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双掣爪闩锁机构的车辆关闭闩锁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200426阅读:257来源:国知局
具有双掣爪闩锁机构的车辆关闭闩锁组件的制作方法

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本申请要求于2016年6月7日提交的美国临时申请no.62/346,655的优先权。上述申请的全部公开内容通过参引并入本文中。

本公开总体上涉及车门闩锁,并且更具体地涉及具有双掣爪闩锁机构的门闩锁组件,该双掣爪闩锁机构构造有具有两个关闭凹口的主掣爪。



背景技术:

本部分提供关于车门闩锁的背景信息的总体概述,并且本部分中提供的部件和示例不一定是关于由本公开提供的发明构思和特征的现有技术。

车辆关闭件比如用于机动车辆的乘客车厢的门通常被铰接成在打开位置与关闭位置之间摆动,并且配备有门闩锁组件。门闩锁组件用于在门关闭时以已知的方式闩锁门,从而将门锁定在关闭位置中,并且在需要时使门解锁并解除闩锁以允许门打开并摆动至门的打开位置。

门闩锁组件可以通过至少两个不同的操作件——通常包括控制闩锁机构的操作的锁芯以及控制释放机构的操作的外门把手——从机动车辆的外部远程地操作。类似地,门闩锁组件还可以通过至少两个不同的操作件——通常包括控制闩锁机构的操作的门槛按钮/拉钮以及控制释放机构的操作的内门把手——从乘客车厢内远程地操作。现代门闩锁组件通常包括一个或更多个动力操作特征件,诸如用于使用接收来自无钥匙进入系统的控制信号的电动机控制闩锁机构和/或释放机构的操作的动力锁定功能件和/或动力释放功能件。

几乎所有门闩锁组件都采用用于在门处于其关闭位置中时与安装在车辆上的撞销以可释放的方式接合并且将安装在车辆上的撞销保持的棘轮掣爪类型的闩锁机构。由于门的密封载荷,已知可能会需要相当大的释放力来使掣爪从与棘轮的接合释放出来,从而允许棘轮随后从撞销捕获位置枢转至撞销释放位置。作为单个掣爪闩锁系统的替代,一些门闩锁组件配备有利用可操作地连接至副棘轮掣爪组的主棘轮掣爪组的双掣爪闩锁结构。连接可以构造成使得仅将由主掣爪棘轮组经受的力的一部分施加至副棘轮掣爪组,从而仅需要相对较小的释放力来释放闩锁组件。

尽管上述类型的门闩锁组件出于其预期目的而令人满意地进行操作,但是认识到需要研发可以在增强操作、减轻重量、降低成本以及最佳化包装方面对已知构型进行改进的替代性门闩锁组件。特别地,认识到需要通过经由减少可移动部件的数量以及降低这些部件的复杂性而简化双掣爪闩锁系统的构型来改进关于双掣爪闩锁系统的技术。



技术实现要素:

本部分提供与双掣爪门闩锁组件相关联的体现本公开的教示的发明构思和特征的总体概述。然而,本部分并不意在表示与本公开相关联的全部范围或所有特征、目的、方面和优点的详尽且全面的公开。

本公开的一个广泛方面涉及用于能够适用于机动车辆类型的门关闭系统的闩锁组件,该闩锁组件通常构造成包括单棘轮-双掣爪闩锁机构,该单棘轮-双掣爪闩锁机构具有棘轮、主掣爪、副掣爪以及与闩锁释放机构相结合以用于在闩锁释放操作期间控制主掣爪和副掣爪的运动的雪载杆。

本公开的另一方面是将棘轮构造成包括主关闭凹口和副关闭凹口,并且将主掣爪构造成限定具有偏心轮廓的主凸耳和具有同心轮廓的副凸耳,主凸耳和副凸耳各自分别与棘轮上的主关闭凹口和副关闭凹口相结合地起作用。当棘轮位于棘轮的副撞销捕获位置时,主掣爪上的主凸耳的偏心轮廓与棘轮协作建立中性回退特性(neutralbackoutcharacteristic),而当棘轮位于棘轮的主撞销捕获位置时,主掣爪上的副凸耳的同心轮廓与棘轮协作建立负回退特性(negativebackoutcharacteristic)。

根据这些及其他方面,本公开涉及一种车门闩锁,其包括:棘轮,棘轮能够在撞销释放位置、主撞销捕获位置和副撞销捕获位置之间移动,在撞销释放位置处棘轮定位成接纳撞销,在主撞销捕获位置和副撞销捕获位置处棘轮定位成保持撞销,棘轮被朝向撞销释放位置偏压;棘轮杆,棘轮杆联接成用于与棘轮一起运动并具有棘轮杆致动部段;主掣爪,主掣爪能够在主掣爪定位成将棘轮保持在棘轮的主撞销捕获位置和副撞销捕获位置中的一者中的接合位置与主掣爪定位成允许棘轮至棘轮的撞销释放位置的运动的断开接合位置之间移动,主掣爪被朝向接合位置偏压;副掣爪,副掣爪能够在副掣爪定位成将主掣爪保持在接合位置中的接合位置与副掣爪定位成允许主掣爪至断开接合位置的运动的断开接合位置之间移动,副掣爪被朝向接合位置偏压;以及雪载杆,雪载杆能够在雪载杆允许副掣爪在接合位置与断开接合位置之间的运动的断开接合位置与雪载杆定位成将副掣爪保持在断开接合位置中的接合位置之间移动,雪载杆被朝向接合位置偏压。当棘轮位于主撞销捕获位置中时,棘轮杆的棘轮杆致动部段与雪载杆接合并将雪载杆保持在断开接合位置中。棘轮从主撞销捕获位置沿释放方向的运动导致棘轮杆致动部段与雪载杆断开接合并允许雪载杆从断开接合位置移动到接合位置中。然而,棘轮从副撞销捕获位置沿关闭方向到主撞销捕获位置中的运动导致棘轮杆致动部段与雪载杆接合并导致雪载杆从接合位置移动到断开接合位置中。当主掣爪位于接合位置中并且棘轮位于主撞销捕获位置中时在棘轮与主掣爪之间建立偏心方向力矢量,以及当主掣爪位于接合位置中并且棘轮位于副撞销捕获位置中时在棘轮与主掣爪之间建立同心方向力矢量。

其他可适用范围通过本文中提供的描述将变得明显。本概述中的描述和具体示例仅意在说明的目的,并不意于限制本公开的范围。

附图说明

本文中描述的附图仅意在说明本公开所选的实施方式而不意在限制本公开的范围。

图1是具有装备有根据本公开的教示构造的门闩锁组件的乘客门的机动车辆的等距视图;

图2a和图2b是与和本公开的门闩锁组件成一体的单棘轮-双掣爪闩锁机构相关联的棘轮的俯视图和等距视图;

图3a和图3b是示出为以可操作的方式安装至图2a和图2b的棘轮的棘轮杆和棘轮弹簧的俯视图和等距视图,并且棘轮杆和棘轮弹簧也与本公开的单棘轮-双掣爪闩锁机构相关联;

图4a和图4b总体上类似于图3a和图3b,但是进一步示出了与本公开的单棘轮-双掣爪闩锁机构以可操作的方式相关联的主掣爪和主掣爪弹簧;

图5a和图5b总体上类似于图4a和图4b,但是进一步示出了与本公开的单棘轮-双掣爪闩锁机构以可操作的方式相关联的副掣爪和副掣爪弹簧;

图6a和图6b总体上类似于图5a和图5b,但是进一步示出了与本公开的单棘轮-双掣爪闩锁机构以可操作的方式相关联的雪载杆和雪载杆弹簧;

图7a至图7f是一相继系列的单棘轮-双掣爪闩锁机构的俯视图,示出了在用于允许棘轮从主撞销捕获位置(图7a)移动至撞销释放位置(图7f)的闩锁释放操作期间部件的相对运动;

图8a至图8f是在用于允许棘轮从棘轮的主撞销捕获位置(图8a)移动至棘轮的撞销释放位置(图8f)的闩锁释放操作期间的、直接对应于图7a至图7f的一相继系列的单棘轮-双掣爪闩锁机构的仰视图;

图9a至图9f是在用于允许棘轮从棘轮的主撞销捕获位置(图9a)移动至棘轮的撞销释放位置(图9f)的闩锁释放操作期间的、直接对应于图7a至图7f的一相继系列的等距视图;

图10a至图10h是一相继系列的单棘轮-双掣爪闩锁机构的俯视图,示出了在导致棘轮从棘轮的撞销释放位置(图10a)移动通过副撞销捕获位置(图10c)并移动到棘轮的主撞销捕获位置(图10h)中的闩锁关闭操作期间部件的相对运动;

图11a至图11h是在单棘轮-双掣爪闩锁机构的闩锁关闭操作期间的、直接对应于图10a至图10h的一相继系列仰视图;

图12a至图12h是在与本公开的门闩锁组件相关联的单棘轮-双掣爪闩锁机构的闩锁关闭操作期间的、直接对应于图10a至图10h的一相继系列立体图;

贯穿附图中的若干视图,对应的附图标记指示对应的部件。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更充分地描述根据本公开构造的门闩锁组件的一个或更多个示例性实施方式。这些示例性实施方式总体上涉及具有单棘轮-双掣爪类型的闩锁机构的门闩锁组件。更具体地,附图中所示并在以下详细书面描述中描述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公开了一种单棘轮-双掣爪闩锁机构,该单棘轮-双掣爪闩锁机构具有棘轮、主掣爪和副掣爪,该棘轮、主掣爪和副掣爪构造成使得主掣爪包括与形成在棘轮上的一对关闭凹口相结合操作的一对不同的凸耳以便于棘轮在撞销释放位置与副撞销捕获位置和主撞销捕获位置之间的运动。然而,仅提供示例性实施方式使得本公开将被透彻地理解并完全将本发明的范围传达给本领域技术人员。陈述了多个特定细节如特定部件、装置及方法的示例以提供对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彻底理解。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明显的是,特定的细节不需要被采用,示例性实施方式可以以多种不同的形式实施并且不应解释为限制本公开的范围。在一些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对已知的过程、已知的装置结构以及已知的技术不进行详细描述。

图1是机动车辆10的部分等距视图,该机动车辆10具有车身12和适于相对于车身12在打开位置与关闭位置之间枢转地移动的至少一个门14。门14包括闩锁组件16,闩锁组件16定位成与边缘表面18相邻并构造成能够与安装至车身12的撞销20以可释放的方式接合,从而将门14以可释放的方式保持在门14的关闭位置中。提供外门把手22和内门把手24以允许闩锁组件16从撞销20释放,从而允许门14摆动至门14的打开位置。示出了与门14相关联的锁钮26以提供闩锁组件16的锁定状态的可视指示,并且所述锁钮26可以以可操作的方式构造成在解锁模式与锁定模式之间切换闩锁组件16的锁定状态。

闩锁组件16包括适于刚性地紧固至车辆10的门14的闩锁壳体30。闩锁壳体30构造成对限定内室的蛤壳式结构部件进行限定,所述内室内定位有与闩锁组件16相关联的闩锁机构28的部件。根据本公开,闩锁机构28是通常包括棘轮32(图2)、棘轮弹簧34(图3)、棘轮杆36(图3)、主掣爪38(图4)、主掣爪弹簧40(图4)、副掣爪42(图5)、副掣爪弹簧44(图5)、雪载杆46(图6)和雪载杆弹簧48(图6)的单棘轮-双掣爪结构,现在将更详细地描述闩锁机构28的三个部件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连接以及相对运动。

首先参照图2a和图2b,棘轮32被示为构造成包括:棘轮板50;从棘轮板50延伸的棘轮枢转柱52;具有终止于撞销捕获槽56的引导通道54的撞销保持区域53;保持凹口58;以及带轮廓边缘60,带轮廓边缘60具有限定主关闭肩部或凹口64的凸起的主棘轮凸耳62并具有限定副关闭肩部或凹口68的凸起的副棘轮凸耳66。枢转柱52将棘轮板50支承在闩锁壳体30内以用于通过在撞销释放位置与主撞销捕获位置之间勾画的弓形行进范围的可枢转运动。如将要限定的,在撞销释放位置与主撞销捕获位置之间提供副撞销捕获位置。

现在参照图3a和图3b,棘轮32被示出为构建有棘轮杆36,棘轮杆36构造成包括:保持在保持凹口58中的棘轮连杆部段72;围绕棘轮枢转柱52的管状枢转部段74;覆在棘轮板50的一部分上的雪载致动部段76;以及具有直立凸耳80的弹簧保持器部段78。尽管棘轮杆36被指示为单独部件,棘轮杆36可以与棘轮32成一体。棘轮弹簧34具有:布置成围绕棘轮杆36的管状枢转部段74的卷绕部段82;与棘轮杆36上的凸耳80接合的第一端部部段84;以及与闩锁壳体30的固定部分接合的第二端部部段86。箭头88指示棘轮弹簧34通常偏压棘轮32的旋转方向,在该示例中,该旋转方向为逆时针方向或“释放”方向。由于棘轮杆36与棘轮32的直接连接,因此棘轮杆36与棘轮32围绕共同的棘轮枢转轴线“a”旋转。

现在参照图4a和图4b,主掣爪38被示出为构造成包括主掣爪板90,该主掣爪板90沿主掣爪板90的边缘绘制轮廓以限定由主凸耳94和副凸耳96勾画的凹部92。如将要详细描述的,主掣爪38的该带轮廓边缘与棘轮32的带轮廓边缘60以可操作的方式相关联,从而建立部件的各种位置。主掣爪38还包括从主掣爪板90延伸并且安装在闩锁壳体30中的主掣爪枢转柱100,以便于主掣爪38绕主掣爪轴线“b”的可枢转运动。从主掣爪板90的相反端部延伸有主掣爪致动凸耳102。从主掣爪板90的边缘向外延伸有主掣爪腿部段104。

主掣爪弹簧40具有:围绕主掣爪枢转柱100的卷绕部段106;与主掣爪38上的致动凸耳102接合的第一端部部段108;以及与闩锁壳体30的固定部分接合的第二端部部段110。箭头112指示主掣爪38通常被主掣爪弹簧40偏压的旋转方向,在该示例中,该旋转方向为顺时针方向或“接合”方向。类似地,箭头114指示“释放”方向力,该“释放”方向力可以经由闩锁释放机构施加至主掣爪38的致动凸耳102,以与通常经由主掣爪弹簧40施加至主掣爪38的偏压相反的方式沿逆时针方向或“断开接合”方向强制地枢转主掣爪38。如还将详细说明的,主掣爪38上的主凸耳94限定“偏心”轮廓,而副凸耳96限定“同心”轮廓。当棘轮32位于棘轮32的主撞销捕获位置以建立偏心方向力矢量时,主凸耳94的偏心轮廓与棘轮32的主关闭凹口64协作。相比之下,当棘轮32位于棘轮32的副撞销捕获位置以建立同心方向力矢量时,主掣爪38上的副凸耳96的同心轮廓与棘轮32的副关闭凹口68协作。

现在将注意力转向图5a和图5b,副掣爪42被示为构造成包括副掣爪枢转柱120、副掣爪腿部段122、副掣爪致动凸耳124和弹簧保持器凸耳126。掣爪枢转柱120安装在闩锁壳体30内以允许副掣爪42绕副掣爪轴线“c”的可枢转运动。如所看到的,副掣爪腿部段122构造成选择性地接合主掣爪38的主掣爪腿部段104。副掣爪弹簧44包括:围绕副掣爪枢转柱120的卷绕部段130;与弹簧保持器凸耳126接合的第一端部部段132;以及与闩锁壳体30的固定部分接合的第二端部部段134。箭头136指示副掣爪弹簧44偏压副掣爪44的旋转方向,在该示例中,副掣爪弹簧44沿逆时针方向或“接合”方向偏压副掣爪42。箭头138指示“释放”方向力,该“释放”方向力可以经由闩锁释放机构沿顺时针方向或“断开接合”方向以与通常经由副掣爪弹簧44施加至副掣爪42的偏压相反的方式选择性地施加至副掣爪致动凸耳124。

图6a和图6b示出了分别将雪载杆46和雪载杆弹簧48增加至图5a和图5b中所示的闩锁部件。具体地,雪载杆46包括雪载杆枢转柱142;具有阻挡边缘轮廓表面146的长形阻挡腿部段144;构造成与棘轮杆36的雪荷载致动部段76选择性地相互作用的致动腿部段148;以及弹簧保持器部段150。雪载杆枢转柱142安装至闩锁壳体30的固定部分,以允许雪载杆46绕雪载杆轴线“d”的可枢转运动。雪载杆弹簧48具有:卷绕部段152;与雪载杆46的弹簧保持器部段150接合的第一端部部段154;以及与闩锁壳体30的固定部分抵接的第二端部部段156。箭头160指示通常由雪载杆46上的雪载杆弹簧48——在该示例中,沿逆时针方向或“接合”方向——施加的偏压力。

在已经关于图2至图6示出并描述了与门闩锁组件16的单棘轮-双掣爪闩锁机构28相关联的部件的总体结构的情况下,各种可操作的相互连接、位置和模式/状态现在将成为剩余公开的主要焦点。具体地,图7a至图7f示出了在用于允许棘轮32绕轴线“a”从棘轮32的主撞销捕获位置(图7a)旋转至棘轮32的撞销释放位置(图7f)以允许撞销20从撞销保持器区域53移出并允许门14从门14的关闭位置朝向门14的打开位置摆动的“闩锁释放”操作期间闩锁机构28的部件的一相继系列的俯视图。为了提供在该闩锁释放操作期间单棘轮-双掣爪闩锁机构28的各个部件之间的相互作用的更清楚说明,图8a至图8f提供了直接对应于图7a至图7f的一相继系列的仰视图。此外,图9a至图9f提供了也直接对应于图7a至图7f的一相继系列的等距视图。

首先参照图7a、图8a和图9a,单棘轮-双掣爪闩锁机构28示出为处于第一操作模式或“闩锁”操作模式,其中,在棘轮32保持在棘轮32的主撞销捕获位置时撞销20保持在引导通道54的槽部分56中。主掣爪38示出为被主掣爪弹簧40偏压到相对于棘轮38的接合位置中,而副掣爪42示出为被副掣爪弹簧44偏压到相对于主掣爪38的接合位置中。雪载杆46示出为经由棘轮杆36上的致动部段76与雪载杆46上的致动腿部段148的接合而保持在相对于副掣爪42的断开接合位置中。具体地,主掣爪38用于在主掣爪38——如图8a中最佳地看到的——通过主掣爪38上的主凸耳94与棘轮32上的主关闭凹口64的接合而位于主掣爪38的接合位置时将棘轮32保持在棘轮32的主撞销捕获位置中。鉴于主凸耳94的偏心轮廓,该接合建立了偏中心的闩锁结构,从而导致由箭头170指示的偏心方向力矢量。此外,副掣爪42能够在副掣爪42的接合位置中操作,以经由副掣爪腿部段122与主掣爪腿部段104的接合来将主掣爪38保持在主掣爪38的接合位置中。经由副掣爪42与主掣爪38之间的接合产生由箭头172指示的同心方向力矢量。

图7b、图8b和图9b示出了副掣爪42的通过经由由框180示意性地标示的闩锁释放机构施加至副掣爪致动凸耳124的闩锁释放力(箭头176)而沿副掣爪42的释放方向的最初旋转。副掣爪42以与副掣爪弹簧44的偏压相反的方式沿释放方向的最初旋转导致副掣爪38从副掣爪42的接合位置运动到断开接合位置中。随后,图7c、图8c和图9c示出了释放机构180也通过在致动凸耳102上施加闩锁释放力(箭头182)来启动主掣爪38以与主掣爪弹簧40的偏压相反的方式沿主掣爪38的释放方向的强迫旋转。该旋转导致主掣爪38从主掣爪38的接合位置移动到断开接合位置中。主掣爪38到主掣爪38的断开接合位置(参见图8c)中的该运动导致主掣爪38上的主凸耳94从棘轮32上的主关闭凹口64释放。这样,允许棘轮弹簧34强制地将棘轮32从棘轮32的主撞销捕获位置沿释放方向朝向棘轮32的撞销释放位置枢转。

图7d、图8d和图9d示出了棘轮32沿其释放方向的继续旋转导致了棘轮杆36上的雪载致动部段76上的边缘轮廓与雪载杆46上的致动腿部段148断开接合,从而允许雪载杆弹簧48将雪载杆46从雪载杆46的断开接合位置强制地旋转到接合位置中。在雪载杆46位于雪载杆46的接合位置的情况下,雪载杆46的阻挡边缘轮廓146与副掣爪42上的阻挡凸耳126对准并且可以与副掣爪42上的阻挡凸耳126接合,以将副掣爪42以与副掣爪弹簧44的偏压相反的方式保持在副掣爪42的断开接合位置中。图7e、图8e和图9e示出了棘轮32至棘轮32的撞销释放位置的随后的继续旋转。此后,由闩锁释放机构180施加的释放力176、182被去除。在图7f、图8f和图9f中所示的结构中,副掣爪42由雪载杆46保持在副掣爪42的断开接合位置中,而主掣爪38经由主凸耳94与棘轮32上的凸起的副棘轮凸耳66的接合保持在主掣爪38的断开接合位置中。该结构示出了处于第二操作模式或“解除闩锁”操作模式中的闩锁机构28。

以与对闩锁释放功能的上述描述类似的方式,图10a至图10h是在用于使棘轮32从棘轮32的撞销释放位置(图10a)最初旋转通过副撞销捕获位置(图10c)并旋转到棘轮32的主撞销捕获位置(图10h)中的“闩锁关闭”操作期间单棘轮-双掣爪闩锁机构28的部件的一相继系列的俯视图。为了提供在该关闭操作期间部件之间的相互作用的更清楚说明,图11a至图11h提供直接对应于图10a至图10h的一相继系列的仰视图。此外,图12a至图12h提供了也直接对应于图10a至图10h的一相继系列的等距视图。

首先参照图10a、图11a和图12a,单棘轮-双掣爪闩锁机构28被示出为处于单棘轮-双掣爪闩锁机构28的解除闩锁操作模式,其中,棘轮32位于棘轮32的撞销释放位置中,主掣爪38由棘轮32保持在主掣爪38的断开接合位置中,以及副掣爪42通过位于其接合位置中的雪载杆46而保持在副掣爪42的断开接合位置中。图10b、图11b和图12b示出了撞销20最初进入棘轮32的引导通道54中,从而导致棘轮32从其撞销释放位置绕轴线“a”沿关闭方向朝向其副撞销捕获位置的最初旋转。该最初旋转导致主掣爪38上的副凸耳96沿着棘轮32上的凸起的副棘轮凸耳66的外表面移动,以使主掣爪38保持在其断开接合位置中。图10c、图11c和图12c示出了棘轮32旋转到棘轮32的副撞销捕获位置中,使得主掣爪38上的副凸耳96从凸起的副棘轮凸耳66的外表面掉落,并掉落成与形成在棘轮32的带轮廓边缘60上的凹表面的滑动接合,由此,主掣爪38由于由主掣爪弹簧40施加在主掣爪38上的弹簧力而枢转回到主掣爪38的接合位置中。该结构导致如箭头190指示的同心方向力。应当指出的是,副掣爪42经由与雪载杆46的接合而保持在副掣爪42的断开接合位置中。

图10d、图11d和图12d示出了棘轮32沿棘轮32的关闭方向的继续旋转,从而导致主掣爪38上的主凸耳94与棘轮32上的凸起的主棘轮凸耳62的接合。该接合导致如箭头194指示的“凸轮”动作。图10e、图11e和图12e示出了棘轮32由于该凸轮动作而强制地使主掣爪38沿主掣爪38的释放方向枢转。此外,在副掣爪42通过雪载杆46而保持在副掣爪42的断开接合位置的同时,棘轮32沿棘轮32的关闭方向的继续旋转导致棘轮杆36上的雪载致动部段76与雪载杆46上的致动腿部段148接合,从而使雪载杆46绕雪载杆46的轴线“d”枢转并抵抗雪载杆弹簧48的偏压,如箭头196所指示的。

图10f、图11f和图12f示出了棘轮32通过撞销20旋转到棘轮32的主撞销捕获位置中。此外,主掣爪38现在经由主掣爪弹簧40朝向主掣爪38的接合位置自由地旋转,这是由于主凸耳94已经凸轮式越过主棘轮凸耳62并且与主关闭凹口64对准。同样地,棘轮杆36已经使雪载杆46旋转成足以释放副掣爪38,从而允许副掣爪弹簧44强制地使副掣爪42朝向副掣爪42的接合位置旋转,这又导致副掣爪腿部段122与主掣爪38上的主掣爪腿部段104接合。图10g、图11g和图12g示出了该偏压动作,而图10h、图11h和图12h示出了返回至其闩锁操作状态的闩锁机构28。

在上述公开的非限制性单棘轮-双掣爪结构中,主掣爪38具有两个不同的轮廓,一个具有“中性”回退特性,另一个具有“负”回退特性,两者都通过与棘轮32相结合地起作用而被建立。具体地,在棘轮32位于棘轮32的副撞销捕获位置中时建立中性回退特性,而在棘轮32位于棘轮32的主撞销捕获位置中时建立负回退特性。位于副撞销捕获位置中的该轮廓是偏心的,以使密封载荷不能将主掣爪38推出主掣爪38的行进轨迹。具体地,进一步的运动被副掣爪42抑制。如上所述,第一释放力最初经由与闩锁释放机构180相关联的释放杆施加在副掣爪42上,释放杆随后由施加在主掣爪38上的第二释放力副。释放杆所需的释放力相对较小,并且密封压力有助于释放主掣爪38。释放机构180可以经由机械释放系统手动操作,或者替代性地,释放机构180可以使用动力操作的致动器进行操作以提供动力释放功能。

提供实施方式的上述描述是为了进行说明和描述的目的。上述描述内容并非意在为穷尽的或者限制本公开。具体实施方式的各个元件或特征通常不限于该具体实施方式,而是在应用时能够进行互换并且能够用于选定的实施方式,尽管并未对此进行明确示出或描述。也可以以多种方式来改变具体实施方式的各个元件或特征。这种改变不应当被认为是背离本公开,而是所有这种修改意在被包括在本公开的范围内。

本发明公开了如下各项:

1.一种车门闩锁组件,该车门闩锁组件包括:

棘轮,所述棘轮能够在撞销释放位置与主撞销捕获位置和副撞销捕获位置之间移动,在所述撞销释放位置处所述棘轮定位成用以接纳撞销,在所述主撞销捕获位置和所述副撞销捕获位置处所述棘轮定位成保持所述撞销,所述棘轮被朝向所述撞销释放位置偏压;

棘轮杆,所述棘轮杆联接成与所述棘轮一起运动并具有棘轮杆致动部段;

主掣爪,所述主掣爪能够在所述主掣爪定位成将所述棘轮保持在所述棘轮的主撞销捕获位置和副撞销捕获位置中的一者中的接合位置与所述主掣爪允许所述棘轮运动至所述棘轮的撞销释放位置的断开接合位置之间移动,所述主掣爪被朝向接合位置偏压;

副掣爪,所述副掣爪能够在所述副掣爪定位成将所述主掣爪保持在接合位置中的接合位置与所述副掣爪允许所述主掣爪运动至断开接合位置的断开接合位置之间移动,所述副掣爪被朝向接合位置偏压;以及

雪载杆,所述雪载杆能够在所述雪载杆允许所述副掣爪在接合位置与断开接合位置之间的运动的断开接合位置与所述雪载杆定位成将所述副掣爪保持在断开接合位置中的接合位置之间移动,所述雪载杆被朝向接合位置偏压,

其中,当所述棘轮位于所述主撞销捕获位置中时,所述棘轮杆的所述棘轮杆致动部段与所述雪载杆接合并将所述雪载杆保持在断开接合位置中;其中,所述棘轮从所述主撞销捕获位置沿释放方向的运动导致所述棘轮杆致动部段与所述雪载杆断开接合并允许所述雪载杆从断开接合位置移动到接合位置中;其中,所述棘轮从所述副撞销捕获位置沿关闭方向到所述主撞销捕获位置中的运动导致所述棘轮杆致动部段与所述雪载杆接合并导致所述雪载杆从接合位置移动到断开接合位置中;其中,在所述主掣爪位于接合位置中并且所述棘轮位于所述棘轮的主撞销捕获位置中时,在所述棘轮与所述主掣爪之间建立偏心方向力矢量;以及其中,在所述主掣爪位于接合位置中并且所述棘轮位于所述副撞销捕获位置中时,在所述棘轮与所述主掣爪之间建立同心方向力矢量。

2.根据第1项所述的车门闩锁组件,其中,当所述棘轮定位在所述主撞销捕获位置中时,形成在所述主掣爪上的主凸耳与形成在所述棘轮上的主关闭凹口接合。

3.根据第2项所述的车门闩锁组件,其中,所述主凸耳与所述主关闭凹口之间的接合建立了所述主掣爪与所述棘轮之间的负回退关系。

4.根据第3项所述的车门闩锁组件,其中,当所述棘轮定位在所述副撞销捕获位置中时,形成在所述主掣爪上的副凸耳与形成在所述棘轮上的副关闭凹口接合。

5.根据第4项所述的车门闩锁组件,其中,所述副凸耳与所述副关闭凹口之间的接合建立了所述主掣爪与所述棘轮之间的中性回退关系。

6.根据第4项所述的车门闩锁组件,车门闩锁组件还包括闩锁释放机构,所述闩锁释放机构能够操作成最初使所述副掣爪从接合位置移动到断开接合位置中,并且其中,所述闩锁释放机构还能够操作成随后使所述主掣爪从接合位置移动至断开接合位置。

7.根据第1项所述的车门闩锁组件,车门闩锁组件还包括:

棘轮弹簧,所述棘轮弹簧用于将所述棘轮朝向所述撞销释放位置偏压;

主掣爪弹簧,所述主掣爪弹簧用于将所述主掣爪朝向接合位置偏压;

副掣爪弹簧,所述副掣爪弹簧用于将所述副掣爪朝向接合位置偏压。

8.根据第7项所述的车门闩锁组件,车门闩锁组件还包括雪载杆弹簧,所述雪载杆弹簧用于将所述雪载杆朝向接合位置偏压。

9.根据第5项所述的车门闩锁组件,其中,所述主掣爪上的所述主凸耳形成为包括偏心轮廓,并且其中,所述主掣爪上的所述副凸耳形成为包括同心轮廓。

10.根据第9项所述的车门闩锁组件,其中,当所述棘轮位于所述主撞销捕获位置中时,所述主凸耳的所述偏心轮廓与所述棘轮上的所述主关闭凹口协作以限定所述偏心方向力矢量,并且其中,当所述棘轮位于所述副撞销捕获位置中时,所述副凸耳与所述棘轮上的所述副关闭凹口协作以限定所述同心方向力矢量。

11.一种车门闩锁组件,其包括:

单棘轮双掣爪闩锁机构,所述单棘轮双掣爪闩锁机构包括棘轮、主掣爪和副掣爪,所述棘轮能够在撞销释放位置与主撞销捕获位置和副撞销捕获位置之间移动,在所述撞销释放位置处所述棘轮定位成接纳撞销,在所述主撞销捕获位置和所述副撞销捕获位置处所述棘轮定位成保持所述撞销;所述主掣爪能够在所述主掣爪定位成将所述棘轮保持在所述主撞销捕获位置和所述副撞销捕获位置中的一者中的接合位置与所述主掣爪定位成允许所述棘轮至所述撞销释放位置的运动的断开接合位置之间移动;所述副掣爪能够在所述副掣爪定位成将所述主掣爪保持在接合位置中的接合位置与所述副掣爪定位成允许所述主掣爪至断开接合位置的运动的断开接合位置之间移动;以及

闩锁释放机构,所述闩锁释放机构能够操作成用于使所述副掣爪从接合位置移动至断开接合位置,并且用于随后使所述主掣爪从接合位置移动至断开接合位置;

其中,当所述棘轮位于所述主撞销捕获位置中且所述主掣爪位于接合位置中时,在所述棘轮与所述主掣爪之间建立偏心方向力矢量;以及其中,当所述棘轮位于所述副撞销捕获位置中且所述主掣爪位于接合位置中时,在所述棘轮与所述主掣爪之间建立同心方向力矢量。

12.根据第11项所述的车门闩锁组件,其中,当所述棘轮定位在所述主撞销捕获位置中时,形成在所述主掣爪上的主凸耳与形成在所述棘轮上的主关闭凹口接合。

13.根据第12项所述的车门闩锁组件,其中,所述主凸耳与所述主关闭凹口之间的接合建立了所述主掣爪与所述棘轮之间的负回退关系。

14.根据第13项所述的车门闩锁组件,其中,当所述棘轮定位在所述副撞销捕获位置中时,形成在所述主掣爪上的副凸耳与形成在所述棘轮上的副关闭凹口接合。

15.根据第14项所述的车门闩锁组件,其中,所述副凸耳与所述副关闭凹口之间的接合建立了所述主掣爪与所述棘轮之间的中性回退关系。

16.根据第15项所述的车门闩锁组件,其中,所述主掣爪上的所述主凸耳形成为包括偏心轮廓,并且其中,所述主掣爪上的所述副凸耳形成为包括同心轮廓。

17.根据第11项所述的车门闩锁组件,车门闩锁组件还包括:

棘轮弹簧,所述棘轮弹簧用于将所述棘轮朝向所述撞销释放位置偏压;

主掣爪弹簧,所述主掣爪弹簧用于将所述主掣爪朝向接合位置偏压;以及

副掣爪弹簧,所述副掣爪弹簧用于将所述副掣爪朝向接合位置偏压。

18.根据第11项所述的车门闩锁组件,车门闩锁组件还包括:

棘轮杆,所述棘轮杆联接成与所述棘轮一起运动并具有棘轮杆致动部段;以及

雪载杆,所述雪载杆能够在所述雪载杆定位成允许所述副掣爪在接合位置与断开接合位置之间的运动的断开接合位置与所述雪载杆定位成将所述副掣爪保持在断开接合位置中的接合位置之间移动,

其中,当所述棘轮位于所述主撞销捕获位置时,所述棘轮杆致动部段与所述雪载杆接合并将所述雪载杆保持在断开接合位置中;其中,所述棘轮从所述主撞销捕获位置沿释放方向的运动导致所述棘轮杆致动部段与所述雪载杆断开接合并允许所述雪载杆从断开接合位置移动到接合位置中;以及其中,所述棘轮从所述副撞销捕获位置沿关闭方向朝向所述主撞销捕获位置的运动导致所述棘轮杆致动部段与所述雪载杆接合并导致所述雪载杆从接合位置移动到断开接合位置中。

19.根据第18项所述的车门闩锁组件,车门闩锁组件还包括:

棘轮弹簧,所述棘轮弹簧用于将所述棘轮朝向所述撞销释放位置偏压;

主掣爪弹簧,所述主掣爪弹簧用于将所述主掣爪朝向接合位置偏压;

副掣爪弹簧,所述副掣爪弹簧用于将所述副掣爪朝向接合位置偏压;以及

雪载杆弹簧,所述雪载杆弹簧用于将所述雪载杆朝向接合位置偏压。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