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体加热容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925476发布日期:2018-07-13 16:36阅读:103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家用电器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液体加热容器。



背景技术:

目前,电水壶成为了常用的小家电,在日常生活中烧水热水必不可少,越来越多的家庭拥有两台或以上的电水壶,有的放在厨房使用,有的放在卧室使用,有的在客厅或餐厅使用。随着电热水壶的普及,其各方面的性能及使用舒适度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但是,现有的电水壶开盖关盖需要两只手操作,在很多比较忙碌的场合,非常麻烦,给用户带来不便。比如:当用户拿起水壶去接水时,手机来电话,用户只能停止接水的动作先去接电话,当电话打完再去接水、烧水,原因是用户一只手无法完成打开壶盖接水并关闭壶盖的动作。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至少之一,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液体加热容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液体加热容器,包括:壶体,具有一端开口的容纳腔;手柄,设置在所述壶体的侧部,所述手柄包括手柄座和封盖所述手柄座的手柄盖,所述手柄座顶部的容置腔内设有安装座;壶盖,所述壶盖上固设有向外伸出的连接部,所述连接部通过转轴与所述安装座转动连接,所述安装座内设有供所述连接部活动的安装槽;开盖键,可活动地安装在所述手柄盖上,能按压所述连接部远离所述壶盖的一端的上表面,以带动所述壶盖打开所述容纳腔的开口端;限位组件,至少部分位于所述安装槽内,并能够在所述壶盖完全打开时止抵所述连接部的上表面,以限制所述壶盖反向扣合;合盖键,安装在所述手柄上,并与所述限位组件相连,能带动所述限位组件运动,以解除所述限位组件对所述连接部的止抵作用,使所述壶盖反向扣合。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液体加热容器,既设有开盖键,又设有合盖键,通过触发开盖键即可实现自动开盖,通过触发合盖键即可实现自动关盖,且开盖键和合盖键均设置在手柄上,使得用户一只手即可控制两个键,从而实现了液体加热容器开关盖动作的单手控制,给用户带来了便利。

具体过程如下:开盖时,持续按压开盖键,使开盖键对壶盖尾端(即连接部)施加驱动力,带动壶盖打开;当壶盖完全打开时,连接部的上表面与限位组件相抵接,从而避免了壶盖反向扣合,则无需按压开盖键壶盖即可保持在打开状态;合盖时,触发合盖键,合盖键带动限位组件运动,从而解除了对连接部的止抵作用,则壶盖可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扣合至容纳腔的开口端。

另外,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上述技术方案中的液体加热容器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可选地,所述限位组件包括:旋转轴,位于所述容置腔内;卡位板,套设在所述旋转轴上,其上部位于所述安装槽内,其下部与所述合盖键相连,且所述安装座上设有与所述卡位板的上部相配合的止抵部;其中,在所述壶盖打开的过程中,所述卡位板的上部被所述连接部的下表面抵压而向下转动,并在所述连接部的端部越过时向上转动至抵靠在所述止抵部上,以止抵所述连接部的上表面;所述合盖键被触发时,带动所述卡位板转动,使所述卡位板的上部向下转动至越过所述连接部的端部,以解除所述限位组件对所述连接部的止抵作用。

限位组件包括旋转轴和卡位板,卡位板套设在旋转轴上,保证其能够发生旋转运动;卡位板的上部位于安装槽内,并能够与止抵部相抵靠,保证了其能够与连接部的上表面相抵接,以实现限位组件的限位作用;卡位板的下部与合盖键相连,保证了合盖键能够带动卡位板运动,以解除对连接部的限位作用,使壶盖自动扣合。

具体过程如下:在壶盖打开的过程中,连接部的下表面会抵压卡位板的上部,带动卡位板的上部向下转动,同时卡位板的下部会向上转动;当连接部的端部越过卡位板时,松开开盖键,受壶盖重力的影响,壶盖尾端有向上运动的趋势,则连接部的上表面会带动卡位板的上部向上转动,直至卡位板的上部抵靠在止抵部上而不能继续转动,则连接部的上表面受到卡位板的止抵作用也不能继续转动,从而对壶盖起到了有效的限位作用,避免了壶盖反向扣合,使得壶盖能够自主保持在完全打开的状态;当关闭壶盖时,触发合盖键,使合盖键带动卡位板的下部向上转动,则卡位板的上部会向下转动,与连接部发生摩擦和相对运动,直至越过连接部的端部,此时卡位板的上部运动至连接部的下方,对连接部的止抵作用解除,壶盖即可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扣合至容纳腔的开口端。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旋转轴安装在所述手柄座上,并位于所述安装座的下方,所述卡位板纵向贯穿所述安装座底部的通孔。

将旋转轴设置在安装座的下方,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卡位板上部与旋转支点之间的距离,根据杠杆原理,这样能够减小关盖动作时卡位板下部的运动幅度,进而减小关盖动作时合盖键的运动幅度,即用户轻轻触发一下合盖键,即可解除限位组件对壶盖尾端的止抵作用,从而提高了用户的使用舒适度。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卡位板远离所述壶体的一侧设有凸出部,所述凸出部套设在所述旋转轴上;和/或,所述止抵部为所述通孔的内壁面。

卡位板远离壶体的一侧设有凸出部,凸出部套设在旋转轴上,这样进一步增加了卡位板上部与旋转支点之间的距离,从而进一步提高了用户的使用舒适度。

安装座底部通孔的内壁面即为止抵部,即卡位板的上部直接抵靠在通孔的内壁面上,实现对连接部上表面的止抵作用,止抵作用可靠,且简化了安装座的结构。当然,也可以在安装座上额外设置用来止抵卡位板的结构。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合盖键位于所述卡位板的下方,所述手柄座上设有避让孔,所述合盖键穿过所述避让孔与所述卡位板的下部相连。

合盖键位于卡位板的下方,并穿过手柄座上的避让孔与卡位板的下部相连,则合盖键位于壶体与手柄之间围设出的空间里,这样,用户手握手柄时,可以用大拇指操作开盖键,用食指或其他手指来操作合盖键,非常方便;同时,卡位板与合盖键上下布置,形成了简单的杠杆结构,构思巧妙,结构较为简单。当然,也可以将合盖键设置在手柄盖上,只要合理布置其与卡位板的位置关系,同样能够实现一键合盖。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合盖键向远离所述壶体的方向弯曲成弧形;和/或,所述卡位板与所述合盖键为一体式结构。

由于关盖时,合盖键需向远离壶体的方向按压,才能带动卡位板的上部向下转动以解除对壶盖的限位作用,故而合盖键的弯曲方向与关盖时合盖键的运动方向相一致,便于用户施力关盖,用户只需将手指钩在合盖键上,轻轻一拉即可完成关盖动作,与用户的施力习惯相同,非常方便。

卡位板与合盖键为一体式结构,如通过注塑成型等方式一体式成型,既提高了卡位板与合盖键的连接强度,又提高了生产效率,有利于节约成本。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可选地,所述限位组件包括:止返滑块,能够相对所述安装座上下运动,其上部位于所述安装槽内,其下部与所述合盖键相连;和弹性件,其上端与所述止返滑块相抵靠;其中,在所述壶盖打开的过程中,所述弹性件的上端在所述连接部的下表面抵压所述止返滑块时向下运动,并在所述连接部的端部越过所述止返滑块时复位以带动所述止返滑块向上运动至止抵所述连接部的上表面;所述合盖键被触发时,带动所述止返滑块向下运动,以解除所述限位组件对所述连接部的止抵作用。

限位组件包括止返滑块和弹性件,止返滑块能够与壶盖的尾端摩擦接触,对壶盖尾端施加缓冲阻力;弹性件为止返滑块提供弹性,保证止返滑块能够在壶盖尾端的作用下,相对安装座上下往复运动,进而保证了壶盖能够顺畅打开;且弹性件保证了止返滑块能够及时复位,进而保证了限位组件能够多次重复使用,保证了限位组件的使用可靠性。

具体地,在壶盖打开的过程中,壶盖尾端接触止返滑块,带动止返滑块相对安装座向下运动,同时止返滑块带动弹性件发生弹性变形,储存弹性势能;当止返滑块对壶盖尾端施加的缓冲阻力消失时,壶盖完全打开;此时,弹性件释放弹性势能复位,止返滑块在弹性件的复位弹力作用下,也反向运动复位;同时,止返滑块与壶盖的尾端相抵靠,对壶盖起到了有效的限位作用,避免了壶盖反向扣合,使得壶盖能够自主保持在完全打开的状态;当关闭壶盖时,触发合盖键,则合盖键施加作用力给止返滑块,带动止返滑块向下运动,同时使止返滑块压缩弹性件,直至壶盖尾端越过止返滑块松开合盖键;当壶盖尾端越过止返滑块时,进一步即可扣合在壶体上,而止返滑块则在弹性件的复位弹力下,再次弹起,保证了下次开盖时,仍然能够发挥正常的缓冲作用和限位作用。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合盖键位于所述止返滑块的下方,所述手柄座上设有避让孔,所述合盖键穿过所述避让孔与所述止返滑块的下部相连;和/或,所述安装座上开设有导向滑槽,所述止返滑块纵向贯穿所述导向滑槽,并能够沿着所述导向滑槽的轴向往复运动,所述弹性件的一端抵靠在所述止返滑块的底部;所述止返滑块的底部设有限位凸起,所述限位凸起能够抵靠在所述安装座的下表面,以限制所述止返滑块向上脱出所述导向滑槽;和/或,所述止返滑块的底部设有限位凹槽,所述弹性件的上端插入所述限位凹槽中,所述弹性件的下端抵靠在所述手柄座上;和/或,所述合盖键包括与所述止返滑块相连的拉伸部和供用户手持的手持部,所述手持部呈环状、钩状或杆状。

合盖键位于止返滑块的下方,并穿过手柄座上的避让孔与止返滑块的下部相连,则合盖键位于壶体与手柄之间围设出的空间里,这样,用户手握手柄时,可以用大拇指操作开盖键,用食指或其他手指来操作合盖键,非常方便;同时,止返滑块与合盖键上下布置,结构较为简单。当然,也可以将合盖键设置在手柄盖上,只要合理布置其与止返滑块的位置关系,同样能够实现一键合盖。

导向滑槽的设置,对止返滑块起到了限位作用和导向作用,保证了止返滑块与安装座之间的有效配合,避免了止返滑块在工作过程中发生移位等情况,从而进一步提高了限位组件的使用可靠性;而导向滑槽的轴线可以沿竖直方向,此时止返滑块相对于安装座沿竖直方向上下运动。

当然,也可以在安装座上设置通孔,手柄座上凸设有导向柱,导向柱内设有导向滑槽,止返滑块安装在手柄座上的导向滑槽内,并能沿着导向滑槽的轴向往复运动。

限位凸起的设置,对止返滑块的运动幅度起到了有效的限位作用,当止返滑块上升到一定高度时,限位凸起抵靠在安装座的下表面上,有效地避免了止返滑块向上脱出导向滑槽,从而进一步提高了弹性限位件的使用可靠性。

限位凹槽的设置,对弹性件起到了有效的限位作用,保证了弹性件与止返滑块之间的有效配合,避免了弹性件在工作过程中发生移位甚至脱离止返滑块的情况,从而进一步提高了限位组件的使用可靠性。

合盖键包括拉伸部和手持部,拉伸部与止返滑块相连接,保证了合盖键能够带动止返滑块上下运动,手持部呈环状、钩状或杆状,便于用户手指施力操作。比如:对于上述合盖键位于止返滑块下方的情况,手持部可以呈圆环状、或像伞把手一样的钩状或水平杆状或向下弯曲的杆状等,则用户食指或其他手指钩着手持部向下拉,即可完成关盖动作,与用户的施力习惯相同,非常方便。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液体加热容器还包括:弹性锁合件,抵接于所述连接部的下表面,能够在所述限位组件解除对所述连接部上表面的止抵时,带动所述壶盖扣合至所述容纳腔的开口端。

弹性锁合件抵接在连接部的下表面,并在限位组件解除对连接部上表面的止抵时,带动壶盖扣合至容纳腔的开口端,即弹性锁合件对壶盖施加的是反向的扣合作用力,使得壶盖常态时处于关闭状态,且在扣合状态下,降低了壶盖扣合不紧向上翘起的概率,提高了产品的使用可靠性。

具体的使用过程中,开盖时,持续按压开盖键,开盖键按压壶盖的尾端(即连接部),使壶盖的尾端克服弹性锁合件的阻力进行转动,直至壶盖完全打开,在此过程中,弹性锁合件的弹性变形量逐渐增大;当壶盖完全打开时,限位组件与连接部的上表面相抵接,壶盖保持不动,此时无需按压开盖键,壶盖也可以保持开盖状态;当关闭壶盖时,触发合盖键,解除限位组件对壶盖尾端的限位作用,当壶盖尾端越过限位组件时,壶盖即可在自身重力及弹性锁合件的扣合作用力下恢复到关闭状态,并紧紧贴合在壶口上,保持扣合状态。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弹性锁合件为扭簧,所述扭簧包括固定臂和活动臂;所述连接部靠近所述壶盖的一端设有轴孔,所述安装座上设有安装孔,所述转轴穿过所述轴孔和所述安装孔,使所述连接部靠近所述壶盖的一端能够转动地连接在所述安装座上;所述扭簧套设在所述转轴上,且所述固定臂固定在所述安装座上,所述活动臂抵接于所述连接部的下表面上。

弹性锁合件为扭簧,扭簧弹性好、扭力大,能够对壶盖施加相对较大的扣合作用力,从而保证了壶盖在不受外力时能够紧紧扣合在壶体上,进而提高了弹性锁合件的使用可靠性;同时,扭簧便于加工成型,能够根据需要加工成各种所需的形状,且取材容易,有利于节约成本。

当然,弹性锁合件不局限于扭簧,也可以是其他的弹性件,如压缩弹簧、拉伸弹簧等结构,在此不再一一列举,只要能够保证壶盖在不受外力时紧紧扣合在壶体上,即可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且没有脱离本实用新型的设计思想和宗旨,但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这些技术方案均应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壶盖通过转轴安装在安装座上,实现了壶盖与安装座之间的可转动连接;扭簧也套设在转轴上,且其固定臂固定在安装座上,其活动臂抵接于壶盖的尾端(即连接部),保证了壶盖在转动打开或转动关闭的过程中,扭簧能够保持同步变形,进而保证了扭簧的使用可靠性。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安装座上设有插槽,所述固定臂插入所述插槽内;和/或,所述连接部的下表面设有限位槽,所述活动臂被限位于所述限位槽内。

将固定臂插入安装座上的插槽中,有效地避免了固定臂发生移位或晃动,甚至脱离安装座的情况发生,则扭簧的弹性变形量完全由活动臂的运动幅度决定,而活动臂限位在壶盖的尾端(即连接部)上,因而能够与壶盖的尾端保持同步运动,从而准确反映了壶盖尾端的运动情况,进而保证了扭簧的弹性变形量与壶盖的开合状态准确对应,故而有效保证了扭簧的使用可靠性。

优选地,所述固定臂的数量为两个,所述插槽的数量为两个,且与两个所述固定臂一一对应。

固定臂的数量为两个,进一步保证了固定臂与安装座的有效配合,从而进一步提高了扭簧的使用可靠性。优选地,两个固定臂平行设置,这样扭簧的受力较为均匀,形状较均匀,也相应简化了安装座的结构,有利于进一步节约产品成本。

优选地,所述活动臂的数量为一个,并位于所述扭簧的中部,且所述活动臂位于所述固定臂的上方。

活动臂的数量为一个,并位于扭簧的中部,则固定臂构成扭簧的两个自由端,且固定臂与活动臂之间形成一定夹角,保证扭簧的正常使用;活动臂位于固定臂的上方,则活动臂将在固定臂的上方运动,便于活动臂对壶盖的尾端施加有效的扣合作用力,以保证壶盖在不受外力的作用下扣合在壶体上;而在壶盖尾端的底部相应的设置限位槽,并将活动臂卡入限位槽中,有效地避免了活动臂发生移位或晃动,甚至脱离壶盖尾端的情况发生,从而保证了活动臂与壶盖尾端的同步运动,进而进一步提高了扭簧的使用可靠性,且扭簧在开盖的过程中发生的是压缩变形,其复位弹力向上,能够使壶盖紧紧贴合在壶口上。

进一步地,所述活动臂包括依次相连接的第一段、第二段和第三段,使所述活动臂整体呈U形;其中,所述第二段与所述转轴相平行,所述第一段和所述第三段与所述第二段相垂直,所述限位槽与所述第二段的形状相适配。

活动臂包括依次相连接第一段、第二段和第三段,且第二段与转轴相平行,第一段和第三段与第二段相垂直,这样的结构使得扭簧施加给壶盖尾端的扣合作用力所产生的扭矩较大,因而结构较为合理。当然,活动臂的形状不局限于U形,也可以是V形、W形等,只要能够对壶盖尾端施加反向的扣合作用力,即可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因此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这些技术方案均应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安装槽内设有与所述开盖键相适配的滑槽,以使所述开盖键能够相对于所述安装座做往复直线运动。

滑槽的设置,对开盖键起到了限位作用和导向作用,保证了开盖键与安装座之间的有效配合,避免了开盖键在工作过程中发生移位等情况,从而进一步提高了产品的使用可靠性。当然,滑槽也可以设置在手柄上。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手柄上设有蒸汽管,所述蒸汽管的底部与位于所述壶体底部的温控器连通,所述安装座上设有嵌入所述蒸汽管顶部的定位柱,所述定位柱内设有连通孔,所述连通孔的一端与所述容纳腔相连通,所述连通孔的另一端与所述蒸汽管相连通。

安装座上的连通孔保证了容纳腔内的蒸汽能够进入蒸汽管,进而反馈给温控器,实现温控功能;进一步地,安装座上还设有连接孔,连接件穿过连接孔将安装座固定在手柄座上,保证了安装座与手柄座之间的固定连接,进而保证了产品的使用可靠性,具体地,安装座的四个角设有四个连接孔,通过四个连接件(如螺钉,当然不限于螺钉)固定在手柄座上。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液体加热容器为电水壶。

当然,所述液体加热容器不局限于电水壶,也可以是咖啡壶、煮茶器等。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部分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所述的电水壶合盖状态下的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部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所示电水壶壶盖完全打开时的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中B部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1所示电水壶合盖过程中的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5中C部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所述的壶盖、手柄盖及开盖键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所述的扭簧及安装座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其中,图1至图8中的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10壶盖,11连接部,12转轴,20安装座,21安装槽,22通孔,23安装孔,24插槽,25滑槽,26定位柱,261连通孔,30壶体,40手柄,41手柄盖,42手柄座,421容置腔,422避让孔,50限位组件,51旋转轴,52卡位板,521凸出部,61开盖键,62合盖键,70扭簧,71固定臂,72活动臂,80蒸汽管;

图3和图5中的弧线箭头表示壶盖的运动方向;

图3和图4中的平行箭头表示按压开盖键的方向;

图5和图6中的平行箭头表示按压合盖键的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下面参照图1至图8以电水壶为例,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所述的液体加热容器。

如图1至图8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液体加热容器,包括:壶体30、手柄40、壶盖10、开盖键61、限位组件50和合盖键62。

具体地,壶体30具有一端开口的容纳腔;手柄40设置在壶体30的侧部,手柄40包括手柄座42和封盖手柄座42的手柄盖41,手柄座42顶部的容置腔421内设有安装座20;壶盖10上固设有向外伸出的连接部11,连接部11通过转轴12与安装座20转动连接,安装座20内设有供连接部11活动的安装槽21;开盖键61可活动地安装在手柄盖41上,能按压连接部11远离壶盖10的一端的上表面,以带动壶盖10打开容纳腔的开口端;限位组件50至少部分位于安装槽21内,并能够在壶盖10完全打开时止抵连接部11的上表面,以限制壶盖10反向扣合;合盖键62安装在手柄40上,并与限位组件50相连,能带动限位组件50运动,以解除限位组件50对连接部11的止抵作用,使壶盖10反向扣合。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液体加热容器,既设有开盖键61,又设有合盖键62,通过触发开盖键61即可实现自动开盖,通过触发合盖键62即可实现自动关盖,且开盖键61和合盖键62均设置在手柄40上,使得用户一只手即可控制两个键,从而实现了液体加热容器开关盖动作的单手控制,给用户带来了便利。

具体过程如下:开盖时,持续按压开盖键61,使开盖键61对壶盖10尾端(即连接部11)施加驱动力,带动壶盖10打开;当壶盖10完全打开时,连接部11的上表面与限位组件50相抵接,从而避免了壶盖10反向扣合,则无需按压开盖键61壶盖10即可保持在打开状态;合盖时,触发合盖键62,合盖键62带动限位组件50运动,从而解除了对连接部11的止抵作用,则壶盖10可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扣合至容纳腔的开口端。

下面结合一些具体实施例来详述限位组件50与合盖键62的具体结构及配合关系。

实施例一(如图1至图6所示)

如图2、图4和图6所示,限位组件50包括:旋转轴51和卡位板52,旋转轴51位于容置腔421内;卡位板52套设在旋转轴51上,其上部位于安装槽21内,其下部与合盖键62相连,且安装座20上设有与卡位板52的上部相配合的止抵部。

其中,在壶盖10打开的过程中,卡位板52的上部被连接部11的下表面抵压而向下转动,并在连接部11的端部越过时向上转动至抵靠在止抵部上,以止抵连接部11的上表面,如图3和图4所示;合盖键62被触发时,带动卡位板52转动,使卡位板52的上部向下转动至越过连接部11的端部,以解除限位组件50对连接部11的止抵作用,如图5和图6所示。

限位组件50包括旋转轴51和卡位板52,卡位板52套设在旋转轴51上,保证其能够发生旋转运动;卡位板52的上部位于安装槽21内,并能够与止抵部相抵靠,保证了其能够与连接部11的上表面相抵接,以实现限位组件50的限位作用;卡位板52的下部与合盖键62相连,保证了合盖键62能够带动卡位板52运动,以解除对连接部11的限位作用,使壶盖10自动扣合。

具体过程如下:在壶盖10打开的过程中,连接部11的下表面会抵压卡位板52的上部,带动卡位板52的上部向下转动,同时卡位板52的下部会向上转动;当连接部11的端部越过卡位板52时,松开开盖键61,受壶盖10重力的影响,壶盖10尾端有向上运动的趋势,则连接部11的上表面会带动卡位板52的上部向上转动,直至卡位板52的上部抵靠在止抵部上而不能继续转动,则连接部11的上表面受到卡位板52的止抵作用也不能继续转动,从而对壶盖10起到了有效的限位作用,避免了壶盖10反向扣合,使得壶盖10能够自主保持在完全打开的状态,如图3和图4所示;当关闭壶盖10时,触发合盖键62,使合盖键62带动卡位板52的下部向上转动,则卡位板52的上部会向下转动,与连接部11发生摩擦和相对运动,直至越过连接部11的端部,此时卡位板52的上部运动至连接部11的下方,如图5和图6所示,对连接部11的止抵作用解除,壶盖10即可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扣合至容纳腔的开口端,如图1和图2所示。

进一步地,旋转轴51安装在手柄座42上,并位于安装座20的下方,卡位板52纵向贯穿安装座20底部的通孔22,如图2、图4和图6所示。

将旋转轴51设置在安装座20的下方,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卡位板52上部与旋转支点之间的距离,根据杠杆原理,这样能够减小关盖动作时卡位板52下部的运动幅度,进而减小关盖动作时合盖键62的运动幅度,即用户轻轻触发一下合盖键62,即可解除限位组件50对壶盖10尾端的止抵作用,从而提高了用户的使用舒适度。

进一步地,卡位板52远离壶体30的一侧设有凸出部521,凸出部521套设在旋转轴51上,如图2、图4和图6所示。

卡位板52远离壶体30的一侧设有凸出部521,凸出部521套设在旋转轴51上,这样进一步增加了卡位板52上部与旋转支点之间的距离,从而进一步提高了用户的使用舒适度。

优选地,止抵部为通孔22的内壁面,如图3和图4所示。

安装座20底部通孔22的内壁面即为止抵部,即卡位板52的上部直接抵靠在通孔22的内壁面上,实现对连接部11上表面的止抵作用,止抵作用可靠,且简化了安装座20的结构。当然,也可以在安装座20上额外设置用来止抵卡位板52的结构。

进一步地,合盖键62位于卡位板52的下方,手柄座42上设有避让孔422,合盖键62穿过避让孔422与卡位板52的下部相连,如图2、图4和图6所示。

合盖键62位于卡位板52的下方,并穿过手柄座42上的避让孔422与卡位板52的下部相连,则合盖键62位于壶体30与手柄40之间围设出的空间里,这样,用户手握手柄40时,可以用大拇指操作开盖键61,用食指或其他手指来操作合盖键62,非常方便;同时,卡位板52与合盖键62上下布置,形成了简单的杠杆结构,构思巧妙,结构较为简单。当然,也可以将合盖键62设置在手柄盖41上,只要合理布置其与卡位板52的位置关系,同样能够实现一键合盖。

优选地,合盖键62向远离壶体30的方向弯曲成弧形,如图2、图4和图6所示。

由于关盖时,合盖键62需向远离壶体30的方向按压,才能带动卡位板52的上部向下转动以解除对壶盖10的限位作用,故而合盖键62的弯曲方向与关盖时合盖键62的运动方向相一致,便于用户施力关盖,用户只需将手指钩在合盖键62上,轻轻一拉即可完成关盖动作,与用户的施力习惯相同,非常方便。

优选地,卡位板52与合盖键62为一体式结构,如图2、图4和图6所示。

卡位板52与合盖键62为一体式结构,如通过注塑成型等方式一体式成型,既提高了卡位板52与合盖键62的连接强度,又提高了生产效率,有利于节约成本。

实施例二(图中未示出)

限位组件50包括:止返滑块和弹性件,止返滑块能够相对安装座20上下运动,其上部位于安装槽21内,其下部与合盖键62相连;弹性件的上端与止返滑块相抵靠。

其中,在壶盖10打开的过程中,弹性件的上端在连接部11的下表面抵压止返滑块时向下运动,并在连接部11的端部越过止返滑块时复位以带动止返滑块向上运动至止抵连接部11的上表面;合盖键62被触发时,带动止返滑块向下运动,以解除限位组件50对连接部11的止抵作用。

限位组件50包括止返滑块和弹性件,止返滑块能够与壶盖10的尾端摩擦接触,对壶盖10尾端施加缓冲阻力;弹性件为止返滑块提供弹性,保证止返滑块能够在壶盖10尾端的作用下,相对安装座20上下往复运动,进而保证了壶盖10能够顺畅打开;且弹性件保证了止返滑块能够及时复位,进而保证了限位组件50能够多次重复使用,保证了限位组件50的使用可靠性。

具体地,在壶盖10打开的过程中,壶盖10尾端接触止返滑块,带动止返滑块相对安装座20向下运动,同时止返滑块带动弹性件发生弹性变形,储存弹性势能;当止返滑块对壶盖10尾端施加的缓冲阻力消失时,壶盖10完全打开;此时,弹性件释放弹性势能复位,止返滑块在弹性件的复位弹力作用下,也反向运动复位;同时,止返滑块与壶盖10的尾端相抵靠,对壶盖10起到了有效的限位作用,避免了壶盖10反向扣合,使得壶盖10能够自主保持在完全打开的状态;当关闭壶盖10时,触发合盖键62,则合盖键62施加作用力给止返滑块,带动止返滑块向下运动,同时使止返滑块压缩弹性件,直至壶盖10尾端越过止返滑块松开合盖键62;当壶盖10尾端越过止返滑块时,进一步即可扣合在壶体30上,而止返滑块则在弹性件的复位弹力下,再次弹起,保证了下次开盖时,仍然能够发挥正常的缓冲作用和限位作用。

进一步地,合盖键62位于止返滑块的下方,手柄座42上设有避让孔422,合盖键62穿过避让孔422与止返滑块的下部相连。

合盖键62位于止返滑块的下方,并穿过手柄座42上的避让孔422与止返滑块的下部相连,则合盖键62位于壶体30与手柄40之间围设出的空间里,这样,用户手握手柄40时,可以用大拇指操作开盖键61,用食指或其他手指来操作合盖键62,非常方便;同时,止返滑块与合盖键62上下布置,结构较为简单。当然,也可以将合盖键62设置在手柄盖41上,只要合理布置其与止返滑块的位置关系,同样能够实现一键合盖。

优选地,合盖键62包括与止返滑块相连的拉伸部和供用户手持的手持部,手持部呈环状、钩状或杆状。

合盖键62包括拉伸部和手持部,拉伸部与止返滑块相连接,保证了合盖键62能够带动止返滑块上下运动,手持部呈环状、钩状或杆状,便于用户手指施力操作。比如:对于上述合盖键62位于止返滑块下方的情况,手持部可以呈圆环状、或像伞把手一样的钩状或水平杆状或向下弯曲的杆状等,则用户食指或其他手指钩着手持部向下拉,即可完成关盖动作,与用户的施力习惯相同,非常方便。

进一步地,安装座20上开设有导向滑槽,止返滑块纵向贯穿导向滑槽,并能够沿着导向滑槽的轴向往复运动,弹性件的一端抵靠在止返滑块的底部;止返滑块的底部设有限位凸起,限位凸起能够抵靠在安装座20的下表面,以限制止返滑块向上脱出导向滑槽。

导向滑槽的设置,对止返滑块起到了限位作用和导向作用,保证了止返滑块与安装座20之间的有效配合,避免了止返滑块在工作过程中发生移位等情况,从而进一步提高了限位组件50的使用可靠性;而导向滑槽的轴线可以沿竖直方向,此时止返滑块相对于安装座20沿竖直方向上下运动。

当然,也可以在安装座20上设置通孔,手柄座42上凸设有导向柱,导向柱内设有导向滑槽,止返滑块安装在手柄座42上的导向滑槽内,并能沿着导向滑槽的轴向往复运动。

限位凸起的设置,对止返滑块的运动幅度起到了有效的限位作用,当止返滑块上升到一定高度时,限位凸起抵靠在安装座20的下表面上,有效地避免了止返滑块向上脱出导向滑槽,从而进一步提高了弹性限位件的使用可靠性。

优选地,止返滑块的底部设有限位凹槽,弹性件的上端插入限位凹槽中,弹性件的下端抵靠在手柄座42上。

限位凹槽的设置,对弹性件起到了有效的限位作用,保证了弹性件与止返滑块之间的有效配合,避免了弹性件在工作过程中发生移位甚至脱离止返滑块的情况,从而进一步提高了限位组件50的使用可靠性。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如图8所示,液体加热容器还包括:弹性锁合件,抵接于连接部11的下表面,能够在限位组件50解除对连接部11上表面的止抵时,带动壶盖10扣合至容纳腔的开口端。

弹性锁合件抵接在连接部11的下表面,并在限位组件50解除对连接部11上表面的止抵时,带动壶盖10扣合至容纳腔的开口端,即弹性锁合件对壶盖10施加的是反向的扣合作用力,使得壶盖10常态时处于关闭状态,且在扣合状态下,降低了壶盖10扣合不紧向上翘起的概率,提高了产品的使用可靠性。

具体的使用过程中,开盖时,持续按压开盖键61,开盖键61按压壶盖10的尾端(即连接部11),使壶盖10的尾端克服弹性锁合件的阻力进行转动,直至壶盖10完全打开,在此过程中,弹性锁合件的弹性变形量逐渐增大;当壶盖10完全打开时,限位组件50与连接部11的上表面相抵接,壶盖10保持不动,此时无需按压开盖键61,壶盖10也可以保持开盖状态;当关闭壶盖10时,触发合盖键62,解除限位组件50对壶盖10尾端的限位作用,当壶盖10尾端越过限位组件50时,壶盖10即可在自身重力及弹性锁合件的扣合作用力下恢复到关闭状态,并紧紧贴合在壶口上,保持扣合状态。

具体地,弹性锁合件为扭簧70,扭簧70包括固定臂71和活动臂72,如图8所示;连接部11靠近壶盖10的一端设有轴孔,安装座20上设有安装孔23,转轴12穿过轴孔和安装孔23,使连接部11靠近壶盖10的一端能够转动地连接在安装座20上;扭簧70套设在转轴12上,且固定臂71固定在安装座20上,活动臂72抵接于连接部11的下表面上。

其中,如图8所示,安装座20上设有插槽24,固定臂71插入插槽24内,连接部11的下表面设有限位槽,活动臂72被限位于限位槽内,如图2、图4和图6所示。

弹性锁合件为扭簧70,扭簧70弹性好、扭力大,能够对壶盖10施加相对较大的扣合作用力,从而保证了壶盖10在不受外力时能够紧紧扣合在壶体30上,进而提高了弹性锁合件的使用可靠性;同时,扭簧70便于加工成型,能够根据需要加工成各种所需的形状,且取材容易,有利于节约成本。

当然,弹性锁合件不局限于扭簧70,也可以是其他的弹性件,如压缩弹簧、拉伸弹簧等结构,在此不再一一列举,只要能够保证壶盖10在不受外力时紧紧扣合在壶体30上,即可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且没有脱离本实用新型的设计思想和宗旨,但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这些实施例均应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壶盖10通过转轴12安装在安装座20上,实现了壶盖10与安装座20之间的可转动连接;扭簧70也套设在转轴12上,且其固定臂71固定在安装座20上,其活动臂72抵接于壶盖10的尾端(即连接部11),保证了壶盖10在转动打开或转动关闭的过程中,扭簧70能够保持同步变形,进而保证了扭簧70的使用可靠性。

将固定臂71插入安装座20上的插槽24中,有效地避免了固定臂71发生移位或晃动,甚至脱离安装座20的情况发生,则扭簧70的弹性变形量完全由活动臂72的运动幅度决定,而活动臂72限位在壶盖10的尾端(即连接部11)上,因而能够与壶盖10的尾端保持同步运动,从而准确反映了壶盖10尾端的运动情况,进而保证了扭簧70的弹性变形量与壶盖10的开合状态准确对应,故而有效保证了扭簧70的使用可靠性。

优选地,固定臂71的数量为两个,插槽24的数量为两个,且与两个固定臂71一一对应,如图8所示。

固定臂71的数量为两个,进一步保证了固定臂71与安装座20的有效配合,从而进一步提高了扭簧70的使用可靠性。优选地,两个固定臂71平行设置,这样扭簧70的受力较为均匀,形状较均匀,也相应简化了安装座20的结构,有利于进一步节约产品成本。

优选地,活动臂72的数量为一个,并位于扭簧70的中部,且活动臂72位于固定臂71的上方。

活动臂72的数量为一个,并位于扭簧70的中部,则固定臂71构成扭簧70的两个自由端,且固定臂71与活动臂72之间形成一定夹角,保证扭簧70的正常使用;活动臂72位于固定臂71的上方,则活动臂72将在固定臂71的上方运动,便于活动臂72对壶盖10的尾端施加有效的扣合作用力,以保证壶盖10在不受外力的作用下扣合在壶体30上;而在壶盖10尾端的底部相应的设置限位槽,并将活动臂72卡入限位槽中,有效地避免了活动臂72发生移位或晃动,甚至脱离壶盖10尾端的情况发生,从而保证了活动臂72与壶盖10尾端的同步运动,进而进一步提高了扭簧70的使用可靠性,且扭簧70在开盖的过程中发生的是压缩变形,其复位弹力向上,能够使壶盖10紧紧贴合在壶口上。

进一步地,活动臂72包括依次相连接的第一段、第二段和第三段,使活动臂72整体呈U形,如图8所示;其中,第二段与转轴12相平行,第一段和第三段与第二段相垂直,限位槽与第二段的形状相适配。

活动臂72包括依次相连接第一段、第二段和第三段,且第二段与转轴12相平行,第一段和第三段与第二段相垂直,这样的结构使得扭簧70施加给壶盖10尾端的扣合作用力所产生的扭矩较大,因而结构较为合理。当然,活动臂72的形状不局限于U形,也可以是V形、W形等,只要能够对壶盖10尾端施加反向的扣合作用力,即可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因此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这些实施例均应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安装槽21内设有与开盖键61相适配的滑槽25,如图8所示,以使开盖键61能够相对于安装座20做往复直线运动。

滑槽25的设置,对开盖键61起到了限位作用和导向作用,保证了开盖键61与安装座20之间的有效配合,避免了开盖键61在工作过程中发生移位等情况,从而进一步提高了产品的使用可靠性。当然,滑槽25也可以设置在手柄40上。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手柄40上设有蒸汽管80,如图2、图4和图6所示,蒸汽管80的底部与位于壶体30底部的温控器连通,安装座20上设有嵌入蒸汽管80顶部的定位柱26,定位柱26内设有连通孔261,连通孔261的一端与容纳腔相连通,连通孔261的另一端与蒸汽管80相连通。

安装座20上的连通孔261保证了容纳腔内的蒸汽能够进入蒸汽管80,进而反馈给温控器,实现温控功能;进一步地,安装座20上还设有连接孔,连接件穿过连接孔将安装座20固定在手柄座42上,保证了安装座20与手柄座42之间的固定连接,进而保证了产品的使用可靠性,具体地,安装座20的四个角设有四个连接孔,通过四个连接件(如螺钉,当然不限于螺钉)固定在手柄座42上。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液体加热容器为电水壶。

当然,液体加热容器不局限于电水壶,也可以是咖啡壶、煮茶器等。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液体加热容器,既设有开盖键,又设有合盖键,通过触发开盖键即可实现自动开盖,通过触发合盖键即可实现自动关盖,且开盖键和合盖键均设置在手柄上,使得用户一只手即可控制两个键,从而实现了液体加热容器开关盖动作的单手控制,给用户带来了便利。

在本实用新型中,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的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术语“多个”则指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相连”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左”、“右”、“前”、“后”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单元必须具有特定的方向、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具体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实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