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活页夹的打孔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33018阅读:53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用于活页夹的打孔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活页夹的打孔装置,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打孔装 置,其用于在目标对象中以规则间距形成多个孔,从而将目标对象归档 在活页夹中。
背景技术
一般来说,通常使用图l所示的打孔器。 图1是现有技术的打孔器的剖面图。现有技术的打孔器10包括支撑部件1和推杆2。打孔器10还包括 形成在推杆2的一侧处的圆柱打孔杆3。支撑部件1通过弹性部件4与支 撑部件2连接。当使用者推动推杆2时,与杠杆类似,推杆2推动与推 杆2连接的打孔杆3并将预定大小的压力瞬时地施加给目标对象5。结果, 在由打孔模子6支撑的目标对象5的预定位置处按照打孔杆3的截面形 状的形式形成了孔。由于普通打孔器10的体积通常很大,因此难以随身携带。此外,使 用一个打孔器很难在与布置于活页夹中的多个环对应的目标对象5的目 标位置处精确地形成孔。为了克服上述问题,引入了现有技术的用于活页夹的打孔装置(未图 示)。该用于活页夹的打孔装置包括以预定间距布置的多个打孔器10。这 种打孔装置在目标对象中以规则间距形成多个孔。然而,由于该打孔装 置包括多个打孔器10,因此该用于活页夹的打孔装置的体积还是很大。现有技术中普通的用于活页夹的打孔装置还有以下缺点。由于打孔 器的体积大,因此,诸如学生等使用者在将普通打孔装置从家里带到学 校或图书馆时可能有困难。此外,由于打孔装置并不经常在家中使用, 因此购买用于活页夹的打孔装置在节约方面是无效的。普通的用于活页 夹的打孔装置还不方便使用和管理。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活页夹的打孔装置,该打孔装 置不同于使用打孔器和模子并通过瞬时地施加预定大小的压力来形成孔 的普通打孔装置,而是让使用者能够通过向具有简单结构和圆柱刀刃的 打孔部件施加压力并使其转动,以规则间距在目标对象的预定位置处精 确平稳地形成孔。
技术方案
根据本发明一个方面,提供一种包括下部单元、上部单元、连接单 元和打孔部件的打孔装置。所述下部单元与活页夹的预定部分连接。所 述上部单元以预定距离布置在所述下部单元上方。所述连接单元用于将 所述下部单元和所述上部单元以预定距离连接。所述打孔部件可转动地 与所述上部单元连接并包括主体和加压部件。所述主体被形成为圆柱形 状,具有沿底部边缘形成的刀刃并穿过所述上部单元,并且所述加压部
件是通过使所述主体的上部向外弯曲而形成的。 有益效果
本发明实施例的用于活页夹的打孔装置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首先,本发明实施例的打孔装置的体积小且容易携带。因此,对于 诸如学生等使用者来说,将打孔装置从家里带到学校或图书馆是很方便 的,反之亦然。
其次,本发明实施例的打孔装置能够被布置在活页夹的预定位置处。 当使用者很少使用用于活页夹的打孔装置时,非常方便的是使用布置 在活页夹中的打孔装置,在诸如纸、布、乙烯基材料和皮革等目标对象 中形成孔从而将目标对象归档在活页夹中。
第三,本发明实施例的打孔装置包括加压部件,因此能够保护使用 者的手并使得使用者能够方便地用较小的力在目标对象上形成孔。
第四,本发明实施例的打孔装置包括与打孔部件的加压部件相邻的 用于打开或关闭主体顶部的盖子,因此能容易地除去目标对象的被打掉 部分。


根据以下结合附图对优选实施例所作的说明,能清楚地理解本发明 的上述及其它目的和特征。在附图中
图1是现有技术的打孔器的剖面图2是本发明第一至第四实施例的用于活页夹的打孔装置的立体
图3是第一实施例的打孔装置的分解立体图4和图5是示出了图3所示的打孔部件A的放大剖面图6是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的用于活页夹的打孔装置的接合部件的 俯视图和剖面图7是与图6的接合部件结合的第一实施例的打孔装置的剖面图8是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用于活页夹的打孔装置的分解立体图9和图IO是示出了图8所示的打孔部件B的放大剖面图11是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用于活页夹的打孔装置的分解立体图12和图13是示出了图ll所示的打孔部件C的放大剖面图14是与图6的接合部件结合的第三实施例的打孔装置的剖面图15是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用于活页夹的打孔装置的分解立体图16和图17是示出了图15所示的打孔部件D的放大剖面图18是与图6的接合部件结合的第四实施例的打孔装置的剖面图19是示出了本发明第一至第四实施例的打孔装置的图20是本发明第五实施例的用于活页夹的打孔装置的立体图21是本发明第六实施例的用于活页夹的打孔装置的立体图22是本发明用于活页夹的打孔装置的第一盖子的立体图23是图22所示第一盖子的剖面图24是与打孔装置结合的图22所示第一盖子的剖面图;图25是与打孔装置结合的图22所示第一盖子的立体图; 图26是本发明用于活页夹的打孔装置的第二盖子的剖面图27是与打孔装置结合的图26所示第二盖子的剖面图; 图28是图26所示第二盖子的立体图29是本发明用于活页夹的打孔装置的第三盖子的俯视图; 图30是与打孔装置结合的图29所示第三盖子的剖面图;以及 图31是图29所示第三盖子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根据下面结合附图对实施例的说明,可以清楚地理解本发明的其他 目的和方面。
图2是本发明第一至第四实施例的打孔装置的立体图。
第一至第四实施例的各个打孔装置100, 200和300分别包括下部单 元110, 210或310、上部单元120, 220或320、连接单元130, 230或330 以及打孔部件140, 240或340。
下面参照图2~图7说明第一实施例的打孔装置。
图3是第一实施例的用于活页夹的打孔装置的分解立体图,图4和 图5是示出了图3所示的打孔部件A的放大剖面图,图6是示出了本发 明实施例的用于活页夹的打孔装置的接合部件的俯视图和剖面图,图7 是与图6的接合部件结合的第一实施例的打孔装置的剖面图。
第一实施例的打孔装置IOO包括下部单元110、上部单元120、连接 单元130和打孔部件140。
在第一实施例的打孔装置中,下部单元110结合至图19所示的活页 夹400的一侧。
上部单元120以预定距离布置在下部单元IIO上方并与连接单元130 结合。将诸如纸、布、乙烯基材料和皮革等目标对象插入到上部单元120 与下部单元110之间。然后,对目标对象的预定位置打孔。第一实施例 的打孔装置包括被折叠两次的弹性板(未图示)。上部单元120是指布置在
7顶部的折叠板部分,下部单元110是指布置在底部的折叠板部分。如图3
所示,连接单元130是指将上部单元120和下部单元110连接的折叠板部分。
打孔部件140布置在上部单元120 —侧,并穿过上部单元120。第 一实施例的打孔装置100包括与布置在活页夹400中的环411的数量相 等的多个打孔部件140。各打孔部件140被布置在与环411相隔相同的间 距处。另外,打孔部件140按照与布置在活页夹400中的环411的间距 相等的间距分离开。环411的数量可以是两个或者三个以上。
这种打孔部件140可转动地连接至上部单元120。当将目标对象插 入到上部单元120与下部单元110之间时,使用者对打孔部件140施加 压力并使其转动,从而在目标对象中形成孔。
更具体地说,各个打孔部件140包括圆柱主体141和加压部件143。
主体141呈具有敞开的顶部和底部的圆柱形状,并且沿主体141的 底部边缘形成有刀刃146。因此,当使用者对底部与纸、布、乙烯基材料 和皮革等目标对象接触的主体141施加压力并使其转动时,沿主体141 的形状在目标对象中形成圆孔。这里,如图4和图5所示,主体141顶 部的内径大于主体141底部的内径。主体141的这种形状使得打孔部件 140在目标对象中形成孔之后能够将目标对象的被打掉部分容易地向上 排出。
如图7所示,主体141插入到上部单元120中,并且图6所示的接 合部件150被施压并与主体141接合。接合部件150防止打孔部件140 与上部单元120分离。也就是说,打孔部件140穿过上部单元120并通 过接合部件150与上部单元120结合。接合部件150防止打孔部件140 从上部单元120中向上分离出来,并且加压部件143防止打孔部件140 从上部单元120中向下分离出来。
如图6所示,接合部件150可以具有诸如圆形垫圈151、夹子垫圈 152或线性夹子153等各种形状。
加压部件143通过与主体141的顶部连接而被布置成平的。这样的 加压部件143在使用者对主体141的顶部施加压力时能够保护使用者的手,并使得使用者用较小的力就能对目标对象容易地施加压力。在加压
部件143的顶侧上形成有多个凹槽144或多个凸起145。凹槽144或凸起 145防止使用者的手指滑动,从而容易地对打孔部件140施加压力并使其 转动。
下面参照图8~图IO说明第二实施例的用于活页夹的打孔装置。
图8是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用于活页夹的打孔装置的分解立体图, 图9和图IO是图8所示的打孔部件B的放大剖面图。
第二实施例的打孔装置IOO包括下部单元110、上部单元120、连接 单元130和打孔部件140。
第二实施例的打孔装置中的上部单元120和打孔部件140的主体141 与第一实施例的打孔装置100中的上部单元130和打孔部件140的主体 141相同。
如上所述,打孔部件140包括主体141和加压部件143。如图9和 图10所示,主体141顶部的内径大于底部的内径。
不同于第一实施例的打孔装置的是,在主体141的外周侧上形成有 多个凸起147。凸起147防止打孔部件140与上部单元120分离。也就是 说,凸起147防止穿过上部单元120的打孔部件140从上部单元120中 向上分离出来,并且加压部件143防止打孔部件140从上部单元120中 向下分离出来。
下面参照图11~图14说明第三实施例的用于活页夹的打孔装置。
图11是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用于活页夹的打孔装置的分解立体图, 图12和图13是图ll所示的打孔部件C的放大剖面图。图14是与图6
的接合部件结合的第三实施例的打孔装置的剖面图。
第三实施例的打孔装置200包括下部单元210、上部单元220、连接 单元230和打孔部件240。
由于第三实施例的打孔装置的上部单元220和打孔部件240的主体 241与第一实施例的打孔装置100的上部单元120和打孔部件140的主体 141相同,因此省略对它们的详细说明。
9如上所述,打孔部件240包括主体241和加压部件243。如图12和 图13所示,主体241顶部的内径大于底部的内径。主体241的形状使得 打孔部件240在目标对象中形成孔之后能够将目标对象的被打掉部分容 易地向上排出。
在主体241的外周侧上可以形成有接合凹槽242。在将打孔部件240 插入到上部单元220中之后,将图6的接合部件150与接合凹槽242结 合。接合部件150和接合凹槽242防止打孔部件240与上部单元220分 离。也就是说,接合部件150防止打孔部件240从上部单元220中向上 分离出来,并且加压部件243防止打孔部件240从上部单元220中向下 分离出来。
类似于第一实施例,接合部件150可以具有诸如圆形垫圈151、夹 子垫圈152或线性夹子153等各种形状。
加压部件243通过与主体241的顶部连接而被布置成平的。这样的 加压部件243在使用者对主体241的顶部施加压力时能够保护使用者的 手,并使得使用者用较小的力就能对目标对象容易地施加压力。在第三 实施例的加压部件243的顶侧上形成有多个凹槽244或多个凸起245。凹 槽244或凸起245防止使用者的手指滑动,从而容易地对打孔部件240 施加压力并使其转动。
下面参照图15~图18说明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用于活页夹的打孔装置。
图15是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用于活页夹的打孔装置的分解立体图, 图16和图17是图15所示的打孔部件D的放大剖面图;图18是与图6 的接合部件结合的第四实施例的打孔装置的剖面图。
第四实施例的打孔装置300包括下部单元310、上部单元320、连接 单元330和打孔部件340。
由于第四实施例的打孔装置的上部单元320和打孔部件340的主体 341与第一实施例的打孔装置100的上部单元120和打孔部件140的主体 141相同且与第三实施例的打孔装置200的上部单元220和打孔部件240 的主体241相同,因此省略对它们的详细说明。
10如上所述,打孔部件340包括主体341和加压部件343。如图16和 图17所示,主体341顶部的内径大于底部的内径。主体341的形状使得 打孔部件340在目标对象中形成孔之后能够将目标对象的被打掉部分容 易地向上排出。
在主体341的外周侧上可以形成有接合凸起342。在将打孔部件340 插入到上部单元320中之后,将图6的接合部件150结合在接合凸起342 顶部处。结果,接合凸起342防止打孔部件340与上部单元320分离。 优选地,接合部件150可以由弹性材料制成,从而通过接合凸起342与 接合凸起342的顶部连接。
也就是说,接合部件150防止在穿过上部单元320之后与上部单元 320连接的打孔部件340从上部单元320中向上分离出来,并且稍后说明 的加压部件343防止打孔部件340从上部单元320中向下分离出来。
此外,第二实施例中在主体141外周侧上形成的多个凸起147通过 自身来防止打孔部件与上部单元120分离。不同于这些凸起147的是, 第四实施例的接合凸起342通过接合部件150来防止打孔部件与上部单 元120分离。此外,由于接合凸起342是沿着主体341的外表面侧形成 的,因此接合凸起342的形状不同于多个凸起147的形状。
如上所述,接合部件150可以具有诸如圆形垫圈151、夹子垫圈152 或线性夹子153等各种形状。
加压部件343通过与主体341的顶部连接而被布置成平的。这样的 加压部件343在使用者对主体341的顶部施加压力时能够保护使用者的 手,并使得使用者用较小的力就能对目标对象容易地施加压力。在第四 实施例的加压部件343的顶侧上形成有多个凹槽344或多个凸起345。凹 槽344或凸起345防止使用者的手指滑动,从而容易地对打孔部件340 施加压力并使其转动。
下面参照图20说明本发明第五实施例的用于活页夹的打孔装置。
图20是本发明第五实施例的用于活页夹的打孔装置的立体图。
第五实施例的打孔装置包括下部单元510、上部单元520、连接单元 530、打孔部件140, 240和340以及接合部件150。根据第五实施例,为了将第五实施例的打孔装置插入到活页夹中, 在下部单元510的一侧处形成有多个凹槽511。
打孔部件140, 240和340的加压部件143, 243和343通过与打孔部 件140, 240和340的顶部连接而被布置成平的。加压部件143, 243和343 在使用者对打孔部件130, 230和330的顶部施加压力时能够保护使用者 的手,并使得使用者用较小的力就能对目标对象容易地施加压力。在加 压部件143, 243和253的一侧上形成有多个凹槽144, 244和344或者多 个凸起145, 245和345。凹槽144, 244和344或者凸起145, 245和345 防止使用者的手指滑动,从而容易地对打孔部件140, 240和340施加压 力并使其转动。
连接单元530将上部单元520和下部单元510以预定距离连接。在 本发明第五实施例中,将弹性部件用作连接单元530,以便利用弹性力使 上部单元520与下部单元510分离。根据第五实施例的用于活页夹的打 孔装置,将目标对象布置在上部单元520与下部单元510之间,并且使 用者对打孔部件140, 240和340施加压力。如果使用者施加的压力大于 连接单元530的弹性力,则上部单元520向着下部单元510运动。因此, 在布置于上部单元520与下部单元510之间的目标对象中形成了孔。
由于第五实施例的打孔装置中的上部单元520以及打孔部件140, 240和340的主体141, 241和341与第一实施例、第二实施例和第三实 施例的打孔装置100、 200或300中的上部单元120、 220或320以及打 孔部件140、 240或340的主体141、 241或341相同,因此省略对它们 的详细说明。
下面参照图21说明本发明第六实施例的用于活页夹的打孔装置。
图21是本发明第六实施例的用于活页夹的打孔装置的立体图。
第六实施例的打孔装置包括下部单元510、上部单元520、打孔部件 140, 240和340以及接合部件150。
如上所述,第五实施例的打孔装置包括独立形成的下部单元510、 上部单元520和连接单元530。与第五实施例的打孔装置不同的是,第六 实施例中的上部单元、下部单元和连接单元是一体形成的。为了方便起见,对与上部单元620区分开的下部单元610进行说明。
下部单元610被形成为活页夹的形状,从而通过打孔部件140, 240 和340把具有形成在一侧的孔的诸如纸、布、乙烯基材料和皮革等目标 对象归档。这样的下部单元610包括在一侧的环611,通过将环611插入 到在目标对象中形成的孔内而将多个目标对象归档。
由于第六实施例的打孔装置中的上部单元620、打孔部件140, 240 和340以及接合部件150与第一实施例、第三实施例和第四实施例的打 孔装置100、 200或300中的上部单元120或220、打孔部件140或240 以及接合部件150相同,因此省略对它们的说明。
如图22~图31所示,本发明实施例的用于活页夹的打孔装置还可以 包括与打孔部件的加压部件接触并覆盖主体顶部的盖子。
图22是本发明用于活页夹的打孔装置的第一盖子的立体图,图23 是图22所示的第一盖子的剖面图,图24是与打孔装置结合的图22所示 的第一盖子的剖面图。图25是与打孔装置结合的图22所示的第一盖子 的立体图。
如图22~图25所示,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一盖子710包括一体形成的 插入部件711、环状部件712、折叠部件713和分离部件714。
第一盖子710的环状部件712插入到打孔部件140, 240和340的加 压部件143, 243和343与上部单元120, 220, 320和520之间。插入部件 711通过折叠部件713进行折叠并被插入到打孔部件140、 240或340的 主体141、 241或341中。
在加压部件143, 243和343的顶面上形成有多个凸起145, 245和345 以及凹槽144,244和344,该凸起和凹槽的形状允许插入部件711、折叠 部件713和分离部件714的插入。由于该凸起和凹槽的形状,插入部件 711、折叠部件713和分离部件714未凸出至高于加压部件的表面,因此, 当使用者用手指对打孔部件140, 240和340的加压部件施加压力并使其 转动时不会受到妨碍。
插入部件711具有倾斜的外周侧。该倾斜的外周侧使得插入部件711 通过摩擦力与主体牢固地连接,并且防止由打孔部件140, 240和340进
13行打孔的目标对象的被打掉部分排出到主体141,241和341的外侧。
分离部件714使得插入部件711能够容易地打开和关闭,从而除去 目标对象的被打掉部分。
图26是本发明用于活页夹的打孔装置的第二盖子的剖面图,图27 是与打孔装置结合的图26所示第二盖子的剖面图,图28是图26所示第 二盖子的立体图。
如图26~图28所示,第二盖子720包括一体形成的插入部件721和 分离部件724。
在第二盖子720中,插入部件721也插入到打孔部件140、 240或 340的主体141、 241或341中。
在加压部件143, 243和343的顶面上形成有多个凸起145, 245和345 以及凹槽144, 244和344,该凸起和凹槽的形状允许分离部件724的插 入。由于该凸起和凹槽的形状,分离部件724未凸出至高于加压部件的 表面,因此,当使用者用手指对打孔部件140, 240和340的加压部件施 加压力并使其转动时不会受到妨碍。
插入部件721具有倾斜的外周侧。该倾斜的外周侧使得插入部件721 通过摩擦力与主体牢固地连接,并且防止目标对象的被打掉部分排出到 主体141,241或341的外侧。
分离部件724使插入部件721能够容易地打开和关闭,从而除去目 标对象的被打掉部分。
图29是本发明用于活页夹的打孔装置的第三盖子的俯视图,图30 是与打孔装置结合的图29所示第三盖子的剖面图,图31是图29所示第 三盖子的立体图。
如图29~图31所示,第三盖子730包括一体形成的中心部件731、 支撑部件732、锁板733和分离部件734。
中心部件731的顶部与加压部件143、 243或343的顶部相邻。锁板 733利用弹性力而强制性地插入到加压部件143、 243或343与上部单元 120、 220、 320或520之间,并且通过与中心部件731和锁板733连接的
14支撑部件732的弹性力而牢固地连接至打孔部件140, 240和340。
在加压部件143, 243和343的顶面上形成有多个凸起145, 245和345 以及凹槽144, 244和344,该凸起和凹槽的形状允许支撑部件732的插 入。由于该凸起和凹槽的形状,支撑部件732未凸出至高于加压部件的 表面,因此,当使用者用手指对打孔部件140, 240和340的加压部件施 加压力并使其转动时不会受到妨碍。
第三盖子730的中心部件731防止由打孔部件140, 240和340进行 打孔的目标对象的被打掉部分排出到主体141、 241或341的外侧。
分离部件734使得能容易地将锁板733安装或拆卸,从而方便地除 去目标对象的被打掉部分。
这里,显然的是,在插入第一、第二和第三盖子710,720和730处, 可将多个凹槽144, 244和344以及凸起145, 245和345组合在一起。
尽管己结合具体的优选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发明进行了说明,但应当 理解,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背离由所附权利要求限定的本发明范围 的情况下,对本发明做出各种修改和改变。
权利要求
1. 一种用于活页夹的打孔装置,其包括与活页夹的预定部分连接的下部单元;以预定距离布置在所述下部单元上方的上部单元;用于将所述下部单元和所述上部单元以预定距离连接的连接单元;以及可转动地与所述上部单元连接并包括主体和加压部件的打孔部件,其中,所述主体被形成为圆柱形状,具有沿底部边缘形成的刀刃并穿过所述上部单元,并且所述加压部件是通过使所述主体的上部向外弯曲而形成的。
2.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打孔装置,其中,在所述加压部件的顶部上 形成有多个凸起,从而当使用者在所述加压部件的顶部上施加压力和转 动力时无滑动地使所述打孔部件转动。
3.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打孔装置,其中,在所述加压部件的顶部上 形成有多个凹槽,从而当使用者在所述加压部件的顶部上施加压力和转 动力时无滑动地使所述打孔部件转动。
4.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打孔装置,其中,所述下部单元包括在将要 插入到所述活页夹中的一侧处形成的孔。
5.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打孔装置,其中,所述打孔部件的所述主体 的顶部内径大于所述主体的底部内径,从而将从所述主体的底部进入到 所述主体中的目标对象的被打掉部分容易地排出。
6.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打孔装置,其中,所述连接单元由弹性材料 制成。
7.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打孔装置,其中,所述下部单元、所述上部单元和所述连接单元一体形成。
8.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打孔装置,其中,所述打孔部件包括形成在 所述主体的外周侧上的多个凸起,从而防止所述打孔部件与所述上部单 元分离。
9.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打孔装置,还包括围绕所述打孔部件的外周 侧的接合部件,从而防止所述打孔部件与所述上部单元分离。
10. 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打孔装置,其中,所述接合部件是圆形垫 圈、夹子垫圈和线性夹子之中的一种。
11. 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打孔装置,其中,在与所述接合部件对应 的所述主体的外周侧上形成有接合凹槽或接合凸起。
12. 如权利要求1~11中任一项所述的打孔装置,还包括与所述打孔 部件的加压部件接触并覆盖所述主体的顶部的盖子。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活页夹的打孔装置。该打孔装置包括下部单元、上部单元、连接单元和打孔部件。所述下部单元与活页夹的预定部分连接。所述上部单元以预定距离布置在所述下部单元上方。所述连接单元将所述下部单元和所述上部单元以预定距离连接。所述打孔部件可转动地与所述上部单元连接并包括主体和加压部件。所述主体被形成为圆柱形状,具有沿底部边缘形成的刀刃并穿过所述上部单元,并且所述加压部件是通过使所述主体的上部向外弯曲而形成的。
文档编号B26F1/32GK101505931SQ200780030455
公开日2009年8月12日 申请日期2007年5月30日 优先权日2006年8月18日
发明者朴贤珠 申请人:朴贤珠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