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热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491561阅读:468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热锅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厨房烹饪电器,尤其涉及一种电热锅。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的电热锅,例如电饭煲、压力煲、电炖锅等,包括锅体和锅盖,所述锅体内容置有内胆,内胆内放置食材进行烹饪。现有内胆大多是直桶状,底部设有加热元件来对内胆进行加热。但是该种内胆对烹饪效果没有帮助。

此后也出现有球形内胆,该种内胆最明显的外形特征是侧壁直径由中间部位向上下两端逐渐减少,从而形成近似球状结构,故而称为球形内胆。此形状的内胆侧壁具有一定的收缩,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促进翻滚,但是翻滚效果仍然有待提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电热锅,加热时翻滚效果好。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电热锅,包括锅体和锅盖,所述锅体内容置有内胆,所述内胆包括底壁和侧壁,所述底壁中部向上凸起形成底壁凸起部,该底壁凸起部高度为所述内胆高度的1/10-3/10。

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底壁凸起部高度为1-4厘米。

进一步的方案,在通过所述内胆的中心轴线的轴向截面上,所述底壁包括主体段和凸起段,所述主体段的下表面为水平面,所述凸起段构成所述底壁凸起部。

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凸起段包括弧形段和水平段,所述弧形段位于所述主体段和水平段之间。

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侧壁、主体段和弧形段的内表面构成平滑曲面。

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锅盖包括内盖和外盖,所述内盖与内胆密封形成烹饪腔体,所述内盖中部设有向下的内盖凸起部。

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内盖凸起部凸出内盖下表面的高度为1-3厘米。

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内盖上设有上部加热元件,所述上部加热元件对所述内盖加热。

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内盖凸起部与底壁凸起部的间距为6-10厘米。

进一步的方案,在所述内盖的下表面上,连接所述内盖凸起部与内盖边缘的连接面为内凹的弧面。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的电热锅,在内胆底壁设置有底壁凸起部,底壁凸起部高度为所述内胆高度的1/10-3/10,使得内胆底部表面积增大,进而增加了底部的受热面积。而且,底壁凸起部可以促进内胆内食材的翻滚。与现有平底内胆相比,该底壁凸起部使得内胆内食材在内胆下方就可以形成循环翻滚沸腾区间。

2、底壁主体段的下表面为水平面,可以方便内胆平稳的放置在水平面上,而侧壁、主体段和弧形段的内表面构成平滑曲面,使内胆内部食材的翻滚顺畅。

3、本实用新型电热锅的内盖中部设有向下的内盖凸起部,内盖凸起部可以与底壁凸起部相互配合,使得烹饪腔体的翻滚区间形成双球翻滚沸腾,翻滚效果更佳。

4、本实用新型电热锅设有对内盖加热的上部加热元件,在内盖中部设有向下的内盖凸起部的形状前提下,上部加热元件可以配合双球翻滚沸腾的烹饪腔体,实现持续翻滚沸腾。

本实用新型的这些特点和优点将会在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附图中详细的揭露。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电热锅爆炸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内盖与内胆爆炸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内盖与内胆剖面图。

附图标号:

锅体1,锅盖2,内盖21,内盖凸起部211,外盖22,内胆3,底壁31,侧壁32,底壁凸起部33,弧形段331,水平段332,主体段34。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解释和说明,但下述实施例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全部。基于实施方式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实施例一:

参照图1-图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出的一种电热锅,包括锅体1和锅盖2,所述锅体1内容置有内胆3,所述内胆3包括底壁31和侧壁32,所述底壁31中部向上凸起形成底壁凸起部33,该底壁凸起部33高度为所述内胆高度的1/10-3/10。该底壁凸起部33使得内胆3内食材在内胆下方就可以形成循环翻滚沸腾区间。当底壁凸起部高度低于内胆高度的1/10时,凸起程度有限,翻滚沸腾的区间有限,翻滚效果有限。当底壁凸起部高度高于内胆高度的3/10时,内胆容量变小太多,而且在底壁的边缘容易形成死角,不方便盛取内胆内的食材。具体的,所述底壁凸起部33高度为1-4厘米。现有技术中的内胆或者为平底,或者底壁具有略微的上凸,但是凸起的高度一般也仅仅在几个毫米以内,对烹饪时的翻滚沸腾效果没有改善。而本实施例中底壁凸起部的高度为1-4厘米,比如为1厘米、2厘米、3厘米或者4厘米等。该凸起高度使得内胆受到加热时,可以促进食材的翻滚沸腾,而且显著增大了内胆底壁的受热面积。

可以理解的是,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锅盖2扣合在锅体1上,锅盖2与内胆3密封形成烹饪腔体,锅体1内还设有底部加热元件对内胆3进行加热。由于内胆底壁31上形成有底壁凸起部33,较佳的,底部加热元件为与底壁31相互匹配的形状来与底壁31相贴合。与常规平底内胆相比,该内胆底部的受热面积也因此增大了,加热效率更高。加热元件可以参考现有加热方式,比如线盘加热,发热盘加热,红外线加热等。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在通过所述内胆的中心轴线的轴向截面上,所述底壁31包括主体段34和凸起段,所述主体段34的下表面为水平面,所述凸起段构成所述底壁凸起部33。所述凸起段包括弧形段331和水平段332,所述弧形段331位于所述主体段34和水平段332之间。所述侧壁32、主体段34和弧形段331的内表面构成平滑曲面。即本实施例的内胆侧壁32上部形成开口,侧壁32下部与底壁31连接。底壁31包括中间的水平段332,分布左右两侧的弧形段331和主体段34。水平段332、弧形段331、主体段34和侧壁32依次连接。主体段34的下表面为水平面,内胆在放置时,其主体段34与桌面接触,下表面为水平面可以确保内胆能够平稳放置。而底壁31与侧壁32结合处的内表面构成平滑曲面,使得内胆受到加热时,内部食材的翻滚顺畅。水平段332的长度为2-6厘米。即底壁凸起部33的设置,使得内胆整体容积减少了约50立方厘米,但是底部受热面积却增加了约20平方厘米,而且具备了促进翻滚的形状。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锅盖2包括内盖21和外盖22,所述内盖21与内胆3密封形成烹饪腔体,所述内盖21中部设有向下的内盖凸起部211。所述内盖凸起部211凸出内盖21下表面的高度为1-3厘米。所述内盖21上设有上部加热元件,所述上部加热元件对所述内盖21加热。所述内盖凸起部211与底壁凸起部33的间距为6-10厘米。在所述内盖21的下表面上,连接所述内盖凸起部211与内盖21边缘的连接面为内凹的弧面。本实用新型电热锅的内盖中部设有向下的内盖凸起部,内盖凸起部可以与底壁凸起部相互配合,使得烹饪腔体的翻滚区间形成双球翻滚沸腾,翻滚效果更佳。而且本实用新型电热锅设有对内盖加热的上部加热元件,在内盖中部设有向下的内盖凸起部的形状前提下,上部加热元件可以配合双球翻滚沸腾的烹饪腔体,实现持续翻滚沸腾。电热锅工作时,底部加热元件发热使得内胆底部受热,由于内胆底部的形状构造,使得内胆内热气翻滚时沿着侧壁和底壁凸起部沸腾,而且内盖中部设有向下的内盖凸起部,使得凸起部两侧均可以形成球状沸腾,而且内盖上设有上部加热元件,使得沸腾效果好,而且可以持续沸腾,加热效率高。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所述锅盖2扣合在锅体1上,锅盖2与内胆3密封形成烹饪腔体,锅体1内还设有底部加热元件对内胆3进行加热。锅体、锅盖和底部加热元件都可参考现有电热锅,故而本实施例不对其进行详细说明。本实施例的内胆可以是铁制内胆、陶瓷内胆、铝制内胆等。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熟悉该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明白本实用新型包括但不限于附图和上面具体实施方式中描述的内容。任何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功能和结构原理的修改都将包括在权利要求书的范围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