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持式工具及其夹紧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555832阅读:330来源:国知局
手持式工具及其夹紧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手持式工具,尤其是一种手持式的手持式工具及其操作方法。



背景技术:

多功能机是业界常见的手持式摆动手持式工具,它的工作原理是输出轴围绕自身的轴心线做摆动运动。因此,当用户在输出轴的自由端上安装有不同的工作头后,如直锯片、圆锯片、三角形磨砂盘、铲型刮刀后,可以实现多种不同的操作功能,如锯、切、磨、刮等,以适应不同的工作需求。

中国公开专利申请第CN 101780668A号,公开的一种多功能机,包括电机,电机的电机轴连接有偏心销,在偏心销上套设有轴承,从而构成一个偏心轮结构。当电机轴旋转时,偏心轮结构可以围绕电机轴的轴心线做偏心旋转运动。多功能机的输出轴是垂直于电机轴设置的,在输出轴上固定的连接有一个拨叉组件,拨叉组件形成有相对的两个延伸臂,将偏心轮结构包围,两个延伸臂的内侧均与偏心轮结构中的轴承紧密接触,从而当偏心轮做偏心旋转时,偏心轮结构会带动拨叉产生水平方向上的摆动运动,又借助拨叉与输出轴的固定连接,使输出轴围绕其轴心线做摆动。在输出轴的自由端安装不同的工作头后,多功能机即可以在高速的摆动运动下实现多种操作功能。

但是,目前的多功能机仍然采用较为原始的工作头安装方式,即通过扳手将紧固螺栓拧松,而后将紧固元件从输出轴上取下;同样的,在附件的安装和更换上,也是采用同样的方式,需要借助扳手将紧固螺栓拧松才能够更换工作头并拧紧安装,操作起来十分繁琐且费时费力。

因此,实有必要提供一种改进的手持式工具,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夹紧装置及具有该夹紧装置的手持式工具,能够无需使用辅助工具就可以可靠地将工作头安装到输出轴上。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手持式工具的夹紧装置,包括:

夹紧单元,用于在轴向方向上固定工作头;

操作组件,包括用于操作所述夹紧单元的操作元件;

所述操作组件还包括与所述操作元件固定设置的驱动单元,所述操作元件可操作的带动所述驱动单元在围绕轴向方向转动,使得所述操作组件在配合模式和脱开模式之间切换,在所述配合模式,所述操作元件与所述夹紧单元无相对转动地连接;在所述脱开模式,所述操作元件与所述夹紧单元可相对转动。

优选的,所述操作元件在围绕轴向方向转动的同时沿所述轴向方向平动。

优选的,所述驱动单元相对于所述夹紧单元转动的角度大于或等于360度。

优选的,所述夹紧单元包括连接单元,所述驱动单元通过围绕所述轴向方向可转动的同时并沿所述轴向方向平动地与所述连接单元配合。

优选的,所述驱动单元包括驱动件,所述连接单元包括沿所述轴向方向错开设置的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所述驱动件可选择地与所述第一或第二连接件配合,所述操作组件处于配合模式;所述驱动件与所述第一和第二连接件均脱开配合,所述操作组件处于脱开模式。

优选的,所述驱动件包括相互平行的第一配合面和第二配合面,所述第一连接件包括第一抵靠面,所述第二连接件包括第一抵接面,其中所述第一配合面可选择地所述第一抵靠面配合;所述第二配合面可选择地所述第一抵接面配合。

优选的,所述驱动件包括相互平行的第一驱动面和第二驱动面,所述第一连接件包括与所述第一抵靠面呈角度设置第二抵靠面,所述第二连接件包括与所述第一抵接面呈角度设置的第二抵接面,其中所述第一驱动面可选择地与所述第二抵靠面配合;所述第二驱动面可选择地所述第二抵接面配合。

优选的,所述驱动单元包括沿所述轴向方向错开设置的两个驱动件,所述连接单元包括连接件,所述连接件可选择地与两个驱动件中一个配合,所述操作组件处于配合模式;所述驱动件与所述两个驱动件均脱开配合,所述操作组件处于脱开模式。

优选的,所述驱动单元包括设置在所述操作元件上的驱动件,所述夹紧单元包括连接件,所述驱动件可选择地所述连接件配合,所述操作组件处于配合模式;所述驱动件与所述连接件脱开配合,所述操作组件处于脱开模式。

优选的,所述驱动件背向设置的第一驱动面和第二驱动面,所述连接件 包括背向设置的第一接触面和第二接触面,操作元件沿第一方向转动,促使所述第一驱动面与所述第一接触面配合;操作元件沿第二方向转动,所述第二驱动面可选择地与所述第二接触面配合。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所采用的另一个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手持式工具,其具有如上述权利要求所述的夹紧装置。

本发明的夹紧装置及具有该夹紧装置的手持式工具,通过设置与操作元件固定连接的驱动单元,带动驱动单元在围绕轴向方向可转动,从而实现操作组件在脱开模式和配合模式之间切换,在配合模式,只需顺时针或逆时针转动操作元件则可以实现工作头的快速安装或拆卸,无需使用辅助工具就可以可靠地将工作头安装到输出轴上;而且操作界面非常简单、易于操作者掌握。在脱开模式,操作元件可以被移动至合适位置,防止在工作过程中,操作元件阻碍操作者的视线,避免危险的发生。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中多功能机的头壳部分的剖视图,此时锁定件尚未插入锁紧件内。

图2为图1所示多功能机中部分元件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3为图1所示多功能机的驱动盘的剖视图。

图4为图1所示多功能机的锁紧件的剖视图。

图5为图1中沿A-A线的剖视图,此时操作组件处于脱开模式。

图6为图1中沿A-A线的剖视图,此时操作组件处于配合模式,操作元件可带动锁紧件松开工作头。

图7为图1中沿A-A线的剖视图,此时操作组件处于配合模式,操作元件可带动锁紧件锁紧工作头。

图8为图1中沿A-A线的剖视图,此时操作组件处于脱开模式,操作元件可被移动至合适位置。

图9为图1所示所示多功能机的头壳部分的剖视图,此时锁定件与锁紧件配合。

图10为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中多功能机的头壳部分的剖视图,此时锁定件尚未插入锁紧件内。

图11为图10所示多功能机的驱动单元的部分立体图。

图12为图10所示多功能机的连接单元和锁紧件的立体图。

图13a-图13i为图10中多功能机的操作组件在配合模式和脱开模式之间切换的示意图。

图14为图10所示多功能机的部分立体图,此时操作组件处于配合模式。

图15为本发明第三实施方式中多功能机的部分剖视图,此时驱动件和连接件脱开配合。

图示中的相关元件对应编号如下:

30.多功能机 77.螺纹孔 240.夹紧单元

32.壳体 78.杆部 242.操作组件

34.输出轴 80.操作元件 256.空腔

36.工作头 82.驱动单元 258.法兰盘

38.夹紧装置 84.连接单元 266.锁紧件

40.夹紧单元 86.主体 268.锁定件

41.轴向方向 88.驱动件 277.螺纹孔

42.操作组件 90.驱动槽 278.杆部

44.电机 92.连接部 280.操作元件

46.偏心传动机构 94.驱动盘 282.驱动单元

48.偏心件 96.螺母 284.连接单元

50.拨叉 98.弹性件 286.主体

52,54滚动轴承 100.收容槽 288.驱动件

56.腔体 102.端壁一 2881.上侧面

57.通孔 104.端壁二 2882.下侧面

58.法兰盘 106.连接槽 2883.第一驱动面

60.安装部 108.连接件 2884.第二驱动面

62.切割部 110.侧壁一 2885.第一配合面

64.连接部 112.侧壁二 2886.第二配合面

66.锁紧件 114.磁铁 292.连接部

68.锁定件 230.多功能机 294.驱动盘

70.盖体 232.壳体 208.第一连接件

72.上盖体 234.输出轴 2081.上顶面

74.下盖体 236.工作头 2082.下顶面

76.压板 238.夹紧装置 2083.第一抵靠面

2084.第二抵靠面 2105.第二滑移面 380.操作元件

2085.第一滑移面 310.连接件 382.驱动单元

210.第二连接件 3101.第一接触面 384.连接单元

2101.上表面 3102.第二接触面 388.驱动件

2102.下表面 338.夹紧装置 3881.第一驱动面

2103.第一抵接面 342.操作组件 3882.第二驱动面

2104.第二抵接面 366.锁定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本实施方式中涉及的手持式工具具体是一种摆动型手持式工具,又称多功能机。但是本发明并不限于摆动手持式工具,也可以是转动型研磨手持式工具,如砂光机或角向磨光机等。

图1所示为本实施方式中多功能机30的头部区域。该多功能机30具有壳体32、自壳体32的内部延伸出的输出轴34、安装在输出轴34末端的工作头36、用于将工作头36固定在输出轴34末端的夹紧装置38。夹紧装置38包括夹紧单元40和操作组件42,其中夹紧单元40用于在轴向方向41上夹紧工作头36,操作组件42用于驱动夹紧单元38。

多功能机30工作时,输出轴34围绕其自身轴线X1旋转往复摆动运动,从而沿摆动的两个方向产生较大的突变扭矩。因此,需要非常大的轴向夹持力来确保在所有的工作条件下将上述工作头36保持在输出轴34上,并不会出现打滑而影响工作效率或无法工作。本实施方式所提供的多功能机30能够满足上述需求,可以提供足够的夹持力,并能快速夹紧和释放工作头36,而无需使用另外的辅助工具。

壳体32内还设置有电机44、及将电机轴输出的转动转变为输出轴34的摆动运动的偏心传动机构46。该偏心传动机构46包括安装在电机轴上的偏心件48及套设在输出轴34上的拨叉50,偏心件48被包围在拨叉50的两个滑动表面之间。偏心件48转动时,通过与拨叉50的配合,将其转动运动转化成输出轴34相对于其自身轴线X1的摆动运动,且摆动角在约0.5至7度之间,并且摆动频率范围可设置为约每分钟5000至30000次。

再参见图1,将输出轴34的轴线X1所在直线定义为纵向,与轴线X1垂直的方向定义为横向,纸面的底部为下,纸面的顶部为上。后文的描述均 采用此处的定义。输出轴34为中空状,纵向支撑在壳体32内的两个滚动轴承52、54之间。输出轴34上端收容在壳体32内并设有腔体56;下端设有延伸出壳体32用于安装工作头36的法兰盘58。法兰盘58上还开设有轴向的通孔57,该通孔57连通上述腔体56。

工作头36为一种直锯片,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很容易想到,工作头36也可以是其它附件,如圆锯片、砂盘、刮刀等。该工作头36横向设置,其具有用于安装在输出轴34上的平板状安装部60、用于切割的切割部62及位于安装部60和切割部62之间的连接部64。

夹紧单元40包括围绕轴向方向41可枢转地锁紧件66、与锁紧件66配合的锁定件68。

具体的,锁紧件66围绕轴线X1可枢转地设置在壳体32上,位于输出轴34的上端,且利用输出轴34避免轴向移动。当然,如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理解的,锁紧件66也可以旋转地设置在输出轴32的腔体56内。

在本实施例中,壳体32包括位于顶部的盖体70,盖体70包括相互连接的上盖体72和下盖体74。锁紧件66大致呈圆环状,能够在下盖体74内自由旋转,其中部轴向开设有螺纹孔77。

锁定件68穿过工作头36的安装部60和通孔57,进而伸至输出轴34的腔体56内。锁定件68包括位于底部的环状压板76和自压板76的中部轴向向上延伸的杆部78,杆部78的末端设有外螺纹(图中未示),且杆部78穿过通孔57后,不能相对输出轴34转动。安装时,锁定件68的杆部78穿过输出轴34的腔体56,并与锁紧件66的螺纹孔77螺纹锁紧,从而将工作头36固定在输出轴34的法兰盘58上,并夹持在法兰盘58的底面和压板76的顶面之间。

需要指出,本实施方式中,锁定件68设有杆部,锁紧件66上开设螺纹孔,本发明并不限于这种结构。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很容易想到,也可以将杆部设置在锁紧件上,而将螺纹孔设置在锁定件上,此时同样需要将锁定件设置成不可相对输出轴转动。另外,本发明所指的螺纹配合锁紧,可以是普通单头螺纹配合,也可以是双头或多头;螺纹牙的大小也不限,可以是粗牙或细牙;螺纹牙型形状可以是三角形螺纹、矩形螺纹、梯形螺纹、锯齿形螺纹中的一种。

输出轴34摆动运动时,会带动工作头36、夹紧单元38一起摆动。本实 施方式中的操作组件42的部分元件需要设置在壳体外部,便于使用者直接手动操作,而无需使用其它的辅助工具。而如果夹紧单元38摆动时同时带动操作组件42摆动,则会影响到使用者的操作手感,甚至在一些状况下会有安全方面的问题,因此需要在夹紧单元38将工作头36锁紧后,避免带动操作组件42同步摆动。

本实施方式中,操作组件42具有配合模式和脱开模式,从而实现操作组件42可选择地与夹紧单元38无相对转动地连接。需要将锁紧件66与锁定件68相对锁紧或松开时,可选择地将操作组件42处于配合模式,操作组件42与夹紧单元38无相对转动地连接,然后驱动锁紧件66。在锁紧件66锁紧后需要工作时,可选择将操作组件42处于脱开模式,操作组件42则可以与夹紧单元38相对转动,从而不会受到夹紧单元38摆动的影响。

再参见图1和图2,操作组件42包括操作元件80和驱动单元82。夹紧单元38还包括连接单元84。其中,操作元件80用于手动操作以带动驱动单元82运动,从而驱动单元82与连接单元84相互配合,使操作组件42在配合模式和脱开模式之间切换。

驱动单元82部分收容在上盖体72的空腔内,并位于锁紧件66的上方。驱动单元82包括与操作元件80连接的主体86、设置在主体86上的驱动件88和驱动槽90(参见图3)。其中主体86包括位于上部的竖直圆柱状连接部92和位于下部的圆盘状的驱动盘94。

连接部92通过螺母96与操作元件80固定连接。具体的,连接部92上设有外螺纹,其穿过上盖体72和操作元件80上的孔与螺母96连接,从而将操作元件80与连接部92固定连接。当然,本实施方式中,通过螺纹将连接部92与操作元件80固定连接,但是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很容易想到其它的实现手段,如焊接,用销钉铆接等等。而且操作元件80与主体86也可以一体成型。

驱动盘94相对于上盖体72在轴向方向41上可以无相对移动。而为便利地操控操作元件80,操作元件80也可以带动驱动盘94相对于上盖体72在轴向方向41上移动。也就是说,连接部92与螺母96螺纹连接后,操作元件80和驱动单元82一起可以相对于上盖体72在预设的范围内在轴向方向41上移动。

进一步的,驱动盘94和上盖体72之间设有弹性件98,弹性件98提供 驱动盘94朝着远离上盖体72移动方向的弹性力。本实施方式中弹性件98为压簧。在需要操控操作元件80时,只需克服弹性件98的弹性力,向上稍微拉动操作元件80,使操作元件80有足够的活动空间;而在完成锁紧后,在弹性件98的弹性力的作用下,操作元件80相对上盖体72相对固定。

参见图2和图3,驱动件88是圆柱销,该圆柱销88收容在驱动盘94上的收容槽内100。在这里,圆柱销88可以固定在收容槽100内,也可以与驱动盘94一体成型。

驱动槽90设置在驱动盘94面向锁紧件66的表面上,该驱动槽90为螺旋槽。螺旋槽90的螺旋线绕O点半径逐渐增大(D2>D1)延伸。在本实施例中,O点是驱动盘94的中心,当然O点也可以相对于驱动盘94的中心偏心设置。螺旋槽90具有端壁一102和端壁二104,其中端壁一102更靠近O点。端壁一102至端壁二104的角度变化大于或等于360度,如380度,400度等。

参见图2和图4,连接单元84包括设置在锁紧件66上的连接槽106和连接件108。可见,连接单元84可围绕轴向方向41(可轴线X1)可枢转设置。驱动件88可在连接槽106中移动,连接件108可在驱动槽90中移动。在这里,连接槽106设置在锁紧件66面向驱动盘94的端面上,该连接槽106为椭圆形槽。椭圆形槽106的具有侧壁一110和侧壁二112。连接件108同样设置在面向驱动盘94的端面上,其形状和安装方式均与驱动件88相同,在此就不赘述。椭圆形槽106的宽度等于或略大于驱动件88的直径。相应的,螺旋槽90的宽度等于或略大于连接件的108直径。如此,当驱动件88在连接槽106中移动,连接件108在驱动槽90中移动,使得驱动单元82在围绕轴向方向41转动的同时平动的被支承。在本实施例中,驱动单元82在垂直于轴向方向41的平面内平动。也就是说,当操作元件80驱动驱动单元82相对于连接单元84的运动过程中,驱动单元绕驱动轴线X2运动,驱动轴线X2平行于轴线X1,且在运动过程中,驱动轴线X2与轴线X1的距离可变。

操作元件80为一操作手柄,其末端距离轴线X1有一定距离,以便轻易地通过操作元件80带动驱动单元82围绕轴向方向41可转动的同时平动地与连接单元92配合。

下面结合附图详细介绍操作组件42如何在脱开模式和配合模式之间切换。

请参考图5、图6和图7,操作组件42由脱开模式移动到配合模式。如图5所示,在脱开模式,连接件108大致位于螺旋槽90中间位置,与端壁一102和端壁二104均不接触;同时,驱动件88也大致位于椭圆形槽106的中间位置。此时,操作元件80与夹紧单元38可以在两个方向E、F上相对转动。即,操作元件80的活动无法带动锁紧件66围绕轴线X1转动,从而不会受到夹紧单元38摆动的影响。

而如果,在图5所示的脱开模式下,沿第二方向F驱动操作元件80。如图6所示,操作元件80在带动驱动件88在连接槽106中移动的同时,也带动驱动槽90相对于连接件108移动,进而使端壁一102与连接件108配合,驱动件88也与侧壁一110紧密配合。这时,操作组件42就由脱开模式移动至配合模式。也就是说,操作组件42与夹紧单元38无相对转动地连接,在该模式下,驱动单元82和连接单元84以及操作元件80相对固定,沿第二方向F继续驱动操作元件80,如此,操作元件80在围绕轴线X1逆时针转动的同时也驱动锁紧件66围绕轴线X1转动,从而松开工作头36。

或者,在图5所示的脱开模式下,沿第一方向E驱动操作元件80。如图7所示,操作元件80在带动驱动件88在连接槽106中移动的同时,也带动驱动槽90相对于连接件108移动,进而使端壁二104与连接件108配合,驱动件88也与侧壁二112紧密配合。这时,操作元件42也由脱开模式移动至配合模式。也就是说,操作组件42与夹紧单元38无相对转动地连接,在该模式下,驱动单元82和连接单元84以及操作元件80相对固定,沿第一方向E继续驱动操作元件80,如此,操作元件80在围绕轴线X1顺时针转动的同时也驱动锁紧件66围绕轴线X1转动,从而锁紧工作头36。

如图7所示,操作组件42处于配合模式,驱动操作元件80可带动锁紧件66顺时针转动,锁紧工作头36。而为了避免操作组件42在工作时由锁紧件66带动同步摆动。因此需将操作组件42由配合模式移动到脱开模式。因此在该配合模式下,可沿第二方向F驱动操作元件80至图8所示,操作元件80在沿第二方向F移动的同时,促使端壁二104与连接件108脱开配合。这时,操作组件42由配合模式移动至脱开模式。也就是说,操作组件42可以相对夹紧单元38转动,在该模式下,操作元件80带动驱动单元82在围绕轴向方向41可转动的同时平动。这样,则可以自由驱动操作元件80移动至合适位置,也不会带动锁紧件66转动。

当然如图8所示,继续沿第二方向F驱动操作元件80,促使端壁一102与连接件108配合,又可使操作组件42由脱开模式移动至配合模式。可见在沿一个方向驱动操作元件80,可使操作组件42由配合模式移动至脱开模式再移动至配合模式。但在实际过程中,通常是,如需锁紧工作头,则由沿第一方向E操作操作元件80,使操作组件42由脱开模式移动至配合模式,操作元件80可带动锁紧件锁紧工作头。而当锁紧后,再沿第二方向F驱动操作元件80,使操作组件42由配合模式移动至脱开模式,仅操作元件80运动至合适位置并被固定,而不会带动锁紧件一起运动。而如果此时多功能机30工作,锁紧件摆动时也不会带动操作元件80摆动。而当需松开工作头,则沿第二方向F驱动操作元件,使操作组件42由脱开模式移动至配合模式,操作元件80可带动锁紧件松开工作头。

再参照图1,在操作元件80贴合在上盖体72,且设有磁铁114。上盖体72上设有与磁铁114相吸的磁铁(图中未示)。如此,将工作头36安装至输出轴34上后,驱动操作元件80使其处于脱开模式,自由驱动操作元件80,当磁铁114与磁铁相吸时,操作元件80则移动到了合适位置。这样,多功能机工作过程中,操作元件80就可以相对壳体32固定,也不会影响操作者的视线,避免危险的发生。当然,操作元件80相对于壳体32固定的方式并不仅限于上述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很容易想到其它的实现手段,如在壳体32上设置卡扣与操作元件80配合等,只要能使多功能机30工作时,避免操作元件80相对壳体32活动即可。

需要指出,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将驱动槽设置为螺旋槽、连接槽设置为椭圆形槽;且将驱动件和连接件均设置为圆柱形销,来实现驱动单元在围绕轴向方向41可转动的同时平动的被支承,即而实现操作组件在配合模式和脱开模式之间切换。螺旋槽包括端壁一和端壁二,连接槽包括侧壁一和侧壁二,其中连接件与端壁一或端壁二配合,同时驱动件与侧壁一或侧壁一配合,操作组件处于配合模式;连接件与端壁一和端壁二均脱开配合述操作组件处于脱开模式。但是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很容易想到其它的实现手段,只要能够实现操作组件在配合模式和脱开模式之间切换即可。

譬如,驱动槽上的螺旋槽与连接槽的椭圆形槽相互换。又或是椭圆形槽的形状的变化,如可以是直槽,或端壁并非是半圆形,又或是侧壁一和侧壁二其中至少一侧设置与连接件形状相匹配的形状。又或是驱动槽和连接槽均 为螺旋槽,而螺旋槽的螺旋线也可以是区别于本实施中绕O点半径逐渐增大延伸,而仅是绕O点半径增大延伸。而如果两者均是螺旋槽,那么驱动件或连接件均分别与两螺旋槽的两端壁配合,则操作组件处于配合模式。当然也可以不仅局限是螺旋槽,只需能够实现操作在围绕轴向方向41转动的同时可以平动即可。驱动单元82相对于夹紧单元40的转动角度大于或等于360度,使得操作元件80在周向上的旋转角度大于或等于360度,如此可以方便操作元件80可以回复至合适位置。当然,操作元件80在周向上的旋转角度也可以小于360度。

驱动件和连接件也可以不是圆柱销,其横截面可以是正方形、三角形等其它形状,只要不阻碍其在驱动槽或连接槽中移动即可。圆柱销88的自由端可以是圆锥端、圆球端等,以方便其移动即可。

当然,驱动盘上也可以设置第一驱动件和第二驱动件;连接单元包括第一连接槽和第二连接槽,其中第一驱动件可在第一连接槽中移动,第二驱动件可在第二连接槽中移动。

同样,驱动盘上可以设置第一驱动槽和第二驱动槽;连接单元包括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其中第一连接件可在第一驱动槽中移动,第二连接件件可在第二驱动槽中移动。

在这里,第一驱动件和第二驱动件或是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具体的设置可以如上述的驱动件和连接件。而第一驱动槽和第二驱动槽或是第一连接槽和第二连接槽的设置可以如上述驱动槽和连接槽即可。

下面结合附图详细介绍具体操作过程。

图1所示,首先将工作头36安装在输出轴34的法兰盘58与锁定件68之间,如果工作头36的安装部60上的开口(未图示)为封闭的,需要将锁紧件66与锁定件68完全脱离开,以将其从输出轴34上取下,再将锁定件68穿过工作头36的开口后安装至输出轴34内。此处需要指出,如工作头的开口加工成非封闭的,留有可穿过锁定件的杆部的缺口。此种情况无需将锁定件完全从锁紧件上拆下,只需拧松锁紧件,使锁定件与输出轴的承接部之间留出可供工作头的安装部穿过的间隙即可。

将锁定件68插入输出轴34的空腔56后,其杆部78的顶端外螺纹与锁紧件66的螺纹孔77接触。这时,克服弹性件98的弹性力,向上稍微拉动操作元件80,再继续驱动操作元件80,使得操作组件42由脱开模式移动至配 合模式。参见图7,沿第一方向E驱动操作元件80,带动驱动件88在连接槽106中移动的同时,也带动驱动槽90相对于连接件108移动,进而使端壁二104与连接件108配合,驱动件88也与侧壁二112紧密配合。操作元件42也由脱开模式移动至配合模式。在该模式下,驱动单元82和连接单元84以及操作元件80相对固定,沿第一方向E继续驱动操作元件80,进而通过驱动单元82与连接单元84的配合带动锁紧件66围绕轴线X1相对锁定件68转动。由于锁紧件66的螺纹孔77与锁定件68的杆部是螺纹配合,在螺纹旋紧力的作用下,锁定件68在转动的同时轴向上移,消除工作头36与锁定件68和输出轴34的法兰盘58之间的轴向间隙。如图9所示,继续旋转操作元件80,直到感觉到操作元件80旋转困难,此时工作头36、锁定件68以及输出轴34的法兰盘58三者彼此之间分别具有非常大的轴向正压力,相应具有非常大的摩擦力,从而可传递足够的扭矩以防止工作头与锁定件68以及输出轴34的法兰盘58之间出现相对滑动,而影响工作效率。

待锁紧件66与锁定件68完全锁紧后,则可以参见图8。操作组件80被沿第二方向F驱动,促使端壁二104与连接件108脱开配合。这时,操作组件42由配合模式移动至脱开模式。在该模式下,操作元件80带动驱动单元82在围绕轴向方向41可转动的同时平动。这样,则可以驱动操作元件80移动至磁铁114与上盖体72上设置的磁铁相吸收的合适位置,进而防止锁紧件66带动操作组件42一起摆动。

通过上文对安装工作头36的操作步骤的介绍,很容易理解,拆卸工作头36时执行相反的操作即可。需要拆卸工作头36时,只需逆时针驱动操作元件80,使操作组件42由脱开模式移动至配合模式。

具体可参见图6,沿第二方向F驱动操作元件80,带动驱动件88在连接槽106中移动的同时连接件108也相对于驱动槽90移动,进而使端壁一102与连接件108配合,驱动件88也与侧壁一110紧密配合。这时,操作组件42也就由脱开模式移动至配合模式。在该模式下,驱动单元82和连接单元84以及操作元件80相对固定,逆时针驱动操作元件80,通过驱动单元82带动锁紧件66围绕轴线X1相对于锁定件68转动而松开螺纹连接,使锁定件68轴向下移一定距离;最后,操作元件80继续旋转,直到锁紧件66与锁定件68完全脱开螺纹连接,此时可将锁定件68从输出轴34中拆下,取出工作头36。

通过上文描述,本发明的多功能机30通过采用安装在壳体32上的操作组件42,在不采用其它辅助工具的情况下,只需在顺时针或逆时针两个方向驱动操作组件42,即可快速驱动锁紧件66相对于锁定件68在两个方向上转动,实现工作头36的快速安装或拆卸。操作界面非常简单、易于操作者掌握。再加上通过操作操作组件42旋转若干圈来驱动锁紧件66和锁定件68螺纹锁紧,因此能够保证工作头36受到的轴向正压力足够大,使工作头36稳定可靠地被安装在输出轴34上,防止工作头36在任何工作环境下出现打滑,提高工作头36的工作效率。

另外,操作组件42通过进一步地设置驱动单元82和连接单元84,使操作组件可以在配合模式和脱开模式之间切换。当工作头36被锁紧后,驱动操作组件42由配合模式移动至脱开模式,避免锁紧件66带动操作组件42运动,从而减少了操作组件42与锁紧件66之间的摩擦和震动,使整个工具具有更好的操作手感。而且,操作元件80设置于输出轴34远离法兰盘58的一端,因此远离工作头36,操作操作元件80时不会碰触到工作头36,从而防止误伤到操作者。

上述实施方式中,多功能机30的操作组件42在配合模式下旋转的角度范围在90度以上,优选的旋转角度范围为大于等于360度,小于等于1080度。需要指出,本发明的手持式工具是通过操作组件带动锁紧件相对锁定件相对旋转,并最终通过螺纹锁紧。本领域技术人员很容易理解,操作组件可以旋转若干圈,直到锁紧件与锁定件锁紧为止。

本发明的手持式工具的操作组件主要用于可操作地驱动锁紧件与锁定件相互旋转并通过螺纹锁紧,操作组件和连接单元的具体实现方式并不限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中的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通过以下第二和第三实施方式的描述,具体来介绍操作组件和连接单元的其它实现方式。

具体实施方式二

如图10至图14所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揭示了一种摆动手持式工具,即多功能机230,该多功能机230包括壳体232、安装在壳体232内的输出轴234、将工作头236固定在输出轴234末端的夹紧装置238。夹紧装置238包括夹紧单元240和操作组件242。其中夹紧单元240用于在轴向方向41上夹紧工作头236,包括插入输出轴234内的锁定件268、收容在壳体232内并用于锁紧锁定件268的锁紧件266。操作组件242用于驱动夹紧单元238, 具体的是,驱动锁紧件266围绕输出轴234的轴线X3转动。

操作组件242包括操作元件280和驱动单元282。夹紧单元238还包括连接单元284。其中,操作元件280用于手动操作以带动驱动单元282运动,从而驱动单元282与连接单元284相互配合,使操作组件242在配合模式和脱开模式之间切换。

其中操作元件280同第一实施方式中的操作元件80。与第一实施方式中多功能机30相比,驱动单元282和连接单元284具有不同的结构。

如图11所示,驱动单元282包括设置包括与操作元件280连接的主体286、设置在主体286上的驱动件288。其中主体286包括位于上部的竖直圆柱状连接部292和位于下部的圆盘状的驱动盘294。其中,连接部292与操作元件280的连接方式同于第一实施方式,在此就不赘述。与第一实施方式所不同的是,操作元件280可带动驱动盘294围绕轴线X3转动。驱动件288设置在驱动盘294的内侧面上,包括平行设置的上侧面2881和下侧面2882、平行设置的第一驱动面2883和第二驱动面2884、平行设置的第一配合面2885和第二配合面2886。其中上侧面2881、第一驱动面2883、第一配合面2885、下侧面2882、第一驱动面2884和第一配合面2886依次连接。且第一驱动面2883相对于上侧面2881倾斜设置;第一配合面2885垂直于上侧面2881和下侧面2882。

如图12所示,连接单元284包括第一连接件208和第二连接件210,优选的,第一连接件208和第二连接件210在轴向方向41错开设置。这里的错开设置指的是在轴向方向41(纵向方向)上和横向方向两个方向均错开设置。

第一连接件208和第二连接件210在轴向方向41设置在锁紧件266的外侧面上。具体的,第一连接件208包括平行设置的上顶面2081和下顶面2082、呈角度设置的第一抵靠面2083和第二抵靠面2084、第一滑移面2085。相应的第二连接件210也包括平行设置的上表面2101和下表面2102、呈角度设置的第一抵接面2103和第二抵接面2104、第二滑移面2105。其中第一连接件208的上顶面2081与第二连接件210的下表面2102平行设置。呈角度设置的第一抵靠面2083和第二抵靠面2084与呈角度设置的第一抵接面2103和第二抵接面2104面向设置。

驱动件288可选择于第一连接件208或第二连接件210配合,即驱动件28选择与第一连接件208和第二连接件210中任一配合,操作组件242处于 配合模式,操作组件242与夹紧单元238无相对转动地连接,然后可以驱动锁紧件266转动。而驱动件288脱开与第一连接件208或第二连接件210配合,即驱动件288不与第一连接件208和第二连接件210中任一配合,则操作组件242处于脱开模式,操作组件242则可以与夹紧单元238相对转动,从而不会受到夹紧单元238摆动的影响。

具体的,请参见图13a至图13d,操作组件242由脱开模式移动到配合模式。如图13a所示,在脱开模式,驱动件288与第一连接件208和第二连接件210中任一均不配合,此时,操作元件280与夹紧单元238可以在两个方向上相对转动。即,操作元件280的活动无法带动锁紧件266围绕轴线X3转动,从而不会受到夹紧单元238摆动的影响。

而如果,在图13a所示的脱开模式下,沿第一方向E转动操作元件280移动至图13b;继续沿第一方向E转动操作元件280的过程中,如图13c所示,驱动件288的第一驱动面2883与第二连接件210的第二滑移面2105接触并沿第二滑移面2105滑动。此时,驱动件288在围绕轴向方向41转动的同时还沿轴向方向41上平动。继续沿第一方向E转动操作元件280,直到驱动件288的第一驱动面2883与第一连接件208的第二抵靠面2084接触;驱动件288的第一配合面2885与第一连接件208的第一抵靠面2083接触。可参见图13d和图14,这时,驱动件288与第一连接件208配合,操作组件242移动至配合模式。也就是说,操作组件242与夹紧单元238无相对转动地连接,在该模式下,驱动单元282和连接单元284以及操作元件280相对固定,沿第一方向E继续转动操作元件280,即可驱动锁紧件266围绕轴线X3转动,从而锁紧工作头236。

而在旋紧的过程中,由于第一抵靠面2083和第二抵靠面2084呈角度设置,如此可以分别与第一配合面2885和第一驱动面2883紧密接触,便于操作元件280带动锁紧件266围绕轴线X3转动。而为防止在轴向方向41上滑动,再参见图13d,驱动件288的上侧面2881被第二连接件210的下底面2102阻挡。而第一抵靠面2083和第二抵靠面2084之间的夹角A与第一驱动面2883和第一配合面2885之间的夹角B相同,可以是钝角也可以是锐角。当然,如果角度不同也可以,如夹角A大于夹角B,只要第一抵靠面2083和第二抵靠面2084可以阻挡第一配合面2885和第一驱动面2883即可。

当然,如果只设置第一抵靠面与驱动件上的第一配合面配合,也可以达 到配合模式,并通过操作元件280带动锁紧件266围绕轴线X3转动。而且第一抵靠面也可以平行于轴向方向41延伸,或相对于轴向方向41倾斜一定角度。

待锁紧后,则可以参见图13d,可沿第二方向F转动操作组件280,促使驱动件288与第一连接件208脱开配合。这时,操作组件242移动至脱开模式,可参见图13e,在该模式下,操作元件280带动驱动单元282围绕轴向方向41转动,但不会带动锁紧件266转动。这样,操作元件280移动至合适位置并被固定,进而防止锁紧件266带动操作组件242一起摆动。

而如果需要拆卸工作头236,则可以参见图13e至图13i,操作组件242则由脱开模式移动至配合模式。沿第二方向F转动操作元件280,带动驱动件288继续围绕轴线方向41转动。转动的过程中,如图13f所示,驱动件288的第二驱动面2884与第一连接件208的第一滑移面2085接触并沿第一滑移面2085滑动,此时,驱动件288在围绕轴向方向41转动的同时还沿轴向方向41上平动。继续沿第二方向F转动操作元件280,参见图13g和图13h,驱动件288的下底面2882与第一连接件208的上顶面2081接触,并沿上顶面2081滑动。直到驱动件288的第二驱动面2886与第二连接件210的第二抵接面2104接触;驱动件288的第二配合面2884与第二连接件210的第一抵接面2103接触。操作组件242处于配合模式,驱动件288与第二连接件210配合,这时,在该模式下,驱动单元282和连接单元284以及操作元件280相对固定,沿第二方向F转动操作元件280,通过驱动单元282带动锁紧件266围绕轴线X3相对于锁定件268转动而松开螺纹连接,使锁定件268轴向下移一定距离;最后,操作元件280继续旋转,直到锁紧件266与锁定件268完全脱开螺纹连接,此时可将锁定件268从输出轴234中拆下,取出工作头236。

而在旋松的过程中,由于第一抵接面2103和第二抵接面2104呈角度设置,如此可以分别与第二驱动面2884和第二配合面2886紧密接触,便于操作元件280带动锁紧件266围绕轴线X1转动。而为防止在轴向方向41上滑动,第一抵接面驱动件288的下侧面2882被第一连接件208的上顶面2081阻挡。

而第一抵接面2103和第二抵接面2104之间的夹角C与第二驱动面2884和第二配合面2886之间的夹角D相同,可以是钝角也可以是锐角。当然, 如果角度不同也可以,如夹角C大于夹角D,只要第一抵接面2103和第二抵接面2104可以阻挡第二驱动面2884和第二配合面2886即可。

当然,如果只设置第一抵接面与驱动件上的第二配合面配合,也可以达到配合模式,并通过操作元件280带动锁紧件266围绕轴线X3转动。而且第一抵接面也可以平行于轴向方向41延伸,或相对于轴向方向41倾斜一定角度。

第一抵靠面2083和第二抵靠面2084之间的夹角A和第一抵接面2103和第二抵接面2104之间的夹角C也可以角度相同。

需要指出,本实施方式中,通过设置驱动件可选择的与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是否配合,来实现驱动单元在围绕轴向方向41可转动的同时沿轴线方向平动的被支承,即而实现操作组件在配合模式和脱开模式之间切换。驱动件可选择地与第一或第二连接件配合,操作组件处于配合模式;驱动件与第一和第二连接件均脱开配合,操作组件处于脱开模式。但是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很容易想到其它的实现手段,只要能够实现操作组件在配合模式和脱开模式之间切换即可。

譬如,驱动件与第一连接件或第二连接件不通过面与面接触来带动其转动,可以设置如插销,钢珠等等。

又如驱动单元包括沿所述轴向方向错开设置的两个驱动件,而连接单元包括一个连接件,通过连接件与与两个驱动件选择配合和不配合,来实现操作组件在配合模式和脱开模式之间切换。连接件与两个驱动件其中之一配合,操作组件处于配合模式;驱动件与两个驱动件均脱开配合,则操作组件处于脱开模式。

呈角度设置的第一抵靠面2083和第二抵靠面2084与呈角度设置的第一抵接面2103和第二抵接面2104面向设置。可以使操作元件280在周向上的旋转角度超过360度,如此可以方便操作元件80可以回复至合适位置。当然,也可将第一抵靠面2083和第二抵靠面2084与呈角度设置的第一抵接面2103和第二抵接面2104背向设置,或将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在轴向方向上位于同一直线,同样可以实现本发明创作构思。

而且,本领域技术人员很容易想到,在围绕轴向41转动的同时平动,还可以是同时在沿轴线方向和在垂直于轴线方向的平面内两个方向平动。

通过上文描述,本发明的多功能机230通过采用安装在壳体232上的操 作组件242,在不采用其它辅助工具的情况下,只需围绕轴向方向41两个不同的方向上驱动操作组件42,即可快速驱动锁紧件266相对于锁定件268在两个方向上转动,实现工作头236的快速安装或拆卸。操作界面非常简单、易于操作者掌握。

下面结合附图简单介绍本实施例具体操作过程。

图10所示,首先将工作头236安装在输出轴234的法兰盘258与锁定件268之间。将锁定件268插入输出轴234的空腔256后,其杆部278的顶端外螺纹与锁紧件266的螺纹孔277接触。这时,沿第一方向E驱动操作元件280,使得操作组件242由脱开模式移动至配合模式。具体可参见图13a至13c所示,沿第一方向E转动操作元件280,直到驱动件288的第一驱动面2883与第一连接件208的第二抵接面2084接触;驱动件288的第一配合面2885与第一连接件208的第一抵靠面2083接触。这时,驱动件288与第一连接件208配合,操作组件242移动至配合模式。在该模式下,驱动单元282和连接单元284以及操作元件280相对固定,沿第一方向E继续转动操作元件280,即可驱动锁紧件266围绕轴线X3转动,从而锁紧工作头36。

待锁紧件266与锁定件268完全锁紧后,则可以参见图13d。沿第二方向F转动操作组件280,促使驱动件288与第一连接件208脱开配合。这时,操作组件242移动至脱开模式。在该模式下,操作元件280带动驱动单元282围绕轴向方向41转动,但不会带动锁紧件266转动。这样,操作元件280移动至合适位置并被固定,进而防止锁紧件266带动操作组件242一起摆动。

通过上文对安装工作头236的操作步骤的介绍,很容易理解,拆卸工作头236时执行相反的操作即可。需要拆卸工作头236时,只需沿第二方向F驱动操作元件280,使操作组件242由脱开模式移动至配合模式。

具体可参见图10,沿第二方向F驱动操作元件280,使得操作组件242由脱开模式移动至配合模式。具体可参见图13d至13h所示,沿第二方向F转动操作元件280,直到驱动件288的第二驱动面2886与第二连接件210的第二抵接面2104接触;驱动件288的第二配合面2884与第二连接件210的第一抵接面2103接触。可参见13g,这时,驱动件288与第二连接件208配合,操作组件242移动至配合模式。在该模式下,驱动单元282和连接单元284以及操作元件280相对固定,沿第二方向F转动操作元件280,通过驱动单元282带动锁紧件266围绕轴线X3相对于锁定件268转动而松开螺纹 连接,使锁定件268轴向下移一定距离;最后,操作元件280继续旋转,直到锁紧件266与锁定件268完全脱开螺纹连接,此时可将锁定件268从输出轴234中拆下,取出工作头236。

具体实施方式三

下面结合图15简单介绍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三。实施方式三同实施方式二大部结构相同,所不的同的是夹紧装置338具体的结构。在本实施例中,驱动单元382为固定连接在操作元件380上的驱动件388。驱动件388包括背向设置的第一驱动面3881和第二驱动面3882。当然,驱动件388也可以与操作元件380一体成型。连接单元384包括设置在锁定件366上连接件310。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连接件310为凸起,所述凸起310包括背向设置的第一接触面3101和第二接触面3102。当驱动件388与连接件310配合,操作组件342处于配合模式;驱动件388脱开与连接件310配合,操作组件342处于脱开模式。

具体的操作如下,在操作元件380围绕输出轴的轴线X4沿第一方向E转动的时,可带动驱动件388一起转动。直至第一驱动面3881与第一接触面3101接触,使操作组件342处于配合模式。在该模式下,继续沿第一方向E转动,则可以驱动锁紧件366围绕轴线X4转动,从而锁紧工作头。

在锁紧后,可沿第二方向F转动,带动驱动件388脱开与连接件310的配合,使操作组件342处于脱开模式。在该模式,操作元件380带动驱动件388围绕轴线X4转动,但不会带动锁紧件366转动。这样,操作元件380移动至合适位置并被固定,进而防止锁紧件366带动操作组件342一起摆动。

需要拆卸工作头时,只需沿第二方向F驱动操作元件280,可带动驱动件388一起转动。直至第二驱动面3882与第二接触面3102接触,使操作组件342处于配合模式。在该模式下,继续沿第二方向F转动,则可以驱动锁紧件366围绕轴线X4转动,从而拆卸工作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