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界面复合式连接高性能钢-UHPC薄板组合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641171发布日期:2019-05-11 00:40阅读:498来源:国知局
一种界面复合式连接高性能钢-UHPC薄板组合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土木工程领域中的组合结构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界面复合式连接高性能钢-uhpc薄板组合结构。



背景技术:

传统钢混组合结构主要将钢梁与普通混凝土桥面板通过栓钉等剪力连接件形成组合截面共同受力。相对于钢桥结构体系,组合结构桥梁能够降低结构造价,而相对于混凝土桥梁,组合结构桥梁又能有效降低结构自重。因此该结构体系充分发挥了钢结构与混凝土结构在施工性能和力学性能方面的优势,同时又具备良好的经济性。但国内外学者的研究表明:普通钢混组合桥梁结构由于其混凝土桥面板自重大,限制了结构的跨越能力。而且上部结构的较大自重将导致下部结构的建设费用较高,进一步约束了组合结构的适用性。同时普通混凝土桥面板由于抗拉强度低等特性使得结构存在易开裂等问题,影响结构的耐久性等。

为解决普通混凝土桥面板易发生开裂等问题,目前工程中应用的最广泛的技术手段是采用预应力技术施加一定的压应力储备,这些措施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对开裂问题等加以限制,但其增加了施工成本和难度,且混凝土本身的收缩徐变也容易导致部分预应力损失。

针对普通钢混组合结构桥梁的桥面板自重较大等问题,目前工程中主要采用空心截面或施加一定水平预应力等减轻结构自重。虽然这些措施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减轻结构自重,但同时使得施工过程复杂,不便于实施。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界面复合式连接高性能钢-uhpc薄板组合结构,主要利用uhpc较高的抗压强度,减小板厚,从而达到减轻结构自重的目的;同时在uhpc中配有混杂纤维,提高uhpc的抗拉强度,达到防止uhpc桥面板开裂的效果。在界面连接上,通过使用大直径短钉和高强埋入式螺栓混合配置形成复合连接技术,既提高了界面连接效率,同时减小栓钉焊接工作量,加快施工效率。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界面复合式连接高性能钢-uhpc薄板组合结构,包括钢梁、uhpc薄板、高强螺栓、短钉,所述钢梁表面设有n列预留孔,高强螺栓通过预留孔与钢梁连接,所述短钉和高强螺栓等间距间隔布置,所述uhpc薄板浇筑在钢梁上方,所述短钉和高强螺栓均匀分布在uhpc薄板内部。

所述的短钉采用直径为30mm的大直径栓钉,其栓钉高度低于uhpc板厚。

所述的高强螺栓采用强度等级为8.8级及以上,螺栓直径不超过栓钉直径。

所述的uhpc薄板需要采用掺入混杂纤维的uhpc进行制作,主要采用体积掺量分别为1%的平直钢纤维和1%端部弯钩纤维。

所述的钢梁上预留孔直径均略大于螺杆的直径。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该发明在界面处采用直径为30mm的短钉连接,超过了常规尺寸的栓钉,既增大了界面抗剪强度,同时由于减少了所需栓钉的数量,提高了界面施工效率。同时采用部分螺栓代替栓钉,能够简化施工过程,加快施工速度;

2.该发明综合运用了大直径栓钉和埋入式螺栓作为剪力连接件各自的优势。在外荷载作用前期,主要依靠大直径短钉和螺栓的界面连接抗剪刚度来增强界面组合作用,减小界面滑移,弥补了高强螺栓作为剪力连接件滑移起始刚度小的缺陷;在荷载作用后期,由于栓钉作为剪力件与uhpc板相互作用时,产生的界面相对滑移量较小,采用部分螺栓代替栓钉,可以利用螺栓较大变形能力来使结构满足延性要求;

3.所采用的uhpc薄板因掺入混杂纤维而具有较高的抗拉强度,能够提高负弯矩区抗裂性,而且其较高的密实性和“窄而密”的裂缝分布特征有利于提高结构的耐久性;

4.该新型组合结构体系可以通过调整高强螺栓不同的直径和埋入螺栓高度实现不同的界面连接刚度,从而控制界面在不同受力状态下的连接性能,满足不同阶段的滑移特性;

5.该结构体系采用不同螺栓连接,通过控制螺栓的直径和预紧力,使其先与栓钉发生破坏;在螺栓剪坏后,可以采用螺栓进行替换,保持结构继续承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钢-uhpc薄板组合结构体系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中钢梁及其界面连接构造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中界面连接栓钉处剖面图;

图4是本发明中界面连接螺栓处剖面图。

附图标记列表:

1-钢梁、2-uhpc薄板、3-短钉、4-高强螺栓、5-预留孔、6-螺杆、7-螺母、8-垫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明本发明,应理解下述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不用于限制本发明的范围。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上”和“下”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词语“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

实施例:

本发明是一种界面复合式连接高性能钢-uhpc薄板组合结构体系及与之相适应的界面连接技术,该结构体系主要包括铺在钢梁1上的uhpc薄板2和在钢梁1上布置的大直径短钉3和埋入式高强螺栓4,最后大直径短钉3和高强螺栓4均埋入在uhpc薄板2中,将uhpc薄板2和钢梁1连接成为一个整体,而且在界面横向,连接件关于纵向中心线对称布置,最终使得钢梁1和uhpc薄板2通过界面复合式剪力连接件形成新型组合结构体系。

所述的短钉3和高强螺栓4数量均通过计算所得,短钉3和螺栓4布置时沿梁轴线方向等间距布置,其纵向间距不小于5倍栓钉直径(150mm),垂直于梁轴线方向间距不小于4倍栓钉直径(120mm)。

所述的桥面采用混杂纤维配置的uhpc薄板,其厚度根据实际力学性能要求计算确定。

本发明具体实施过程如下:

步骤1:在钢梁1上预先根据高强螺栓螺杆的直径和相应的螺栓位置钻孔定位,预留孔的直径略大于螺杆的直径;

步骤2:在钢梁1上布置栓钉的位置焊接大直径短钉3;

步骤3:在上述钻孔的位置布置埋入式高强螺栓4,采用垫片8和螺母7加以固定;

步骤4:浇筑uhpc薄板层,使钢和uhpc薄板2连接形成组合结构整体。

在本实例中,步骤4的uhpc薄板采用混杂纤维配制的uhpc浇筑而成的,包括平直钢纤维和端部带弯钩的钢纤维,其厚度约为50-80mm。

本实例具体采用了钢与uhpc薄板通过大直径短钉和高强螺栓进行界面混合连接形成的新型复合式组合结构体系,综合利用了栓钉和高强螺栓各自的优势,形成了使用状态下刚度大和极限状态下承载力高、延性好等特征。该新型界面连接组合结构体系中采用uhpc桥面板,既减轻了结构自重,又提高了结构耐久性。因此该结构体系具有显著的技术和经济价值。

本发明方案所公开的技术手段不仅限于上述实施方式所公开的技术手段,还包括由以上技术特征任意组合所组成的技术方案。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界面复合式连接高性能钢‑UHPC薄板组合结构,包括钢梁、UHPC薄板、高强螺栓、短钉,所述钢梁表面设有N列预留孔,高强螺栓通过预留孔与钢梁连接,所述短钉和高强螺栓等间距间隔布置,所述UHPC薄板浇筑在钢梁上方,所述短钉和高强螺栓均匀分布在UHPC薄板内部,本发明采用UHPC作为桥面板材料时,能够降低结构自重,增强结构跨越能力。同时在界面采用大直径短钉和高强螺栓混合连接作为剪力件时,可以发挥栓钉和螺栓连接的协同优势,增强结构在使用阶段的刚度和极限状态的延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景全;徐启智;姚一鸣;曾永平;殷惠光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东南大学
技术研发日:2018.12.07
技术公布日:2019.05.1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