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有夹取功能的承载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491533阅读:212来源:国知局
一种带有夹取功能的承载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承载装置领域,特别是一种带有夹取功能的承载装置。



背景技术:

承载装置就是将物品进行存放,进行整理,有效进行了物品的整理,但是现有的承载装置无法固定物品,稳定性不好,不能很好的对物品进行整理规范的防止,为解决此问题,设计一种带有夹取功能的承载装置是很有必要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设计了一种带有夹取功能的承载装置。

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带有夹取功能的承载装置,包括圆形基座,所述圆形基座内上表面加工多个圆形凹槽,每个所述圆形凹槽内均嵌装支撑杆,每个所述支撑杆上共同固定连接矩形无盖承载箱体,所述矩形无盖承载箱体内四周中心处均加工条形凹槽,每个所述条形凹槽内均嵌装旋转端为水平的微型旋转电机,每个所述微型旋转电机旋转端上均套装转动圆轴,每个所述转动圆轴上均固定连接折形钩,每个所述折形钩上均套装电控伸缩摆动臂,每个所述电控伸缩摆动臂上均套装转动轴,每个所述转动轴上均套装电控夹手。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有夹取功能的承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圆形基座两侧面中心处加工均加工条形凹槽,每个所述条形凹槽内均嵌装圆杆,每个所述圆杆前表面均铰链连接电控伸缩杆,每个所述电控伸缩杆前表面均固定连接折形摆动杆,每个所述折形摆动杆前表面共同固定连接遮挡板。

所述多个圆形凹槽数量为5-8个。

所述伸缩摆动臂是不锈钢摆动臂。

利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制作的一种带有夹取功能的承载装置,一种结构比较简单,操作也比较的方便,能够对物品进行遮挡并且能够进行自动的夹取物品的装置。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带有夹取功能的承载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带有夹取功能的承载装置的侧视图;

图中,1、圆形基座;2、圆形凹槽;3、支撑杆;4、矩形无盖承载箱体;5、微型旋转电机;6、转动圆轴;7、折形钩;8、电控伸缩摆动臂;9、转动轴;10、电控夹手;11、圆杆;12、电控伸缩杆;13、折形摆动杆;14、遮挡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具体描述,如图1-2所示,一种带有夹取功能的承载装置,包括圆形基座1,所述圆形基座1内上表面加工多个圆形凹槽2,每个所述圆形凹槽2内均嵌装支撑杆3,每个所述支撑杆3上共同固定连接矩形无盖承载箱体4,所述矩形无盖承载箱体4内四周中心处均加工条形凹槽,每个所述条形凹槽内均嵌装旋转端为水平的微型旋转电机5,每个所述微型旋转电机5旋转端上均套装转动圆轴6,每个所述转动圆轴6上均固定连接折形钩7,每个所述折形钩7上均套装电控伸缩摆动臂8,每个所述电控伸缩摆动臂8上均套装转动轴9,每个所述转动轴9上均套装电控夹手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有夹取功能的承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圆形基座1两侧面中心处加工均加工条形凹槽,每个所述条形凹槽内均嵌装圆杆11,每个所述圆杆11前表面均铰链连接电控伸缩杆12,每个所述电控伸缩杆12前表面均固定连接折形摆动杆13,每个所述折形摆动杆13前表面共同固定连接遮挡板14;所述多个圆形凹槽2数量为5-8个;所述伸缩摆动臂8是不锈钢摆动臂。

本实施方案的特点为,微型旋转电机通过条形凹槽固定在矩形无盖承载箱体上,固定效果良好,微型旋转电机通过控制进行转动,从而带动转动圆轴进行转动,从而带动折形钩进行转动,从而带动电控伸缩摆动臂进行转动,从而带动转动圆轴进行转动,从而带动电控夹手进行转动,带动效果良好,从而可以让电控夹手进行快捷方便的夹取,电控伸缩杆通过控制进行长度伸缩,从而带动折形摆动杆进行长度伸缩,从而带动遮挡板进行上下遮挡,可以进行全方位遮挡,遮挡阳光,防止被晒,同时可以调整角度从而进行防雨效果,一种结构比较简单,操作也比较的方便,能够进行自动的夹取物品的装置。

在本实施方案中,首先在本装置空闲处安装可编程系列控制器和两台电机驱动器,以MAM-200型号的控制器为例,将该型号控制器的四个输出端子通过导线分别与两台电机驱动器、电控伸缩摆动臂和电控夹手的输入端连接,本领域人员在将两台电机驱动器通过导线与微型旋转电机和电控伸缩杆的接线端连接,本领域人员通过控制器编程后,完全可控制各个电器件的工作顺序,具体工作原理如下:微型旋转电机通过条形凹槽固定在矩形无盖承载箱体上,微型旋转电机通过控制进行转动,从而带动转动圆轴进行转动,从而带动折形钩进行转动,从而带动电控伸缩摆动臂进行转动,从而带动转动圆轴进行转动,从而带动电控夹手进行转动,电控夹手通过控制进行夹取工作,电控伸缩杆通过控制进行长度伸缩,从而带动折形摆动杆进行长度伸缩,从而带动遮挡板进行上下遮挡。

上述技术方案仅体现了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优选技术方案,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对其中某些部分所可能做出的一些变动均体现了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