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机械的制作方法_4

文档序号:9561230阅读:来源:国知局
作为锂离子电池而构成。由此,蓄电装置19能够为大容量,因此能谋求蓄电装置19的小型化。
[0095]接下来,图7以及图8表示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第2实施方式的特征在于,将电解液排出管路的前端侧配置于设在位于发动机下方的底罩上的排出口上。此外,在第2实施方式中,对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相同的构成要素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其说明。
[0096]冷却风排出口 41位于发动机10的下方,并在底罩6G上设有多个。这些冷却风排出口 41作为冷却风F的排出口而构成。各冷却风排出口 41将从设在构造罩9的左侧面板9A上的流入口 9E向上部旋转体4内导入的冷却风F,向旋转架6的下方排出。
[0097]即,通过冷却风扇17的驱动,从左侧面板9A的流入口 9E流入的冷却风F从热交换器18通过而向发动机10侧引导。然后,冷却风F从设在底罩6G上的冷却风排出口 41和形成在右侧面板9B上的排出口 9F向外部排出。因此,在冷却风排出口 41内,冷却风F从上部旋转体4内向着外部流动。在此,多个冷却风排出口 41中,在设在左纵板6B与右纵板6C之间的冷却风排出口 41上配置有后述的电解液排出管路42的前端开口 42D。
[0098]电解液排出管路42是代替第1实施方式的电解液排出管路30而被使用的部件。该电解液排出管路42的基端侧与蓄电装置19的壳体20连接。另一方面,电解液排出管路42的前端侧在避开发动机10的位置上配置在冷却风排出口 41内。具体地,电解液排出管路42通过第1管路部位42A、第2管路部位42B和第3管路部位42C而构成,其中,该第1管路部位42A从设在壳体20的下箱体21的后板21C上的贯穿孔21G向着后方延伸,中途部位折曲并向着左纵板6B延伸,该第2管路部位42B从该第1管路部位42A向着上方延伸,并且折曲为大致倒U字状并跨过左纵板6B的上方,该第3管路部位42C从该第2管路部位42B向着左右方向上的右侧延伸,并且避开发动机10同时横跨发动机座10A的前侧,并在与冷却风排出口 41对应的位置上向着下方折曲。
[0099]在该情况下,在第1管路部位42A的基端侧设有凸缘部42A1。另一方面,在第3管路部位42C的前端侧设有凸缘部42C1。在第1管路部位42A、第2管路部位42B、第3管路部位42C的中途部位上分别设有将各管路部位42A、42B、42C支承在旋转架6上的未图示的支承托架。
[0100]电解液排出管路42使第1管路部位42A的凸缘部42A1与下箱体21的后板21C抵接并通过螺栓等安装在壳体20 (下箱体21)的贯穿孔21G上。另一方面,电解液排出管路42使第3管路部位42C的凸缘部42C1与位于发动机10下方的旋转架6的底罩6G抵接并通过螺栓等安装在冷却风排出口 41上。在该情况下,第3管路部位42C的前端配置在冷却风排出口 41内,其前端开口 42D向着下方(地面)开口。
[0101]由此,从蓄电装置19的电池模块29(电池组29A)排出的电解液成分在电解液排出管路42内流通,到达至配置在冷却风排出口 41内的第3管路部位42C的前端开口 42D。在该情况下,在冷却风排出口 41内,冷却风F从上部旋转体4内向着车身的下方流动。由此,到达至第3管路部位42C的前端开口 42D的电解液成分随着冷却风F的流动而向车身的外部排出。此外,也可以在电解液排出管路42的前端开口 42D安装降低电解液成分的浓度的浓度降低过滤器(未图示)。
[0102]这样,在如此构成的第2实施方式中,电解液排出管路42的前端侧配置在冷却风F的冷却风排出口 41内。因此,电解液成分能够通过电解液排出管路42的前端开口 42D而随着从上部旋转体4 (车身)内向外部流动的冷却风F的流动并排出。由此,能够防止电解液成分在电解液排出管路42的前端开口 42D处停止(滞留)。因此,能够高效地排出电解液成分,能够抑制其温度上升。在冷却风排出口 41内,冷却风F从上部旋转体4内向着车身的下方流动。由此,能够抑制从冷却风排出口 41排出的电解液成分发生逆流而与热交换器18、发动机10等接触。
[0103]电解液排出管路42的前端开口 42D配置于设在从冷却风F的流入口 9E离开的位置上的冷却风排出口 41内。由此,能够减少排出的电解液成分从左侧面板9A的流入口 9E进入的情况。电解液成分以沿着冷却风F的流动而扩散的状态排出,因此能够使电解液成分稀薄化。由此,能够降低对液压挖掘机1的周围产生的影响。而且,电解液排出管路42通过第1管路部位42A、第2管路部位42B和第3管路部位42C而由折曲的管路形成。由此,能够抑制从壳体20排出的电解液成分从前端开口 42D猛烈地向外部排出。
[0104]接下来,图9至图11表示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第3实施方式的特征在于,在与底罩的排出口对应的位置上设有形成电解液排出室的封闭箱体。构成为,电解液喷雾以及/或者电解液经由电解液排出室而从排出口向外部排出。此外,在第3实施方式中,对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相同的构成要素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其说明。
[0105]冷却风排出口 51在位于发动机10下方的底罩6G上设有多个。这些冷却风排出口 51作为冷却风F的排出口而构成。各冷却风排出口 51将从设在构造罩9的左侧面板9A上的流入口 9E导入至上部旋转体4内的冷却风F向旋转架6的下方排出。从左侧面板9A的流入口 9E流入的冷却风F从热交换器18通过并向发动机10侧引导。然后,冷却风F从设在底罩6G上的冷却风排出口 51和形成在右侧面板9B上的排出口 9F向外部排出。
[0106]在此,多个冷却风排出口 51中,在形成在左纵板6B与右纵板6C之间的冷却风排出口 51的后端侧,以将该后端侧覆盖的方式设有后述的封闭箱体53。即,该冷却风排出口51的后端侧成为电解液排出口 51A,其作为使电解液成分向外部排出的排出口。此外,也可以构成为,电解液成分不利用冷却风F的冷却风排出口 51,通过独立设在底罩6G上的专用排出口向外部排出。
[0107]电解液排出管路52是代替第1实施方式的电解液排出管路30而被使用的部件。该电解液排出管路52的基端侧与蓄电装置19的壳体20连接。另一方面,电解液排出管路52的前端开口 52C1配置在电解液排出口 51A侧的附近,例如电解液排出口 51A的正上方。具体地,电解液排出管路52由第1管路部位52A、第2管路部位52B、第3管路部位52C构成,其中,该第1管路部位52A从设在壳体20的下箱体21的后板21C上的贯穿孔21G向着后方延伸,中途部位折曲而向着左纵板6B延伸,该第2管路部位52B从该第1管路部位52A向着上方延伸,并且折曲为大致倒U字状并跨过左纵板6B的上方,该第3管路部位52C从该第2管路部位52B向着左右方向上的右侧延伸,并且避开发动机10同时横跨发动机座10A的前侧,前端开口 52C1配置在电解液排出口 51A的附近,例如电解液排出口 51A的正上。
[0108]电解液排出管路52使第1管路部位52A的凸缘部52A1与下箱体21的后板21C抵接并通过螺栓等而安装在壳体20 (下箱体21)的贯穿孔21G上。另一方面,电解液排出管路52将第3管路部位52C的前端侧在后述的封闭箱体53的电解液排出室D内配置在管路支承板53B上。
[0109]封闭箱体53设在电解液排出管路52的第3管路部位52C与形成在底罩6G上的电解液排出口 51A之间。该封闭箱体53通过截面为L字状的外侧板体53A、位于该外侧板体53A的内部的截面为L字状的管路支承板53B、将外侧板体53A和管路支承板53B的前端侧封闭的前板53C、将外侧板体53A和管路支承板53B的后端侧封闭的后板53D而构成。
[0110]外侧板体53A通过在电解液排出口 51A与右纵板6C之间从底罩6G向着上方竖立设置的纵板53A1、和从该纵板53A1的上端向着左右方向上的左侧延伸的横板53A2构成。管路支承板53B通过在电解液排出口 51A的前端侧的附近位置上从底罩6G向着上方竖立设置的纵板53B1、从该纵板53B1的上端向着左右方向上的右侧延伸且将电解液排出口 51A的上方覆盖的横板53B2构成。
[0111]如图11所示,封闭箱体53的左端侧开口成为供电解液排出管路52的第3管路部位52C插入的管路插入口 53E。第3管路部位52C的前端侧配置在管路支承板53B的横板53B2上。封闭箱体53的下表面侧
当前第4页1 2 3 4 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