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再生路面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88780阅读:38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冷再生路面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道路工程,尤其是冷再生路面结构。
背景技术
:路面在使用过程中,其使用性能会随行车荷载和自然因素的作用而逐渐衰变。当损坏达到某一预定标准或最小可接受水平时,就需要采取改建措施如进行罩面或加铺结构层以恢复和提高路面的使用性能。同新建结构一样,改建路面的结构组合设计也是路面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路面设计的一个难点。恰当的结构组合是保证路面结构发挥其正常功能的良好保证,而不恰当的结构组合则往往导致路面过早出现结构性损坏,这已成为不争的事实。近几年来,随着道路等级和车速的提高、轴载的加重、路面损坏现象的增多和加重,人们越发意识到将现有路面设计方法应用于重交通道路还存在诸多不足;加之道路的频繁维修给道路用户带来诸多不变,用户费用的急剧增加使得人们逐步意识到在重交通地段修建长寿命、少养护路面的必要性;国外多年来的长寿命路面实践也说明了修建长寿命路面的技术可行性。因此,尽可能延缓路面的损坏,延长路面的使用寿命,降低未来的维修成本,是目前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另一方面,沥青路面的改建及修复,会产生大量的旧沥青路面材料,从保护环境和节约资源方面考虑,这部分旧沥青路面材料应该全部再生利用。由于约50%路段的半刚性基层并没有损坏,旧沥青路面材料再生后可作为上基层使用。
发明内容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冷再生路面结构。根据美国沥青路面协会定义,长寿命沥青路面是指设计使用年限达50年的沥青路面,在设计使用年限内无结构性的修复和重建,仅需根据表面层损坏状况进行周期性的修复。根据长寿命沥青路面设计理念,路面面层顶部厚度15cm的范围为高受力区,应采用高质量的沥青混合料,这部分沥青混合料还必须起到抗车辙、抗滑、抗水损坏的作用。为此宜选用路用性能较好的热拌新沥青混合料(冷再生沥青混合料的路用性能比热拌新沥青混合料差),而且厚度必须大于15cm。冷再生上基层和新铺沥青面层的总厚度为28cm(相当新建25cm)超过了20cm,达到了长寿命沥青路面的厚度要求,结合长寿命沥青路面的设计理念,路面的损坏主要位于面层的顶部10cm范围内,为此新铺沥青路面的上、中面层都采用了路用性能较好的改性沥青混凝土。由于长寿命沥青路面的面层相对较厚,基本消除了传统的弯拉疲劳开裂,路面的损坏主要位于面层的顶部(2.510cm),这样一旦路面表面损坏达到临界水平,其经济性处理方法就是将损坏的顶层或面层铣刨并重铺,而且表面材料还可以再生利用。这样使得沥青路面在使用年限内不需要大的结构性重修或重建,并希望能够长时问的使用下去。长寿命路面要求采用抗车辙、水稳定性好、耐磨耗、构造深度大的面层,抗车辙的中间层及抗疲劳的基层。基于上述理念,本发明的冷再生路面结构,由上至下的层面结构为上面层_中面层_下面层_冷再生上基层_基层_底基层_路基。其中,冷再生上基层由水泥乳化沥青冷再生沥青混合料构成。据此,达到了提高道路的通行服务水平,保护环境,节约不可再生资源,以及保护施工人员的身体健康的社会效益。同时,最大程度的利用了原路面结构和路面材料,实现了社会、经济、环保效益的最佳统一。以下,通过具体实施方式详细介绍本发明的基本结构原理。具体实施例方式本发明的冷再生路面结构,由上至下的层面结构为上面层_中面层_下面层_冷再生上基层_基层_底基层_路基。其中,上面层由AC-13,SBS改性沥青(基质沥青为重交通70号沥青)混凝土材料构成;中面层由AC-20,SBS改性沥青(基质沥青为重交通70号沥青)混凝土构成;下面层由AC-20,重交通50号沥青混凝土构成;冷再生上基层由水泥乳化沥青冷再生沥青混合料构成;基层,由原基层或新铺基层构成,原基层由水泥稳定碎石,425号水泥,水泥剂量4.5%,或水泥稳定碎石,325号水泥,水泥剂量4.5%构成;如采用新铺基层,则由水泥稳定碎石,32.5级(425号)水泥,水泥剂量3.5%构成;底基层,由原底基或新底铺基层构成,均为级配碎石材料;路基,则采用原路基,由粘土材料构成。归纳为表l,如下表1冷再生路段的各路面结构层材料路巾i结构S材料类型」:,ac-13,sbs改性沥V'f(基质沥宵为:il交通70"沥符)'疆土中而展ac-20,sbs改性湖S-(被质沥宵为歪:交逝70巧,宵)混凝土ac-20,藍交通50号沥t混凝土冷—卩I'k上某层水泥乳化沥宵冷再生幼j货混合料水泥稳定碎石,425^水泥,水泥剂:1:4.5%水泥稳定碎石,325号水泥,水泥剂:懸:4.5%新铺基层水泥稳定碎石,32.5级(425号)水泥,水泥剂:i:3.5^底舰原底插居级配碎"新铺底維层级K碎石路战粘.十.(原路战)4其中,冷再生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见表2表2冷再生沥青混合料配合比<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5</column></row><table>如前所述,路面面层顶部厚度15cm的范围为高受力区,应采用高质量的沥青混合料,这部分沥青混合料还必须起到抗车辙、抗滑、抗水损坏的作用。为此,选用路用性能较好的热拌新沥青混合料,而且,面层(包括上面层、中面层和下面层)的总厚度大于15cm。冷再生上基层和新铺沥青面层的总厚度为28cm(相当于新建25cm)超过了20cm,达到了长寿命沥青路面的厚度要求;同时,新铺沥青路面的上、中面层都采用了路用性能较好的改性沥青混凝土。权利要求一种冷再生路面结构,其特征在于,由上至下的层面结构为上面层-中面层-下面层-冷再生上基层-基层-底基层-路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再生路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再生上基层由水泥乳化沥青冷再生沥青混合料构成。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冷再生路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泥乳化沥青冷再生沥青混合料由旧路面材料81.6%、新骨料14.4%、水泥2%、乳化沥青2%,及总用水量3%构成。4.根据权利要求l-3之一所述的冷再生路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面层由AC-13,基质沥青为重交通70号沥青的SBS改性沥青混凝土材料构成;所述中面层由AC-20,基质沥青为重交通70号沥青的SBS改性沥青混凝土构成;所述下面层由AC-20,重交通50号沥青混凝土构成。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再生路面结构,其特征在于,基层由水泥稳定碎石组成的原基层构成,其中水泥为425或325号水泥,剂量4.5%。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再生路面结构,其特征在于,基层由水泥稳定碎石组成的新铺基层构成,其中水泥为425号水泥,剂量3.5%。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再生路面结构,其特征在于,由所述上面层_中面层_下面层构成的新铺沥青面层总厚度大于15cm;所述冷再生上基层和新铺沥青面层的总厚度为28cm。全文摘要一种冷再生路面结构,由上至下的层面结构为上面层-中面层-下面层-冷再生上基层-基层-底基层-路基,所述冷再生上基层由水泥乳化沥青冷再生沥青混合料构成。据此,最大程度的利用了原路面结构和路面材料,实现了社会、经济、环保效益的最佳统一。文档编号E01C7/32GK101748672SQ20101000023公开日2010年6月23日申请日期2010年1月5日优先权日2010年1月5日发明者刘辉明,孙斌,江涛,谭生光申请人:江西赣粤高速公路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