烹饪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824037发布日期:2019-02-10 23:04阅读:308来源:国知局
烹饪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生活电器领域,尤其涉及烹饪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市面上销售的多功能烹饪装置不同功能之间切换需要消费者手动选择,例如煲炖二合一(电炖锅、电炖盅)的烹饪器具,电炖锅主要用于煲汤、炖肉,电炖盅用于隔水炖,例如虫草、燕窝等滋补品。消费者在进行不同种类烹饪时需要手动选择是使用炖锅功能还是炖盅功能,不够智能化,用户体验不够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烹饪装置,所述烹饪装置具有至少两种工作模式,并可为用户自动选择合适的工作模式。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烹饪装置。所述烹饪装置包括:外锅,内部设置有用于收容内锅的容置空间;所述内锅包括第一内锅与第二内锅;开关,设置在所述外锅;加热件,设置于所述容置空间内、所述内锅的下方;以及,控制器,设置于所述外锅,所述控制器分别与开关和加热件相连;当第一内锅处于容置空间内时,所述开关处于第一状态,对应的,控制器控制所述加热件在第一工作模式下工作;当第二内锅处于容置空间内时,所述第二内锅接触并按压开关,开关切换至第二状态,对应的,控制器控制所述加热件在第二工作模式下工作。

可选的,所述外锅设有第一把手,所述开关设置于第一把手上,所述第二内锅包括第二把手,当第二内锅处于容置空间内时,所述第二把手接触并按压开关,开关切换至第二状态,控制器控制所述加热件在第二工作模式下工作。

可选的,所述开关设置于外锅的中板上,所述第二内锅相应设有凸沿,当第二内锅处于容置空间内时,所述凸沿接触并按压开关,开关切换至第二状态,控制器控制所述加热件在第二工作模式下工作。

可选的,所述外锅的中板在与开关对应的位置处设有凹槽,所述第二把手设有与凹槽配合的凸部,当第二内锅处于容置空间内时,所述第二把手的凸部与凹槽配合,并按压开关。

可选的,所述开关突出于第一把手。

可选的,所述开关通过紧固件或卡扣结构固定于外锅。

可选的,所述第一内锅与第二内锅中的一个为金属内锅,另一个为陶瓷内锅。

可选的,所述开关为微动开关。

可选的,所述第一工作模式与第二工作模式中的一个为隔水炖模式或火锅模式,另一个为煲汤模式。

可选的,所述烹饪装置为电炖锅。

上述实施例烹饪装置中,在外锅上设置开关,第一内锅和第二内锅具有不同结构,第一内锅处于容置空间内时不能按压开关,控制器控制所述加热件在第一工作模式下工作;第二内锅处于容置空间内时按压开关,开关由第一状态切换至第二状态,控制器控制所述加热件在第二工作模式下工作。这使得,上述的烹饪装置可根据所实际使用内锅的结构,来自动控制或切换工作模式。

附图说明

图1至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示例性实施例烹饪装置的结构视图。图1是将第一内锅放入后烹饪装置的剖视图;图2是将第二内锅放入后烹饪装置的立体图;图3是将第二内锅放入后烹饪装置的剖视图;图4是图3中的A处剖视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申请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申请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的例子。

在本申请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申请。除非另作定义,本申请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实用新型所属领域内具有一般技能的人士所理解的通常意义。本申请说明书以及权利要求书中使用的“一个”或者“一”等类似词语也不表示数量限制,而是表示存在至少一个。“包括”或者“包含”等类似词语意指出现在“包括”或者“包含”前面的元件或者物件涵盖出现在“包括”或者“包含”后面列举的元件或者物件及其等同,并不排除其他元件或者物件。“连接”或者“相连”等类似的词语并非限定于物理的或者机械的连接,而且可以包括电性的连接,不管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在本申请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的“一种”、“所述”和“该”也旨在包括多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他含义。还应当理解,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和/或”是指并包含一个或多个相关联的列出项目的任何或所有可能组合。

图1至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示例性实施例烹饪装置的结构视图。图1是将第一内锅放入后烹饪装置的剖视图;图2是将第二内锅放入后烹饪装置的立体图;图3是将第二内锅放入后烹饪装置的剖视图;图4是图3中的A处剖视放大图。

图1至图4中所示的烹饪装置为电炖锅。但是,容易理解,本实用新型的创作构思也可应用于其它烹饪装置,比如,电火锅等。

如图1,烹饪装置100包括外锅20、加热件30、开关50与控制器(图中未显示)。控制器,设置于所述外锅20,所述控制器分别与加热件30、开关50等器件相连,以对烹饪过程进行整体控制。外锅20设置有用于收容内锅的容置空间210。加热件30设置在容置空间210的底部,其上方留有放置内锅的空间。加热件30用于加热内锅及其内的食物。

开关50设置在外锅20上。根据开关50连通状态的变化,加热件30的工作模式可被切换。比如,控制器在检测到开关50为断开状态时,可控制加热件30以第一工作模式工作;在检测到开关50为连通状态时,可控制加热件30以不同于第一工作模式的第二工作模式工作。

请参阅图1至图3,内锅包括第一内锅40与第二内锅80,第一内锅40与第二内锅80的结构不同,当第一内锅40处于容置空间210内时,第一内锅40无法按压开关50,所述开关50处于第一状态,对应的,控制器控制所述加热件30在第一工作模式下工作;当第二内锅80处于容置空间210内时,所述第二内锅80接触并按压开关50,开关50切换至第二状态,对应的,控制器控制所述加热件30在第二工作模式下工作。这使得,上述的烹饪装置可根据所实际使用内锅的结构,来自动控制或切换工作模式。

第一内锅40与第二内锅80中的一个可以为金属内锅,另一个可以为陶瓷内锅。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内锅40为金属内锅,第二内锅80为陶瓷内锅。

开关50通过紧固件或卡扣结构固定于外锅20,不限于此。在一实施例中,开关50可以是微动开关,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开关50也可以是其他类型的开关,只要在内锅的按压下能够改变其连通状态即可。

在一实施例中,开关50的第一状态设置为断开状态,第二状态为连通状态,当第一内锅40处于容置空间210内时,第一内锅40无法按压开关50,所述开关50处于断开状态,控制器根据开关50的断开状态控制所述加热件30在第一工作模式下工作;当第二内锅80处于容置空间210内时,所述第二内锅80接触并按压开关50,开关50由断开状态切换至接通状态,控制器根据开关50的接通状态控制所述加热件30在第二工作模式下工作。

在另一实施例中,开关50的第一状态设置为接通状态,第二状态为断开状态,当第一内锅40处于容置空间210内时,第一内锅40无法按压开关50,所述开关50处于接通状态,控制器根据开关50的接通状态控制所述加热件30在第一工作模式下工作;当第二内锅80处于容置空间210内时,所述第二内锅80接触并按压开关50,开关50由接通状态切换至断开状态,控制器根据开关50的断开状态控制所述加热件30在第二工作模式下工作。

请参阅图2至图4,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外锅20设有第一把手230,所述开关50设置于第一把手230上,所述第一内锅40没有设置把手,所以当第一内锅40处于容置空间210内时,第一内锅40无法按压开关50,开关50处于第一状态,控制器控制所述加热件30在第一工作模式下工作;所述第二内锅80包括第二把手810,当第二内锅80处于容置空间210内时,所述第二把手810接触并按压开关50,开关50切换至第二状态,对应的,控制器控制所述加热件30在第二工作模式下工作。

所述第一工作模式可以为针对第一内锅40所优化的工作模式。所述第二工作模式可以为针对第二内锅80所优化的工作模式。比如,可根据第一内锅、第二内锅的材质(金属、陶瓷),优化它们的加热速度和/或加热时间。又如,可根据第一内锅、第二内锅的通常使用场景(火锅、煲汤),优化它们的加热速度和/或加热时间。

进一步地,所述外锅20的中板220在与开关50对应的位置处设有凹槽231,所述第二把手810设有与凹槽231配合的凸部811,当第二内锅80处于容置空间210内时,所述第二把手810的凸部811与凹槽231配合,并按压开关50。所述凸部811与凹槽231配合可以避免第二内锅80在使用过程中发生转动,从而保证第二把手810持续按压开关50,而不会脱离开关50。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开关50突出于第一把手230,从而方便第二把手810按压开关50。

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开关50也可以设置于外锅20的中板220上,所述第二内锅80相应设有凸沿,当第二内锅80处于容置空间210内时,所述凸沿接触并按压开关50,开关50切换至第二状态,对应的,控制器控制所述加热件30在第二工作模式下工作。在此实施例中,为了使第一内锅40不按压开关50,可以在外锅20的中板220突设凸台,且凸台高于开关50,这样第一内锅40处于容置空间210时,其凸沿支撑于凸台,而不会按压开关50。而第二内锅80的凸沿可以进一步设置朝开关50延伸的按压部,这样第二内锅80处于容置空间210时,按压部接触并按压开关50。

第一工作模式与第二工作模式中的一个可以为隔水炖模式或火锅模式,另一个可以为煲汤模式。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工作模式为隔水炖模式或火锅模式,第二工作模式为煲汤模式。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申请,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保护的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