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改进的饮料萃取装置用送脱包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668531阅读:157来源:国知局
结构改进的饮料萃取装置用送脱包机构的制造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结构改进的饮料萃取装置用送脱包机构,其中饮料萃取装置主要是以咖啡机为主。



背景技术:

咖啡机是饮料萃取装置中的一种,为使操作方便,现有的咖啡机有实现自动脱包的功能。如专利号为ZL200720110811.2(公告号为CN201044719Y)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咖啡机中咖啡包的自动脱落机构》、及专利号为ZL201220211428.7(公告号为CN202619402U) 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饮料制备装置的自动掉包机构》均披露一种咖啡机的送脱包机构。

前述两个改进专利均在机座上设有两组给夹板的前轴和后轴导向的引导槽,夹板在整个送包过程中均要随第二机件一起前移,夹板与第二机件之间没有相对空行程,因此为完成将咖啡包完全送入容置腔中,引导槽能引导夹板按脱包需要进行张合,必须将引导槽整体长度做长,引导槽包括后直槽部、前直槽部、中弧形槽部和前弧形槽部,前直槽部位于后直槽部前方并偏外,中弧形槽部位于后直槽部外侧,中弧形槽部与后直槽部之间通过第一挡壁隔开,前弧形槽部位于前直槽部外侧,前弧形槽部与前直槽部之间通过第二挡壁隔开。因此前述两专利引导槽整体长度较长,咖啡机的工作过程复杂,且还会导致整个机座的长度不能做短,咖啡机不能做到小型化。在没有放置咖啡包,进行煮开水清洗咖啡机时,两机件之间由于没有咖啡包的环形边沿,导致两机件间会存在间隙,无法形成密封,为确保两机件在萃取时形成良好的密封,为此前述两个改进专利将第二机件内设置一液压活塞,来补充这段间距,即第二机件由外壳和位于外壳内的活塞体组成,萃取时通过液压能驱动活塞体前移补偿掉这一间隙。但这种方式使得第二机件的结构更为复杂,成本也会增加。

为此,本申请人发明了如专利号为ZL201410066391.7(公告号为CN103876638B)的中国发明专利《饮料萃取装置的送包脱包机构》,其是一种结构更为简单合理且送包脱包可靠的饮料萃取装置的送包脱包机构,该机构整体尺寸更为小巧、且成本低、装配方便。但该专利还是存在以下缺陷:

1、萃取时,钩部的后钩面与引导孔的后内端面之间的第二接触配合作用下迫使两夹板合拢,并且确保饮料包的环形边沿位于沟槽内,这样才能保证在第二机件后移,能使两夹板上的沟槽后移带动饮料包脱离容置腔,因第二机件后移,沟槽在引导孔内有个孔行程,在这个时间段内,在摩擦力作用下,第二机件的后移,可能会带动夹板有一定后移,同时,第二机件后移,钩部前外端面与引导孔的前内端面脱离,夹板不一定能保持在原位,即饮料包的环形边沿可能不再位于沟槽内,最终导致不能顺利带出饮料包,脱包不稳定。

2、第一机件的左右两侧用以与沟槽的前外表面导向配合的引导面该引导面具有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第二位置位于第一位置外侧并相对靠前,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平滑过渡,该引导面结构复杂,对加工精度要求高,不利于制造,增加制造成本。

3、在装包时,两侧的夹板仅靠机座的侧壁对其限位,使其保持向内靠拢趋势,但因装配会存在一定误差,使得两侧夹板以松动,两侧夹板松动会导致夹板的前端的阻挡部存在外张的可能,进而使得夹板前端的阻挡部不能夹持住饮料包,导致装包不牢靠,而在装包时就掉包。

针对前述现状,饮料萃取装置用送脱包机构还可作进一步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现状而提供一种结构设计更为合理,且脱包送包动作更平稳顺畅的饮料萃取装置用送脱包机构。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结构改进的饮料萃取装置用送脱包机构,包括机座;第一机件,固定在机座内的前部,第一机件内具有容装带环形边沿的饮料包的容置腔;第二机件,位于机座内的后部并可在驱动结构的驱动下相对第一机件前后滑移;两块夹板,它们分别设于第二机件的左右两侧并能左右张合,各夹板的前端具有延伸至第二机件前端面的前方的阻挡部,两阻挡部间隔设置形成可夹持饮料包的夹口,各夹板能随第二机件前移并能相对第二机件前后滑移,所述阻挡部的前方形成有向内弯折用于将饮料包的环形边沿勾住并将饮料包拖出的沟槽;其特征在于:第一机件的左右两侧具有用以顶住所述沟槽的前外表面的阻挡面;夹板上开有沿前后方向设置的引导孔,第二机件的左右两侧具有钩部,钩部位于引导孔内并能相对引导孔前后滑移,钩部的前外端面与引导孔的前内端面之间为第一接触配合,钩部的后钩面与引导孔的后内端面之间为第二接触配合;所述机座的左右两侧设有用以作用于夹板并使夹板的前端保持合拢趋势的弹性件;在夹板随第二机件前移至与阻挡面接触后第二机件继续前移,所述钩部相对引导孔前移,且弹性件作用于夹板;在第二机件前移至钩部的前外端面与引导孔的前内端面接触状态下再继续前移,第一接触配合将对夹板施加有向外的推力迫使夹板前端张开让位;在第二机件后移至钩部的后钩面与引导孔的后内端面接触时,所述弹性件作用于夹板,以使在两夹板合拢后所述饮料包的环形边沿位于沟槽内;在第二机件进一步后移过程中,所述第二接触配合对夹板施加有向后的推力,以能使第二机件在后移过程中带动夹板后移,且沟槽勾住饮料包的环形边沿带动饮料包退出容置腔。

作为优化,上述沟槽的前外表面为弧面。这样沟槽的前外表面与引导面接触时为弧面接触,使夹板发生偏转更轻松。

作为改进,上述第一接触配合和第二接触配合均为斜面配合,斜面配合能让沟槽更平稳推动夹板的前端朝张开或合拢方向偏转。所述引导孔的前内端面和后内端面均为由前至后逐渐向外倾斜的斜面或弧面,所述钩部的前外端面为弧面,钩部的后钩面为由前至后逐渐向外倾斜的斜面或弧面,所述阻挡部上开有供钩部穿出的穿孔。这样第二机件后退时使夹板始终保持夹持住饮料包的环形边沿趋势,更好确保加帮上的沟槽能顺利勾出饮料包,使脱包顺利进行。

进一步改进,上述弹性件为板簧,板簧的一端固定在机座上,所述夹板的外端面上设有供板簧的弹性端抵靠的凹部。板簧的弹性端抵靠在凹部上,对夹板有进一步的定位作用,这样在第二机件后移,沟槽在引导孔内移动的行程中,第二机件的后移不会带动夹板后移,使夹板保持在合拢趋势,确保饮料包的环形边始终位于沟槽内,保证夹板能将饮料包带出第一机件的容置腔,脱包操作更稳定。

更进一步改进,上述夹板的后端与机座之间设有可脱卸的弹性卡扣结构,在第一机件和第二机件处于完全打开的装包状态,所述夹板的后端通过所述弹性卡扣结构与机座可脱卸连接在一起。夹板在装包状态下,通过卡扣结构与机座连接,夹板相对位置关系不易松动,夹板的前端的阻挡部始终处于合拢趋势,有效确保夹板前端的阻挡部能夹持住饮料包,防止在装包时掉包情况的发生。

作为优选,上述弹性卡扣结构包括设于夹板后端并沿夹板高度方向有上下间隔设置的两个弹性卡脚,弹性卡脚的端部具有凸起的卡部,所述机座内的后部设于与所述卡部卡配的挡肩,卡部与挡肩接触的端面为斜面。

作为改进,上述机座和第一机件一体注塑成型在一起形成为具有轴向通道的一体注塑件,所述第二机件位于通道的后部,第二机件的左右两侧具有侧凸的条形限位部,通道后部的左右内侧具有与所述条形限位部相配的导向槽,条形限位部插设在所述导向槽内。机座一体化成型而成,简化装配工艺,便于批量生产,降低成本;通过限位槽与条形限位部的配合,使第二机件更稳妥约束在机座后部,并对第二机件起到导向作用。

上述夹板约束在条形限位部和导向槽的底面之间,导向槽的后部底面为平面,导向槽的前部底面为向前向外倾斜的斜面,所述条形限位部的前部外端面为平面,条形限位部的后部外端面为向后向内倾斜的斜面。在第二机件在前移过程的前半段时间内,夹板在条形限位部的前部平面及导向槽的底面的后部平面夹持作用下,确保夹板在第二机件在前移过程的前半段时间内不会发生偏转,而当夹板前移至需要发生偏转位置时,导向槽的底面的前部斜面及条形限位部的后部斜面又给夹板的偏转提供空间,且对夹板偏转角度有一定约束作用。

上述条形限位部的外端面设有沿长度方向设置的引导槽,所述夹板通过穿设在夹板上的带动销插设在引导槽内,所述带动销能沿所述引导槽滑移。引导槽对带动销有上下约束作用,确保夹板不会上下偏摆,带动销能沿所述引导槽滑移,确保机板夹板能相对第二机件前后滑移。

进一步优化,上述夹板的外端面上固定有由柔性材质制成的摩擦条,所述带动销由柔性材料制成,带动销的外端面露出夹板并与导向槽的后部底面接触配合。摩擦条及带动销的外露出夹板部分能消除夹板与导向槽侧壁的间隙,进一步防止夹板在装包状态下晃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在第一机件和第二机件完全打开的状态下,两夹板处于合拢状态而能夹持饮料包;在第二机件前移至饮料包部分位于容置腔内的状态下,沟槽的前外表面刚与阻挡面接触接触;在第二机件继续前移,因阻挡面的阻挡作用,钩部相对引导孔前移,且弹性件作用于夹板;在第二机件前移至钩部的前外端面与引导孔的前内端面接触状态下再继续前移,第一接触配合将对夹板施加有向外的推力迫使夹板前端克服弹性件的弹力张开让位,以确保饮料包进一步被推入容置腔内,第一机件和第二机件完全合拢形成萃取腔,完成装包;在第二机件后移至钩部的后钩面与引导孔的后内端面接触时,所述弹性件作用于夹板,以使在两夹板合拢后饮料包的环形边沿位于沟槽内;在第二机件进一步后移过程中,第二接触配合使夹板保持合拢趋势并对夹板施加有向后的推力,以能使第二机件在后移过程中带动夹板后移,且沟槽勾住饮料包的环形边沿带动饮料包退出容置腔完成脱包。

因此本送包脱包机构主要通过沟槽、夹板上的导向孔、阻挡面以及钩部与导向孔之间的接触配合结构的各种联动配合关系来实现送包脱包,送包脱包设计非常巧妙,夹板的张开是在饮料包基本进入容置腔内才进行,此过程中钩部在导向孔内有空行程,故整体行程很短,使该送包脱包机构整体尺寸变小,利于咖啡机的小型化,另外其省掉原有复杂的轴槽配合结构,故整体结构及制造工艺更为简单,成本低。

背景专利则是通过第一接触配合结构迫使夹板合拢,再通过引导面的特殊设计又迫使夹板张开,整个送包过程既有夹板的张开过程,又有夹板的合拢过程,整个机构设计需要配合关系多,而本申请中在送包过程中左右夹板的张开过程,是通过第一接触配合结构迫使夹板张开让位,另外,脱包开始时,夹板是通过弹性件作用保持合拢趋势,阻挡面仅起到阻挡夹板作用,使得夹板能相对第二机件移动,阻挡面与背景专利中的引导面相比,结构更为简单,整个送包过程更为简洁。而且,弹性件对夹板有约束作用,在第二机件后移,沟槽在引导孔内移动的行程中,第二机件的后移不会带动夹板后移,使夹板保持在合拢趋势,确保饮料包的环形边始终位于沟槽内,保证夹板能将饮料包带出第一机件的容置腔,脱包操作更稳定。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打开准备装包状态);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纵向剖视图(打开准备装包状态);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剖视图(打开装包状态);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剖视图(第二机件前移至沟槽的前外表面与阻挡面接触,且钩部的前外端面与引导孔的前内端面状态);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剖视图(第二机件前移至沟槽的前外表面脱离引导孔促使夹板张开,让位饮料包的状态);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剖视图(第一机件和第二机件完全合拢的萃取状态);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剖视图(第二机件后移至钩部与引导孔的内后端面接触,夹板在弹性脚作用下拢以使饮料包的环形边沿位于沟槽内的状态);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剖视图(第二机件后移至沟槽将饮料包带出容置腔状态);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剖视图(第二机件完全打开掉包后的状态);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夹板安装在第二机件上并夹持住饮料包的立体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夹板安装在第二机件上并夹持住饮料包的立体分解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夹板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夹板通过弹性卡扣结构连接在机座上的立体示意图;

图1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机座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如图1~14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

一种结构改进的饮料萃取装置用送脱包机构,包括

具有装包口11和掉包口12的机座1。

第一机件2,固定在机座1内的前部,第一机件2内具有容装带环形边沿41的饮料包4的容置腔21。

第二机件3,位于机座1内的后部并可在驱动结构的驱动下相对第一机件2前后滑移。驱动结构可采用连杆结构,可参考背景专利,当然也可以用液压驱动结构。机座1 和第一机件2一体注塑成型在一起形成为具有轴向通道13的一体注塑件,第二机件3位于通道13的后部,第二机件3的左右两侧具有侧凸的条形限位部32,通道13后部的左右内侧具有与条形限位部32相配的导向槽15,条形限位部32插设在导向槽15内。

两块夹板5,夹板5基本呈L形,它们分别设于第二机件3的左右两侧并能左右张合,各夹板5的前端具有延伸至第二机件3前端面的前方的阻挡部51,两阻挡部51间隔设置形成可夹持饮料包4的夹口,阻挡部51中的内端面下部为一向内弯的弧面512,弧面512用以托住饮料包4的周面。各夹板5能随第二机件3前移并能相对第二机件3前后滑移,阻挡部51的前方形成有向内弯折用于将饮料包的环形边沿41勾住并将饮料包4 拖出的沟槽52,沟槽52实际为竖直贯穿的U形槽,沟槽52的开口朝内设置,沟槽52 的前外表面521为弧面。

夹板5的后端与机座1之间设有可脱卸的弹性卡扣结构,在第一机件2和第二机件 3处于完全打开的装包状态,夹板5的后端通过弹性卡扣结构与机座1可脱卸连接在一起。弹性卡扣结构包括设于夹板5后端并沿夹板5高度方向有上下间隔设置的两个弹性卡脚 55,弹性卡脚55的端部具有凸起的卡部551,机座1内的后部设于与卡部551卡配的挡肩14,卡部551与挡肩14接触的端面552为斜面。

第一机件2的左右两侧具有用以顶住沟槽52的前外表面521的阻挡面22。

夹板5上开有沿前后方向设置的引导孔53,第二机件3的左右两侧具有钩部31,钩部31位于引导孔53内并能相对引导孔53前后滑移,钩部31的前外端面311与引导孔 53的前内端面531之间为第一接触配合,钩部31的后钩面312与引导孔53的后内端面 532之间为第二接触配合。

第一接触配合和第二接触配合均为斜面配合,引导孔53的前内端面531和后内端面 532均为由前至后逐渐向外倾斜的斜面或弧面,钩部31的前外端面311为弧面,钩部31 的后钩面312为由前至后逐渐向外倾斜的斜面或弧面,阻挡部51上开有供钩部31穿出的穿孔511。

夹板5约束在条形限位部32和导向槽15的底面之间,导向槽15的后部底面151 为平面,导向槽15的前部底面152为向前向外倾斜的斜面,所述条形限位部32的前部外端面321为平面,条形限位部32的后部外端面322为向后向内倾斜的斜面。条形限位部32的外端面设有沿长度方向设置的引导槽323,夹板5通过穿设在夹板上的带动销7 插设在引导槽323内,带动销7能沿所述引导槽323滑移。夹板5的外端面上固定有由柔性材质制成的摩擦条8,带动销7由柔性材料(矽胶)制成,带动销7的外端面露出夹板5并与导向槽15的后部底面151接触配合。

机座1的左右两侧设有用以作用于夹板5并使夹板5的前端保持合拢趋势的弹性件 6;弹性件6为板簧,板簧的一端固定在机座1上,夹板5的外端面上设有供板簧的弹性端抵靠的凹部54。

在第一机件2和第二机件3完全打开的状态下,两夹板5处于合拢状态而能夹持饮料包4,饮料包4置于两阻挡部之间,饮料包4的身部的下部搁置在阻挡部51中的弧面 512上,饮料包4的环形边沿41则位于第二机件3的前端面和阻挡部51的后端面之间。通过卡扣结构与机座1连接,夹板5相对位置关系不易松动,夹板前端的阻挡部51始终处于合拢趋势,有效确保夹板前端的阻挡部51能夹持住饮料包4,防止在装包时掉包情况的发生。

在夹板5随第二机件3前移至与阻挡面22接触后第二机件3继续前移,钩部31相对引导孔53前移,且弹性件6作用于夹板5并使夹板5的前端保持合拢趋势。

在第二机件3前移至钩部31的前外端面311与引导孔53的前内端面531接触状态下继续前移,第一接触配合将对夹板5施加有向外的推力迫使夹板5前端张开让位。

在第二机件3后移至钩部31的后钩面312与引导孔53的后内端面532接触时,所述弹性件6作用于夹板5,以使在两夹板5合拢后所述饮料包4的环形边沿41位于沟槽 52内。

在第二机件3进一步后移过程中,所述第二接触配合使夹板5保持合拢趋势并对夹板5施加有向后的推力,以能使第二机件3在后移过程中带动夹板5后移,且沟槽52勾住饮料包4的环形边沿41带动饮料包4退出容置腔21。

本送包脱包机构的工作过程如下:

装包过程:如图3所示,驱动结构带动第二机件3后移打开,两夹板5处于合拢状态而能夹持饮料包4,将饮料包4从装包口11装入,饮料包4置于两阻挡部之间,饮料包4的身部的下部搁置在阻挡部51中的弧面512上,饮料包4的环形边沿41则位于第二机件3的前端面和阻挡部51的后端面之间。

送包过程:如图4~6所示,第二机件3前移,由于饮料包4的环形边沿41位于第二机件3的前端面和阻挡部51的后端面之间,故第二机件3前移能带动饮料包4及夹板 5一起前移,在饮料包4部分位于容置腔21内的状态下,此时,沟槽52的前外表面521 与阻挡面22接触接触。第二机件3继续前移,因阻挡面22的阻挡作用,第二机件3相对夹板5前移,即钩部31相对引导孔53前移,且弹性件6作用于夹板5,弹性件6的弹性端抵靠夹板5的凹部54。在第二机件3前移至钩部31的前外端面311与引导孔53的前内端面531接触状态下再继续前移,第一接触配合(斜面配合)将对夹板5施加有向外的推力迫使夹板5前端克服弹性件6的弹力张开让位,以确保饮料包4进一步被推入容置腔21内,第一机件2和第二机件3完全合拢形成萃取腔,完成装包,可以进行萃取。

脱包过程:萃取完成后,如图7~9所示,第二机件3后移,钩部31相对引导孔53 后移,直至钩部31与引导孔53的后内端面532接触,这个过程中,弹性件6始终作用于夹板5,第二机件6的后移不会带动夹板5后移,使夹板5保持在合拢趋势,确保饮料包的环形边41始终位于沟槽52内,保证夹板5能将饮料包4带出第一机件2的容置腔 21,脱包操作更稳定。在第二机件3进一步后移过程中,第二接触配合使夹板5保持合拢趋势并对夹板施加5有向后的推力,以能使第二机件3在后移过程中带动夹板5后移,且沟槽52勾住饮料包的环形边沿41带动饮料包4退出容置腔21,完成脱包。

尽管以上详细地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但是应该清楚地理解,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