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架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文档序号:13078214阅读:406来源:国知局
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支架。

背景技术:
可展开和收缩的多功能支架由于使用便利,已经广泛地应用于各个领域,比如折叠床、折叠椅、折叠门,以及折叠工作台等。多功能支架一般包括若干个沿纵向和横向阵列排布的支撑柱,每个支撑柱在纵向和横向上分别至少具有一个与其相邻的支撑柱,还包括连杆,连杆活动地连接两个相邻的支撑柱,并且连杆可操作地控制相邻的支撑柱互相远离或靠近,使得支架展开或收缩。在家庭工具间或木材加工作坊内,支架上一般会铺设型材以用作工作台面从而为斜断锯、曲线锯等电动工具提供工作支撑,或者,铺设于支架上的型材直接作为电动工具切割加工的对象。不论是上述哪种情况,型材放置于支架上都需进行可靠的固定。但目前的支架上往往没有用以固定型材的器件,型材放置在展开的支架上容易跳动、滑移,导致放置在型材平面上的电动工具不稳定易滑落;如果型材作为待加工的工件,那么型材的跳动和滑移可能造成切割的精度不准,直接影响工件的加工效果。现有技术中也出现了为解决型材跳动和滑移的问题而改进的支架,在这类技术中,支撑柱的端部连接有支座,支座上偏离支撑柱中心的位置设有通孔,另有可插入通孔的固定件与支座配合使用,固定件周向可自转地插入支座的通孔,并且轴向不定位,可根据型材的厚度调整需插入支座的深度。这种支座及固定件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型材易滑移的问题,但是,固定件是偏心且插拔式地连接于支座的,若将其与支架一同收藏,则其在垂直于支撑柱的延伸方向上占用额外的收纳面积,不利于包装;而若将固定件拔下,很容易造成固定件丢失。从控制包装成本和使用便利性的角度来说,这样的固定件容易给用户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基于上述事实,有必要针对支架的型材固定问题做出进一步的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改进的支架,其具有固定型材的固定件,并且固定件不易丢失、不额外占用收纳空间。为解决这个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支架,包括:若干个支撑柱,沿纵向和横向阵列排布,每个支撑柱在纵向和横向上分别至少具有一个与其相邻的支撑柱;连杆,活动地连接两个相邻的支撑柱,可操作地控制所述相邻的支撑柱相互远离或靠近,从而使得所述支架展开或收缩;固定组件,用于支撑型材,包括垂直于支撑柱的延伸方向设置的支撑面,以及固定所述型材的固定件;所述固定件连接于所述支撑柱,并且可操作地在工作位置和收纳位置之间移动,所述固定件在所述工作位置时接收所述型材,所述固定件在所述收纳位置时在垂直于所述支撑柱的延伸方向的投影位于支撑面的投影内。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固定件连接于支撑柱,可操作地在工作位置和收纳位置之间移动,因而可随支架一同收纳,不易丢失;且固定件在收纳位置时在垂直于支撑柱的延伸方向的投影位于支撑面内,不占用支架的收纳空间。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固定件包括用于接收所述型材的开口,所述工作位置包括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所述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分别对应所述开口的不同朝向。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当所述固定件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开口平行于所述支撑柱的延伸方向。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当所述固定件位于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开口垂直于所述支撑柱的延伸方向。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固定件围绕一枢转轴可枢转地在所述工作位置和所述收纳位置之间移动。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枢转轴垂直于所述支撑柱的延伸方向。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固定件包括用于接收所述型材的收容部,所述收容部具有U型的开口。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收容部包括两个对称设置的支臂和连接所述两个支臂的中间臂,所述支臂由扭簧构成。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扭簧包括环绕体和由环绕体的两端延伸出的引脚,所述环绕体具有使所述两个引脚相互靠拢的预紧力。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固定组件包括可围绕所述支撑柱的延伸方向周向旋转的端盖,所述端盖连接所述固定件。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固定组件还包括可拆卸地连接于所述端盖上的顶盖,所述支撑面为所述顶盖的顶面。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支撑柱包括直杆和套接于所述直杆的套杆,所述套杆可相对所述直杆滑移。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支架包括至少四个支撑柱和至少8个连杆,所述支撑柱通过所述连杆互相接合并围成矩形。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位于所述矩形的四个顶点的支撑柱的支撑端设有2个连杆,落地端设有2个连杆。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位于所述矩形外围除去四个顶点以外的支撑柱的支撑端设有3个连杆,落地端设有3个连杆。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位于所述矩形内圈的支撑柱的支撑端设有四个连杆,落地端设有四个连杆。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另一个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附件,且其能够与固定件配合以方便地固定不同规格的型材。为解决这个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以上所述支架的附件,所述附件辅助所述固定件固定所述型材,包括抵压所述固定件的连接部和抵压所述型材的抵接部,所述连接部和所述抵接部之间距离可调以适配不同厚度的型材。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附件作用于固定件和型材之间,可以辅助固定件更加可靠地固定型材。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附件为楔形件,所述抵接部是楔形件的底面,所述连接部是楔形件的斜面。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斜面上设有用于卡位所述固定件的定位槽。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附件为凸轮件,所述凸轮件的一端设有第一凸轮部,所述第一凸轮部的凸轮面为所述抵接部,所述第一凸轮部的凸轮中心为所述连接部,所述凸轮件可围绕所述第一凸轮部枢转。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凸轮件的另一端设有第二凸轮部,所述第二凸轮部的凸轮半径大于第一凸轮部的凸轮半径。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另一个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改进的支架,其具有固定型材的固定件,并且固定件不易丢失、不额外占用收纳空间。为解决这个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支架,包括:若干个支撑柱,沿纵向和横向阵列排布,每个支撑柱在纵向和横向上分别至少具有一个与其相邻的支撑柱;连杆,活动地连接两个相邻的支撑柱,可操作地控制所述相邻的支撑柱相互远离或靠近,从而使得所述支架展开或收缩;固定组件,用于支撑型材,包括连接于所述支撑柱的支座和固定件;所述固定件具有开口,当所述支架展开时,所述固定件沿第一方向连接于所述支座,所述开口接收所述型材;当所述支架收缩时,所述固定件沿第二方向连接于所述支座,所述开口接收所述支座,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相反。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固定件可根据支架展开或收缩的状态调整与支座的连接方向,不易丢失,且支架收缩时固定件接收支座,不额外占用收纳空间。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支撑柱具有延伸方向,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支撑柱的延伸方向平行。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固定件包括安装板和设置于安装板一侧的两个夹爪,所述两个夹爪和所述安装板形成所述开口。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两个夹爪在所述支撑柱的延伸方向上的投影位于所述安装板内。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夹爪包括两个连接所述安装板的连接臂和连接所述连接臂的中间臂,所述两个连接臂相互平行。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连接臂包括弯折部,所述两个夹爪的弯折部朝相互靠近的方向延伸。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夹爪由金属丝制成。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安装板相对安装所述夹爪的一侧具有可支撑所述型材的支撑面。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安装板上设有通孔,所述支座上设有贯穿所述通孔的凸台。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固定件相对所述支座围绕所述支撑柱的延伸方向旋转。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另一个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改进的支架,其具有固定型材的固定件,并且固定件不易丢失、不额外占用收纳空间。为解决这个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支架,包括:若干个支撑柱,沿纵向和横向阵列排布,每个支撑柱在纵向和横向上分别至少具有一个与其相邻的支撑柱;连杆,活动地连接两个相邻的支撑柱,可操作地控制所述相邻的支撑柱相互远离或靠近,从而使得所述支架展开或收缩;固定组件,用于支撑型材,包括固定连接于所述支撑柱的支座和连接于所述支座的固定件;所述固定件包括连接部和收容部,所述支座上形成有收纳空间,所述连接部被收纳于所述收纳空间内,所述收容部突出于所述收纳空间,当所述支架展开时,所述收容部收容所述型材,当所述支架收缩时,所述收容部被收纳于相邻的支座上的所述收纳空间内。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固定件连接于支座,在支架展开时用于支撑型材,而在支架收缩时可被相邻支座的收纳空间收纳,不易丢失、且不额外占用支架的收纳空间。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支座包括若干个定位块和连接定位块的固定片,每个定位块和与其相邻的定位块之间形成第一空间,每个定位块和固定片定义第二空间,所述收纳空间包括所述第一空间和所述第二空间。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空间收纳所述连接部,所述第二空间收纳相邻的支座上的收容部。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定位块的个数为四,所述四个定位块围绕支座呈中心对称地设置,形成四个第一空间。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连接部可选择地收纳于任意两个相对的所述第一空间内。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支座上设有限定所述连接部的限位块,所述连接部上设有与所述限位块配合的限位部。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支座一体模塑成型。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固定件收容部具有U型的开口。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收容部和所述连接部一体成型。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固定件由金属丝折弯成型。附图说明图1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中的支架在展开状态的示意图;图2是图1中的支架的固定件在收纳位置的局部放大图;图3是图1中的支架的固定组件的装配示意图;图4是图2中的固定件在第一位置时的状态示意图;图5是图1中的固定件在第二位置时的状态示意图;图6是图5中的固定件与第一附件的配合示意图;图7是图5中的固定件与第二附件的配合示意图;图8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中的支架在展开状态的示意图;图9是图8中的支架的固定件以第二方向装配的示意图;图10是图8中的支架的固定件以第一方向装配的示意图;图11是图10中的固定件在支架展开状态时支撑型材的示意图;图12是图8中的支架在收纳状态时的俯视图;图13是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中的支架在展开状态的示意图;图14是图13中的支架的固定组件的装配示意图;图15是图14的固定组件的放大图;图16是图14的固定组件的俯视图;图17是图13中的支架在支撑型材时的状态图;图18是图14中的支架在收缩过程中的示意图;图19是图14中的支架在收缩完成时的示意图;图20是图13中的支架在收纳状态时的俯视图。100.支架(HPP)106.固定组件111.支持面102.支撑柱107.支座112.开口103.直杆108.支撑面113.收纳槽104.连杆109.底座114.收容部105.套杆110.固定件115.固定片116.支臂、扭簧152.第二型材252.第二型材118.中间臂X1.支撑柱的延伸方向X2.支撑柱的延伸方向120.环绕体Y1.枢转轴300.支架(MPP)122.引脚200.支架(oPP)302.支撑柱124.端盖202.支撑柱304.连杆125.安装孔206.固定组件306.固定组件126.顶盖208.支座308.支座128.螺纹部210.固定件310.固定件130.楔形件212.开口312.连接部132.楔形件的底面214.安装板314.收容部134.楔形件的斜面216.夹爪316.定位块136.定位槽218.连接臂318.第一空间140.凸轮件220.中间臂319.第二空间142.第一凸轮部222.弯折部320.限位块144.凸轮面224.支撑面322.固定片146.凸轮中心226.通孔350.第一型材148.第二凸轮部228.凸台352.第二型材150.第一型材250.第一型材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的实施例。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需要说明的是,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上”“下”、“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目的。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可伸缩的支架100,参见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中的支架100的示意图。在图1中,支架100呈展开状态,包括15个直立的支撑柱102,且这些支撑柱102沿纵向和横向阵列互相间隔地排布。定义图中左右方向为横向,上下方向为纵向,则15个支撑柱102在展开状态时,横向排列成3排,每排有5个支撑柱102;或者说纵向排成5个纵队,每个纵队有3个支撑柱102。当然,支架100所包含的支撑柱102的数量不限,可以更多,比如16个、20个或更多,用于铺设展台等较大型的设备;也可以仅有8个、6个,甚至只有四个,用作小型的座椅板凳等。继续参见图1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的支架100阵列中,支撑柱102沿纵向和横向排布,使得支架100整体形成矩形形状。在支架100的矩形阵列中,每个支撑柱102在纵向和横向上分别至少具有一个与其相邻的支撑柱102。比如,在本实施例中,处在矩形阵列外围的四个角上的支撑柱102在横向上有一个相邻的支撑柱102,在纵向上也仅有一个相邻的支撑柱102;处在矩形阵列外围的除四个角以外的其他支撑柱102在横向上有相对设置的两个相邻的支撑柱102,同时在纵向上有一个相邻的支撑柱102;或者在纵向上有相对设置的两个相邻的支撑柱102,同时在横向上仅有一个相邻的支撑柱102;而处在矩形阵列中心的3个支撑柱102则无论在横向上和纵向上都有两个相邻的支撑柱102。此处列举的是3×5的阵列中,支撑柱102在横向和纵向上的相邻支撑柱102的个数,事实上,无论支架100包括多少个支撑柱102,或者无论支撑柱102排布成横长纵短还是横短纵长的矩形,只要支架100能够形成矩形形状,支撑柱102在纵向和横向上的相邻的支撑柱102的个数都是有规律可循的,而且规律已如上总结。继续参见图1所示,支撑柱102在其纵轴线方向是可伸缩的。具体来说,支撑柱102包括分段连接的直杆103和套杆105,直杆103位于支撑柱102的下方,套杆105位于支撑柱102的上方。直杆103和套杆105都是圆柱杆,直杆103的外径小于套杆105的外径,套杆105套接在直杆103的外周,并且可相对直杆103沿支撑柱102的纵轴线滑移以使支撑柱102顶部和底部的距离伸长或缩小。套杆105和直杆103之间可设有滑动导向结构以方便相对滑移。直杆103和套杆105的材料建议由塑料件制成,一方面方便两者相对滑动,另一方面可以适度控制支架100整体的重量以使得用户使用时更便于携带。另外,值得注意的是,直杆103和套杆105的相对位置不影响支撑柱102的伸缩功能,在本实施例中,直杆103位于下方,套杆105设于直杆103的上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很容易由此想到,将套杆105设置于支撑柱102的下方,而直杆103设置在上方,同样能够使支撑柱102具备伸缩功能。继续参见图1所示,支架100还包括将相互间隔设置的支撑柱102联系在一起从而可以进行展开或收缩操作的连杆104,连杆104活动地连接每两个相邻的支撑柱102。也就是说,每两个相邻的支撑柱102之间至少连接有一个连杆104。在本实施例中,相邻的两个支撑柱102之间连接有两个连杆104,并且每个连杆104一端连接于其中一个支撑柱102的上方,另一端连接于其中另一个支撑柱102的下方。换言之,在相邻的两个支撑柱102之间,两个连杆104相互交叉。在本实施例中,相邻的两个支撑柱102之间的两个连杆104呈X型铰接,即两个连杆104在连接部位连接,且两个连杆104可围绕中间的连接点枢转。当交叉连接的两个连杆104相对枢转时,两个连杆104之间的横向距离增大或减小,使得相邻的两个支撑柱102相互远离或靠近,从而可使支架100展开或收缩。如上所述,当呈X型交叉连接的两个连杆104在相对转动时,两个连杆104之间的横向距离增大或减小,值得注意的是,与此同时,两个连杆104之间在竖直方向的距离也相应地减小或增大。在本实施例中,连杆104的两端分别连接于直杆103和套杆105上,因而当呈X型铰接的两个连杆104相对旋转时,两个连杆104连接于套杆105的一端会带动套杆105相对直杆103向上或向下滑动,因而在相邻的两个支撑柱102相互远离或靠近的同时,支撑柱102的高度也在缩短或伸长。换言之,在支架100由收缩状态转向展开状态时,支撑柱102相互远离且同时支撑柱102的高度缩短,反之,同理。总之,当支架100处于展开状态时,相较于支架100收缩的状态,支架100在横向和纵向上扩张,而在竖直方向上缩短。继续参见图1所示,每个支撑柱102在纵向和横向上分别至少连接有两个连杆104,在本实施例中,对应于每个支撑柱102在矩形阵列的横向和纵向上的具体位置,其连接的连杆104的个数是与其相邻的支撑柱102的个数的两倍。举例来说,处在矩形阵列外围的四个角上的支撑柱102在横向和纵向上各连接有两个连杆104;处在矩形阵列外围的除四个角以外的其他支撑柱102在横向上连接有四个连杆104,同时在纵向上连接有两个连杆104;或者在纵向上连接有四个连杆104,同时在横向上仅连接有两个连杆104;而处在矩形阵列中心的3个支撑柱102则无论在横向上和纵向上都连接有四个连杆104。当然,支撑柱102和连杆104的配合结构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其他的实施方式中,支撑柱102也可以是一体设置的。比如,支撑柱102沿其纵轴线方向设有导向结构如滑槽,两个连杆104指向支撑柱102下方的一端相对固定,指向支撑柱102上方的另一端设有滑块,滑块活动地连接于支撑柱102的滑槽内。这样,当两个连杆104相对旋转时,两个指向上方的端部带动滑块沿着支撑柱102在纵轴线方向上升或下降,同样使得两个连杆104在竖直方向的距离伸长或缩短。当然,滑块也可同时设置在两个连杆104指向支撑柱102下方的那一端,而指向支撑柱102上方的一端相对固定地连接在支撑柱102的上部。或者,连杆104的一端相对固定于支撑柱102的上部或下部,连杆104的另一端设有套接结构,该套接结构可套接于支撑柱102的外周并可沿支撑柱102的外周滑动,这样也可使两个连杆104沿支撑柱102的纵轴线方向距离可调。当然,本领域技术人员还可以想到很多其他能够实现连杆104和支撑柱102互动关系的替代结构,此处不再赘述。前述提到支撑柱102为圆柱杆,以便于套杆105相对直杆103滑动,当然,支撑柱102的横截面也可以是矩形、三角形或其他形状。譬如,当选择用上述一体设置的支撑柱102时,滑块可在横截面为矩形的滑槽内滑动。继续参见图1所示,下面简述有关连杆104和支撑柱102的连接结构。上述的内容曾提到,连杆104的端部相对固定地连接于支撑柱102的上方或下方。在本实施例中,连杆104的端部可枢转地连接于直杆103或套杆105。具体来说,支架100包括用于在支撑柱102的下方可枢转地连接连杆104的底座。底座包括底部的支持面111,支持面111上设有一个用于接收直杆103的圆形收纳槽113,圆形收纳槽113的外周设有四个固定片115,每个固定片115用于可枢转地接收连杆104的端部。连杆104的端部设有通孔(图中未示出),固定片115上设有与连杆104的通孔对应的孔(图中未示出),另外有销钉或螺钉依次穿过固定片115和连杆104端部的孔,再通过螺母或其他紧固件进行固定,使得连杆104可围绕销钉或螺钉的中心轴枢转。当然,如果支撑柱102的横截面是矩形或其他形状,收纳槽113的形状需要相应做出调整。由于在支架100的矩形阵列中所处的位置不同,有的底座109的四个固定片115均连接有连杆104,如处在矩形阵列中心位置的3个底座109;也有的底座109仅有两个固定片115上连接有连杆104,比如处于矩形阵列外围四个角上的底座109。在别的实施方式中,底座109可以是其他结构。比如,底座109可以包括呈L形、T形以及十字形设置的结构,底座109均包括沿支撑柱102的纵轴线方向收容直杆103的收纳槽113,另外,支座107在垂直于纵轴线的平面上的形状根据其在支架100矩形阵列中的位置不同而变化。举例来说,处于矩形阵列的四个角的底座109可以采用L形结构,即底座109在垂直于支撑柱102纵轴线的平面上有沿横向和纵向延伸的收容槽,收容槽可通过销轴穿孔的方式枢转地连接连杆104的端部。而处于矩形阵列外围的其他底座109可以采用T形结构,即底座109的横向上相对设置有两个收容槽,纵向上设置有一个收容槽;或者底座109的纵向上相对设置有两个收容槽,横向上设置有一个收容槽,收容槽以同样的销轴结构枢转地连接连杆104的端部。同理,处于支架100的矩形阵列的中心的底座109可以采用十字形结构,因为位于矩形阵列中心的支撑柱102在纵向上需要连接两个相对设置的连杆104,横向上也同样如此。参见图1所示,当支架100展开时,构成矩形阵列的支撑柱102收缩成同一高度,形成齐平的顶部,这样的顶部通常用于支撑型材以用作展台、工作台面,或者被支撑的型材本身作为切割工具的待加工工件。在市场上常见的支架100中,支撑柱102的顶部设有用于接收套杆105和连杆104的端部的支座107,支座107的结构与底座109相同。在这样的方案中,支座107的上表面为光滑的平面,支座107上没有用于固定型材的器件,当将较大面积的型材放置于支架100的顶部时,单靠按点阵分散的支座107来支撑型材往往不够,特别是当型材作为工件被切割成若干块时,较小的型材块就会因受力不平衡而滑动、移位,甚至翻转掉落。参见图4、图5所示,为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中的小型支架100的示意图。在本实施例中,支架100包括6个支撑柱102,这6个支撑柱102按2×3的阵列排布。这样的小型支架100一般用于工作台支撑。6个支撑柱102的顶部齐平,型材平铺于支撑柱102的顶部可获得良好的支撑。为了固定型材,防止其滑移出支撑柱102而致翻转或其它意外,本实用新型的支架100包括用于支撑型材的固定件110或固定组件106。参见图1至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在本实施例中,固定组件106包括支座107,支座107连接于支撑柱102顶端,支座107包括垂直于支撑柱102的延伸方向X1设置的支持面111。另外,支座107上还设有可枢转地连接连杆104端部的结构,至于支座107与连杆104端部的具体连接结构,可参见直杆103与连杆104另一个端部的连接方案,即支座107的外周设有用于可枢转地连接连杆104端部的固定片115。当然,固定片115也可以被L形、T形或十字形的槽所替代,此处不再详述。当然,支座107可以与支撑柱102顶端一体设置。参见图2、图3所示,固定组件106包括固定型材的固定件110,固定件110活动地连接于支座107上,并且可操作地在工作位置和收纳位置之间移动,固定件110在工作位置时接收型材,并且固定件110在收纳位置时在垂直于支撑柱102的延伸方向X1的投影位于支持面111内。也就是说,固定件110可随支架100一同收纳,不易丢失,且收纳时不额外占用支架100的收纳空间。参见图2所示,固定件110围绕一枢转轴Y1可枢转地在工作位置和收纳位置之间移动,该枢转轴Y1垂直于支撑柱102的延伸方向X1。也就是说,固定件110在第一位置、第二位置以及收纳位置之间移动,第一、第二位置对应的是支架100的展开状态,当支架100展开时,固定件110接收和固定型材;而收纳位置对应支架100的收缩状态,即在支架100收缩时,固定件110在垂直于支撑柱102的延伸方向X1隐藏于支撑面108的投影范围内,不会额外占用支架100的收纳空间。继续参见图2和图3所示,固定件110包括用于接收型材的收容部114,收容部114具有U型的开口112,U型的开口112即为固定件110的开口112。收容部114可围绕枢转轴Y1枢转。收容部114包括两个支臂116和连接两个支臂116的中间臂118,支臂116由扭簧116构成。扭簧116包括环绕体120和由环绕体120延伸出的引脚122,环绕体120具有使两个引脚122相互靠拢的预紧力。具体来说,支臂116由金属丝绕制而成,金属丝呈螺旋形盘绕若干圈形成环绕体120,环绕体120的两端分别延伸出作为支臂116的引脚122,盘绕的环绕体120使得两个引脚122相互靠拢,从而使得支臂116向内收紧,进而使得收容部114具有总是趋向紧缩的预紧力。在本实施例中,两个支臂116和中间臂118一体成型,即收容部114一体成型并由同一材料制成。继续参见图2和图3所示,固定组件106包括可围绕支撑柱102的延伸方向X1周向旋转的端盖124,固定件110连接于端盖124。端盖124可周向旋转地设于支座107的上方,具体的结构可以是,支座107顶端设有圆柱形的凸台(图中未示出),端盖124上设有对应凸台的通孔(图中未示出),通孔的直径略大于凸台的外径,端盖124可通过通孔套设于该凸台的外壁,因而可相对支座107周向旋转。当然,凸台和通孔的位置可以相互调换。参见图3所示,端盖124的外周上相对地设置有两个沿径向延伸的安装孔125,固定件110两个支臂116的端部插入安装孔125内。如此,固定件110不但可以围绕枢转轴Y1枢转,而且由于端盖124可周向旋转,固定件110也可以围绕支撑柱102的延伸方向X1上旋转。这样,固定件110可以根据型材的位置灵活地调节固定方向。继续参见图2和图3所示,固定组件106还包括可拆卸地连接于端盖124上的顶盖126,顶盖126具有顶面,顶面即是固定组件106的支撑面108。顶盖126下方设有螺纹部128,支座107上的凸台中空,其内设有内螺纹(图中未示出),顶盖126通过螺纹配合可拆卸地连接于支座107上。由于顶盖126的顶面直接与型材接触,很容易磨损,因而可拆卸的设置使得用户可根据磨损情况选择更换顶盖126。当然,顶盖126与支座107的可拆卸连接方式不拘于此,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根据实际需要灵活设置。另外,通过选择更佳的顶盖126制作材料也可以从一定程度上避免顶盖126的过早磨损。参见图4、图5所示,为了适应型材的规格和不同的固定需求,固定件110至少包括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固定件110包括用于接收型材的开口112,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分别对应开口112的不同朝向。为了区分不同规格的型材以便描述,本说明书中列举实际生产生活中常见的两种规格,分别定义宽度和厚度近似而长度较大的型材为第一型材150,同时定义长度和宽度远大于厚度的型材为第二型材152。参见图4所示,当固定件110位于第一位置时,开口112平行于支撑柱102的延伸方向X1。即固定件110在第一位置时,开口112朝上,便于从厚度方向固定第一型材150。在图中所示的固定方式中,先将两个第一型材150分别支撑于两列或两行支撑柱102上,最后再将第二型材152铺设于第一型材150的顶面上,利用第一型材150来支撑第二型材152,使得第二型材152和固定组件106的顶盖126之间留有一段空隙以防止顶盖126遭到锯类工具的切割。在其他的固定方式中,也可以调整固定件110的转向,从而使第二型材152固定于两行(或两列)第一型材150之间并支撑于顶盖126之上。参见图5所示,当固定件110位于第二位置时,开口112垂直于支撑柱102的延伸方向X1,便于直接固定第二型材152。继续参见图5所示,支架100常常用于支撑第二型材152,由于第二型材152的厚度一般小于固定件110开口112的宽度,因而需要借助另外的附件才能固定住型材。针对这个问题,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用于支架100的附件,附件辅助固定件110固定第二型材152,附件包括抵压固定件110的连接部和抵压第二型材152的抵接部,连接部和抵接部之间距离可调以适配不同厚度的第二型材152。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两种附件,包括第一附件和第二附件。下面分别简要介绍这两种附件。参见图6所示,第一附件为楔形件130,楔形件的底面132为抵接部,楔形件的斜面134为连接部。进一步,斜面上设有用于卡位固定件110的第一空间136。当楔形件130配合固定件使用时,参见图7所示,第二附件为凸轮件140,凸轮件140的一端设有第一凸轮部,第一凸轮部的凸轮面为抵接部,第一凸轮部的凸轮中心为连接部,凸轮件140可围绕第一凸轮部枢转。凸轮件140的另一端设有第二凸轮部,第二凸轮部的凸轮半径大于第一凸轮部的凸轮半径。参见图8到图1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在本实施例中,固定组件206包括连接于支撑柱202的支座208和固定件210,固定件210具有开口212。参见图9所示,当支架200展开时,固定件210沿第一方向连接于支座208,开口212接收第一型材250;当支架200收缩时,固定件210沿第二方向连接于支座208,开口212接收支座208,其中,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相反。这样,固定件210可根据需要调整与支座208的连接方向,保证在支架200收缩时,固定件210不用额外占据收纳空间,而支架200在打开状态时,固定件210可接收型材,以便更好地支撑和固定型材。为了区分不同规格的型材以便描述,本说明书中列举实际生产生活中常见的两种规格,分别定义宽度和厚度近似而长度较大的型材为第一型材250,同时定义长度和宽度远大于厚度的型材为第二型材252。参见图9所示,第一方向与支撑柱202的延伸方向X2平行。进一步地,第一方向与支撑柱202的延伸方向X2共线。也就是说,当固定件210的开口212接收第一型材250时,第一型材250被固定的位置位于所在支撑柱202的纵轴线上而没有偏移,因而支撑稳定,不易使支架200发生晃动。参见图10、图11所示,固定件210包括安装板214和设置于安装板214一侧的两个夹爪216,并且两个夹爪216和安装板214形成开口212。夹爪216和安装板214形成U型的收纳空间,用于接收和支撑第一型材250。在本优选实施例中,两个夹爪216在支撑柱202的延伸方向X2上的投影位于安装板214内。也就是说,两个夹爪216在安装板214一侧是位于安装板214的表面的投影范围内,在支架200收缩时,安装板214的表面积占用了垂直于支撑柱202的延伸方向X2的收纳面积,因而,支架200的收纳面积可以控制在较小的数值范围内。继续参见图10、图11所示,每个夹爪216包括两个连接安装板214的连接臂218和连接两个连接臂218的中间臂220,该两个连接臂218相互平行。连接臂218包括弯折部222,两个夹爪216的弯折部222朝相互靠近的方向延伸。弯折部222的设置使得固定件210的开口212对固定于其中的第一型材250施加一定的夹紧力,防止第一型材250从中松脱。当固定件210以第一方向连接于支座208时,夹爪216可以对第一型材250进行夹持,从而保证第一型材250得到稳定的支撑。在图11所示的状态下,先利用固定件210夹持第一型材250,再将第二型材252搭设于第一型材250之上,可防止锯类工具在工作时切割到支架200的本体部分。优选地,两个夹爪216由金属丝制成。优选地,该金属丝为铁丝。铁丝的韧性较好,可承受一定的弯曲变形,且铁金属的成本相对比较低廉。当然,可用其他的金属替代,或者,也可以用强度较好的其他材料制成夹爪216,此处不再一一列举。再参见图8、图9所示,安装板214相对安装夹爪216的一侧具有可支撑型材的支撑面224。也就是说,当固定件210沿第二方向连接于支座208时,安装板214相对安装夹爪216的一侧位于支撑柱202的顶端,其上具有可支撑型材的支撑面224,可以在支架200呈打开状态时用于平放第二型材(图中未示出)。参见图9、图10所示,在本优选实施例中,安装板214上设有通孔226,支座208上设有贯穿通孔226的凸台228,因而安装板214可通过通孔226和凸台228的配合可拆卸地连接于支座208上。当然,凸台228上需要设置卡位结构以对安装板214进行限位,防止安装板214被随意地从支座208上取下。这样,安装板214和支座208的连接是可以拆卸的,用户可以根据需要选择固定件210以第一方向还是第二方向相对支座208进行连接。优选地,固定件210相对支座208可围绕支撑柱202的延伸方向X2旋转。如此,固定件210可根据需要旋转,以使开口212适应型材需要固定的角度和方向。当然,安装板214和支座208的连接结构可以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惯常想到的其他实施方式,这里不再赘述。参见图10所示,当固定件210沿第一方向安装于支座208时,安装板214连接夹爪216的一侧位于支撑柱202的顶端,夹爪216和安装板214形成的开口212用于接收第一型材(图中未示出),此时的支架200应当是展开状态。参见图9、图12所示,当固定件210沿第二方向安装于支座208时,安装板214相对安装夹爪216的一侧位于支撑柱202的顶端,支撑面224可用于支撑第二型材(图中未示出),开口212接收支座208。此时的支架200可以是展开状态,利用支撑面224支撑型材;也可以是收缩状态(如图12所示的俯视图),此时的固定组件206占用的收纳空间最小。参见图13到图20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三实施例。在本实施例中,固定组件306包括连接于支撑柱302的支座308和连接于支座308的固定件310,其中,固定件310包括连接部312和收容部314,支座308上形成有收纳空间,连接部312被收纳于收纳空间内,收容部314突出于收纳空间,当支架300展开时,收容部314收容型材,当支架300收缩时,收容部314被收纳于相邻的支座308上的收纳空间内。固定件310连接于支座308,在支架300展开时用于支撑型材,而在支架300收缩时可被相邻支座308上的收纳空间收纳,因而固定件310不易丢失,而且不额外占用支架300的收纳空间。参见图13、图14所示,支架300在展开状态时,支撑柱302相互远离,每个支撑柱302上设有固定组件306,固定组件306不但连接支撑柱302和连杆304,而且方便支架300对型材的支撑和固定。其中,支座308包括若干个定位块316和连接定位块316的固定片322,在本实施例中,定位块316的个数为4。每个定位块316和与其相邻的定位块316之间形成第一空间318。在本实施例中,四个定位块316围绕支座308呈周向对称地设置,四个定位块316共形成四个第一空间318,第一空间318形成为支座308收纳空间的一部分。继续参见图14所示,每个定位块316和与其连接的固定片322之间形成有角度的空间,本实用新型定义其为第二空间319。第二空间319形成为支座308收纳空间的另一部分,也就是说,上述的收纳空间包括第一空间318和第二空间319。参见图15、图16所示,固定组件306包括相互连接的固定件310和支座308,上述收纳空间用于收纳固定件310。固定件310包括用于连接支座308的连接部312和用于接收型材的收容部314,其中,连接部312收纳于第一空间318内,收容部314可被相邻支座308上的第二空间319收纳。在本实施例中,连接部312可选择地收纳于任意两个相对的第一空间318内。每两个相对的第一空间318构成Z形的路径,为了便于固定以防脱离,连接部312通过呈Z形路径的两个第一空间318进行限位,当然,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定位块316的个数不同,第一空间318形成的形状也相应改变,因而连接部312也可经由其他形状和个数的第一空间318进行限位。优选地,固定件310的收容部314具有U型的开口,在本实施例中,收容部314和连接部312一体成型,固定件310由金属丝折弯成型。继续参见图15所示,支座308上设有限位块320,限位块320用于对连接部312进行连接定位,从而使固定件310的收容部314能够稳固地支撑型材。在本实施例中,连接部312可拆卸地连接于限位块320。具体地,连接部312可枢转地连接于限位块320并可从限位块320拆卸下来。限位块320具有弧形的外部轮廓,连接部312上具有与限位块320形配的圆弧段。连接部312一端通过圆弧段连接于限位块320,另一端穿过定位块316之间的第一空间318而与收容部314连接。继续参见图16所示,由于定位块316和限位块320(图中未示出)周向对称的设置方式,固定件310可有四种不同的定位方式,连接部312可择一地与四个限位块320连接,从而方便固定组件306根据具体需要来调整固定件310的连接方向,以便适应型材的支撑需求。在本实施例中,支座308一体模塑成型。参见图17所示,支架300展开时,相邻两列的支撑柱302上的固定件310相对地连接于支座308上,收容部314突出于收纳空间且分别收纳一个第一型材350,用户再利用两列第一型材350所形成的平面支撑第二型材352。这样支撑时,第二型材352与支座308的顶面之间具有一定的距离,可避免支座308遭到锯类工具的切割。当然,支座308的顶面是平整的支撑面,如果只是需要搭设成展台,则类似第二型材352的台面可直接铺设于支座308的顶面上。参见图18、19所示,支架300在收缩时,两个相邻的支撑柱302相互靠近,突出于收纳空间的固定件310的收容部314也相互靠近,当两个支座308互相接触时,收容部314进入相邻支座308上的第二空间319内从而被收纳,也就是说,两个收容部314互相进入对方支座308的第二空间319内,从而使得支座308以最小的尺寸被收纳。参见图20所示,当支架300收纳完成后,各个支座308紧密靠近呈矩形,固定件310收纳于支座308的收纳空间内,连接可靠且不易丢失,不额外占用支架300的收纳空间。上述对各元件的定义并不仅限于实施方式中提到的各种具体结构或形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对其进行简单地熟知地替换。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想到的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有其他的实现方式,但只要其采用的技术精髓与本实用新型相同或相近似,或者任何基于本实用新型做出的变化和替换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