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铁道岔轨装载运输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127156阅读:311来源:国知局
高铁道岔轨装载运输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铁路运输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高铁道岔轨装载运输装置。



背景技术:

铁路轨道一般多为分段式结构,一般的轨道在建设的的过程中,在铺设轨道时,需要利用运载轨道的货用火车将轨道运输至需要铺设的位置,而现有技术中的货用火车一般只能运输长度不太长的货物,而针对高铁道岔轨的长度一般超过40m,而如何对上述超长的高铁道岔轨的固定及运输一直是铁路运输工作者追寻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为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铁道岔轨装载运输装置,能够实现对高铁道岔轨的稳定、有效的固定。

本发明解决技术问题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高铁道岔轨装载运输装置,包括两辆相互连接的平板车,所述平板车上布置有撑托高铁道岔轨的滑台,所述滑台的长度方向与平板车的长度方向垂直且沿着两辆平板车的长度方向间隔布置多个,所述高铁道岔轨的长度方向与平板车的长度方向平行且放置多根,所述两辆平板车上分别设置有活动转向架及固定转向架,所述活动转向架及固定转向架分别布置在两辆平板车的中部,所述活动转向架及固定转向架呈梁状且长度方向与平板车的长度方向垂直,所述活动转向架及固定转向架可位于平板车上转动。

本实用新型还存在以下技术特征:

所述高铁道岔轨上设置有第一拉牵绳,所述第一拉牵绳的两端分别固定在滑台的两端,所述高铁道岔轨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二拉牵绳,所述第二拉牵绳的两端固定在活动转向架及固定转向架上,所述第二拉牵绳抵靠在高铁道岔轨的两端。

所述高铁道岔轨的两端分别设置有U型卡,所述U型卡的槽口插置在高铁道岔轨的端部,所述U型卡上设置有第二拉牵绳穿过的穿线孔。

所述活动转向架及固定转向架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三拉牵绳,所述第三拉牵绳交叉布置且搭设在活动转向架及固定转向架的两端。

所述活动转向架包括第一下架体及第一上架体,所述第一下架体上设置有十字形滑孔,所述第一上架体下方设置有导向滑杆插置在十字形滑孔内。

所述固定转向架包括第二下架体及第二上架体,所述第二下架体上设置有条形滑孔,所述第二上架体下方设置有导向滑杆插置在条形滑孔内。

所述滑台呈梁状且两端设置有卡板,所述卡板分别位于平板车的两侧。

所述高铁道岔轨的两端设置有耐磨垫,所述第二拉牵绳抵靠在耐磨垫上。

与已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体现在:将多根高铁道岔轨设置在滑台上,并且利用上述的活动转向架及固定转向架实现对高铁道岔轨的支撑,高铁道岔轨位于平板车运输时,当位于轨道上拐弯时,多根高铁道岔轨承受较大的离心力,由于活动转向架及固定转向架能够位于平板车上转动,从而能够避免由于离心力导致高铁道岔轨甩出,进而利用活动转向架及固定转向架能够实现对高铁道岔轨稳定、有效的固定。

附图说明

图1是高铁道岔轨装载运输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高铁道岔轨装载运输装置的端面视图;

图3是转运板车的端面视图;

图4是活动转向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固定转向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U型卡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至图6,对本高铁道岔轨装载运输装置的结构特征详述如下:

高铁道岔轨装载运输装置,包括两辆相互连接的平板车10,所述平板车10上布置有撑托高铁道岔轨20的滑台30,所述滑台30的长度方向与平板车10的长度方向垂直且沿着两辆平板车10的长度方向间隔布置多个,所述高铁道岔轨20的长度方向与平板车10的长度方向平行且放置多根,所述两辆平板车10上分别设置有活动转向架40及固定转向架50,所述活动转向架40及固定转向架50分别布置在两辆平板车10的中部,所述活动转向架40及固定转向架50呈梁状且长度方向与平板车10的长度方向垂直,所述活动转向架40及固定转向架50可位于平板车10上转动;

结合图1至图3所示,将多根高铁道岔轨20设置在滑台30上,并且利用上述的活动转向架40及固定转向架50实现对高铁道岔轨20的支撑,高铁道岔轨20位于平板车10运输时,当位于轨道上拐弯时,多根高铁道岔轨20承受较大的离心力,由于活动转向架40及固定转向架50能够沿着平板车10的长度方向及宽度方向移动,从而能够避免由于离心力导致高铁道岔轨20甩出,进而利用活动转向架40及固定转向架50能够实现对高铁道岔轨20稳定、有效的固定。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高铁道岔轨20上设置有第一拉牵绳60,所述第一拉牵绳60的两端分别固定在滑台30的两端,所述高铁道岔轨20的两端分别设置有 第二拉牵绳70,所述第二拉牵绳70的两端固定在活动转向架40及固定转向架50上,所述第二拉牵绳70抵靠在高铁道岔轨20的两端;

上述第一拉牵绳60能够实现对高铁道岔轨20有效的固定。

上述的高铁道岔轨20上还设置有整体式捆绑结构110。

结合图3和图6所示,为避免第二拉牵绳70从高铁道岔轨20的两端移出,所述高铁道岔轨20的两端分别设置有U型卡80,所述U型卡80的槽口插置在高铁道岔轨20的端部,所述U型卡80上设置有第二拉牵绳70穿过的穿线孔。

为实现对道活动转向架40及固定转向架50的固定,所述活动转向架40及固定转向架50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三拉牵绳90,所述第三拉牵绳90交叉布置且搭设在活动转向架40及固定转向架50的两端。

具体地,所述活动转向架40包括第一下架体41及第一上架体42,所述第一下架体41上设置有十字形滑孔,所述第一上架体42下方设置有导向滑杆插置在十字形滑孔内;

上述的第一活动梁42能够位于第一下架体41上沿着转运板车10的长度方向及宽度方向可调式转动。

具体地,所述固定转向架50包括第二下架体51及第二上架体52,所述第二下架体51上设置有条形滑孔,所述第二上架体52下方设置有导向滑杆插置在条形滑孔内;

上述的第二活动梁52能够位于第二支撑梁51上沿着转运板车10的宽度方向可调式移动。

为实现滑台30位于转运板车10的长度方向稳定滑动,所述滑台30呈梁状且两端设置有卡板31,所述卡板31分别位于平板车10的两侧。

高铁道岔轨20的两端设置有耐磨垫100,所述第二拉牵绳70抵靠在耐磨垫100上。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发明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 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