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综合管廊自防护自推进铺设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11859阅读:181来源:国知局
城市综合管廊自防护自推进铺设机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属于管廊铺设辅助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城市综合管廊自防护自推进铺设机。



背景技术:

城市管廊就是指“城市地下的市政管线综合走廊”,即在城市地下建造一种隧道空间,将电力、通讯、燃气、给水、热力、排水等多种管线集约化地铺设隧道空间中,并设有专门的人员出入口、管线出入口、检修口、吊装口及防灾监测监控等系统,形成一种新型的市政公用管线综合设施,实施统一规划、设计、建设与管理。

目前,我国城市的管廊的主要建设方式是明沟挖掘,填埋的预制管件的方式来实现城市管廊的铺设,采用这种方式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达到铺设管廊的目的,但其存在以下几点技术问题:1、明沟开挖,开挖出放坡尺寸,开挖面积大,简单的举例来说,以预制管件的宽度为2.7米来说,开挖深度为8米,那么,其在路面的明沟的宽度就需要开挖到13米左右,底部宽度开挖到3.5米左右,才能保证正常的施工,避免出现塌方的事情发生;2、开挖坡进行防护,为了避免出现塌方,在开挖的同时,开需要注意开挖坡的防护;3、通过龙门吊吊装预制管件,由于路面的开挖宽度较宽,这就导致一般的起吊机无法对预制管件进行起吊,需要专门安装龙门吊来吊装预制管件;4、回填沉降控制难、施工成本高,在进行回填的时候,尤其是预制管件两侧的回填,由于无法使用大型器械,需要人工使用手动夯实机进行回填压实,这就导致回填速度慢,同时,由于开沟宽度较宽,也导致回填时间过长。

整体来说,传统的城市管廊在铺设过程中,存在以下缺点,开挖面积大、防护成本高、施工速度慢、回填沉降控制难、施工成本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针对上述的城市管廊在铺设过程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提出一种设计合理、结构简单、成本低廉且能够有效减少开挖宽度、提高回填效率的城市综合管廊自防护自推进铺设机。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城市综合管廊自防护自推进铺设机,包括相互衔接的铲土部以及铺设部,其中,所述铲土部包括呈框架状的铲土部本体以及设置在铲土部本体两侧的铲土板,所述铲土板活动固定在铲土部本体的两侧,所述铲土部本体的底部还设置有用于铲平底部土层的平底铲,所述铲土板和平底铲均通过固定在铲土部本体上的液压缸实现沿铺设机运动方向的前后运动,所述铲土板的上方还设置有防护板,所述防护板固定设置在铲土部本体的两侧;所述铺设部包括呈框架状的铺设部本体以及用于推动铲土部本体和铺设部本体运动的驱动液压缸,所述驱动液压缸的动力端固定在铺设部本体上,所述驱动液压缸的本体端固定在铲土部本体上。

作为优选,所述铲土部本体的两侧设置有平行并排设置的铲土板。

作为优选,所述铲土板自上向下长度依次递减。

作为优选,所述铲土部本体的每侧均设置有上下设置的4个铲土板。

作为优选,所述铲土部本体的前端还设置有推土铲,所述推土铲通过固定在铲土部本体的推土液压缸实现沿铺设机运动方向前后运动。

作为优选,所述驱动液压缸设置在铺设部本体的两侧,每侧上下设置有两个驱动液压缸。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在于,

1、本实用新型通过提供一种城市综合管廊自防护自推进铺设机,利用相互配合的铲土部和铺设部实现了城市综合管廊铺设的低成本、高效率,同时,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加工方便、施工效率快,适合大规模推广使用。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实施例1提供的城市综合管廊自防护自推进铺设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1提供的城市综合管廊自防护自推进铺设机的另一角度结构示意图;

图3为实施例1提供的城市综合管廊自防护自推进铺设机的半剖图;

图4为实施例1提供的城市综合管廊自防护自推进铺设机施工状态图;

以上各图中,1、铲土部;11、铲土部本体;12、铲土板;13、平底铲;14、防护板;15、液压缸;16、推土铲;17、推土液压缸;2、铺设部;21、铺设部本体;22、驱动液压缸。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下面公开说明书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实施例1,如图1、图2、图3、图4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城市综合管廊自防护自推进铺设机,包括相互衔接的铲土部1以及铺设部2,顾名思义,铲土部1的主要作用就是用于铲除铺设机在前进道路上的泥土,铺设部2则主要用于铺设预制管件,来达到城市综合管廊建设的目的,在这里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所提供的结构仅限挖掘深度为8m以下的城市综合管廊的铺设。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在本实施例中,所提供的铲土部1包括呈框架状的铲土部本体11以及设置在铲土部本体11两侧的铲土板12,本实施例所提供的铲土部本体11整体由12根钢材焊接呈横截面为梯形的框架,具体的说,为前端倾斜向里的结构设计,在铲土部本体11的两侧设置有铲土板12,铲土板12与铲土部本体11平行设置,在本实施例中,铲土板12可以分为两部分组成,一部分为铲刀部(图中未标准),另一部分为固定部(图中未标准),铲刀部整体上来说像四面做倒角的方块结构,其主要作用就是铲掉明沟两侧多余的土,固定部有两个作用,一个固定在铲土部本体11的两侧,另一个则是方便液压缸15实现铲刀部的前后移动,为此,铲土板12活动固定在铲土部本体11的两侧,考虑到,为了放平预制管件,因此,开挖出的明沟的底部最好也为平整的沟面,因此,在本实施例中,在铲土部本体11的底部还设置有用于铲平底部土层的平底铲13,平底铲13的宽度和铲土部本体11的宽度加上铲土板12的宽度之和一致,在本实施例中,为了实现铲土板12和平底铲13均通过固定在铲土部本体11上的液压缸15实现沿铺设机运动方向的前后运动,为了避免明沟两侧的土掉落,在本实施例中,在铲土板12的上方还设置有防护板14,防护板14的主要作用就是防止明沟两侧的土进行掉落,其最前端也设置有铲刀部,在本实施例中,防护板14固定设置在铲土部本体11的两侧,防护板14的长度延长至铺设部2的末端,这种结构设计只适用于直线挖掘明沟,如果是有弯道结构,就需要在铺设部上也设置防护板。

为了实现自动铺设,在本实施例中,铺设部2包括呈框架状的铺设部本体21以及用于推动铲土部本体和铺设部本体21运动的驱动液压缸22,具体的说,铺设部本体21由10或11根钢材固定呈框形,其底部缺少两个横向的钢材或者在其末端的底部缺少一个横向的钢材,这样的结构设计,能够方便放置预制管材,在本实施例中,采用10根钢材的设计的方案,驱动液压缸22的主要作用就是实现铲土部本体11和铺设部本体21的向前运动,为了实现上述功能,驱动液压缸22的动力端固定在铺设部本体21上,驱动液压缸22的本体端固定在铲土部本体11上。

具体使用时,首先利用挖掘机挖掘出大部分的图,例如,预制管件的宽度为2.7米时,先用挖掘机挖出一个宽度为2.5米的明沟,然后,利用本铺设机的铲土板12和平底铲13在液压缸15的驱动下,铲除多余的土层,铲土后的宽度大约在2.9米左右,然后,再用挖掘机将多余的土进行挖走,同时,利用起到机将预制管件从铺设部本体21的顶部放下去,固定好,然后,驱动液压缸22动作,由于铺设部本体21被回填的土抵住,从而使铲土部本体11向前运动,此时,液压缸15也同步恢复正常状态,由于铲土部1的重量远远大于铺设部2,因此,当驱动液压缸22的动力端回缩时,其会带动铺设部2向前运动,进而实现整个铺设机的移动。

在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在铲土板的外部还设置有整个铺设机的防护板,由于附图显示的需要,在本实施例所提供的附图中,并未显示,另外,无论是铲土部本体还是铺设部本体都需要加设大量的加强筋,由于加强筋本属于本实施例重点保护的内容,因此,在本实施例中,不对其进行详细的描述。

通过上述的设置,在明沟挖掘时,不需要挖掘太宽的坑,能够放下整个铺设机即可,另外,采用本铺设机进行铺设时,可以边铺设边回弹,施工效果快,施工时间短,所需工人和设备少,只需要几台挖掘机和一个起吊机即可,大大减少的市政财政的支出,为城市的其他建设节约了大量的资金,利国利民,同时,由于开挖宽度窄,无须担心沉降的问题,因此,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技术方案适合大规模推广使用。

为了方便铲土,且降低加工成本,在本实施例中,在铲土部本体11的两侧设置有平行并排设置的铲土板12,在本实施例中,主要针对宽度2.7m的预制管件,铺设深度为8米城市综合管廊建设,因此,在本实施例中,铲土部本体11的每侧均设置有上下设置的4个铲土板12,这样,在每个铲土板12上均设置有一个液压缸15,在铲除两侧的土层的时候,从上向下依次铲除,这样,不仅不需要太大的力量,且铲土效果好。

为了进一步提高铲土的效果,在本实施例中,铲土板12自上向下长度依次递减,这样的设计,能够降低在铲土过程中的阻力,提高铲土效果。

考虑到无论是铲土板12还是平底铲13在铲土后,土渣都是散落的,并不集中,不方便挖掘机进行挖走,因此,在本实施例中,在铲土部本体11的前端还设置有推土铲16,推土铲16的形状和现有推土机前端的推土铲的形状基本一致,通过推土铲的设置,方便土渣的集中,便于挖掘机的挖走,在本实施例中,推土铲16通过固定在铲土部本体11的推土液压缸17实现沿铺设机运动方向前后运动,在本实施例中,推土铲16的末端和平底铲13的顶端处于同一水面线上,这样的设计,能够避免两者在使用存在冲突。

为了在节约成本的同时,保证效果,在本实施例中,驱动液压缸22设置在铺设部本体21的两侧,每侧上下设置有两个驱动液压缸22,利用四个驱动液压缸的设置,有效的驱动铲土部和铺设部的移动,实现整个铺设机的移动,当然,本实施例中,主要针对2.7米宽的预制管材设计,如果直径再宽的情况下,可能需要更多的驱动液压缸来实现其移动。

具体工作时,首先利用挖掘机在土层中挖出一个宽度略小于预制管件宽度的明沟,然后,铺设机利用铲土板和平底铲铲除多余的土层,推土铲将铲下来的土层进行归拢,然后,挖掘机将土挖走,此时,利用起吊机将预制管件放到铺设部本土内与之间已经铺设好的城市综合管廊固定上,然后,驱动液压缸动作,由于之前铺设好的城市综合管廊已经回填完成,因此,抵住了铺设部本土的运动,反而促使铲土部向前运动,此时,液压缸也进行动作,处于动力端回缩过程,液压缸动作是为了保护铲土板。由于铲土部的重量远远大于铺设部,因此,驱动液压缸在进行动力端回缩时,带动铺设部向前运动,完成这个铺设机的移动,然后,重复同样的动作,回填刚刚铺设好的预制管件即可。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作其它形式的限制,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可能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加以变更或改型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应用于其它领域,但是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改型,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