侧表面分别凸设有枢接柱,定位装置的枢接柱枢接于移动装置的枢接孔。

所述的稳定上下定位结构,该移动装置的限位件内具有贯通上、下表面的贯孔,且于移动装置的限位件下端周缘朝向下延伸形成有勾部,移动装置的限位件外壁枢接有套环,移动装置的移动件外壁设置有定位孔,移动装置的勾部勾设于移动装置的定位孔形成定位。

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本发明的优点在于:

本发明具有固定座、移动装置以及定位装置,固定座内具有连通固定座上表面的位移空间,且固定座于位移空间靠近上表面的内壁上凹设有卡持部,移动装置设置于位移空间内,且移动装置具有移动件与限位件,限位件连接于移动件上方侧,而定位装置设置有抵持件与作动件,抵持件两侧分别形成有抵持部与引导部,引导部底面凹设有引导槽,作动件具有本体,本体上方末端延伸有弹性臂,侧方延伸形成有凸部,而抵持件设置于移动装置的限位件内,并使抵持件的抵持部露出于限位件表面,而作动件的本体枢设于移动件内,且作动件的弹性臂位于抵持件的引导部下方侧,使抵持件的抵持部受压内缩至限位件内时,引导槽引导弹性臂向引导槽内位移,让移动件带动作动件移动使凸部正对于固定座的卡持部时,作动件的凸部位 移至移动件外,并进入卡持部形成定位。

附图说明

图1本发明的立体外观图;

图2本发明的立体分解图;

图3本发明的局部立体剖面图;

图4本发明的局部立体剖视图;

图5本发明的局部剖面图;

图6本发明的剖面示意图;

图7本发明的作动剖面示意图(一);

图8本发明的作动剖面示意图(二);

图9本发明的实施示意图;

图10本发明的作动剖面示意图(三)。

附图标记说明:1-固定座;11-位移空间;12-导槽;13-卡持部;2-移动装置;21-移动件;211-容置空间;212-导引块;213-枢接孔;214-定位孔;22-限位件;221-勾部;222-贯孔;23-套环;3-定位装置;31-抵持件;311-抵持部;312-引导部;313-引导槽;314-引导斜面;32-作动件;321-本体;322-弹性臂;323-凸部;324-枢接柱;33-弹性件;4-拖把;41-布盘;42-连结部;5-滚珠。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和附图来进一步描述本发明,本发明的优点和特点将会随着描述而更为清楚。

如图1至图6所示,由图中可清楚看出,本发明的稳定上下定位结构,包括有固定座1、移动装置2以及定位装置3,其中:

该固定座1内设置有连通上表面的位移空间11,且于位移空间11靠近上表面的内壁上凹设有卡持部13,且位移空间11侧方的内壁上间隔凹设有复数导槽12,且导槽12为纵向垂直设置。

该移动装置2设置于固定座1的位移空间11内,该移动装置2具有移动件21与限位件22,限位件22连接于移动件21上方侧,移动件21内设置有容置空间211,且于容置空间211侧方设置有复数枢接孔213,且移动件21下方周缘间隔凸设有 导引块212,导引块212卡掣于固定座1的导槽12内,限位件22内具有贯通上、下表面的贯孔222,且于限位件22下端周缘朝向下延伸形成有勾部221,移动装置2的限位件22外壁枢接有套环23,于移动件21外壁设置有定位孔214,勾部221勾设于移动装置2的定位孔214形成定位。

该定位装置3设置有抵持件31与作动件32,抵持件31两侧分别形成有抵持部311与引导部312,引导部312底面凹设有引导槽313,且引导槽313内壁形成有朝向内侧倾斜的引导斜面314,作动件32为复数并排设置,作动件32具有本体321,本体321上方末端延伸有弹性臂322,侧方延伸形成有凸部323,并于本体321两侧表面分别凸设有枢接柱324,枢接柱324枢接于移动装置2的枢接孔213,两相邻的本体321之间设置有弹性件33,弹性件33为推动两本体321相互远离,使两作动件32的弹性臂322保持朝向远离方向的位移能力,而抵持件31设置于移动装置2的限位件22内,并使抵持件31的抵持部311露出于限位件22表面,而作动件32的本体321枢设于移动件21内,且作动件32的弹性臂322位于抵持件31的引导部312下方侧,使抵持件31的抵持部311受压内缩至限位件22内时,引导槽313的引导斜面314引导弹性臂322向引导槽313内位移,让移动件21带动作动件32移动使凸部323正对于固定座1的卡持部13时,作动件32的凸部323位移至移动件21外,并进入卡持部13形成定位。

如图6至图9所示,由图中可清楚看出,本发明的稳定上下定位结构,使用时,当移动装置2的套环23未连接拖把4时,由于定位装置3的本体321受弹性件33而保持向外张开,故定位装置3的弹性臂322会抵持于引导槽313的引导斜面314,使抵持件31的抵持部311露出于限位件22表面,且由于移动装置2的移动件21于固定座1的定位空间内无任何定位,所以移动装置2的移动件21内缩至固定座1的位移空间11内,当拖把4要进行脱水时,将拖把4的连结部42卡持于移动装置2的套环23,此时拖把4的连结部42会使定位装置3的抵持部311受压内缩至移动装置2的限位件22,使定位装置3的引导斜面314抵压并引导于定位装置3的弹性臂322向定位装置3的引导槽313内位移,当卡持于移动装置2的套环23上的拖把4向上位移时,勾持于移动装置2的移动件21上的移动装置2的限位件22会受到移动装置2的套环23的抵持,进而让移动装置2的移动件21带动定位装置3的作动件32移动,使定位装置3的凸部323正对于固定座1的卡持部13时,作动件32的凸部323位移至移动装置2的移动件21外,并进入卡持部13形 成定位,使拖把4进行脱水作业时,避免拖把4的布盘41进入水面。

如图6、如图7及图10所示,由图6和图7中可清楚看出,本发明的稳定上下定位结构,当拖把4的连结部42远离定位装置3的抵持部311时,定位装置3的引导斜面314不会抵压定位装置3的弹性臂322,利用定位装置3的弹性件33使定位装置3的两弹性臂322朝向相互远离的方向位移,进而使定位装置3的凸部323位移至移动装置2的移动件21内,使移动装置2的移动件21内缩至固定座1的位移空间11内。

如图9所示,由图中可清楚看出,本发明的稳定上下定位结构,定位装置3的抵持部311上设置有一滚珠5,可使拖把4的连结部42进行转动时更加顺畅。

以上的说明和实施例仅是范例性的,并不对本发明的范围构成任何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的是,在不偏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下可以对本发明技术方案的细节和形式进行修改或替换,但这些修改和替换均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