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生活电器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发热盘组件和食物料理机。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的食物料理机的发热盘,很多是底面发热,一个平面与食材热传递,导致食材加热慢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或相关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
为此,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了一种食物料理机的发热盘组件。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了一种食物料理机。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提出了一种食物料理机的发热盘组件,食物料理机包括刀轴,发热盘组件包括:发热盘,设置成具有锥形凹槽结构;发热盘设置有与刀轴配合连接的刀轴孔,刀轴孔的中心轴线与发热盘的中心轴线之间的距离取值范围为大于等于0mm小于等于10mm;发热管,设置在发热盘上,用于对所述发热盘进行加热;刀轴固定块,设置在所述发热盘的底部,朝向所述发热盘内部一侧。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发热盘组件,发热盘的结构成锥形,发热管设置在发热盘上,具体可以设置在发热盘的周围的侧壁上,增加了食物的受热面积,加速了发热盘表面与食物之间的热传递;进一步地,在发热盘上设置有与刀轴配合连接的刀轴孔,通过刀轴孔对刀轴进行安装固定,同时,刀轴孔的中心轴线与发热盘的中心轴线之间的距离取值范围在0mm至10mm,即一方面,刀轴与发热盘同轴心,一方面,刀轴与发热盘具有一定的偏心,通过偏心技术改善扰流效果,提升食物破碎效果;发热管也可以同时设置在发热盘的侧壁和发热盘的底部,进一步地增加了食物的受热面积,提高了发热盘与食物之间的热传递;进一步地,发热盘底部还设置有刀轴固定块,用于固定安装刀轴,刀轴固定块朝向发热盘内部一侧凸起,凸起结构使得刀具安装到位后与发热盘具有一定的距离,同时凸起结构避免了刀轴与底盘之间的空隙出现食物破碎的死角。进一步地,发热盘的结构为锥形结构,具体地可以为圆锥形结构,圆锥形结构使得发热盘的上端横截面面积大于下端的横截面面积,在破碎食物时,有助于改善食物的扰流效果,同时刀具与发热盘的距离较小,增加食物与刀具的接触面积,提升食物的破碎效果。
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的发热盘组件,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发热管设置在发热盘的底部和/或侧壁内。
在该技术方案中,一方面,发热管设置在发热盘的侧壁上,增加了食物的受热面积,加速了发热盘表面与食物之间的热传递;一方面,发热管也可以同时设置在发热盘的侧壁和发热盘的底部,进一步地增加了食物的受热面积,提高了发热盘与食物之间的热传递;再一方面,发热管设置在发热盘的底部,结构简单,结合锥形凹槽结构的发热盘实现对事物的破碎。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发热管横向缠绕在发热盘的侧壁内,或纵向分布在发热盘的侧壁内。
在该技术方案中,侧壁内发热管的布局方式可以是横向缠绕在发热盘的侧壁内,或者纵向分布在发热盘的侧壁内。以上2种布局方式均可以增加食物的受热面积使得食物受热均匀,提升食物口感。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至少一个扰流骨,设置在发热盘的侧壁上。
在该技术方案中,发热盘组件还包括至少一个扰流骨,设置在发热盘的侧壁上。通过设置扰流骨,改善了食物的扰流和研磨效果,提升食物的口感。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扰流骨为多个,间隔设置在发热盘的侧壁上。
在该技术方案中,在发热盘的侧壁上间隔的设置有多个扰流骨,通过多个扰流骨与发热盘的凹槽结构相结合,改善发热盘的扰流和研磨效果,提升食物的口感。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锥形凹槽结构的内侧壁与凹槽结构的底部表面形成有过渡圆角θ,过渡圆角的倒角半径为R1;所述θ的取值范围为90°≤θ≤150°;和/或所述R1的取值范围为3mm≤R1≤8mm。
在该技术方案中,锥形凹槽结构的内侧壁与凹槽结构的底部表面之间设置过渡圆角,在搅打食物时,避免食物在侧壁与底面交界处形成堆积,搅打不彻底且不易清洗。优选地,过渡圆角的取值范围为90°≤θ≤150°,过渡圆角的倒角半径为R1的取值范围为3mm≤R1≤8mm,并不局限于此。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刀轴固定块的侧壁与凹槽结构的底部表面形成有过渡圆角,过渡圆角的倒角半径为R2;所述R2的取值范围为3mm≤R2≤10mm。
在该技术方案中,将刀轴固定块的侧壁与凹槽结构的底面的交界处设置为过渡圆角,避免食物残留在交界处,搅打不充分,且使得发热盘不易清洗。优选地,过渡圆角的倒角半径为R2的取值范围为3mm≤R2≤10mm。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还包括:刀轴固定块的顶部设置有倒圆角,倒角半径为R3;所述R3的取值范围为3mm≤R3≤10mm。
在该技术方案中,将刀轴固定块的顶部设置为倒圆角结构,优选地,倒角半径R3的取值范围为3mm≤R3≤10mm,并不局限于此。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发热盘的顶端表面与底端外表面之间的高度H1的取值范围为30mm≤H1≤60mm。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发热盘的底部内表面与刀轴固定块的顶端表面之间的高度H2的取值范围为10mm≤H2≤30mm。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发热盘的底部厚度H3的取值范围为10mm≤H3≤30mm。
在该技术方案中,发热盘的整体高度H1的取值范围为30mm≤H1≤60mm,满足食物加热的需要,增加食物的受热面积,提高发热盘与食物之间的热传递速度,提高加热效率。进一步地,刀轴固定块的高度H2的取值范围为10mm≤H2≤30mm,满足刀具与底盘之间的高度要求,保证刀具的工作空间,提升食物的破碎效果。进一步地,发热盘的底部厚度H3的取值范围为10mm≤H3≤30mm,保证发热盘的整体强度,同时,发热盘的底部厚度满足安装发热盘的厚度需求。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发热管之间的距离D1的取值范围为2mm≤D1≤8mm。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发热管与发热盘侧壁内表面之间的距离D2的取值范围为2mm≤D2≤10mm。
在该技术方案中,将发热管之间的距离D1的取值范围为2mm≤D1≤8mm,以保证发热盘的各处受热均匀;进一步地,发热管与发热盘侧壁内表面之间的距离D2的取值范围为2mm≤D2≤10mm,保证发热管与发热盘之间的距离既能满足发热盘内食物加热的需要,发热管与发热盘之间的距离太大则使得发热盘的温度较低,不能满足快速加热的目的,发热管与发热盘之间的距离太小,则会温度过高导致发热盘内的食物糊底,故本实用新型的取值范围为最优范围,但并不局限于此。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发热盘的纵向截面的截面积为S1,发热管的纵向截面面积为S2,所述S1与所述S2的比值为N,所述N的取值范围为0.2≤N≤0.5。
在该技术方案中,发热管的横截面面积之后与发热盘的横截面积之和的比值取值范围为0.2至0.5,以保证发热盘的加热面积满足食物加热的温度需求和食物加热的速度需求,提高加热效率。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刀轴固定块与发热盘为一体式结构。
在该技术方案中,一体式结构的刀轴固定块和发热盘结构,保证刀轴固定块的整体强度,且一体式结构容易加工和安装,提高了生产效率。
本实用新型的再一个目的提出了一种食物料理机,包括上述任一技术方案的发热盘组件。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食物料理机,因包括上述任一技术方案所述的发热盘组件,因此,具有上述任一技术方案所述的发热盘组件的有益效果。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食物料理机包括:破壁机、搅拌机、榨汁机、豆浆机。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部分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发热盘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发热盘组件的剖视示意图;
图3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再一个实施例的发热盘组件的剖视示意图;
图4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发热盘组件的结构参数示意图。
其中,图1至图4中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1发热盘组件,12发热盘,122刀轴固定块,124刀轴孔,14发热管,16扰流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限于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下面参照图1至图4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所述发热盘组件1和食物料理机。
如图1至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提出了一种发热盘组件1,包括:发热盘12、发热管14和刀轴固定块122,其中,发热盘12设置成具有锥形凹槽结构;发热盘设12置有与刀轴配合连接的刀轴孔124,刀轴孔124的中心轴线与发热盘12的中心轴线之间的距离取值范围为大于等于0mm小于等于10mm;发热管14,设置在发热盘12上,用于对所述发热盘12进行加热;刀轴固定块122,设置在所述发热盘12的底部,朝向所述发热盘12内部一侧。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发热盘组件1,发热盘12的结构成锥形,发热管14设置在发热盘12上,具体可以设置在发热盘12的周围的侧壁上,增加了食物的受热面积,加速了发热盘12表面与食物之间的热传递;进一步地,在发热盘12上设置有与刀轴配合连接的刀轴孔124,通过刀轴孔124对刀轴进行安装固定,同时,刀轴孔124的中心轴线与发热盘12的中心轴线之间的距离取值范围在0mm至10mm,即一方面,刀轴与发热盘12同轴心,一方面,刀轴与发热盘12具有一定的偏心,通过偏心技术改善扰流效果,提升食物破碎效果;发热管14也可以同时设置在发热盘12的侧壁和发热盘12的底部,进一步地增加了食物的受热面积,提高了发热盘12与食物之间的热传递;进一步地,发热盘12底部还设置有刀轴固定块122,用于固定安装刀轴,刀轴固定块122朝向发热盘12内部一侧凸起,凸起结构使得刀具安装到位后与发热盘12具有一定的距离,同时凸起结构避免了刀轴与底盘之间的空隙出现食物破碎的死角。进一步地,发热盘12的结构为锥形结构,具体地可以为圆锥形结构,圆锥形结构使得发热盘12的上端横截面面积大于下端的横截面面积,在破碎食物时,有助于改善食物的扰流效果,同时刀具与发热盘12的距离较小,增加食物与刀具的接触面积,提升食物的破碎效果。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和图3所示,优选地,一方面,发热管14设置在发热盘12的侧壁上,增加了食物的受热面积,加速了发热盘12表面与食物之间的热传递;一方面,发热管14也可以同时设置在发热盘12的侧壁和发热盘12的底部,进一步地增加了食物的受热面积,提高了发热盘12与食物之间的热传递;再一方面,发热管14设置在发热盘12的底部,结构简单,结合锥形凹槽结构的发热盘12实现对事物的破碎。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侧壁内发热管14的布局方式可以是横向缠绕在发热盘12的侧壁内,或者纵向分布在发热盘12的侧壁内。以上2种布局方式均可以增加食物的受热面积使得食物受热均匀,提升食物口感。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发热盘组件1还包括至少一个扰流骨16,设置在发热盘12的侧壁上。通过设置扰流骨16,改善了食物的扰流和研磨效果,提升食物的口感。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在发热盘12的侧壁上间隔的设置有多个扰流骨16,通过多个扰流骨16与发热盘12的凹槽结构相结合,改善发热盘12的扰流和研磨效果,提升食物的口感。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2所示,锥形凹槽结构的内侧壁与凹槽结构的底部表面形成有过渡圆角θ,过渡圆角的倒角半径为R1;所述θ的取值范围为90°≤θ≤150°;和/或所述R1的取值范围为3mm≤R1≤8mm。
在该实施例中,锥形凹槽结构的内侧壁与凹槽结构的底部表面之间设置过渡圆角,在搅打食物时,避免食物在侧壁与底面交界处形成堆积,搅打不彻底且不易清洗。优选地,过渡圆角的取值范围为90°≤θ≤150°,过渡圆角的倒角半径为R1的取值范围为3mm≤R1≤8mm,并不局限于此。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刀轴固定块122的侧壁与凹槽结构的底部表面形成有过渡圆角,过渡圆角的倒角半径为R2;所述R2的取值范围为3mm≤R2≤10mm。
在该实施例中,将刀轴固定块122的侧壁与凹槽结构的底面的交界处设置为过渡圆角,避免食物残留在交界处,搅打不充分,且使得发热盘12不易清洗。优选地,过渡圆角的倒角半径为R2的取值范围为3mm≤R2≤10mm。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还包括:刀轴固定块122的顶部设置有倒圆角,倒角半径为R3;所述R3的取值范围为3mm≤R3≤10mm。
在该实施例中,将刀轴固定块122的顶部设置为倒圆角结构,优选地,倒角半径R3的取值范围为3mm≤R3≤10mm,并不局限于此。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优选地,发热盘12的顶端表面与底端外表面之间的高度H1的取值范围为30mm≤H1≤60mm。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发热盘12的底部内表面与刀轴固定块122的顶端表面之间的高度H2的取值范围为10mm≤H2≤30mm。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优选地,发热盘12的底部厚度H3的取值范围为10mm≤H3≤30mm。
在该实施例中,发热盘12的整体高度H1的取值范围为30mm≤H1≤60mm,满足食物加热的需要,增加食物的受热面积,提高发热盘12与食物之间的热传递速度,提高加热效率。进一步地,刀轴固定块122的高度H2的取值范围为10mm≤H2≤30mm,满足刀具与底盘之间的高度要求,保证刀具的工作空间,提升食物的破碎效果。进一步地,发热盘12的底部厚度H3的取值范围为10mm≤H3≤30mm,保证发热盘12的整体强度,同时,发热盘12的底部厚度满足安装发热盘12的厚度需求。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优选地,发热管14之间的距离D1的取值范围为2mm≤D1≤8mm。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优选地,发热管14与发热盘12侧壁内表面之间的距离D2的取值范围为2mm≤D2≤10mm。
在该实施例中,将发热管14之间的距离D1的取值范围为2mm≤D1≤8mm,以保证发热盘12的各处受热均匀;进一步地,发热管14与发热盘12侧壁内表面之间的距离D2的取值范围为2mm≤D2≤10mm,保证发热管14与发热盘12之间的距离既能满足发热盘12内食物加热的需要,发热管14与发热盘12之间的距离太大则使得发热盘12的温度较低,不能满足快速加热的目的,发热管14与发热盘12之间的距离太小,则会温度过高导致发热盘12内的食物糊底,故本实用新型的取值范围为最优范围,但并不局限于此。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发热盘12的纵向截面的截面积为S1,发热管14的纵向截面面积为S2,所述S1与所述S2的比值为N,所述N的取值范围为0.2≤N≤0.5。
在该实施例中,发热管14的横截面面积之后与发热盘12的横截面积之和的比值取值范围为0.2至0.5,以保证发热盘12的加热面积满足食物加热的温度需求和食物加热的速度需求,提高加热效率。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一体式结构的刀轴固定块122和发热盘12结构,保证刀轴固定块122的整体强度,且一体式结构容易加工和安装,提高了生产效率。
本实用新型的再一个目的提出了一种食物料理机,包括上述任一技术方案的发热盘组件1。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食物料理机,因包括上述任一技术方案所述的发热盘组件1,因此,具有上述任一技术方案所述的发热盘组件1的有益效果。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食物料理机包括:破壁机、搅拌机、榨汁机、豆浆机。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