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走式擦地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8890349阅读:219来源:国知局
自走式擦地装置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 本实用新型与自走装置有关,特别是指一种自走式擦地装置。
【背景技术】
[0002]中国台湾专利TW M477251,揭露了一种可搭配及/或替换多功能模块盒之移动装置,其包括:一本体,具有一自顶面凹设之内部容置空间以及复数个凸设于底面之轮体。至少一功能模块盒,系可拆卸式地自该本体顶面装设于该容置空间中,并且电气连结于该本体,该至少一功能模块盒可以是吸尘模块。一擦地模块,系可拆卸地设置于该本体前端之底面,具有一工字型结构以及一设置于该工字型结构下之底板,该工字型结构内部系可为一清洁液容置空间,该工字型结构中央设有一清洁液注入孔以及一可拆卸地设置于该清洁液注入孔上的橡胶盖当使用者欲使用该可搭配及/或替换多功能模块盒之移动装置时,可先以一清洁布包覆该擦地模块,以执行干式擦地功能,若需添加清洁液,可将该橡胶盖打开,自清洁液注入孔注入清洁液至清洁液容置空间中,以进行湿式的擦地功能,可提供干、湿两种模式的擦地选择。
[0003]一般完整的擦地动作应先吸尘,接着湿式擦地,最后才是干式擦地,这样才能彻底的清洁地板,但是前述可搭配及/或替换多功能模块盒之移动装置之设计,只能选择吸尘与干式擦地或者是吸尘与湿式擦地,若要完整的擦地动作则要吸尘后湿式擦地后,将清洁液移除后,接着才能进行干式擦地,无法一次完成吸尘、湿式擦地及干式擦地动作,因此,该可搭配及/或替换多功能模块盒之移动装置仍有改善之空间。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提出一种自走式擦地装置,能够自走吸尘及擦地。
[0005]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自走式擦地装置,一种自走式擦地装置,包含有:
[0006]一本体,将前进方向定义为前方,该本体的底部设有多个轮体以及一吸尘口,该吸尘口位于该本体的底部前方,且该本体具有一与该吸尘口相通的集尘部;以及
[0007]一擦地模块,可拆卸的装设于该本体的底部,并位于该吸尘口后方,该擦地模块具有一水箱、一第一抹布、两个轴杆及一第二抹布;该水箱具有一第一结合区及一第二结合区,该第一结合区位于该第二结合区前方,该第一结合区设置有一渗水部,该渗水部下方形成至少一渗水孔;该第一抹布呈环绕状,且环绕于该两个轴杆,该两个轴杆将该第一抹布的两侧撑开,该两个轴杆相对该本体前进方向而横向枢设于该水箱的第一结合区,而将该第一抹布横向设置于该第一结合区,该第一抹布位于该渗水部的下方;当本体于地面或平面行进时,该第一抹布与地面摩擦接触,而使该第一抹布沿着该两个轴杆绕行运转;该第二抹布结合于该第二结合区;当本体于地或平面行进时,该第二抹布与地面摩擦接触。
[0008]在一些实施例中,该水箱由一上盖及一底盖所组成,该上盖于该第一结合区横向形成有一壳体,该壳体凹入向下延伸形成至少一凸块,该底盖于该第一结合区横向形成有一片体,且该片体位置相对应该壳体,该片体与该壳体结合形成该渗水部,该片体开设有至少一开孔,该至少一凸块数量及位置是一一对应该至少一开孔,该至少一凸块位于该至少一开孔内,该至少一开孔的孔径略大于该至少一凸块外缘,使该至少一开孔与该至少一凸块之间形成一渗水孔。
[0009]在一些实施例中,该底盖于该第一结合区横向凹设有两对第一凹槽,该两个轴杆分别置入该两对第一凹槽,枢设于该底盖。
[0010]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包含一滚轮;其中,该底盖于该第二结合区的后方还设有一第二凹槽,该滚轮置入该第二凹槽,与该底盖结合。
[0011]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包含一密封盖,其中:该底盖的第二结合区形成有一注水口,该密封盖盖合该注水口。
[0012]在一些实施例中,该底盖于该第二结合区底部设有多个毡黏布,该第二抹布可拆卸地毡黏这些毡黏布。
[0013]在一些实施例中,该上盖的底缘形成凹槽,该底盖的上缘形成凸条,该凸条置入该凹槽内,该上盖与该底盖结合形成防水密合。
[0014]在一些实施例中,该水箱于该第一结合区两侧各设有一开槽,该本体的这些轮体中的两个轮体分别穿过该两个开槽,且露出于该两个开槽。
[0015]在一些实施例中,该至少一渗水孔与该第一抹布相接触。
[0016]在一些实施例中,该本体的底缘形成多个结合凹槽,该擦地模块的上缘形成多个结合块,这些结合块以一一对应方式置入这些结合凹槽内,该本体与该擦地模块结合。
[0017]由此,本实用新型能够一次完成吸尘、湿式擦地及干式擦地动作,以达地板的快速清理的功效。
【附图说明】
[0018]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附图中:
[0019]图1是本实用新型第一较佳实施例的仰视立体图。
[0020]图2是本实用新型第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显示本体与擦地模块的立体图。
[0021]图3是本实用新型第一较佳实施例的擦地模块的立体图。
[0022]图4是本实用新型第一较佳实施例的擦地模块的立体分解图,显示水箱及第一抹布的立体图。
[0023]图5是本实用新型第一较佳实施例的擦地模块的立体分解图,显示上盖、底盖、密封盖、第一抹布及第二抹布的立体图。
[0024]图6是本实用新型第一较佳实施例的擦地模块的俯视图。
[0025]图7是沿图6中7-7剖线的擦地模块的立体剖面图。
[0026]图8是图1中8-8剖线的局部剖面图,显示自走擦地装置使用状态。
[0027]图9是本实用新型第一较佳实施例的局部放大图,显示水流出渗水孔至第一抹布。
[0028]其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0029]100自走式擦地装置10本体11轮体12吸尘口 14集尘部16结合凹槽20擦地模块21结合块30水箱31第一结合区32第二结合区33渗水部34渗水孔35开槽36上盖361壳体362凸块363凹槽37底盖371片体372开孔373第一凹槽374第二凹槽375毡黏布376密封盖377注水口 378凸条40第一抹布50轴杆60第二抹布70滚轮。
【具体实施方式】
[0030]现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作详细说明。
[0031]如图1至图9所示,本实用新型第一较佳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自走式擦地装置100,主要由一本体10、一擦地模块20所组成,其中:该本体10将前进方向定义为前方,该本体10的底部设有多个轮体11以及一吸尘口 12,该吸尘口 12位于该本体10的底部前方,且该本体10具有一与该吸尘口 12相通的集尘部14,如图1所示。本第一实施例中,该本体10的底缘形成多个结合凹槽16,如图2所示。
[0032]该擦地模块20可拆卸的装设于该本体10的底部,并位于该吸尘口 12后方,如图1及图2所不,该擦地模块20具有一水箱30、一第一抹布40、两个轴杆50、一第二抹布60。该水箱30具有一第一结合区31及一第二结合区32,如图1及图2所示,该第一结合区31位于该第二结合区32前方,该第一结合区31设置有一渗水部33,该渗水部33下方形成至少一渗水孔34,如图4、7及9所示。该第一抹布40呈环绕状,且环绕于该两个轴杆50,如图1、2及3所示,该两个轴杆50将该第一抹布40的两侧撑开,该两个轴杆50相对该本体10前进方向而横向枢设于该水箱30的第一结合区31,而将该第一抹布40横向设置于该第一结合区31,该第一抹布40位于该渗水部33的下方,如图4所示。
[0033]请参阅图8,当该本体10于地面或平面行进时,该第一抹布40与地面摩擦接触,而使该第一抹布40沿着该两个轴杆50绕行运转。该第二抹布60结合于该第二结合区32,当该本体10于地面或平面行进时,该第二抹布60与地面摩擦接触。本第一实施例中,该擦地模块20的上缘形成多个结合块21,这些结合块21以一一对应方式置入该本体10的这些结合凹槽16内,该本体10与该擦地模块20结合,如图2所示。
[0034]本第一实施例中,该水箱30于该第一结合区31两侧各设有一开槽35,该本体1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