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汛卧式滤垫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33866阅读:21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防汛卧式滤垫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一种防汛卧式滤垫技术领域[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防汛用的卧式滤垫。
背景技术
[0002]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发现一些管涌,管涌形成的原因主要有(I)堤坝、水闸地基土壤级配缺少某些中间粒径的非粘性土壤,在上游水位升高,出逸点渗透坡降大于土壤允许值时,地基土体中较细土粒被渗流推动带走形成管涌;(2)基础土层中含有强透水层,上面覆盖的土层压重不够;(3)工程防渗或排水设施效能低或损坏失效。在有管涌的地方,当出现汛期和洪灾时,管涌处会因水位增大、水流增大、水压增大而出现管涌增大、在管涌处喷水等现实,而且会有大量的土壤跟随水流出。对于这种现象,过去通常采用两种方式实施防护,一是养水盆即在管涌周围用土袋垒成围井,井中不填反滤料,井壁须不漏水, 如险情面积较大.险口附近地基良好时,可筑成土堤,形成一个蓄水池,不使渗水流走,蓄水抬高井内水位,以减小临背水位差,制止险情发展。此方法还是会使土跟随水进入到围井中,不具有保土的作用。另一种是滤水压浸台即在大片管涌面上分层铺填粗沙、石屑、 碎石,下细上粗,每层厚20cm左右,最后压块石或土袋;如缺乏沙石料,可用秸柳作成柴排, 再压块石或土袋,袋上也可再压沙料,厚度以不使柴草压辱太紧为限。此法适用于管涌数目多,出现范围较大的情况,但是,上述材料需要一·定时间聚集,不能达到快速封堵管涌的目的。发明内容[000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防汛卧式滤垫,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不能保土, 从管涌出来的水压过大,防汛效果差。[0004]为达到上述目的,一种防汛卧式滤垫,包括框架体,框架体的截面上设有下网和上网,下网和框架体之间形成有开放的下空间,下网和上网之间形成有空腔,在空腔内设有交织成型的滤网。由于具有下网和上网,且滤网被设置在位于下网和上网之间的空腔内,能很好的限制滤网的位置。在防汛、抗洪抢险中,在有管涌的地方,将本实用新型中的卧式滤垫放入到管涌上,在下空间内形成水层,在交织滤网的作用下,一方面能使土留在下空间内, 有效的防止土流失,另一方面能减小喷出的水压,防汛效果好。[0005]作为进一步改进,上网和框架体之间形成有开放的上空间。在上网上面设置一上空间,在加上一下空间,则使防汛卧式滤垫正反均可使用。[0006]作为进一步改进,在框架体上设有提手。此结构便于携带、搬运。


[0007]图I为本实用新型的剖视图。[0008]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09]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
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0010]如图I和图2所示,防汛卧式滤垫包括框架体I、下网2、上网3、滤网4。[0011]框架体I为金属材料,其界面可以为方形、也可以为圆形或其他的多边形。下网2 和上网3为金属网,通过焊接的方式焊接在框架体I的内侧面上,在下网2和上网3之间形成有空腔5,滤网4安放在空腔5内,滤网4由丙纶等材料交织而成,其上具有孔隙,在空腔 5内可以重叠的放置多个滤网。下网2和框架体I之间形成有开放的下空间6,上网3和框架体I之间形成有开放的上空间7。[0012]在防汛、抗洪抢险中,在有管涌的地方,将本实施方式中的卧式滤垫放入到管涌上,在下空间6内形成水层,在交织滤网的作用下,一方面能使土留在下空间6内,有效的防止土流失,另一方面能减小喷出的水压,防汛效果好。[0013]为了方便携带和搬运,在框架体I上设有提手8。
权利要求1.一种防汛卧式滤垫,其特征在于包括框架体,框架体的截面上设有下网和上网,下网和框架体之间形成有开放的下空间,下网和上网之间形成有空腔,在空腔内设有交织成型的滤网。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防汛卧式滤垫,其特征在于上网和框架体之间形成有开放的上空间。
3.根据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防汛卧式滤垫,其特征在于在框架体上设有提手。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防汛卧式滤垫,包括框架体,框架体的截面上设有下网和上网,下网和框架体之间形成有开放的下空间,下网和上网之间形成有空腔,在空腔内设有交织成型的滤网。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不能保土,从管涌出来的水压过大,防汛效果差。
文档编号E02B3/16GK202745014SQ20122026964
公开日2013年2月20日 申请日期2012年6月8日 优先权日2012年6月8日
发明者黄文勇 申请人:广州市协逢防汛器材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