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套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629814阅读:296来源:国知局
一种套筒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专门适用于手工操作的扳手或螺丝刀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套筒。



背景技术:

套筒是指套筒扳手的简称,是上紧或卸松螺丝的一种专用工具。套筒由套筒本体和手柄构成,而且套筒本体一端内部有多种形状,比如四边形、六角形等,主要是为了配合不同外形的螺母。套筒本体另一端上为用于插入手柄的插孔,当需要更换套筒本体的时候,直接将手柄从插孔内拔出,然后换另一种型号的套筒本体即可。

现有技术存在以下技术问题:随着工业的不断发展,为了对装置更好的定位或者防松,很多时候会在一个螺钉上拧两个螺母,但是采用现有技术中的套筒,将前面一个螺母放到螺钉上,套筒套在此螺母上对其进行拧紧后,需要将套筒取出来,再将后面一个螺母放到螺钉上再次将套筒套在螺母上对其进行拧紧,非常麻烦。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套筒,可以同时在一个螺钉上拧紧两个螺母。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基础方案如下:

一种套筒,包括套筒本体和手柄,套筒本体上设有用于插入手柄的插孔;套筒本体包括上部和下部,上部内可拆卸连接有内套筒,上部的内壁上设有滑槽,内套筒的外壁上设有可插入滑槽内的凸起;内套筒中心设置用于固定螺母的螺母腔,螺母腔的内壁上设有弹性层;弹性层上设有多个条形定位槽;套筒本体上还设有按压时可抵紧内套筒的限位部。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时,将螺母放入内套筒的螺母腔内,放入的时候,将螺母的一个或多个棱角分别对准定位槽,进而卡入到定位槽内;然后将内套筒的凸起对准套筒本体内的滑槽,将内套筒推入到套筒本体内;将手柄插入到插孔内,将螺母对准螺钉,然后旋转手柄,套筒本体转动,进而使得内套筒转动,内套筒内的螺母也会随之转动,进而使得两个螺母逐渐旋入螺钉中,当内套筒抵住螺钉最里端,即被旋紧,此时里面的螺母和外面的螺母之间可能会有一定的间隙,为了将外面的螺母也拧紧,按压限位部,此时限位部会抵住内套筒的外壁,同时将套筒本体向外拉,此时套筒本体和内套筒会一起向外移动,再次旋转手柄,进而将外面的螺母拧紧。

本方案产生的有益效果是:

1、采用本方案的套筒,可以同时在一个螺钉上拧紧两个螺母,非常方便。弹性层主要是与螺母接触,由于弹性层有一定的弹力,因此可以将不同形状的螺母(比如四边形或六边形)放入内套筒的螺母腔内。由于弹性层上设有多个条形定位槽,将螺母放入内套筒的螺母腔内的时候,将螺母的一个或者多个棱角分别放入到条形定位槽内(由于条形定位槽有多个,所以不论是四边形、六边形或者其他都至少能够将一个棱角卡入到其中一个条形定位槽内),不仅实现了对螺母的定位,而且能够使得内套筒在旋转的时候能够带着螺母一起旋转。

2、本方案还能够在同时拧紧两个螺母的时候,限位部的设置能够防止最外面的螺母没有拧紧,当最里面的螺母拧紧后,按住限位部,使得限位部将内套筒抵住,同时将套筒本体向外拉,进而使得套筒本体和内套筒一起向外移动,当移动一端距离后,再次旋转手柄,实现了对外面的螺母的再次拧紧。

优选方案一:作为对基础方案的进一步优化,凸起上设有限位凸条,滑槽内设有可抵住限位凸条的定位凸条。

当内套筒插入到套筒本体内后,限位凸条会抵住定位凸条,使得内套筒留有一段未进入到套筒本体内,便于后期将内套筒取出。

优选方案二:作为对基础方案的进一步优化,限位部包括T形按钮和弹簧,套筒本体上设有放置T形按钮的通孔,弹簧的一端固定连接在T形按钮上,弹簧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在通孔的内壁上。

上述结构非常简单的实现了在按压的时候,T形按钮能够抵住内套筒,当松开T形按钮的时候,弹簧会将其拉回原位。

优选方案三:作为对优选方案二的进一步优化,通孔为两个,且两个通孔沿着套筒本体的竖向中心线对称设置;限位部为两个,分别设置在通孔内。

当需要将套筒本体和内套筒,同时按压两个限位部,能够进一步保证将内套筒抵紧。

优选方案四:作为对基础方案的进一步优化,内套筒的外壁上还铰接有朝着插孔方向倾斜的挡条,挡条与内套筒的外壁之间设有压簧;滑槽内设有可抵住挡条的定位条;定位条的底部设有卡槽;限位部的位置可与挡条的位置对应。

将螺母放入内套筒的螺母腔内,放入的时候,将螺母的一个或多个棱角分别对准定位槽,进而卡入到定位槽内;然后将内套筒的凸起对准套筒本体内的滑槽,将内套筒推入到套筒本体内,当内套筒插入到套筒本体内后,挡条抵住定位条时,内套筒不能在向里运动,此时按压限位部,挡条被按住并向下运动进而被压缩,此时再推动内套筒,挡条会进入到卡槽内,限位凸起被压缩,进而使得定位凸起将限位凸起压住,此时定位凸起和限位凸起配合会挤压内套筒,不仅能够使得内套筒被卡紧便于内套筒随着套筒本体转动,而且能够将内套筒内的螺母压紧,使得螺母抵紧内套筒内壁上的弹性层,进一步便于螺母随着内套筒转动。

优选方案五:作为对优选方案四的进一步优化,限位部包括T形按钮和弹簧,套筒本体上设有放置T形按钮的通孔,弹簧的一端固定连接在T形按钮上,弹簧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在通孔的内壁上。

上述结构非常简单的实现了在按压的时候,T形按钮能够抵住内套筒或者挡条对应,当松开T形按钮的时候,弹簧会将其拉回原位。

优选方案六:作为对优选方案五的进一步优化,T形按钮的底部转动连接有滚轮,挡条靠近T形按钮的一面上设有滑道;内套筒上还设有可插入滚轮的凹腔,凹腔位于挡条与内套筒的铰接处的一侧。

滚轮的设置,主要是为了在T形按钮抵住挡条的时候,T形按钮下方的滚轮会进入到T形按钮上的滑道内,此时再将内套筒推入到套筒本体内,滚轮会在滑道内滚动,进一步防止了T形按钮会抵住挡条对挡条进入卡槽有一定的阻力,设置滚轮后能够便于在推动内套筒的时候,完全防止了T形按钮阻碍挡条进入卡槽的情况。当挡条进入卡槽后,T形按钮会与凹腔对应,当内套筒抵住螺钉的最里端时,为了将外面的螺母也拧紧,按压T形按钮,T形按钮下端的滚轮进入到凹腔内,然后将套筒本体朝着手柄的方向拖动,由于拉力够大,所以套筒本体和内套筒均会朝着手柄的方向移动,由于内套筒的弹性层与螺母之间有一定摩擦力,所以移动的距离不会过大,防止了用力过大的时候将套筒本体和内套筒全部拉出的情况出现,此时,再次转动手柄,进而实现了将最外面的螺母拧紧。

优选方案七:作为对优选方案六的进一步优化,挡条、定位条、通孔和限位部均为两个,且均沿着套筒本体的竖向中心线对称设置。

进一步便于对内套筒的定位以及压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套筒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实施例1中套筒本体的剖视图;

图3是图1中弹性层的展开视图;

图4是实施例2中套筒本体的剖视图;

图5是图4中内套筒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包括:套筒本体1、插孔11、内套筒12、凸起121、限位凸条1211、弹性层122、条形定位槽123、挡条124、滑道1241、压簧125、凹腔126、滑槽13、定位凸条131、定位条132、卡槽1321、限位部14、T形按钮141、滚轮1411、弹簧142、通孔15、手柄2、螺母3。

实施例1

如图1、图2和图3所示,一种套筒,包括套筒本体1和手柄2,套筒本体1上设有用于插入手柄2的插孔11;套筒本体1包括上部和下部,上部内可拆卸连接有内套筒12,上部的内壁上设有滑槽13,内套筒12的外壁上设有可插入滑槽13内的凸起121;凸起121上设有限位凸条1211,滑槽13内设有可抵住限位凸条1211的定位凸条131。

内套筒12包括用于固定螺母3的螺母3腔,螺母3腔的内壁上设有弹性层122(即橡胶层等);弹性层122上设有多个条形定位槽123;套筒本体1上还设有按压时可抵紧内套筒12的限位部14。限位部14包括T形按钮141和弹簧142,套筒本体1上设有放置T形按钮141的通孔15,弹簧142的一端固定连接在T形按钮141上,弹簧142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在通孔15的内壁上。

本方案中的通孔15为两个,且两个通孔15沿着套筒本体1的竖向中心线对称设置;限位部14为两个,分别设置在通孔15内。

使用时,将螺母3放入内套筒12的螺母3腔内,放入的时候,将螺母3的一个或多个棱角分别对准定位槽,进而卡入到定位槽内;然后将内套筒12的凸起121对准套筒本体1内的滑槽13,将内套筒12推入到套筒本体1内;将手柄2插入到插孔11内,将螺母3对准螺钉,然后旋转手柄2,套筒本体1转动,进而使得内套筒12转动,内套筒12内的螺母3也会随之转动,进而使得两个螺母3逐渐旋入螺钉中,当内套筒12抵住螺钉最里端,即被旋紧,此时里面的螺母3和外面的螺母3之间可能会有一定的间隙,为了将外面的螺母3也拧紧,按压限位部14,此时限位部14会抵住内套筒12的外壁,同时将套筒本体1向外拉,此时套筒本体1和内套筒12会一起向外移动,再次旋转手柄2,进而将外面的螺母3拧紧。

实施例2

如图3、图4和图5所示,一种套筒,包括套筒本体1和手柄2,套筒本体1上设有用于插入手柄2的插孔11;套筒本体1包括上部和下部,上部内可拆卸连接有内套筒12,上部的内壁上设有滑槽13,内套筒12的外壁上设有可插入滑槽13内的凸起121;内套筒12中心设置用于固定螺母3的螺母3腔,螺母3腔的内壁上设有弹性层122;弹性层122上设有多个条形定位槽123;套筒本体1上还设有按压时可抵紧内套筒12的限位部14。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时,将螺母3放入内套筒12的螺母3腔内,放入的时候,将螺母3的一个或多个棱角分别对准定位槽,进而卡入到定位槽内;然后将内套筒12的凸起121对准套筒本体1内的滑槽13,将内套筒12推入到套筒本体1内;将手柄2插入到插孔11内,将螺母3对准螺钉,然后旋转手柄2,套筒本体1转动,进而使得内套筒12转动,内套筒12内的螺母3也会随之转动,进而使得两个螺母3逐渐旋入螺钉中,当内套筒12抵住螺钉最里端,即被旋紧,此时里面的螺母3和外面的螺母3之间可能会有一定的间隙,为了将外面的螺母3也拧紧,按压限位部14的T形按钮141,此时限位部14会抵住内套筒12的外壁,同时将套筒本体1向外拉,此时套筒本体1和内套筒12会一起向外移动,再次旋转手柄2,进而将外面的螺母3拧紧。

内套筒12的外壁上还铰接有朝着插孔11方向倾斜的挡条124,挡条124与内套筒12的外壁之间设有压簧125;滑槽13内设有可抵住挡条124的定位条132;定位条132的底部设有卡槽1321;限位部14的位置可与挡条124的位置对应。

限位部14包括T形按钮141和弹簧142,套筒本体1上设有放置T形按钮141的通孔15,弹簧142的一端固定连接在T形按钮141上,弹簧142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在通孔15的内壁上。

T形按钮141的底部转动连接有滚轮1411,挡条124靠近T形按钮141的一面上设有滑道1241;内套筒12上还设有可插入滚轮1411的凹腔126,凹腔126位于挡条124与内套筒12的铰接处的一侧。

本方案中挡条124、定位条132、通孔15和限位部14均为两个,且均沿着套筒本体1的竖向中心线对称设置。

使用时,将螺母3放入内套筒12的螺母3腔内,放入的时候,将螺母3的一个或多个棱角分别对准定位槽,进而卡入到定位槽内;然后将内套筒12的凸起121对准套筒本体1内的滑槽13,将内套筒12推入到套筒本体1内,当内套筒12插入到套筒本体1内后,挡条124抵住定位条132时,内套筒12不能在向里运动,此时按压T形按钮141,T形按钮141抵住挡条124,T形按钮141下方的滚轮1411会进入到T形按钮141上的滑道1241内,此时再将内套筒12推入到套筒本体1内,滚轮1411会在滑道1241内滚动;推动内套筒12时,挡条124会进入到卡槽1321内,最后T形按钮141会对准内套筒12上的凹腔126,松开T形按钮141,T形按钮141在弹簧142的作用下恢复原位;转动手柄2,使得套筒本体1转动,进而带动内套筒12和螺母3转动。当内套筒12抵住螺钉的最里端时,里面的螺母3被拧紧;此时,为了防止两个螺母3之间有间隙,即:为了将外面的螺母3也拧紧,按压T形按钮141,T形按钮141下端的滚轮1411进入到凹腔126内,然后将套筒本体1朝着手柄2的方向拖动,由于拉力够大,所以套筒本体1和内套筒12均会朝着手柄2的方向移动,由于内套筒12的弹性层122与螺母3之间有一定摩擦力,所以移动的距离不会过大,防止了用力过大的时候将套筒本体1和内套筒12全部拉出的情况出现,此时,再次转动手柄2,进而实现了将最外面的螺母3拧紧。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方案中公知的具体结构及特性等常识在此未作过多描述。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结构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这些都不会影响本实用新型实施的效果和专利的实用性。本申请要求的保护范围应当以其权利要求的内容为准,说明书中的具体实施方式等记载可以用于解释权利要求的内容。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