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拆卸的夹片锚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349424阅读:1795来源:国知局
一种便于拆卸的夹片锚具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钢绞线锚固的夹片锚具,特别是涉及一种便于拆卸的夹片锚具。



背景技术:

预应力结构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预应力结构中,拉索是其核心构件,而拉索中最常见、应用最为广泛的就是钢绞线。钢绞线具有很高的抗拉强度,这意味着其端部的锚具必须可靠,在使用过程中能够承受巨大的拉力而不出现松脱现象。目前,钢绞线的锚具已经具有非常成熟的形式,应用最广泛的即为夹片式锚具,简称夹片锚具,其通过楔形夹片受拉时夹紧被夹物的原理有效地对钢绞线起到了锚固作用。

然而,在建筑基坑和地基基础加固领域,锚索技术虽已经得到了广泛的使用,但在使用过程中发现,临时支护用普通锚索在临时支护功能完成后无法有效回收,形成永久性地下垃圾,造成地下环境污染,同时也对相邻地区的基坑施工和城市建设的可持续发展造成不利影响。鉴于普通锚索存在的无法回收的问题,一些国家和地区开发了新型可拆卸回收的锚具,但是大多数可拆卸回收锚具制作复杂,成本高,施工不便,拆卸效率低。

另外,在钢绞线松弛检测中,通常采用普通夹片锚具的形式对钢绞线的两端进行锚固,然后对钢绞线进行张拉,张拉至一定预应力后,保持钢绞线的应变不变,观察120小时内钢绞线的应力变化情况。由于松弛检测一般张拉至0.7倍的钢绞线极限应力,张拉力很大,试验完成后,夹片在预应力的作用下紧紧地卡在锚杯和钢绞线之间,通常需要采用切割机将钢绞线从中间切断,才能将试样从试验机中取出,然后采用压力试验机将夹片从锚杯中压出,以备下次试验使用。由于拆卸不便,松弛试验机中普通夹片锚具存在的难以拆卸的问题大大增加了试验的工作难度和工作量,降低了试验效率。

上述锚索技术和钢绞线松弛检测中存在的问题统一归结起来均为钢绞线夹片锚具不便拆卸的问题,因此,目前需要开发出一种构造简单、加工制作方便、便于拆卸的新型夹片锚具。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为解决公知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而提供一种构造简单、加工制作方便、可重复使用且便于拆卸的夹片锚具。

本发明为解决公知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便于拆卸的夹片锚具,包括从上至下依次设置的夹片和锚杯;在所述锚杯内设有上大下小的中心锥孔,在所述锚杯的上端面上设有沿周向均布的2~3个限位卡槽;所述夹片设有沿周向均布的2~3个,2~3个所述夹片的主体外侧面构成一个与所述锚杯内的中心锥孔吻合的锥面,在2~3个所述夹片中间形成一个钢绞线端头夹持孔,在每个所述夹片的内侧设置有沿周向延伸的夹持槽,每个所述夹片的顶部设有一个沿径向外凸的顶升平台;在所述夹片的顶升平台下端面和锚杯上端面之间设有顶升螺栓副,所述顶升螺栓副设有一个套筒,在所述套筒内设有旋向相反的上下两部分螺纹,所述套筒的上部螺纹与上部平头螺栓连接,所述套筒的下部螺纹与下部六角头螺栓连接;所述顶升螺栓副、所述夹片以及所述限位卡槽数量相同,在该夹片锚具拆除时,所述顶升螺栓副的下部六角头螺栓一一对应地嵌装在所述限位卡槽内,所述顶升螺栓副的上部平头螺栓一一对应地顶接在所述夹片的顶升平台上;在进行钢绞线锚固时,钢绞线的端头由2~3个所述夹片夹持固定在所述锚杯中,2~3个所述夹片的主体塞装在所述锚杯内的中心锥孔中,所述夹片的顶升平台下端面与所述锚杯上端面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顶升螺栓副的最小高度。

所述夹片在其顶升平台的下方设有连接凹槽,2~3个所述夹片通过放置在所述连接凹槽内的橡胶圈连接在一起。

本发明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

1)在建筑基坑和地基基础加固领域的锚索技术中,采用本发明公开的便于拆卸的夹片锚具可以在锚索工作时不影响锚索使用性能,在使用完毕后可以轻松地将夹片锚具拆除,回收钢绞线和夹片锚具。

2)在钢绞线松弛检测中,采用本发明公开的便于拆卸的夹片锚具可以在松弛试验完成后轻松地拆除夹片锚具,取出钢绞线试样,避免了对试样进行切割,降低了试验的难度和工作量,提高了工作效率。

3)本发明公开的便于拆卸的夹片锚具构造简单、加工制作方便,可批量生产。

4)本发明公开的便于拆卸的夹片锚具在使用后拆卸方法简单,所需工具少,省时省力,且可重复利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种便于拆卸的夹片锚具整体三维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所采用的夹片的三维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所采用的顶升螺栓副三维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所采用的锚杯剖面图;

图5为本发明所采用的夹片剖面图;

图6为本发明所采用的橡胶圈三维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所采用的套筒剖面图。

图中:1、锚杯,2、夹片,3、顶升螺栓副,4、限位卡槽,5、夹持槽,6、连接凹槽,7、套筒,8、上部平头螺栓,9、下部六角头螺栓,10、主体外侧面,11、顶升平台,12、橡胶圈,13、上部螺纹,14、下部螺纹。

具体实施方式

为能进一步了解本发明的发明内容、特点及功效,兹例举以下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请参阅图1~图7,一种便于拆卸的夹片锚具,包括从上至下依次设置的夹片2和锚杯1;在所述锚杯1内设有上大下小的中心锥孔,在所述锚杯1的上端面上设有沿周向均布的2~3个限位卡槽4;所述夹片2设有沿周向均布的2~3个,2~3个所述夹片2的主体外侧面10构成一个与所述锚杯1内的中心锥孔吻合的锥面,在2~3个所述夹片2中间形成一个钢绞线端头夹持孔,在每个所述夹片2的内侧设置有沿周向延伸的夹持槽5,用于增加夹片2和钢绞线索体之间的夹持握裹力,每个所述夹片2的顶部设有一个沿径向外凸的顶升平台11;在所述夹片2的顶升平台11下端面和锚杯1上端面之间设有顶升螺栓副3,所述顶升螺栓副3设有一个套筒7,在所述套筒7内以套筒中间平面为界设有旋向相反的上下两部分螺纹,所述套筒7的上部螺纹13与上部平头螺栓8连接,所述套筒7的下部螺纹14与下部六角头螺栓9连接;所述顶升螺栓副3、所述夹片2以及所述限位卡槽4数量相同,在该夹片锚具拆除时,所述顶升螺栓副3的下部六角头螺栓9一一对应地嵌装在所述限位卡槽4内,所述顶升螺栓副3的上部平头螺栓8一一对应地顶接在所述夹片2的顶升平台11上;在进行钢绞线锚固时,钢绞线的端头由2~3个所述夹片2夹持固定在所述锚杯1中,2~3个所述夹片2的主体塞装在所述锚杯1内的中心锥孔中,所述夹片2的顶升平台11下端面与所述锚杯1上端面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顶升螺栓副的最小高度,该最小高度为上部平头螺栓8和下部六角头螺栓9全部拧入套筒7后的顶升螺栓副3的高度,以便于在拆卸夹片锚具时可以轻松地将顶升螺栓副3放置在限位卡槽4中。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夹片2在其顶升平台11的下方设有连接凹槽6,2~3个所述夹片2通过放置在所述连接凹槽6内的橡胶圈12连接在一起。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夹片2采用3个。

上述夹片锚具在使用时,首先将三个夹片2采用橡胶圈12连接在一起,然后把钢绞线端头从锚杯1和三个夹片2中穿出,并将夹片2塞入锚杯1中,采用小锤轻轻敲击夹片2的顶升平台11,使夹片2夹紧中间的钢绞线。然后即可对钢绞线进行张拉,张拉时由于锚杯内中心锥孔和夹片2的外侧锥面相互作用,使得夹片2对钢绞线的夹持力随钢绞线张拉力的增大而增大,保障钢绞线不从夹片锚具中滑脱。在夹片锚具使用完毕需要对其进行拆除时,首先将钢绞线的张拉力卸载为零,然后将3个顶升螺栓副3的上部平头螺栓8和下部六角头螺栓9全部拧入套筒7中,在上部平头螺栓8的顶面涂抹润滑油,并将三个顶升螺栓副3分别放置在锚杯1上端面的三个限位卡槽4中。然后采用扳手沿着使上部平头螺栓8和下部六角头螺栓9旋出的方向依次旋拧三个顶升螺栓副3的套筒7,使上部平头螺栓8和下部六角头螺栓9向外旋出,由于锚杯1上的限位卡槽4限制了下部六角头螺栓9的转动,故上部平头螺栓8将顶升夹片2的顶升平台11,使得夹片2向上运动,实现夹片2的顶出,从而完成了夹片锚具的拆卸。在实际拆卸时,如果人手足够,可采用三个扳手同时旋拧三个套筒7,此时拆卸速度最为理想,如果一人操作,可采用一个扳手依次少量旋拧三个顶升螺栓副3的套筒7,循环操作直至全部夹片顶出。

尽管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进行了描述,但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是示意性的,并不是限制性的,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启示下,在不脱离本发明宗旨和权利要求所保护的范围情况下,还可以作出很多形式,这些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