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全自动降温保温装置的制造方法_2

文档序号:10021949阅读:来源:国知局
阈值温度时,下记忆弹簧为马氏体相,弹簧拉力小于密封圈拉力,下导热块被拉起,与杯盖底壁形成微负压空腔,空腔的导热能力变差,杯盖进入保温模式。通过记忆弹簧使该全自动降温保温装置,通过自动改变导热块和杯座的距离来散热和保温,来实现杯内温度和降低和维持,不需人工控制,非常智能方便。
[0040]本实用新型全自动降温保温装置实施方式二结构示意图参见图2,本实施方式与实施方式一相比,其区别在于,在装置的杯盖上也设有全自动降温保温结构,上盖包括与杯体01的开口旋合的上杯盖座07,上杯盖座07上设有上杯盖10,上杯盖座07和上杯盖10形成上杯盖内腔,上杯盖10上设有多个将上杯盖内腔和外界导通的上杯盖通孔101,上杯盖10的底面设有上杯盖凹槽,上杯盖凹槽内设有上弹性密封圈09,上杯盖内腔内设有上导热块08,上导热块08的顶面与上弹性密封圈09密封接触;上杯盖座07的顶面设有上杯盖座凹槽,上杯盖座凹槽内设有上记忆弹簧11,上记忆弹簧11与上导热块08的底面接触;上导热块08的顶面设有上盖散热片081。
[0041 ] 同样,上盖也设有记忆弹簧,通过记忆弹簧使该全自动降温保温装置,通过自动改变导热块和杯座的距离来散热和保温,来实现杯内温度和降低和维持,不需人工控制,提高了全自动降温保温装置的降温和保温效果。
[0042]本实用新型全自动降温保温装置实施方式一保温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参见图3,当杯内温度较低至阈值温度时,上、下记忆弹簧为马氏体相,上、下记忆弹簧拉力小于上、下密封圈的拉力,上、下导热块被拉起,与杯盖底壁形成微负压空腔,空腔的导热能力变差,杯盖进入保温模式。
[0043]本实用新型全自动降温保温装置实施方式三结构示意图参见图4,与实施方式一相比,其区别在于,所述杯体为奶瓶杯体13,其杯盖上设有奶嘴14 ;通过在奶瓶杯底设置记忆弹簧使该全自动降温保温装置,通过自动改变导热块和杯座的距离来散热和保温,来实现奶瓶内温度和降低和维持,不需人工控制,婴儿喂养非常方便。
[0044]本实用新型下杯盖和下导热块配合结构示意图参见图5,所述下杯盖(05)的顶面设有下弹性密封圈(04),所述下杯盖内腔内设有下导热块(03),所述下导热块(03)的底面与所述下弹性密封圈(04)密封接触;所述下导热块(03)的顶面设有下导热块凹槽,所述下导热块凹槽内设有下记忆弹簧(06),所述下记忆弹簧(06)与所述下杯盖座(02)底面接触。
[0045]本实用新型上杯盖和上导热块配合结构示意图参见图6,上杯盖10的底面设有上杯盖凹槽,上杯盖凹槽内设有上弹性密封圈09,上杯盖内腔内设有上导热块08,上导热块08的顶面与上弹性密封圈09密封接触;上杯盖座07的顶面设有上杯盖座凹槽,上杯盖座凹槽内设有上记忆弹簧11,上记忆弹簧11与上导热块08的底面接触;上导热块08的顶面设有上盖散热片081。
[0046]本实用新型的降温保温杯与其它结构保温杯的降温保温效果曲线图参见图7,本实施例的上、下记忆弹簧,采用CuZnAl记忆合金制作而成,上、下记忆弹簧的阈值温度为40°C -60°C,从图中可以知道,普通杯子的降温效果较好,但不具有保温效果;而一般的保温杯降温效果很差,温度下降缓慢,需要数小时,温度才会下降到50°C左右;本实用新型的权自动降温保温杯,能够在半小时作用将开水的温度总100°C降至50°C,而后的保温效果良好。
[0047]本实用新型的真空空腔的真空度小于lOlKpa,使得装置具有良好的保温效果;本实用新型的上、下导热块分别在上、下杯盖中的移动行程为2-20mm,本实用新型的降温保温结构可以广泛应用于其他降温保温装置,例如降温保温碗,降温保温壶等。
[0048]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下杯盖座与杯体设置为分体结构,在具体应用中也可以设置为一体结构,以便减少产品装配工序,提高生产效率。
[0049]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第四”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
[0050]在本实用新型中,相连是通过管道使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0051 ]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全自动降温保温装置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主权项】
1.一种全自动降温保温装置,包括上部开口的杯体(Ol)和与所述杯体(01)的开口配合的上盖,所述杯体(01)的侧壁包括内壁(011)和外壁(012),所述内壁(011)和所述外壁(012)之间形成中空的真空空腔(013),所述杯体(01)的底壁为单层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壁的外侧设有与所述底壁接触的下杯盖座(02),所述下杯盖座(02)上设有下杯盖(05),所述下杯盖座(02)和所述下杯盖(05)之间形成下杯盖内腔,所述下杯盖(05)上设有多个将下杯盖内腔和外界导通的下杯盖通孔(051),所述下杯盖(05)的顶面设有下弹性密封圈(04),所述下杯盖内腔内设有下导热块(03),所述下导热块(03)的底面与所述下弹性密封圈(04)密封接触;所述下导热块(03)的顶面设有下导热块凹槽,所述下导热块凹槽内设有下记忆弹簧(06),所述下记忆弹簧(06)与所述下杯盖座(02)底面接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自动降温保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杯盖(05)的顶面设有下杯盖凹槽,所述下弹性密封圈(04)设置在所述下杯盖凹槽内。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自动降温保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杯盖座与所述杯体为一体式结构;和/或,所述下杯盖座与所述下杯盖为一体式结构。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自动降温保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盖包括与所述杯体(01)的开口旋合的上杯盖座(07),所述上杯盖座(07)上设有上杯盖(10),所述上杯盖座(07)和所述上杯盖(10)形成上杯盖内腔,所述上杯盖(10)上设有多个将上杯盖内腔和外界导通的上杯盖通孔(101),所述上杯盖(10)的底面设有上杯盖凹槽,所述上杯盖凹槽内设有上弹性密封圈(09),所述上杯盖内腔内设有上导热块(08),所述上导热块(08)的顶面与所述上弹性密封圈(09)密封接触;所述上杯盖座(07)的顶面设有上杯盖座凹槽,所述上杯盖座凹槽内设有上记忆弹簧(11),所述上记忆弹簧(11)与所述上导热块(08)的底面接触。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全自动降温保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导热块(03)的底面设有下盖散热片(031)。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全自动降温保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导热块(08)的顶面设有上盖散热片(081)。7.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全自动降温保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弹性密封圈(04)和所述下记忆弹簧(06)相对于所述下导热块(03)对称设置。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全自动降温保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弹性密封圈(09)和所述上记忆弹簧(11)相对于所述上导热块(08)对称设置。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全自动降温保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记忆弹簧(06)和所述上记忆弹簧(11)的材料为CuZnA I记忆合金或TiNi记忆合金。10.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全自动降温保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导热块(03)和所述上导热块(08)的材料为为石墨烯、碳纳米管纸、铜或铝。11.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全自动降温保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盖散热片(031)为鳍片式散热片。12.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全自动降温保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盖散热片(081)为鳍片式散热片。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全自动降温保温装置,包括上部开口的杯体、上盖和下盖,下盖包括下杯盖座和下杯盖,下杯盖上设有多个下杯盖通孔,下杯盖座和下杯盖形成下杯盖内腔,下杯盖内设有下记忆弹簧和下弹性密封圈,下杯盖内腔内下记忆弹簧和下弹性密封圈之间设有下导热块;下导热块的顶面设有下导热块凹槽,下记忆弹簧设置在下导热块凹槽内。通过记忆弹簧使该全自动降温保温装置,通过自动改变下导热块和下杯盖座的距离来散热和保温,来实现杯内温度的降低和维持,不需人工控制,提高了全自动降温保温装置的降温和保温效果。
【IPC分类】A47G19/22, A47G23/04
【公开号】CN204931191
【申请号】CN201520682647
【发明人】詹兴, 林毅, 龚圆杰, 黄韦铭, 梁志佳, 李新宇, 罗志晓
【申请人】佛山市顺德区美的电热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6年1月6日
【申请日】2015年9月2日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