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公路排水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976823阅读:284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公路排水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排水装置,特别涉及一种新型公路排水装置,属于公路设施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现今正是我国发展的好时期,为了迅速响应社会主义的号召,我国的公路建设人员对公路的建设甚是关心,在公路设计中,一般采用排水边沟来收集路面及边坡雨水,然后集中汇入排水管道过路外排。常用的连接方式是设置排水检查井,排水边沟直接接入检查井后进入排水管道。为尽快排除路面及边坡雨水,排水边沟多采用明沟型式,因此大雨时,雨水夹杂着路面垃圾以及边坡外的树枝、山石以及泥沙等杂物进入排水边沟,致使排水管道堵塞,导致排水不畅,落入排水管道的杂物不易清理,雨水量大时,路面会出现大量积水,严重威胁交通安全。夏天,排水沟内易产生蚊虫或臭气,严重污染环境。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型公路排水装置,可以有效地解决现如今马路上的排水装置会堵塞,导致排水不畅,落入排水管道的杂物不易清理,雨水量大时,路面会出现大量积水,严重威胁交通安全。夏天,排水沟内易产生蚊虫或臭气,严重污染环境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公路排水装置,包括排水装置主体,所述排水装置主体下方连接有排水管,所述排水装置主体的顶部设置有排水盖板,所述排水盖板内表面设置有雨水感应器,所述排水盖板的下方设置有过滤网筒,所述过滤网筒的顶部设置有凸出卡台,所述凸出卡台连接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通过螺栓和配套的螺母与所述凸出卡台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板中间设置有滑动槽。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过滤网筒通过所述凸出卡台固定在所述排水装置主体内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排水盖板设置于所述排水装置主体的内部顶侧。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雨水感应器与所述排水盖板控制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滑动槽的长度小于所述支撑板的长度,所述排水盖板通过滑槽与所述支撑板滑动连接。

本实用新型所达到的有益效果是:该种新型公路排水装置,有效地解决现如今马路上排水装置会堵塞导致排水不畅和排水沟内易产生蚊虫或臭气,严重污染环境的问题,通过过滤网筒将雨水中夹杂的树叶垃圾等进行过滤处理,不会堵塞下水道,同时环卫可以在将过滤网筒取出对其内的垃圾进行处理,方便易操作,同时排水盖板和雨水感应器可以自动的操作,防止了下水道在夏天产生的蚊虫或臭气污染环境,绿色环保。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排水装置主体;2、凸出卡台;3、排水盖板;4、雨水感应器;5、过滤网筒;6、排水管;7、支撑板;8、螺栓;9、滑动槽。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公路排水装置,包括排水装置主体1,排水装置主体1下方连接有排水管6,排水装置主体1的顶部设置有排水盖板3,排水盖板3内表面设置有雨水感应器4,所属排水盖板3的下方设置有过滤网筒5,过滤网筒5的顶部设置有凸出卡台2,凸出卡台2连接有支撑板7,支撑板7通过螺栓8和配套的螺母与凸出卡台2固定连接,支撑板7中间设置有滑动槽9。

进一步,过滤网筒5通过凸出卡台2固定在排水装置主体1内部。排水盖板3设置于排水装置主体1的内部顶侧。雨水感应器4与所属排水盖板3控制连接。滑动槽9的长度小于支撑板7的长度,排水盖板3通过滑槽与支撑板7滑动连接。

工作原理:该种新型公路排水装置使用时,将排水装置主体1安装在公路下水道进水口处,天晴时,排水盖板3都是关闭状态,下雨时,雨水会聚集在一起,排水盖板3上的雨水感应器4感受到雨水信号,通过支撑板7上的滑动槽9将排水盖板3打开,雨水就会流入排水装置主体1内,排水装置主体1内的过滤网筒5将雨水中夹杂的树叶垃圾等分离后,再将大量的雨水排入排水管6内,天晴时,环卫工人手动打开排水盖板3,用手提起支撑板7,将过滤网筒5内的残渣进行处理。

该种新型公路排水装置,有效地解决现如今马路上排水装置会堵塞导致排水不畅和排水沟内易产生蚊虫或臭气,严重污染环境地问题,通过过滤网筒将雨水中夹杂的树叶垃圾等进行过滤处理,不会堵塞下水道,同时环卫可以在将过滤网筒取出对其内的垃圾进行处理,方便易操作,同时排水盖板和雨水感应器可以自动的操作,防止了下水道在夏天产生的蚊虫或臭气污染环境,绿色环保。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