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过载保护装置的阻尼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200445阅读:142来源:国知局
一种具有过载保护装置的阻尼器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卫浴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具有过载保护装置的阻尼器。



背景技术:

阻尼器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会发生用户在阻尼方向快速施加作用力的非正常使用状况,在这种情况下,阻尼转轴受到很大的冲击扭矩,同时阻尼腔体也受到很大的内部液压力。这容易导致阻尼器的转轴发生断裂,外壳破裂等无法恢复的损坏,严重影响阻尼器的使用寿命。

因此,上述结构有待进一步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过载保护装置的阻尼器,可大大减少非正常使用状态下冲击扭矩对阻尼器产生的损害,提升阻尼器的使用寿命。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具有过载保护装置的阻尼器,包括壳体、转轴和活塞,其中,活塞可转动地设于壳体内,同时可随转轴同步转动并相对转轴纵向移动地套设于转轴上并与转轴之间设有供粘稠液体流动的间隙,转轴与壳体共同构成密闭的腔体,腔体内填充阻尼油,且转轴上设有与腔体相通的泄压口和泄压通道,泄压通道内设有柔性缓冲件。

优选地,所述的转轴包括轴柄、驱动段和连接轴柄与驱动段的连接段,所述的柔性缓冲件设于转轴的轴柄处,柔性缓冲件外侧设有紧固螺钉。

采用上述方案,本发明通过在转轴处设置过载保护结构,通过弹性体的变形,吸收了腔体内部的压力从而避免了转轴断裂和外壳破裂的风险,延长了阻尼器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整体结构的剖面示图。

图2为本发明在使用状态的剖面示图。

图3为本发明的紧固螺钉位于a位置时的工作状态图。

图4为本发明的紧固螺钉位于b位置时的工作状态图。

图5为没有过载保护与有过载保护的阻尼器,其阻尼负载端随高压腔压力变化的曲线对比图。

图6为紧固螺钉分别位于a位置和b位置时阻尼旋转速度与阻尼负载的线性关系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具有过载保护装置的阻尼器,包括壳体1、转轴2和活塞3。

其中,活塞3上设有外螺纹,壳体1内壁至少部分设有内螺纹,活塞3设于壳体1内并与壳体1螺旋配合。转轴2与壳体1共同构成密闭的腔体,腔体内填充阻尼油。转轴2包括轴柄21、驱动段22和连接轴柄21与驱动段22的连接段23,转轴2穿过活塞3,其驱动段22用于驱动活塞3相对壳体1螺旋转动,且驱动段22还设有过油杆24。过油杆24的轴向设置有渐变式斜槽。该渐变式斜槽用来控制阻尼油在腔体内的流动速度。

上述的壳体1、转轴2和活塞3之间均设有可供阻尼油流动的间隙。

当转轴2相对壳体1产生相对转动时,活塞3相对转轴2产生纵向滑移,此时,阻尼油流出的一端为高压区,阻尼油流入的一端为低压区。

轴柄21上设有与腔体相通的泄压通道211,转轴2位于壳体1内部的连接段23处设有连接泄压通道211和腔体的泄压口212。泄压通道211呈阶梯状,内设柔性缓冲件4,柔性缓冲件4外侧通过一紧固螺钉5使其限位在泄压通道211内。具体地,柔性缓冲件4可以是橡胶材质nbr、epdm、硅胶等材质,也可以是具有中空注塑成型的塑料零件,塑料可以是pp、pe、pvc等。

上述结构的工作原理如下:

如图2所示,当阻尼器受到快速强压工况下,阻尼油由高压区10向低压区20流动,高压区10压力急剧增加,因为腔体和泄压通道211相通,使得泄压通道211内的液压压强急剧增加,促使柔性缓冲件4变形,柔性缓冲件4吸收了冲击能量,从而限制了高压区10的压力增加程度,进而保护腔体和转轴2不会受到损害。

另外,因为柔性缓冲件4外侧设了紧固螺钉5,该紧固螺钉5根据需要是可调的,如图3、图4和图6所示,通过调整紧固螺钉5的位置,可以使柔性缓冲件4具备不同的预紧力,从而可以根据不同产品的转轴强度和壳体强度做出适配。同时,因为改变了腔体的压力腔的承压状态,可改变阻尼器对来自转轴负载的反馈,从而获得不同的旋转速度,可满足用户对阻尼器转速参数的微调需求。

由图5即可看出,有增加了过载保护设计的阻尼器比没有过载保护设计的阻尼器,其阻尼负载端旋转速度随高压腔压力增加的增速更为平缓。

以上实施例仅为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思想,不能以此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是按照本发明提出的技术思想,在技术方案基础上所做的任何改进与等同替换,均落入本发明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过载保护装置的阻尼器,包括壳体、转轴和活塞,其中,活塞可转动地设于壳体内,同时可随转轴同步转动并相对转轴纵向移动地套设于转轴上并与转轴之间设有供粘稠液体流动的间隙,转轴与壳体共同构成密闭的腔体,腔体内填充阻尼油,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转轴上设有与腔体相通的泄压口和泄压通道,泄压通道内设有柔性缓冲件。本发明采用上述结构可大大减少非正常使用状态下冲击扭矩对阻尼器产生的损害,提升阻尼器的使用寿命。

技术研发人员:吴华峰;吴晓建;高翔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厦门德浦精密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7.09.13
技术公布日:2017.12.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