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井下耙矿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648746阅读:386来源:国知局
一种井下耙矿系统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属于输送机械技术领域,涉及一种耙矿设备,具体是涉及一种井下耙矿系统。



背景技术:

煤矿等矿产资源,在开采后常堆放在一个区域,为了运输、使用等方便,常常需要将矿堆转移到其他地方。

针对一些矿山多中段、点多面广、缓倾斜矿体采矿多的特点,传统的挖掘机耙矿存在一些其自身不可解决的缺点:一是受采场条件限制,挖机功率、尺寸受限,造成扒矿效率不高;二是尾气排放量大,影响井下采矿环境;三是操作视野受限,作业危险性大;五是前期准备工作量大,尤其是锚网环节。

为解决挖掘机采矿存在的上述缺点,有了电耙绞车扒矿的构思,对耙矿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也解决了挖掘机耙矿的缺点。但目前国际国内的电耙耙矿方式局限于对直线上的区域作业,使用效率低下,例如图1中所示,在矿堆所占用的A区域1、B区域2、C区域3中,电耙的耙矿只能完成某一个区域(如A区域)的耙矿,如果想对B区域2和C区域3进行作业,只有移动电耙,同时移动绞车5和电机6,并重新安装钢绳,使耙斗4分别对B区域2和C区域3进行作业,耙矿工作量大大增加。

为了能顺利完成整个面的耙矿作业,同时降低不必要的工作强度,继续研究一种新的耙矿装置,以便在不移动绞车的情况下完成多区域的耙矿作业。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井下耙矿系统,从而达到降低劳动强度、提高耙矿效率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的。

一种井下耙矿系统,包括绞车、电机和钢丝绳,所述绞车与电机的输出端连接,钢丝绳两端分别与绞车连接,所述钢丝绳上安装有耙斗,还包括固定安装于工作面上方的主滑轮以及若干组滑轮组,所述主滑轮通过钢丝绳与其中一组滑轮组连接。

所述滑轮组包括第一滑轮组、第二滑轮组和第三滑轮组,第一滑轮组、第二滑轮组和第三滑轮组分别包括至少两个独立的滑轮。

所述第一滑轮组、第二滑轮组和第三滑轮组每组各由两个独立的滑轮组成。

所述第一滑轮组、第二滑轮组、第三滑轮组中相邻两滑轮组之间的间距≤耙斗的宽度。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井下耙矿系统,通过滑轮组的合理布局使得钢丝绳可实现横向调整,从而带动耙斗对耙矿区域整个面的耙矿作业,实现了耙矿设备井下作业区域由线到面的提升,从而提高了耙矿设备的使用率,提高了矿石的回收率,大大降低了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耙矿设备对堆矿区域进行作业时的工作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A区域,2-B区域,3-C区域,4-耙斗,5-绞车,6-电机,7-钢丝绳,8-主滑轮,9-第一滑轮组,10-第二滑轮组,11-第三滑轮组。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进一步描述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但要求保护的范围并不局限于所述。

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井下耙矿系统,包括绞车5、电机6和钢丝绳7,所述绞车5与电机6的输出端连接,钢丝绳7两端分别与绞车5连接,所述钢丝绳7上安装有耙斗4,还包括固定安装于工作面上方的主滑轮8以及若干组滑轮组,所述主滑轮8通过钢丝绳7与其中一组滑轮组连接。

所述滑轮组包括第一滑轮组9、第二滑轮组10和第三滑轮组11,第一滑轮组9、第二滑轮组10和第三滑轮组11分别包括至少两个独立的滑轮。

所述第一滑轮组9、第二滑轮组10和第三滑轮组11每组各由两个独立的滑轮组成。

所述第一滑轮组9、第二滑轮组10、第三滑轮组11中相邻两滑轮组之间的间距≤耙斗4的宽度,以充分保证各耙矿区域,即图1中的A区域1、B区域2、C区域3的紧凑,使矿石无遗漏的被耙出。

实施例

本技术方案主要由滑轮组和绞车5的合理分布以及自由切换而实现,如图2所示,第一滑轮组9包括滑轮a-1和滑轮a-2,第二滑轮组10包括滑轮b-1和滑轮b-2,第三滑轮组11包括滑轮c-1和滑轮c-2。滑轮a-1与滑轮a-2之间为耙矿区域,滑轮b-1与滑轮b-2之间为耙矿区域,滑轮c-1与滑轮c-2之间为耙矿区域。

当绞车5通过钢丝绳7与主滑轮8、滑轮c-1、滑轮c-2同时连接时,通过电机6和绞车5带动耙斗4上下行走,实现对滑轮c-1于滑轮c-2之间的区域耙矿。完成滑轮c-1与滑轮c-2之间区域的耙矿后,主滑轮8上的钢丝绳7不动,将钢丝绳7从滑轮c-1、滑轮c-2上移动至滑轮b-1、滑轮b-2上,操作绞车5,即可实现滑轮b-1与滑轮b-2之间区域的耙矿;以同样的步骤可继续完成滑轮a-1与滑轮a-2之间区域的耙矿。

使用时,可以根据采场的宽度对滑轮组数进行增减,可安装更多组的滑轮组,将钢丝绳7在滑轮组的任意一组上进行连接,即可进行不同区域的耙矿作业。不同组滑轮控制不同耙矿区域耙矿,使耙斗4可以在耙矿区域上进行横向调整。

为了能使其最大化地提高矿石回收率,相邻各滑轮组的间距不超过耙斗4的宽度,即如图2所示的第一滑轮组9与第二滑轮组10之间的间距小于或等于耙斗4的宽度,第二滑轮组10与第三滑轮组11之间的间距小于或等于耙斗4的宽度,从而充分保证各耙矿区域的紧凑,使矿石尽可能无遗漏的被耙出。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