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动机罩铰链和汽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978236阅读:1109来源:国知局
发动机罩铰链和汽车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发动机罩铰链和汽车。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的日渐普及,人们更加关注汽车的安全性能,尤其是汽车的碰撞安全性能。出于对行人保护的日趋重视,国内外很多机构都将行人保护纳入新车评价法规之中,例如欧洲NCAP机构、中国2018版C-NCAP等均已将行人保护纳入考查范围,因此各大车企将会投入大量的人力和资金去研究相关的行人保护措施。

在汽车撞击行人时,行人头部会撞击到发动机罩上部,由此会出现剧烈的撞击,从而导致行人头部受到严重的伤害。特别是发动机罩铰链安装部位的结构强度高,并且发动机罩与其下部的发动机等零部件之间的变形空间较小,其无法形成足够的缓冲空间,从而很难满足上述行人碰撞保护法规的需要。因此,亟待开发一种基于行人保护的发动机罩铰链。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发动机罩铰链和汽车,其在行人头部撞击发动机罩时能够增加缓冲空间,从而降低对行人头部的伤害。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发动机罩铰链,包括上铰链、中铰链、下铰链和连接件,所述连接件包括螺栓、套筒和弹性部件,

所述中铰链的两端分别与所述上铰链和所述下铰链铰接,

在所述下铰链上设有通孔和断痕线,所述断痕线设置在所述通孔的外围,所述螺栓穿设于所述通孔并且通过螺母与车体固定,所述套筒套设在所述螺栓外部,所述弹性部件压设在所述套筒外部,

所述下铰链在受力状态下抵止于所述套筒并使所述下铰链沿所述断痕线断裂,所述弹性部件在所述下铰链断裂状态下将所述下铰链弹起。

进一步地,所述弹性部件为压缩弹簧。

进一步地,在所述下铰链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分别开设有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所述第一凹槽与所述第二凹槽相对设置,并且所述第一凹槽与所述第二凹槽之间形成所述断痕线。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凹槽的截面形状为倒梯形,所述第二凹槽的截面形状为梯形。

进一步地,所述断痕线介于所述套筒的外部与所述弹性部件的内部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断痕线的形状为圆形,并且与所述通孔同心设置。

进一步地,在所述上铰链上设有发动机罩安装孔。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汽车,包括发动机罩、车体和上述任一所述的发动机罩铰链,所述发动机罩安装在所述上铰链上。

本实用新型的发动机罩铰链设有包括螺栓、套筒和弹性部件的连接件,当人体头部撞击到发动机罩上时,上铰链和中铰链将撞击力传递到下铰链,下铰链受力撞击套筒,套筒的反作用力作用于下铰链并使下铰链沿断痕线断裂,此时弹性部件的弹力会将下铰链弹起,进而将发动机罩顶起,从而增大了发动机罩与机舱内零部件的距离,增加了缓冲空间,降低了对行人头部的伤害,起到了保护行人的作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发动机罩铰链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下铰链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断痕线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上铰链;11:发动机罩安装孔;2:中铰链;3:下铰链;31:通孔;32:断痕线;33:第一凹槽;34:第二凹槽;4:螺栓;5:套筒;6:弹性部件;7:车体;8:螺母。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 新型的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结合图1至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发动机罩铰链,包括上铰链1、中铰链2、下铰链3和连接件,连接件包括螺栓4、套筒5和弹性部件6,中铰链2的两端分别与上铰链1和下铰链3铰接,在下铰链3上设有通孔31和断痕线32,断痕线32设置在通孔31的外围,螺栓4穿设于通孔31并且通过螺母8与车体7固定,套筒5套设在螺栓4外部,弹性部件6压设在套筒5外部,下铰链3在受力状态下抵止于套筒5并使下铰链3沿断痕线32断裂,弹性部件6在下铰链3断裂状态下将下铰链3弹起。

本实用新型的发动机罩铰链设有包括螺栓4、套筒5和弹性部件6的连接件,当人体头部撞击到发动机罩上时,上铰链1和中铰链2将撞击力(如图2虚线所示)传递到下铰链3,下铰链3受力向下移动并撞击套筒5,套筒5的反作用力在作用于下铰链3时会使下铰链3沿断痕线32断裂,此时弹性部件6因压设所形成的弹力会将下铰链3弹起,进而将发动机罩顶起,从而增大了发动机罩与机舱内零部件的距离,增加了缓冲空间,降低了对行人头部的伤害,起到了保护行人的作用。

在本实用新型中,弹性部件6在发动机罩铰链正常使用状态下处于压缩状态,此时弹性部件6具有一定的弹力;而在下铰链3断裂状态下,弹性部件6恢复形变从而将下铰链3弹起,下铰链3通过中铰链2和上铰链1将弹力传递至发动机罩,进而将发动机罩顶起。本实用新型对弹性部件6的具体结构不作严格限制,其只要能够发生弹性形变即可,可以为本领域常规的弹性部件,例如压缩弹簧等。

在本实用新型中,断痕线32为下铰链3的局部弱化结构,其用于使下铰链3在受力状态下局部断裂。本实用新型对断痕线32的具体结构和形成方式不作严格限制;结合图3和图4所示,在一实施方式中,可以在下铰链3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分别开设第一凹槽33和第二凹槽34,第一凹槽33与第二凹槽34相对设置;可以理解的是,第一凹槽33与第二凹槽34不连通,而第一凹槽33与第二凹槽34之间则形成断痕线32。

本实用新型对第一凹槽33和第二凹槽34的截面形状不作严格限制,如图4所示,第一凹槽33的截面形状可以为倒梯形,第二凹槽34的截面形状可以为梯形,其中倒梯形与梯形可镜面对称。上述设置方式既不影响下铰链3的正常使用,并且在受力状态下易于断裂。

本实用新型对断痕线32的设置位置不作严格限制,其只要便于下铰链3的断裂和弹性部件6对下铰链3的弹起即可。在一实施方式中,断痕线32可以介于套筒5的外部与弹性部件6的内部之间;该设置位置距离套筒5较近,有利于套筒5在作用于下铰链3时使下铰链3沿断痕线32断裂;同时,该设置位置距离弹性部件6较近,有利于弹性部件6将下铰链3弹起。

进一步地,对断痕线32的设置形状不作严格限制,如图3所示,在一实施方式中,断痕线32的形状可以为圆形,并且可与通孔31同心设置;可以理解的是,此时断痕线32与套筒5和弹性部件6均为同轴设置。在该设置方式下,套筒5的反作用力在下铰链3上分布更加均匀,从而有利于下铰链3沿断痕线32断裂;同时,弹性部件6的弹力在下铰链3上分布更加均匀,从而有利于将发动机罩顶起。

在本实用新型中,发动机罩安装在上铰链1上,可以在上铰链1上设置发动机罩安装孔11,从而便于发动机罩的安装。

本实用新型的汽车,包括发动机罩(未图示)、车体7和上述发动机罩铰链,发动机罩安装在上铰链1上。此外,可以在车体7上开设与通孔31相对的车体安装孔,从而便于利用螺栓4对下铰链3和车体7进行固定。

本实用新型的汽车设置有上述发动机罩铰链,当人体头部撞击到发动机罩上时,下铰链3会沿断痕线32断裂,同时弹性部件6会将下铰链3弹起,进而将发动机罩顶起,其增大了发动机罩与机舱内零部件的距离,降低了对行人头部的伤害,起到了保护行人的作用。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