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切纸机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文档序号:13040076阅读:386来源:国知局
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印刷行业的辅助设备,尤其是涉及一种切纸机。

背景技术:
切纸机是印刷行业用于将堆成纸垛的原纸裁切成一定的规格尺寸的设备。切纸操作时,需要操作人员将纸张从纸垛搬运到切纸机的切纸平台上,然后用压纸机构将纸张压紧,再用切纸装置裁切纸张。现有的切纸机存在如下问题:首先,由于纸垛的高度与切纸机的切纸平台高度不一致,特别是,当切纸刚开始时,纸垛的高度较高,操作人员需要手臂举高搬运;当纸垛的高度降低后,需要操作人员弯腰搬运,从而极大地增加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其次,压纸机构通常采用左右两个油缸驱动用以压紧纸张的压架,压架容易因左右油缸的动作不同步而产生倾斜,特别是,如果切纸平台上需要裁切的小规格纸张放置位置不居中,由于左右两个油缸的驱动力是相同的,而纸张与压架的接触点偏向压架的一侧,因此,此时的压架会出现向一侧倾斜的现象,不仅难以将纸张平实地压紧,同时倾斜的压架容易出现卡死现象;另外,由于油缸的动作快慢是基本不变的,也就是说,压架在整个下降过程中的速度是固定不变的,因此,不仅造成压架的升降效率低,并且在压架下降与纸张接触的瞬间容易因压架的速度过快造成对表层纸张的损坏。为了减轻操作人员的工作强度,人们发明了一下用于切纸机的升降装置。例如,在中国专利文献上公开的一种“切纸机用升降台”,公告号为CN204737685U,包括剪叉式举升机构,剪叉式举升机构连接液压系统,液压系统作为动力系统,液压系统连接电气系统,电气系统作为控制系统,剪叉式举升机构上部设有平台,剪叉式举升机构外部设有风琴罩,剪叉式举升机构包括多个铰接成X型的矩形框架,所述液压系统包括油缸,油缸两端分别连接矩形框架两端横梁,所述油缸还连接有截止阀,截止阀连接油箱,所述油缸底部设有泄油孔,所述电气系统设有热元件及互锁机构。该升降台可对大量纸张进行提升,减轻了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同时在意外停电时截止阀可将油缸中的液压油引回油箱,保证平台应急时安全降落;而热元件以及互锁机构可起到过载热保护作用,并避免人为的误操作,从而提高系统的安全性。然而当升降平台上的纸张高度逐步降低时,需要人工调整升降平台的高度,以便使纸张的高度与切纸机的切纸平台基本保持一致,从而降低工作效率,并且当操作人员未及时调整升降平台高度时,会造成操作人员的弯腰搬运,加大操作人员的工作强度。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个目的是为了解决采用现有的切纸机所存在的升降装置不能根据待裁切纸张高度的变化自动调整升降平台高度的问题,提供一种具有纸张升降装置的切纸机,其升降装置可及时地根据升降平台上待裁切纸张高度的变化自动调整升降平台高度,从而确保待裁切纸张高度始终与切纸机的切纸平台保持基本一致,有效地提高生产效率,并降低操作人员的工作强度。本实用新型的第二个目的是为了解决采用现有的切纸机所存在的压纸机构的压架容易产生倾斜、纸张位置偏移时压架对纸张的压力不平衡以及压架的升降效率低、压架在压紧纸张时容易损坏表层纸张的问题,提供一种切纸机,其压纸机构可始终保持对切纸平台上的纸张均衡施压,有效避免压架向一侧倾斜,并可显著提高压架的升降效率,避免压架对表层纸张的损坏。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切纸机,包括具有切纸平台的切纸装置、压纸机构以及设置在切纸装置旁侧具有升降平台的升降装置,所述升降装置包括竖直向上的主缸套,在主缸套内设有同轴地套接在一起的若干副缸套,在最内侧的副缸套内设有升降杆,所述主缸套的底部为工作腔,升降杆的上端连接升降平台,所述副缸套的下端面上设有一体的压板,在压板的中心设有分压孔,由内至外的各副缸套下端压板上的分压孔逐步增大,所述压纸机构包括机架、压架、驱动压架下降的单作用的驱动油缸以及驱动压架上升复位的压架复位机构,驱动油缸的活塞杆通过联动机构与压架的两端相关联,所述驱动油缸的缸体在远离工作腔一端设有与驱动油缸的活塞杆密封配合的回油罩,回油罩的内腔与驱动油缸的回油管路相连通,驱动油缸靠近回油罩一侧的活塞杆侧面设有沿轴向延伸的节流槽,节流槽由靠近回油罩一侧并与回油罩的内腔连通的驱动段以及延伸至驱动油缸的活塞的压纸段串接而成,所述压纸段的横截面面积自与驱动段连接一端至靠近所述活塞一端逐步减小。本实用新型的升降装置采用液压系统驱动升降平台升降,需要切纸时,主缸套内所有副缸套以及升降杆均位于下极限位置,也就是说,所有副缸套底部的压板以及升降杆的底面叠合在一起,升降杆以及内侧副缸套抵压相邻外侧副缸套的压板。先将纸垛用叉车堆放到升降平台上,此时的纸张具有额定的最大重量。然后启动升降装置,液压油即进入主缸套底部的工作腔,每个副缸套底部的压板以及升降杆均受到液压作用,从而使每个副缸套以及升降杆均形成一个上升的推力。这样,外侧副缸套的压板所受到的液压力即可作用在相邻内侧副缸套或升降杆上,并最终全部传递到升降杆上,因而此时的升降杆具有最大的液压驱动力,所有的副缸套和升降杆一起从主缸套内向上伸出,从而克服纸张的重量推动载有纸张的升降平台上升,使纸张的高度与切纸装置的切纸平台基本齐平,便于操作人员的搬运,降低操作人员的工作强度。特别是,当升降平台上的上层纸张被搬到切纸平台上裁切后,升降平台上的纸张高度随之降低,升降平台上纸张的重量相应地减轻,推动升降平台上升的推力自然地下降,当升降平台上纸张的重量下降到一定值时,升降平台无需最外侧副缸套的液压力即可推动升降平台上升,因而此时最外侧的副缸套保持静止状态,内其余的副缸套则与升降杆一起从最外侧的副缸套内向上伸出,从而克服纸张的重量推动载有纸张的升降平台上升,使纸张的高度与切纸装置的切纸平台继续保持齐平。随着升降平台上纸张高度的逐步降低,主缸套内的各副缸套依次向上伸出推动升降平台逐步上升,因而可使纸张的高度与切纸平台始终保持齐平,使操作人员可始终保持站立状态即可方便地将升降平台上的纸张搬运到切纸平台上,从而显著地提高切纸的效率。另外,本实用新型的压纸机构由驱动油缸通过联动机构拉动压架下移,一方面与升降装置形成一个液压系统,有利于简化结构和控制,另一方面有利于压架左右两侧的同步下降,压架可始终保持对切纸平台上的纸张均衡施压,当需要裁切的小规格纸张在切纸平台上的放置位置不居中,可有效避免压架向一侧倾斜。特别是,单作用的驱动油缸一侧为工作腔,另一侧腔体通过节流槽与缸体外端由回油罩构成的腔体相连通,而回油罩的内腔又与液压系统的回油管路相连通,因此,缸体的另一侧即形成与液压系统的油箱连通的回油腔。当驱动油缸开始工作时,其一侧的工作腔开始进油并驱动活塞向回油腔一侧移动,从而拉动压架下移,此时回油腔的容积逐步减小,回油腔内的液压油即可通过节流槽进入回油罩内,再通过回油管路流回油箱,节流槽可起到控制液压油回流的流量的作用。由于节流槽是由驱动段、压纸段串接而成的,因此,在驱动油缸开始工作阶段,节流槽上横截面面积较大的驱动段起作用,相应地,液压油回流速度快,活塞可以较快的速度移动,从而使压架可快速下移,有利于提高其升降效率。当压架靠近切纸平台上的纸张时,节流槽上的压纸段起作用,由于其横截面面积逐步减小,因此,液压油回流速度放慢,活塞的移动速度相应地降低,从而使压架可慢速下移,实现压架的柔性压纸,避免对表层纸张的损坏。作为优选,所述副缸套中内侧的副缸套适配在相邻的外侧副缸套底部压板的分压孔内,副缸套靠近底部的外侧壁上设有密封限位环,密封限位环的外侧壁上设有密封圈,副缸套靠近上端内侧壁上设有限位挡圈,当升降平台位于下极限位置时,内侧副缸套的密封限位环贴靠相邻的外侧副缸套的压板,且各副缸套的密封限位环高度相同,各副缸套的限位挡圈高度相同。由于各副缸套的密封限位环高度相同,各副缸套的限位挡圈高度相同,因而各副缸套的升降行程相同,确保升降平台每次的上升高度一致。这样,在升降平台上的纸张下降一定高度后,升降平台可自动上升一个固定的高度,以便使纸张高度始终与切纸平台保持基本持平。此外,每个副缸套下侧通过密封限位环与相邻的外侧副缸套形成密封滑动配合,而副缸套的上侧则与相邻的外侧副缸套上的限位挡圈形成滑动配合,从而使副缸套的上下两侧均得到滑动支撑,确保副缸套的平稳升降。作为优选,各副缸套底部的压板面积相同,从而使每个副缸套所承受的液压力相同,进而可确保在纸张高度下降一定量后升降平台可及时地上升。作为优选,所述主缸套的内侧壁在靠近底面处设有垫圈,从而使副缸套与主缸套的内侧底面之间具有间隙,从而可形成有效的工作腔。作为优选,在连接主缸套底部工作腔的进油管路上设有调压阀。通过设定调压阀的压力,可调节副缸套所产生的上升推力,当升降平台上的纸垛重量较轻时,我们可调小调压阀的压力,从而确保在升降平台的第一次上升时,所有副缸套与升降杆一起同步上升;当升降平台上的纸垛高度较低时,我们可调高调压阀的压力,从而使升降平台在第一次上升时,外侧的两个副缸套之间可形成相对移动,从而调高升降平台的初始上升高度,确保纸张高度与切纸平台基本持平。作为优选,所述联动机构包括左右两根竖直向下并与机架滑动连接的导向杆,在左右两根导向杆下方分别设有可转动的转动支架,左右两根导向杆的上端分别连接在压架的左右两端,所述转动支架上设有径向地竖直向下延伸的驱动滑槽和径向的拨动滑槽,拨动滑槽远离转动支架转动中心的外端向上倾斜,一与机架滑动连接的水平的联动杆的两端分别可移动地卡位在两个转动支架对应的驱动滑槽内,左右两侧的导向杆下端分别可移动地卡位在两个转动支架对应的拨动滑槽内,所述联动杆与驱动油缸的活塞杆相关联。由于左右两侧的转动支架通过联动杆形成同步转动,因此可确保压架左右两侧的同步下降,压架可始终保持对切纸平台上的纸张均衡施压,当需要裁切的小规格纸张在切纸平台上的放置位置不居中,可有效避免压架向一侧倾斜。特别是,由于驱动滑槽的初始状态是竖直向下的,并且联动杆水平布置,因此,当联动杆水平移动时,联动杆卡位在驱动滑槽的端部沿着驱动滑槽向外移动,并且联动杆相同的水平移动距离所对应的转动支架的转动角度会逐渐减小,也就是说,联动杆在保持水平匀速移动时,转动支架的转动速度会逐步降低;相反地,因为拨动滑槽远离转动支架转动中心的外端向上倾斜,因此,在转动支架转动时,拨动滑槽逐步由倾斜状态转动至水平状态,并且转动支架相同的转动角度所对应的导向杆的下移距离会逐步减小。这样,联动杆在水平移动时,由导向杆拉动的压架的下移速度会逐步降低,从而实现压架下移速度的由快至慢,因而可显著提高压架的升降效率,并且有效地减缓压架下移到位时的速度,从而有效地避免压架下移速度过快对切纸平台纸垛上表层纸张的损坏。作为优选,所述联动杆包括左联动杆和右联动杆,所述驱动油缸的缸体与机架固定连接,驱动油缸的活塞杆两端分别与左联动杆、右联动杆同轴连接。由于驱动油缸的活塞杆与左、右联动杆同轴连接,因此,一方面可通过一个驱动油缸同时驱动左右两个转动支架转动,有利于简化结构,同时可实现两个转动支架的同步转动,实现压架的均衡升降,进而确保切纸平台上纸张的均匀受压。作为优选,所述机架上设有联动杆轴承座,所述联动杆滑动连接在联动杆轴承座内,所述压架复位机构包括套设在联动杆上的复位弹簧,联动杆上设有限位挡环,所述复位弹簧一端抵靠限位挡环,另一端抵靠联动杆轴承座。当驱动油缸带动联动杆向一侧移动时,压架下行压纸,此时的复位弹簧被压缩;当切纸结束时,驱动油缸不工作,复位弹簧带动联动杆反向移动,压架则上升复位。也就是说,本实用新型通过一个复位弹簧即可实现两个转动支架的同步转动,以便确保压架的平稳上升复位。作为优选,所述驱动油缸的活塞杆通过调节螺套与联动杆同轴连接,所述驱动油缸的活塞杆以及联动杆分别与调节螺套的两端螺纹连接,并且活塞杆和联动杆的螺纹旋向相反。当我们可动调节螺套时,联动杆与活塞杆相对靠近或分开,从而调整联动杆的轴向位置,进而可调整两个转动支架的起始位置,以调节压架的起始高度,适应需裁切纸张起始高度的变化。因此,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可自动调整升降平台高度,确保待裁切纸张高度始终与切纸平台保持基本一致,有效地提高生产效率,并降低操作人员的工作强度;可始终保持对切纸平台上的纸张均衡施压,有效避免压架向一侧倾斜,避免压架对表层纸张的损坏。附图说明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图2是升降装置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图3是压纸机构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图4是驱动油缸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图中:1、机架11、切纸平台12、压架14、导向杆141、滑动销15、转动支架151、拨叉152、驱动滑槽153、拨动滑槽16、联动杆161、左联动杆162、右联动杆163、限位挡环2、升降装置21、升降平台3、主缸套31、工作腔32、垫圈4、副缸套41、压板411、分压孔42、密封限位环43、限位挡圈5、升降杆51、密封环6、驱动油缸61、活塞杆62、活塞63、回油罩64、调节螺套65、节流槽651、驱动段652、压纸段67、回油腔7、联动杆轴承座8、复位弹簧9、直线导轨。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描述。如图1、图2所示,一种切纸机,包括具有切纸平台11的切纸装置、压纸机构以及设置在切纸装置旁侧具有升降平台21的升降装置2,由于切纸机的切纸装置采用的是现有技术,在此不做过多的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升降装置包括竖直向上的主缸套3,在主缸套3内设置同轴地套接在一起的若干副缸套4,优选地,副缸套的数量为四个,并且在最内侧的副缸套内设置升降杆5,主缸套内下侧的底部为具有液压油的工作腔31,升降杆伸出最内侧的副缸套的上端连接矩形的升降平台。为了使升降平台受力平衡、升降平稳,升降杆连接在升降平台的中心位置,并且升降平台通过设置在切纸装置侧面的直线导轨9与切纸装置构成上下方向的滑动连接。这样,升降平台由升降杆的液压力驱动上下升降,而直线导轨一方面为升降平台的上下升降提供导向作用,同时确保升降平台在高负载的情况下平稳地升降,和通常的导向柱等导向机构相比,设置在切纸装置侧面的直线导轨可有效地避免升降平台在升降时的晃动。此外,我们需要在每个副缸套的下端面上设置一体的压板41,并且在压板的中心设置分压孔411,由内至外的各副缸套底部压板上的分压孔逐步增大,副缸套中内侧的副缸套适配在相邻的外侧副缸套底部压板的分压孔内,各副缸套的压板下表面齐平。此外,副缸套靠近底部的外侧壁上设置密封限位环42,内侧的副缸套上的密封限位环适配在相邻的外侧副缸套内,而最外侧的副缸套上的密封限位环则适配在主缸套内,各密封限位环的外侧壁上设置相应的密封圈,从而使相邻的两个副缸套之间、最外侧的副缸套与主缸套之间分别形成密封的滑动连接。当然,升降杆的下端设置与最内侧的副缸套适配的密封环51,并且在密封环的圆周面上设置相应的密封圈,从而使升降杆与最内侧的副缸套之间同样形成密封的滑动连接。另外,在副缸套靠近上端的内侧壁上设置限位挡圈43,内侧的副缸套适配在相邻的外侧副缸套的限位挡圈内,升降杆则适配在最内侧副缸套的限位挡圈内。副缸套上的限位挡圈以及压板分别限定相邻的内侧副缸套或者升降杆的上下升降行程。进一步地,我们可在主缸套的内侧壁靠近底面处设置垫圈32,并且在主缸套的上侧内侧壁上设置限位挡圈。这样,最外侧的副缸套处于下极限位置时,其外侧壁上的密封限位环贴靠在垫圈上,此时各副缸套的压板下表面与主缸套的内侧底面之间具有间隙,从而可形成有效的工作腔31。而主缸套内的限位挡圈以及垫圈则限定最外侧的副缸套的上下升降行程。可以理解的是,我们需要在主缸套上设置连通底部工作腔的进油管路和回油管路,进油管路与油泵相连接,回油管路与油箱相连接,并且在连接主缸套底部工作腔的回油管路上设置截止阀。本实用新型在工作时,截止阀处于闭合状态,升降装置的工作平台处于下极限位置,也就是说,升降杆抵压在最内侧副缸套的压板上,而内侧副缸套的密封限位环抵压在相邻的外侧副缸套的压板上,最外侧的副缸套的密封限位环抵压在主缸套的垫圈上,因此,此时工作腔内的液压油的压力只是作用在升降杆的底面以及各副缸套的压板上,并且外侧的副缸套在受到液压作用后所产生的推力会作用到相邻的内侧副缸套的密封限位环上,最终全部副缸套所产生的推力均传递到升降杆上。此时先将需要裁切的标准的纸垛用叉车堆放到升降装置的升降平台上,我们设定此时推动升降平台上升所需的推力为F,然后启动升降装置,使油泵输出的液压油通过进油管路进入主缸套底部的工作腔,每个副缸套底部的压板以及升降杆均受到液压作用,从而使每个副缸套以及升降杆均形成一个上升的液压力。我们将最内侧的副缸套至最外侧的副缸套的液压力依次设为P1、P2、P3、P4,而升降杆的液压力设为P0,各副缸套所形成的液压力依次传递到升降杆上,从而使升降杆所产生的总推力P=P0+P1+P2+P3+P4。为了确保升降平台的可靠升降,我们可在连接主缸套底部工作腔的进油管路上设置相应的调压阀,以方便调节主缸套内工作腔的液压油压力。通过合理地设定液压油的压力以及副缸套和升降杆的液压面积,使P0+P1+P2+P3<F<P0+P1+P2+P3+P4,也就是说,升降杆所产生的总推力P大于升降平台所需的推力F,可确保升降平台的上升。同时,由于升降杆以及内侧的三个副缸套所形成的液压力小于升降平台所需的推力,也就是说,此时光靠升降杆以及内侧的三个副缸套所形成的液压力不足以推动升降平台上升,因此,此时所有的副缸套和升降杆一起从主缸套内向上伸出,推动载有纸张的升降平台上升,使纸张的高度与切纸装置的切纸平台基本齐平,便于操作人员的搬运,降低操作人员的工作强度。当纸张裁切后升降平台上的纸张高度降低时,升降平台上纸张的重量随之减轻,推动升降平台上升的所需推力也相应地下降。当F<P0+P1+P2+P3时,升降平台无需最外侧副缸套的液压力即可推动升降平台上升,因而此时最外侧的副缸套受到主缸套上限位挡圈的限位而保持静止状态,而内侧的三个副缸套则与升降杆一起从最外侧的副缸套内向上伸出,并受到最外侧的副缸套上的限位挡圈的限位,从而推动载有纸张的升降平台上升,使纸张的高度再次与切纸装置的切纸平台保持齐平。随着升降平台上纸张高度的逐步降低,主缸套内的各副缸套以及升降杆依次向上伸出推动升降平台逐步上升,也就是说,升降平台在第一次上升后还会自动地形成四次后续的上升,升降平台上的纸垛高度每次降低大约五分之一时,升降平台即会自动上升一次,从而使纸张的高度与切纸装置的切纸平台可始终保持齐平,便于操作人员始终保持站立状态即可方便地将升降平台上的纸张搬运到切纸平台上,从而显著地提高切纸的效率。当然,我们可根据需要适当地增加副缸套的数量,从而使升降平台可产生更多次的后续上升。当升降平台上的纸张裁切完后,我们可开启截止阀,使主缸套的工作腔内的液压油回流到油箱内,升降平台则下降至下极限位置。需要说明的是,我们可使由内至外的各副缸套下端压板在径向的宽度逐步减小,从而使各副缸套下端压板的面积与升降杆的截面积保持相同,即P0=P1=P2=P3=P4,确保每个副缸套以及升降杆所形成的液压力相同。此外,当升降装置的工作平台处于下极限位置时,我们可使全部副缸套上的密封限位环以及限位挡圈在轴向上等高,从而确保升降杆以及副缸套在相邻的外侧副缸套内的上升行程保持一致,并且升降杆和副缸套的上升行程和每次纸张高度的下降值相同。特别地,当某个被限位的副缸套内其余的副缸套以及升降杆向上伸出时,该被限位的副缸套的压板与其相邻的内侧副缸套的密封限位环或升降杆的密封环相分离,从而使与被限位的副缸套相邻的内侧副缸套的密封限位环或升降杆的密封环也受到液压油的作用而相应地增加液压力,因而可确保此时的升降平台能可靠地上升并定位。进一步地,我们还可在连接主缸套底部工作腔的进油管路上设置一个单向阀,一方面液压油可经过单向阀进入主缸套的工作腔内,另一方面,单向阀可阻止主缸套的工作腔内的液压油回流,从而避免升降平台的自行下降。如图3、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压纸机构包括机架1、可上下竖直升降的压架12、驱动压架下降的驱动油缸6以及驱动压架上升复位的压架复位机构,其中的驱动油缸包括两端有封盖的缸体、可移动地设置在缸体内的活塞62以及与活塞相连接的活塞杆61,缸体内位于活塞一侧的腔体与液压系统的进油管路相连通,从而形成工作腔31;缸体内位于活塞另一侧的腔体与液压系统的回油管路相连通,从而形成回油腔67。也就是说,本实用新型的驱动油缸为单作用油缸。此外,压架横向布置,为了实现一个驱动油缸对压架的均衡驱动,我们可使驱动油缸的活塞杆通过联动机构与压架相关联,这样,驱动油缸可通过联动机构确保压架左右两侧的同步下降,压架可始终保持对切纸平台11上的纸张均衡施压,当需要裁切的小规格纸张在切纸平台上的放置位置不居中,可有效避免压架向一侧倾斜。具体地,联动机构包括连接在压架的左右两端的两根竖直向下并与机架滑动连接的导向杆14,导向杆的升降即可带动压架的升降。为了驱动导向杆的升降,在左右两根导向杆下方分别设至一个可转动的转动支架15,转动支架包括相交成一个夹角的两个拨叉151,两个拨叉的相交处形成与机架转动连接的转动轴,从而使整个转动支架可相对机架转动。转动支架两个拨叉的夹角在120度至135度之间,其中一个拨叉竖直向下,另一个拨叉则向右上方倾斜,转动支架竖直向下的拨叉上设置径向地竖直向下延伸的驱动滑槽152,另一个向右上方倾斜的拨叉上设置径向的拨动滑槽153,拨动滑槽远离转动支架转动中心的外端向上倾斜,左右两侧的导向杆下端可分别设置一个滑动销141,左右两侧的导向杆下端的滑动销分别可移动地卡位在对应一侧转动支架的拨动滑槽内。此外,为了使左右两个转动支架能同步转动,我们可在机架上设置一可水平滑动的联动杆16,联动杆的两端可分别设置一个滑动销,联动杆两端的滑动销分别可移动地卡位在对应一侧转动支架的驱动滑槽内,联动杆与驱动油缸的活塞杆相关联,从而驱动该联动杆做横向移动。为了便于驱动油缸与联动杆的连接,联动杆包括左联动杆161和右联动杆162,驱动油缸的缸体与机架固定连接,驱动油缸的活塞杆两端伸出缸体后分别与左联动杆、右联动杆同轴连接,驱动油缸的缸体右端为工作腔。这样,需要裁切纸张时,驱动油缸动作,驱动油缸右侧的工作腔进油,其缸体固定不动,活塞杆则同时带动左联动杆、右联动杆向左侧移动,联动杆带动左右两个转动支架顺时针转动,此时,向右上侧倾斜的拨叉则带动左右两根导向杆下移,进而拉动压架下行压纸。可以理解的是,驱动油缸驱动联动杆以匀速向左侧移动时,设联动杆移动时间为t,其水平移动距离为s,转动支架的转动角度为α,联动杆与转动支架的转动中心的距离为r,则tanα=s/r;如果联动杆移动时间为2t时,其水平移动距离为2s,此时转动支架的转动角度为β,则tanβ=2s/r=2tanα。由正切函数的倍角公式可知,tan2α=2tanα/1-(tanα)2=tanβ/1-(tanα)2,也就是说,tanβ/tan2α=1-(tanα)2,由于α<45°,因此,tanα<1,则0<(tanα)2<1,由此可知,0<[1-(tanα)2]<1,故tanβ/tan2α<1,即tanβ<tan2α,因而β<2α。由上述公式可知,随着联动杆的逐渐左移,转动支架的转动速度逐渐变小,相反地,在转动支架转动相同的角度时,导向杆的下行距离则逐步减小,也就是说,随着联动杆的逐步左移,导向杆的下行速度逐步减小,从而使压架实现快速下行和慢速压纸,既有利于提高生产效率,又有利于避免对表层纸张的损坏。另外,我们可在驱动油缸的缸体上远离工作腔的左端外侧设置一个回油罩63,驱动油缸的活塞杆左端伸出回油罩,并且回油罩与驱动油缸的活塞杆形成密封配合。回油罩的内腔与驱动油缸的回油管路相连通,而位于活塞左侧靠近回油罩一侧的活塞杆侧面设置沿轴向延伸的节流槽65,节流槽由左侧靠近回油罩的驱动段651以及右侧的压纸段652串接而成。当活塞处于缸体内右侧的起始位置时,左侧的驱动段向左侧延伸至缸体左侧封盖的外侧,从而与回油罩的内腔连通,也就是说,节流槽的驱动段使缸体左侧的回油腔与缸体外回油罩的内腔相连通。此外,节流槽的压纸段则向右侧延伸至活塞为止,并且压纸段的横截面面积自与驱动段连接一端至靠近活塞一端逐步减小。当驱动油缸开始工作时,其右侧的工作腔开始进油并驱动活塞向左侧移动,从而拉动压架下移,此时缸体内左侧的回油腔的容积逐步减小,回油腔内的液压油即可通过节流槽进入回油罩内,再通过回油管路流回油箱,因此节流槽起到一个控制液压油回流流量和流速的作用。在驱动油缸开始工作阶段,节流槽上横截面面积较大的驱动段起作用,相应地,液压油回流速度快,活塞可以较快的速度移动,从而使压架可快速下移,有利于提高其升降效率。当压架靠近切纸平台上的纸张时,节流槽上的压纸段起作用,也就是说,此时由压纸段连通缸体内的回油腔和缸体外的回油罩内腔,由于节流槽的压纸段的横截面面积逐步减小,因此,液压油回流速度放慢,活塞的移动速度相应地降低,从而使压架慢速下移,实现压架的柔性压纸,避免对表层纸张的损坏。进一步地,我们可在机架上设置左右两个联动杆轴承座7,左联动杆、右联动杆分别滑动连接在对应一侧的联动杆轴承座内,以便于联动杆的左右移动。压架复位机构包括套设在左联动杆上的复位弹簧8,在左联动杆上位于左侧的联动杆轴承座右侧设置限位挡环163,复位弹簧右端抵靠左联动杆上的限位挡环,复位弹簧左端抵靠左侧的联动杆轴承座。当驱动油缸带动联动杆向左侧移动时,压架下行压纸,此时的复位弹簧受到限位挡环的推挤而压缩;当切纸结束时,复位弹簧带动联动杆向右侧移动,驱动油缸的工作腔内的液压油回流到液压系统的油箱,而杠体左侧的回油腔由于容积逐步增加而形成真空作用,油箱的液压油通过回油管路进入回油罩内腔,并通过节流槽进入驱动油缸的回油腔内。此时转动支架逆时针转动,从而带动压架上升复位。需要说明的是,我们也可在右联动杆上套设一个复位弹簧,并在右联动杆上设置相应的限位挡环,以确保压架能可靠复位。最后,驱动油缸的活塞杆两端可分别通过调节螺套64与左、右联动杆同轴连接,调节螺套的外形呈六棱柱状,其两端面的中心分别设有螺纹孔,并且两端面上的螺纹孔旋向相反。驱动油缸的活塞杆的左端以及左联动杆螺纹连接在左侧的调节螺套的两端,驱动油缸的活塞杆的右端以及右联动杆螺纹连接在右侧的调节螺套的两端。当我们按相反的方向分别使左右两侧的调节螺套转过相同的角度时,左、右联动杆可同步地在轴向上左移或右移,从而可同步地调整左右两个转动支架的起始位置,进而调节压架的起始高度,以适应需裁切纸张高度的变化。也就是说,当需要裁切的纸张高度有变化时,我们只需调整压架的起始高度,而驱动油缸的活塞杆可始终保持一个较小的行程,因而有利于提高压纸的效率。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