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能节能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805408阅读:317来源:国知局
储能节能锅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炊事器具,特别是一种电磁炉燃气炉均可使用的双用节能锅。



背景技术:

目前,生活中常用的锅各种各样,但大多锅底铸造为光滑面,锅底不能将火苗有效的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不仅锅体升温慢,影响了烹饪速度还浪费了时间,并且造成了能源大量的消耗,这在高效率生活、提倡节能的时代是一个非常不利的因素。针对该问题,现有技术中的处理方案是于锅底设置各种各样的筋条,以提高锅底的受热面积,提高能量使用效率,然由于设计的不合理,所增设的筋条量太大,这既大大增加了锅体的重量,增加了烹饪负担,也由于筋条的储热和大表面积的散热,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能源的使用效率,此外,非常重要的一点,该方案的节能锅大多不适宜在电磁炉上使用。

另外,现大多数烹饪使用的加热装置为电磁炉和燃气炉两种,大多数人喜欢和习惯使用锅底呈弧形弯曲面的非平底锅,这样的锅适合于燃气炉中使用,却不适用于电磁炉。在电磁炉上使用,首先是放不平稳,使用极不方便;其次是它会使电磁感应加热效率大打折扣。针对上述问题,现有技术也存在一些解决方案,如申请号为“200910152804.2”,实用新型名称为“电磁炉燃气炉两用节能锅”的实用新型创造,该实用新型创造提供的节能锅其锅体为弧形弯曲面的非平底锅,该锅体底部固定或者可拆卸固定有锅架,锅体的底部与锅架的底面处于同一平面。该方案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非平底锅于电磁炉上使用不方便的问题,但是上述的关于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的问题并没有很好的解决,并且该锅架的生产制造也相对的比较复杂,生产较为困难,成本也相应会比较高。为此,我们提供一种新型的储能节能锅以同时克服上述问题是非常有必要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储能节能锅,以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锅具能源利用效率低,于电磁炉上使用不方便,电磁感应利用效率低,锅具重量大,锅体于烹饪过程中易发生滑移,锅具结构不是很牢固,易摔坏,易生锈等问题。

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储能节能锅,包括底面呈曲面的锅体,该锅体外部沿着底面排列设有若干筋片,该筋片长度方向均由该锅体底中心向外放射排布,以该锅体底面朝上,该筋片顶部处于一圆心在该锅体底中心轴线的环形平面上,该环形平面内径为115~130㎜,其外径为不小于180㎜。

上述筋片距上述锅体底面高度为不大于12㎜,上述环形平面高度不低于与上述锅体底中心相切的平面的高度。

上述筋片结构有两种设计方案:其一,该筋片长度方向由上述环形平面内沿处延伸至近锅沿处;其二,该筋片分若干组,每一组该筋片由一长筋片和若干短筋片组成,该短筋片长度方向由上述环形平面内沿处延伸至近锅沿处,该长筋片长度方向由近锅底中心处延伸至该短筋片近锅沿端处,该近锅底中心处为锅体底于距上述锅体底中心轴线不小于20㎜处。

上述筋片由上述环形平面外沿处至上述近锅沿端高度由4㎜渐变至零。

上述长筋片由上述内环处至上述近锅底中心端高度由2㎜渐变至零。

上述筋片总表面积与上述锅体底面面积大致相等。

上述筋片与上述锅体连为一体,该筋片高度方向垂直于上述锅体底面。

每一组上述筋片由一长筋片和三短筋片组成。

上述锅体包含10组共40根等间隙排列分布的上述筋片。

由上述对本实用新型结构的描述可知,和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

1.该节能锅结构设计合理,能源利用率高,在燃气灶上使用可省时节能30%以上,且不滑动、不卡夹;在电磁炉上使用方便,可节能10%以上,还可以降低电磁炉面板温度,延长使用寿命电磁炉;

2.40根筋片的总表面积大致与锅底面积相等,这相当于一个锅体具有两个锅底的受热、储热效果,大大地增加了能源利用率;

3.筋片于受热时储存大量能量,继而为锅体加热,热效率调高30%以上,这样锅体加热快,既节能又节省时间,也可以更好地提供偶尔需要的高温烹饪;

4.该节能锅可很稳定地置放于锅架上,减小造成事故的可能性;

5.该筋片的设计使该节能锅结构更稳固,不易摔坏;

6.该节能锅表面无涂层、不生锈,使用安全健康。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一中节能锅锅底朝上时的俯视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二中节能锅锅底朝上时的俯视示意图。

图3为图1中A-A指向、环形平面与锅底中心同高时的剖视示意图。

图4为图3中局部X的放大图。

图5为图1中A-A指向、环形平面高于锅底中心时的剖视示意图。

图6为图5中局部X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

本实施例作为优选实施例,参照图1、图3、图4,储能节能锅,包括底面呈曲面的锅体1,该锅体1外部沿着底面10排列设有若干筋片11,该筋片11长度方向均由该锅体1底中心向外放射排布,以该锅体1底面10朝上,该筋片11顶部处于一圆心在该锅体1底中心轴线的环形平面110上,该环形平面110内径为120㎜,其外径为195㎜,该内环部分为电磁炉加热效率最高的区域,该区域内不适宜设置过多的筋片11;上述筋片11距上述锅体1底面10高度为不大于12㎜,上述环形平面110与上述锅体1底中心相切的平面处于同一平面。

上述筋片11分若干组,每一组该筋片11由一长筋片111和若干短筋片112组成,该短筋片112长度方向由上述环形平面110内沿处延伸至近锅沿12处,该长筋片111长度方向由近锅底中心处延伸至该短筋片112近锅沿12端处,该近锅底中心处为锅体1底于距上述锅体1底中心轴线20㎜处。

上述筋片11由上述环形平面110外沿处至上述近锅沿12端高度由4㎜渐变至零。

上述长筋片111由上述内环处至上述近锅底中心端高度由2㎜渐变至零,这样的结构设有使锅体1更稳固,可很好地防止锅体1底面10环形平面110内沿处发生断裂。

通过大量的实验数据表明,在同时满足锅体1重量小、锅体1能源利用率高的前提下,上述筋片11总表面积与上述锅体1底面10面积大致相等时,该比例较为合理,另外,该配比相当于一个锅体1具有两个锅底的受热、储热效果,大大地增加了能源利用率。

为减少生产程序,简化生产工艺,上述筋片11与上述锅体1连为一体,该节能锅通过铸造即可完成雏形;另外,为增大筋片11的受热表面积,该筋片11高度方向垂直于上述锅体1底面10。

通过大量的试验对比,每一组上述筋片11由一长筋片111和三短筋片112组成,即相邻的两长筋片111间设有三个短筋片112的设计的于电磁炉上使用效果最好,能源利用率最高;另外,现有的锅架的支撑脚大多为4个或者5个,支撑脚经过相邻两筋片11间的间隙支撑锅体1,为增强锅体1的适应性,该间隙数目应为4和5的公倍数,故上述锅体1包含10组共40根上述筋片11,当筋片11的数量过多时则不利于生产,因为当筋片11过多时,相邻两筋片11距离太小,铸造时不易脱模,也容易损坏筋片11,影响产品质量;而筋片11数量偏少则筋片11表面积太小,能源利用率不高。

最后,为方便使用,该锅体1还设有锅把。

实施例二

参照图2,储能节能锅,包括底面10呈曲面的锅体1,该锅体1外部沿着底面10排列设有若干筋片11,该筋片11长度方向均由该锅体1底中心向外放射排布,以该锅体1底面10朝上,该筋片11顶部处于一圆心在该锅体1底中心轴线的环形平面110上,该环形平面110内径为120㎜,其外径为195㎜;上述筋片11距上述锅体1底面10高度为不大于12㎜,上述环形平面110与上述锅体1底中心相切的平面处于同一平面。

上述筋片11长度方向均由上述环形平面110内沿处延伸至近锅沿12处,这样的结构设计是为了使该节能锅在电磁炉上使用具有更高的电磁使用效率。

上述筋片11由上述环形平面110外沿处至上述近锅沿12端高度由4㎜渐变至零。

上述筋片11总表面积与上述锅体1底面10面积大致相等。

上述筋片11总表面积与上述锅体1底面10面积大致相等。

上述筋片11与上述锅体1连为一体,该筋片11高度方向垂直于上述锅体1底面10。

上述锅体包含40根等间隙排列分布的上述筋片。

最后,为方便使用,该锅体1还设有锅把。

实施例三

参照图1、图5、图6,与实施例一存在不同的是:该环形平面110高度高于上述锅体1底中心相切的平面高度小于5㎜。

实施例四

与实施例一存在不同的是:每一组上述筋片11由一长筋片111和一短筋片112组成。

上述锅体1包含20组共40根等间隙排列分布的上述筋片11。

上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设计构思并不局限于此,凡利用此构思对本实用新型进行非实质性的改动,均应属于侵犯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行为。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