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食物料理机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食物料理机的非接触式感应防溢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现有的食物料理机,当需要设置防溢功能时,一般需要再壶盖上设置防溢探针,其结构复杂,制造成本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全新的防溢结构,方便食物料理机进行安装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高一种结构简单、合理,安装方便的食物料理机的非接触式感应防溢装置。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食物料理机的非接触式感应防溢装置,包括杯体和电路板,杯体底部安装有发热盘,其特征是,还包括金属感应线,金属感应线的一端与杯体的侧壁连接,金属感应线的另一端连接有感应模块,感应模块与电路板电性连接。
采用该结构的防溢装置,通过金属线与感应模块组成具备防溢功能的装置,然后与电路板接通,通过程序的设置,实现防溢功能,具体是,金属感应线能产生分布均匀的静电场,当食物在加热过程中,当食物或食物泡沫接触到金属感应线对应水平方向的杯体内壁时,该位置的杯体电场发生了改变,感应模块接通,使电路板获得防溢信号,相关电路依据这种电场的改变来做出判断,使杯体的加热装置停止加热,实现防溢功能。
其结构简单、合理,原理简单,安装方便,采用非接触式感应的原理,无需开孔安装,可以有效节省成本。
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以下技术措施解决:
所述感应模块通过导线与电路板电性连接;该方案的感应模块与电路板分离,作为一个单独的模块,金属感应线一端与杯体侧壁连接,另一端与感应模块连接,感应模块再通过引线与电路板相连。
所述感应模块安装在电路板上;该方案中,感应模块直接安装在电路板上,作为电路板上的其中一个模块直接接通,金属感应线一端与杯体侧壁连接,另一端接入电路板与感应模块连接就可以。
所述发热盘上连接有接地导线,接地导线与电路板接通,使金属感应线与接地导线形成回路。
所述杯体的顶部设有开口,金属感应线的一端与靠近开口的杯体侧壁连接。
所述杯体侧壁设有手柄,金属感应线和感应模块设置在手柄内;手柄的设置方便金属感应线和感应模块的安装隐藏,不外露。
所述杯体侧壁设有手柄,金属感应线设置在手柄内;手柄的设置方便金属感应线的安装隐藏,不外露。
所述金属感应线的一端与手柄内的杯体的侧壁连接;使连接处不外露,不影响杯体外观。
所述电路板设置在与杯体配合的底座上;杯体与底座可拆式配合。
所述与金属感应线连接的杯体的侧壁厚度为0.1 mm -20mm。
所述与金属感应线连接的杯体的侧壁厚度为0.1 mm -10mm。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食物料理机的非接触式感应防溢装置,其结构简单、合理,原理简单,安装方便,采用非接触式感应的原理,无需开孔安装,可以有效节省成本;金属线与感应模块组成具备防溢功能的装置,然后与电路板接通,通过程序的设置,实现防溢功能,具体是,金属感应线能产生分布均匀的静电场,当食物在加热过程中,当食物或食物泡沫接触到金属感应线对应水平方向的杯体内壁时,该位置的杯体电场发生了改变,感应模块接通,使电路板获得防溢信号,相关电路依据这种电场的改变来做出判断,使杯体的加热装置停止加热,实现防溢功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第一实施例:如图1所示,一种食物料理机的非接触式感应防溢装置,包括杯体1和电路板2,杯体底部安装有发热盘6,其特征是,还包括金属感应线3,金属感应线3的一端与杯体1的侧壁101连接,金属感应线3的另一端连接有感应模块4,感应模块4与电路板2电性连接。
采用该结构的防溢装置,通过金属感应线3与感应模块4组成具备防溢功能的装置,然后与电路板2接通,通过程序的设置,实现防溢功能,具体是,金属感应线3能产生分布均匀的静电场,当食物在加热过程中,当食物或食物泡沫接触到金属感应线3对应水平方向的杯体1内壁(侧壁101的内侧)时,该位置的杯体1电场发生了改变,感应模块4接通,使电路板2获得防溢信号,相关电路依据这种电场的改变来做出判断,使杯体1的加热装置(安装在杯体的底部)停止加热,实现防溢功能。
其结构简单、合理,原理简单,安装方便,采用非接触式感应的原理,无需开孔安装,可以有效节省成本。
作为本实施例的更具体实施方案:
所述感应模块3通过导线5与电路板2电性连接;该方案的感应模块4与电路板2分离,作为一个单独的模块,金属感应线3一端与杯体1侧壁101连接,另一端与感应模块4连接,感应模块4再通过导线5与电路板2相连。
进一步地,所述发热盘6上连接有接地导线7,接地导线7与电路板2接通,使金属感应线3与接地导线7形成回路。
进一步地,所述杯体1的顶部设有开口102,金属感应线3的一端与靠近开口102的杯体1侧壁101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杯体1侧壁101设有手柄103,金属感应线3和感应模块4设置在手柄103内;手柄103的设置方便金属感应线3和感应模块4的安装隐藏,不外露。
所述金属感应线3的一端与手柄103内的杯体1的侧壁101连接;使连接处不外露,不影响杯体外观。
所述电路板2设置在与杯体1配合的底座(图中未表示)上;杯体1与底座可拆式配合。
所述与金属感应线连接的杯体的侧壁厚度为0.1 mm -20mm;最佳的实施方案为6mm、7mm。
第二实施例:如图2所示,所述感应模块4安装在电路板2上;该方案中,感应模块4直接安装在电路板2上,作为电路板2上的其中一个模块直接接通,金属感应线3一端与杯体1侧壁101连接,另一端接入电路板2与感应模块4连接就可以。
进一步地,所述杯体1侧壁101设有手柄103,金属感应线3设置在手柄103内;手柄103的设置方便金属感应线3的安装隐藏,不外露。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而已,举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所做的等同设计,均应为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所涵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