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缓冲式杆塔及拉线防撞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522092阅读:2526来源:国知局
一种缓冲式杆塔及拉线防撞墩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缓冲式杆塔及拉线防撞墩,属于电力设备领域。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依据《国家电网公司电力设施保护工作实施细则》第三十六条防止施工车辆(机械)破坏措施: 杆塔基础外缘15 米内有车辆、机械频繁临近通行的线路段,应淘汰拉线塔型,铁塔基础增加连梁补强措施,配套砖砌填沙护墩、消能抗撞桶、橡胶护圈、围墙等减缓冲击的辅助措施。对于易受撞击的拉线,应采取防撞措施,并设立醒目的警告标示,但是现如今仍有车辆撞倒杆塔的情况出现,所以需要一种缓冲式杆塔及拉线防撞墩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缓冲式杆塔及拉线防撞墩,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本实用新型使用方便,便于操作,稳定性好,可靠性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缓冲式杆塔及拉线防撞墩,包括防撞墩主体部分以及限定结构,所述防撞墩主体部分由墩体、反光条、凹形槽、限位连接口、注水口以及泡沫棉组成,所述墩体上端部分为中空的圆筒形结构,所述墩体的下端部分为中空的圆台形结构,所述墩体的下端开设有凹形槽,所述凹形槽是横截面呈圆弧的曲面结构,所述墩体的中间位置装配有反光条,所述墩体的侧面开设有限位连接口,所述注水口位于墩体侧面的中间位置,所述泡沫棉固定在墩体内部的环形侧面上,所述限定结构由减震筒、加强筋、固定板、弹簧以及弧形板,所述加强筋位于墩体内部的下端位置且具体穿过泡沫棉与墩体内部表面贴合在一起,所述加强筋的下端安装有固定板,所述减震筒安装在墩体内部的环形侧面上且具体穿过泡沫棉与墩体固定在一起,所述减震筒的内部装配有弹簧,所述减震筒与弧形板固定在一起。

进一步地,所述反光条设置有两条且两条反光条相互平行进行布置。

进一步地,与加强筋相安装的固定板上开设有螺孔。

进一步地,所述加强筋是横截面呈直角三角形的板状结构,加强筋设置有四块且四块加强筋之间呈90°夹角进行布置。

进一步地,所述减震筒的中轴线垂直于墩体的中轴线进行布置。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缓冲式杆塔及拉线防撞墩,通过添加反光条来实现提醒过往车辆注意安全,该设计解决了传统防撞墩过于矮小无法吸引过往车辆注意的问题,而凹形槽的设计则便于对车辆的车轮进行限定,进而防止车辆由于速度过快而继续向防撞墩的上端进行行驶的问题,另外墩体的内部注有水则起到了缓冲的作用,而弧形板与减震筒的设计则实现对车辆的动能进行吸收,防止车辆对杆塔造成损坏,本实用新型使用方便,便于操作,稳定性好,可靠性高。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缓冲式杆塔及拉线防撞墩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缓冲式杆塔及拉线防撞墩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缓冲式杆塔及拉线防撞墩中弧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1-墩体、2-反光条、3-凹形槽、4-限位连接口、5-减震筒、6-注水口、7-加强筋、8-固定板、9-弹簧、10-弧形板、11-泡沫棉。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请参阅图1、图2与图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缓冲式杆塔及拉线防撞墩,包括防撞墩主体部分以及限定结构,防撞墩主体部分由墩体1、反光条2、凹形槽3、限位连接口4、注水口6以及泡沫棉11组成,墩体1上端部分为中空的圆筒形结构,墩体1的下端部分为中空的圆台形结构,墩体1的下端开设有凹形槽3,凹形槽3是横截面呈圆弧的曲面结构,凹形槽3的设计则便于对车辆的车轮进行限定,进而防止车辆由于速度过快而继续向防撞墩的上端进行行驶的问题,墩体1的中间位置装配有反光条2,通过添加反光条2来实现提醒过往车辆注意安全,该设计解决了传统防撞墩过于矮小无法吸引过往车辆注意的问题,墩体1的侧面开设有限位连接口4,注水口6位于墩体1侧面的中间位置,泡沫棉11固定在墩体1内部的环形侧面上。

限定结构由减震筒5、加强筋7、固定板8、弹簧9以及弧形板10,加强筋7位于墩体1内部的下端位置且具体穿过泡沫棉11与墩体1内部表面贴合在一起,加强筋7的下端安装有固定板8,减震筒5安装在墩体1内部的环形侧面上且具体穿过泡沫棉11与墩体1固定在一起,减震筒5的内部装配有弹簧9,减震筒5与弧形板10固定在一起,弧形板10与减震筒5的设计则实现对车辆的动能进行吸收,防止车辆对杆塔造成损坏。

反光条2设置有两条且两条反光条2相互平行进行布置,与加强筋7相安装的固定板8上开设有螺孔,加强筋7是横截面呈直角三角形的板状结构,加强筋7设置有四块且四块加强筋7之间呈90°夹角进行布置,减震筒5的中轴线垂直于墩体1的中轴线进行布置。

具体实施方式:在进行使用时,首先工作人员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检查,检查是否存在缺陷,如果存在缺陷的话就无法进行使用了,此时需要通知维修人员进行维修,如果不存在问题的话就可以进行使用,使用时,首先工作人员通过限位连接口4将墩体1固定在杆塔的外表面上,然后通过将弧形板10与杆塔的外表面贴合在一起,然后加强筋7通过螺栓与地面进行固定,固定完成后通过注水口6向墩体1的内部注水,在车辆的碰撞过程中,车辆的车轮与凹形槽3啮合到一起,进而凹形槽3阻止车辆继续前进,而在这过程中,墩体1内部的水对车辆的动能进行吸收,另外位于墩体1内部的泡沫棉11对动能进行吸收,另外减震筒5内部的弹簧9则防止车辆的动能对杆塔造成损伤,而反光条2则起到了提醒行驶车辆注意的目的。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