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磁加热烹饪锅及其电饭锅的制作方法_2

文档序号:10215438阅读:来源:国知局
表面,所述过渡电磁加热膜设于所述弧形过渡部211外表面,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电磁加热线圈对应所述底部电磁加热膜的导磁膜220和过渡电磁加热膜的导磁膜220设置,从而可以对电磁加热烹饪锅200进行立体加热,实现较好的烹饪效果。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此,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中,所述非导磁锅包括底壁、从底壁向上延伸的弧形过渡部,所述电磁加热膜设于底壁外表面或者所述电磁加热膜设于所述弧形过渡部外表面。
[0033]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底部电磁加热膜呈环形,也即所述底部电磁加热膜的中心设有通孔,此通孔对应所述电饭锅的测温元件。所述底部电磁加热膜包括底部导磁膜222和底部非导磁保护膜272,所述底部非导磁保护膜272呈一整块的环形,所述底部导磁膜222可以为一整块环形。但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此,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中,所述底部导磁膜包括多数圈,所述多数圈底部导磁膜间隔分开且呈同心圆设置,所述底部非导磁保护膜可以对应所述多数圈底部导磁膜设置,也可以是一整块底部非导磁保护膜。所述过渡电磁加热膜也呈环形,所述过渡电磁加热膜包括过渡导磁膜221和过渡非导磁保护膜271,所述过渡非导磁保护膜271呈一整块的环形,所述过渡导磁膜221可以为一整块环形。但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此,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中,所述过渡导磁膜包括多数圈,所述多数圈过渡导磁膜间隔分开且呈同心圆设置,所述过渡非导磁保护膜可以对应所述多数圈过渡导磁膜设置,也可以是一整块过渡非导磁保护膜。
[0034]在本实施例中,为了在工艺操作时防止底部电磁加热膜和过渡电磁加热膜重叠,从而造成电磁加热烹饪锅200出现加热方面的问题,所述底部电磁加热膜与过度电磁加热膜的距离大于2mm。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底部电磁加热膜与过渡电磁加热膜的距离是指底部非导磁保护膜272与过渡非导磁保护膜271之间的间距。
[0035]由于陶瓷锅表面比较疏松,也即有比较大的间隙,为了防止银浆层大部分沉降到陶瓷锅内,从而造成加热效果不理想,在本实施例中,请参照图4,所述非导磁锅210与所述导磁膜220之间设有第二釉药层230,具体而言,所述非导磁锅210的外表面设有一层所述第二釉药层230,所述第二釉药层230位于导磁膜220与非导磁锅210外表面之间,由于釉药层比较致密,从而可以防止由银浆构成的导磁膜220大部分沉降到非导磁锅210内,从而可以具有较好的加热效果。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中,当所述导磁膜位于所述非导磁锅内表面时,所述第二釉药层位于所述非导磁锅的内表面,所述导磁膜位于所述第二釉药层的内表面。
[0036]为了实现不粘效果,且防止不粘涂层脱落,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非导磁锅210的内表面设有第一釉药层240,所述第一釉药层240的内表面设有无机黏附层250,所述无机黏附层250的内表面设有不粘涂层260。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釉药层的材料与陶瓷材料相近,但第一釉药层比非导磁更致密,例如所述第一釉药层主要由二氧化硅构成。所述无机黏附层250用于增加不粘涂层260的黏附性,在本实施例中无机黏附层250呈颗粒状。所述不粘涂层260为特氟龙或者陶瓷不粘层。
[0037]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非导磁保护膜270未遮盖非导磁锅210的整个外表面,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非导磁保护膜270表面积与非导磁锅210外表面的面积之比介于1/2-1/10之间,从而既可以保护导磁膜220,又可以降低成本。
[0038]另外,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电磁加热线圈与所述导磁膜220之间的间距为7-13mm,较佳为8-12mm。
[0039]另外,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中,为了增加美观或者在烹饪锅上增加标记,所述非导磁保护膜的外表面至少部分区域设有图案层,所述图案层例如可以为花的图案,或者是商标的图案等。
[0040]另外,本实用新型的电磁加热烹饪锅不限于用于电饭煲,在本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中,所述电磁加热烹饪锅还可以用于电磁炉、电炖锅等厨房烹饪器具上。
[0041]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主权项】
1.一种电磁加热烹饪锅,包含非导磁锅,其特征在于,所述非导磁锅外表面或内表面至少部分设有电磁加热膜,所述电磁加热膜包括导磁膜和用于保护导磁膜的非导磁保护膜,所述导磁膜位于非导磁保护膜和非导磁锅之间。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磁加热烹饪锅,其特征在于,所述非导磁保护膜遮盖所述导磁膜。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磁加热烹饪锅,其特征在于,所述非导磁保护膜的径向宽度大于导磁膜的径向宽度。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磁加热烹饪锅,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磁加热膜位于所述非导磁锅外表面,所述非导磁保护膜的表面积与所述非导磁锅外表面的面积之比介于1/2-1/10之间。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磁加热烹饪锅,其特征在于,所述非导磁锅包括底壁、侧壁、连接底壁与侧壁的弧形过渡部,所述电磁加热膜包括底部电磁加热膜和过渡电磁加热膜,所述底部电磁加热膜设于底壁外表面,所述过渡电磁加热膜设于所述弧形过渡部外表面。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磁加热烹饪锅,其特征在于,所述底部电磁加热膜与过渡电磁加热膜的距离大于2mm。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磁加热烹饪锅,其特征在于,所述非导磁锅包括底壁、从底壁向上延伸的弧形过渡部,所述电磁加热膜设于底壁外表面或者所述电磁加热膜设于所述弧形过渡部外表面。8.如权利要求4-7之一所述的电磁加热烹饪锅,其特征在于,所述非导磁锅的内表面设有第一釉药层,所述第一釉药层的内表面设有无机黏附层,所述无机黏附层的内表面设有不粘涂层。9.如权利要求1-7之一所述的电磁加热烹饪锅,其特征在于,所述非导磁锅与所述导磁膜之间设有第二釉药层。10.如权利要求4-7之一所述的电磁加热烹饪锅,其特征在于,所述非导磁保护膜的外表面至少部分区域设有图案层。11.如权利要求1-7之一所述的电磁加热烹饪锅,其特征在于,所述非导磁锅为陶锅、瓷锅或者陶瓷锅,所述导磁膜为银浆导磁膜或银浆合金导磁膜。12.一种电磁加热电饭锅,其特征在于,包括锅体、锅盖和如权利要求1-11之一所述的电磁加热烹饪锅,所述锅体内设有电磁加热线圈,所述电磁加热线圈对应所述导磁膜设置。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磁加热烹饪锅及其电饭锅,所述电磁加热烹饪锅包含非导磁锅,其特征在于,所述非导磁锅外表面或内表面至少部分设有电磁加热膜,所述电磁加热膜包括导磁膜和用于保护导磁膜的非导磁保护膜,所述导磁膜位于非导磁保护膜和非导磁锅之间。从而本实用新型的电磁加热烹饪锅可以用于电磁加热,加热效率高,且由于设有非导磁保护膜,从而可以对导磁膜进行保护。
【IPC分类】A47J27/00, A47J36/24, A47J36/02
【公开号】CN205125886
【申请号】CN201520687076
【发明人】朱泽春, 曹峰, 王翔, 王昌明
【申请人】九阳股份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6年4月6日
【申请日】2015年9月7日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