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携可调节充气路障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706930阅读:228来源:国知局
一种便携可调节充气路障带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公共交通设施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便携可调节充气路障带。



背景技术:

每逢道路施工、交警路政执法或公路突发意外事故地段大都采用路障一类的安防设施对道路进行封闭隔离或临时分流车辆,以便引导交通、指引车辆绕过危险路段,保护施工现场设施和现场应急工作人员的安全;目前普遍使用的路障是由塑料或金属等材质一体成型的中空圆锥状筒体,该结构受外形尺寸限制层叠放置的数量不能太多;否则一般车辆无法携带和运输,但每当发生交通事故或道路抢修就要使用大量路障对事故区域进行隔离划分;从而造成相关职能部门采用专用车辆对其运输,同时需专人通过专用车辆沿隔离区域逐一单个铺设布置并完成后期回收;尤其在全封闭路段如高速公路突发意外事故或因意外天气造成道路阻塞,携带路障的运输车辆受外围拥堵车辆滞留无法及时赶往事故所在地,造成现场特殊情况无法及时处理及延误带的经济损失不在少数。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适用于多种场合可自主灵活铺设的便携式可调节充气路障带。该实用新型对现有路障作出结构和工作方式的改变,将路障本体由传统的硬塑料或金属材质改为充气式弹性橡胶气囊带,通过空气支撑带有弹性的气囊带;同时气囊带上设有多个可伸缩柱状结构气柱,用来替代现有单一独立结构的路障。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便携可调节充气路障带,包括气囊带、气筒和底座,所述底座上部从左至右分别设有气囊带和气筒,所述底座中空封闭左右分别为气囊腔和气筒腔并通过气囊腔单向阀分隔开,所述气囊腔连通气囊带,所述气筒腔连通气筒。

所述气筒的中空封闭结构且内部安有伸缩弹簧,通过压缩可为气囊带充气,借助各腔的单向阀完成外界空气单向流入气囊带;采用本技术方案后,操作人可借助自身充气功能给气囊带充气,快速膨胀直至空气完全填充成形。

作为优选,所述气筒能够外接其它气源设备,采用本优选方案后,可提高远距离路障带的填充效率。

作为改进,所述气囊带为对称两截且能够对折,所述气囊带底部设有多个配重块,每截都通过气囊带开关连通气囊腔,所述每截气囊带上分别设有多个气柱;所述气柱通过底部的气柱开关连通气囊带,所述气柱顶部设有警示灯;所述气柱外部涂覆有反光条纹,所述每截气囊带最外侧的气柱设有连接带,所述连接带能够连接相邻气囊带上最外侧的气柱;采用本改进方案后可根据隔离区域灵活的通过开关控制选择气囊带铺设距离,借助气柱开关选择气柱的数量既快捷又高效,其气囊带最外侧的气柱设有的连接带用于远距离隔区域铺设时、多路障带模块化拼接问题,同时气柱顶部设有的警示灯和外侧反光条纹在夜间起到良好警示作用,所述气囊带底部设有多个配重块能够防止偏离放置位置。

作为优选,所述底座内部的气囊腔和气筒腔可分别收纳气囊带和气筒在其内部,所述底座外侧分别设有气囊腔出气孔、气筒腔进气孔、固定带、固定带连接端和气孔冒连接绳,所述底座外侧的气囊腔出气孔内安有单向阀并连通气囊腔,所述气筒腔进气孔连通气筒腔;采用本优选方案后,当使用结束只需放掉填充的空气便可将气囊带轻松卷起收入气囊腔存放,气囊腔既利用了中空的工作空间为其提高充气效率又为气囊带提供了可收纳存放的空间;所述气孔冒用于防止外接空气再次进入气囊带而不便收入气囊腔,所述的固定带可将气筒压缩入气筒腔不但将体积压缩一半,同时防止外力作用对其压缩而再次对气囊腔充气。

作为优选,所述气孔冒连接绳外接有气孔冒,所述气孔冒和气孔冒连接绳至少各一个,所述气孔冒可分别密封气囊腔出气孔或气筒腔进气孔;采用本优选方案可根据需要选择气孔冒和气孔冒连接绳的数目,不但可减低成本同时又可一冒多用。

作为优选,所述固定带一端固定底座另一端开有连接孔,所述连接孔可固定于固定带连接端,所述气筒处于压缩状态时由固定带捆绑固定,同时也可缠绕锁紧气囊腔内的气囊带,采用本优选方案后更方便于携带和收纳。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该结构克服了硬塑料或金属材质路障单一零散易脱离同时不能收纳携带的问题,改为空气填充后重量显著减轻,并且体积大大减小,工作方式快捷携带方便。

2.通过自充气方式无需借助外来气源设备更加灵活。

3.采用整体式铺设方式解决了传统路障零散可能会脱离原有位置的不足,同时针对远距离、限定隔离范围的区域,配备有模块化组合拼接方式,彻底改变目前铺设路障的模式。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附图1为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2为实用新型的携带状态示意图;

附图3为实用新型的铺设状态示意图;

附图4为实用新型的原理剖视图A-A;

附图5为实用新型的原理剖视图B-B;

附图6为实用新型的原理剖视图C-C;

图1、2、3、4、5、6中,1-警示灯,2-气囊带,21-气囊腔出气孔,22-气囊腔单向阀,23-气囊腔,24-气柱,25-气囊带开关,26-气柱开关,27-连接带,28-配重块,3-反光条纹,4-气筒,41-气筒腔进气孔,42-气筒腔单向阀,43-气筒腔,5-气孔冒,51-气孔冒连接绳,6-底座,61-固定带连接端,7-固定带,71-连接孔,8-路障带,81-半展开路障带。

具体实施方式

为能清楚说明本方案的技术特点,下面通过一个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方案进行阐述。

附图为一种便携可调节充气路障带具体实施例。参照附图1-6,该实施例气囊带2、气筒4和底座6,所述底座6上部从左至右分别设有气囊带2和气筒4,所述气囊带2为弹性橡胶材质,所述底座6中空封闭左右分别为气囊腔23和气筒腔43并通过气囊腔单向阀22分隔开,所述气囊腔23连通气囊带2,所述气筒腔43连通气筒4。

所述气筒4为塑料材质,其中空封闭内部安有伸缩弹簧能够压缩回弹,在小范围隔离无外接气源的情况下能够人为操作气筒4完成气囊带2的填充,所述气筒4能够通过气筒腔进气孔外接其它气源设备如车载气泵或电动打气筒。

所述气囊带2为对称两截且能够对折,所述气囊带2底部设有多个配重块28,可防止偏离放置位置,每截都通过气囊带开关25连通气囊腔23,所述每截气囊带2上分别设有多个气柱24,所述气柱24通过底部的气柱开关23连通气囊带2,根据隔离区域范围通过气囊带开关25选择气囊带铺设长度,同时借助气柱开关23选择气柱24的填充数量,所述气柱24顶部设有警示灯1,所述气柱24外部涂覆有反光条纹3,气柱24顶部设有的警示灯1和外侧反光条纹3在夜间起到良好警示作用;所述每截气囊带2最外侧的气柱24设有连接带27,所述连接带27能够连接相邻气囊带2上最外侧的气柱24,所述气囊带2最外侧的气柱4设有的连接带27用于解决远距离隔区域铺设时多路障带的拼接问题。

所述底座6内部的气囊腔23和气筒腔43都为中空结构,可分别收纳气囊带2和气筒4在其内部,所述底座6外侧分别设有气囊腔出气孔21、气筒腔进气孔41、固定带7、固定带连接端61和气孔冒连接绳51,所述底座6外侧的气囊腔出气孔21内安有单向阀并连通气囊腔23防止气囊带2填充好后长时间放置而造成的漏气问题,所述气筒腔进气孔41连通气筒腔43。

所述气孔冒连接绳51外接有气孔冒5,所述气孔冒5和气孔冒连接绳51至少各一个,所述气孔冒5可分别密封气囊腔出气孔21或气筒腔进气孔41,能够灵活选择。

所述固定带7一端固定于底座6另一端开有连接孔71,所述连接孔71可固定于固定带连接端61,所述气筒4处于压缩状态时由固定带7捆绑固定,同时也可缠绕锁紧气囊腔23内的气囊带2。

本实施例的工作过程如下:

参照附图3所示,首先将气囊腔出气孔21通过气孔冒5密封同时打开气筒腔进气孔41,然后按压气筒4,气筒腔单向阀42阻断空气从气筒腔进气孔41流出,气筒腔43内的空气收到压缩将气囊腔单向阀22顶开,打开气囊带开关25和气柱开关23,空气流入气囊腔23并汇入气囊带2和气囊带2连接的气柱24,进行气囊带2的充气过程。

参照附图5所示,松开气筒4,内部安有弹簧回弹带动气筒膨胀压力减小,气筒腔单向阀42打开同时气囊腔单向阀22关闭,外界空气从气筒腔进气孔41进入,空气汇入气筒4完成储气过程;同理反复压缩气筒4进行气囊带2的空气填充;受气囊带2自身弹性橡胶的约束,当气囊带2压力大于外界大气压时气囊腔单向阀22阻断外接气流达到饱和状态,完成气囊带2充气。

参照附图6所示,打开气囊腔出气孔21,借助工具将气囊腔出气孔21内的单向阀顶开同时按压气囊带2,气囊腔单向阀22阻断内部空气流入气筒腔43内,空气只能从气囊腔出气孔21流出;等气体排空后先把气囊带2卷起然后借助气孔冒5将气囊腔出气孔21密封以防止外接空气再次进入气囊带2而不便收入气囊腔23,收入气囊腔23完成气囊带2的收纳。

参照附图2所示,按压气筒4直至压入气筒腔43,借助固定带7将气囊腔23和气筒腔43缠绕勒紧,并将固定带7开有的连接孔71固定于固定带连接端61,完成气筒4和气囊带2捆绑固定。

参照附图3所示,所述半展开路障带81与路障带8充气后之间通过连接带27拼接,所述路障带8开尺寸范围为4.5至9米。

当然,上述说明也并不仅限于上述举例,本实用新型未经描述的技术特征可以通过或采用现有技术实现,在此不再赘述;以上实施例及附图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参照优选的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实质范围内所做出的变化、改型、添加或替换都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宗旨,也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