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光二极管装配支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714147阅读:519来源:国知局
发光二极管装配支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发光二极管检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发光二极管装配支架。



背景技术:

发光二极管是一种半导体组件,初时多用作为指示灯、显示发光二极管板等,也被用作照明,发光二极管被称为第四代照明光源或绿色光源,具有节能、环保、寿命长、体积小等特点,广泛应用于各种指示、显示、装饰、背光源、普通照明和城市夜景等领域,发光二极管在生产过程中,需要对发光二极管进行装配检测,即对发光二极管进行组装、调试和检验。

在对发光二极管进行检测时,需要对发光二极管进行夹持,但常见的夹持工具没有缓冲的过程,会对发光二极管造成损伤,因此我们提出了发光二极管装配支架用于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发光二极管装配支架。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发光二极管装配支架,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顶部一侧焊接有支架本体,所述底座的顶部另一侧固定安装有推杆电机,所述支架本体上开设有放置腔,所述放置腔靠近推杆电机的一侧内壁上开设有两个第一通孔,两个第一通孔内均滑动安装有调节杆,两个调节杆的一端延伸至支架本体的外侧并焊接有同一个第一推动板,所述第一推动板位于支架本体靠近推杆电机的一侧,所述底座的顶部设有第二推动板,第二推动板位于第一推动板和推杆电机之间,且推杆电机的输出轴与第一推动板相焊接,所述底座的顶部设有二极管本体,且二极管本体位于第一推动板和第二推动板之间。

优选的,所述第一推动板靠近第二推动板的一侧固定安装有第一海绵,且第一海绵与二极管本体相接触,所述第二推动板靠近第一推动板的一侧固定安装有第二海绵。

优选的,两个第一通孔的顶部内壁和底部内壁上均开设有多个镶嵌槽,多个镶嵌槽内均嵌装有滑珠,滑珠与调节杆滚动连接。

优选的,两个调节杆的外侧均套设有第一弹簧,两个第一弹簧均位于支架本体靠近第一推动板的一侧,两个第一弹簧靠近支架本体的一端均与支架本体相焊接,两个第一弹簧的另一端均与第一推动板相焊接。

优选的,两个调节杆远离第一推动板的一端均延伸至放置腔内,两个调节杆的顶部均焊接有限位块,限位块与放置腔靠近第一推动板的一侧内壁相接触。

优选的,所述放置腔远离第一通孔的一侧内壁上开设有两个第一凹槽,两个第一凹槽分别与对应的调节杆相配合,两个第一凹槽内均滑动安装有滑块,两个第一凹槽远离第一通孔的一侧内壁上均焊接有第二弹簧的一端,第二弹簧的另一端与对应的滑块相焊接。

优选的,两个滑块靠近第一通孔的一端均焊接有滑杆,两个调节杆靠近滑块的一侧均开设有第二凹槽,两个滑杆远离滑块的一端分别延伸至对应的第二凹槽内,两个滑杆分别与对应的第二凹槽滑动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底座、推杆电机、第一推动板、第一海绵、二极管本体、第二海绵与第二推动板相配合,可将二极管本体初步卡装在第一海绵和第二海绵之间,通过底座、支架本体、推杆电机、放置腔、调节杆、第一弹簧、镶嵌槽、滑珠、第二弹簧、第一凹槽、滑块、滑杆、第二凹槽、限位块和第一通孔相配合,实现了对二极管本体稳固夹持,有效的保护了二极管本体,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便于对二极管本体进行稳固夹持,防止直接夹持时对二极管本体造成损伤,能够对二极管本体进行简单有效的保护。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发光二极管装配支架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发光二极管装配支架的A部分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底座、2支架本体、3推杆电机、4放置腔、5调节杆、6第一弹簧、7第一推动板、8第一海绵、9二极管本体、10第二海绵、11第二推动板、12镶嵌槽、13滑珠、14第二弹簧、15第一凹槽、16滑块、17滑杆、18第二凹槽、19限位块、20第一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参照图1-2,发光二极管装配支架,包括底座1,底座1的顶部一侧焊接有支架本体2,底座1的顶部另一侧固定安装有推杆电机3,支架本体2上开设有放置腔4,放置腔4靠近推杆电机3的一侧内壁上开设有两个第一通孔20,两个第一通孔20内均滑动安装有调节杆5,两个调节杆5的一端延伸至支架本体2的外侧并焊接有同一个第一推动板7,第一推动板7位于支架本体2靠近推杆电机3的一侧,底座1的顶部设有第二推动板11,第二推动板11位于第一推动板7和推杆电机3之间,且推杆电机3的输出轴与第一推动板7相焊接,底座1的顶部设有二极管本体9,且二极管本体位于第一推动板7和第二推动板11之间,通过底座1、推杆电机3、第一推动板7、第一海绵8、二极管本体9、第二海绵10与第二推动板11相配合,可将二极管本体9初步卡装在第一海绵8和第二海绵10之间,通过底座1、支架本体2、推杆电机3、放置腔4、调节杆5、第一弹簧6、镶嵌槽12、滑珠13、第二弹簧14、第一凹槽15、滑块16、滑杆17、第二凹槽18、限位块19和第一通孔20相配合,实现了对二极管本体9稳固夹持,有效的保护了二极管本体9,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便于对二极管本体9进行稳固夹持,防止直接夹持时对二极管本体9造成损伤,能够对二极管本体9进行简单有效的保护。

本实用新型中,第一推动板7靠近第二推动板11的一侧固定安装有第一海绵8,且第一海绵8与二极管本体9相接触,第二推动板11靠近第一推动板7的一侧固定安装有第二海绵10,两个第一通孔20的顶部内壁和底部内壁上均开设有多个镶嵌槽12,多个镶嵌槽12内均嵌装有滑珠13,滑珠13与调节杆5滚动连接,两个调节杆5的外侧均套设有第一弹簧6,两个第一弹簧6均位于支架本体2靠近第一推动板7的一侧,两个第一弹簧6靠近支架本体2的一端均与支架本体2相焊接,两个第一弹簧6的另一端均与第一推动板7相焊接,两个调节杆5远离第一推动板7的一端均延伸至放置腔4内,两个调节杆5的顶部均焊接有限位块19,限位块19与放置腔4靠近第一推动板7的一侧内壁相接触,放置腔4远离第一通孔20的一侧内壁上开设有两个第一凹槽15,两个第一凹槽15分别与对应的调节杆5相配合,两个第一凹槽15内均滑动安装有滑块16,两个第一凹槽15远离第一通孔20的一侧内壁上均焊接有第二弹簧14的一端,第二弹簧14的另一端与对应的滑块16相焊接,两个滑块16靠近第一通孔20的一端均焊接有滑杆17,两个调节杆5靠近滑块16的一侧均开设有第二凹槽18,两个滑杆17远离滑块16的一端分别延伸至对应的第二凹槽18内,两个滑杆17分别与对应的第二凹槽18滑动连接,通过底座1、推杆电机3、第一推动板7、第一海绵8、二极管本体9、第二海绵10与第二推动板11相配合,可将二极管本体9初步卡装在第一海绵8和第二海绵10之间,通过底座1、支架本体2、推杆电机3、放置腔4、调节杆5、第一弹簧6、镶嵌槽12、滑珠13、第二弹簧14、第一凹槽15、滑块16、滑杆17、第二凹槽18、限位块19和第一通孔20相配合,实现了对二极管本体9稳固夹持,有效的保护了二极管本体9,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便于对二极管本体9进行稳固夹持,防止直接夹持时对二极管本体9造成损伤,能够对二极管本体9进行简单有效的保护。

工作原理:需要对二极管本体9进行夹持时,启动推杆电机3,推杆电机3输出轴带动第二推动板11在底座1的顶部向靠近二极管本体9的方向进行滑动,第二推动板11带动第二海绵10与二极管本体9相接触并对二极管本体9进行挤压,二极管本体9推动第一海绵8,第一海绵8推动第一推动板7使得第一推动板7对第一弹簧6进行压缩,第一弹簧6对第一推动板7进行初步缓冲,第一推动板7推动调节杆5在第一通孔20内向靠近滑块16的方向进行滑动,此时滑杆17在第二凹槽18内发生相对滑动,推杆电机3继续推动第二推动板11,使得调节杆5滑入第一凹槽15内与滑块16相接触并对滑块16进行推动,滑块16在第一凹槽15内进行滑动,此时滑块16对第二弹簧14进行压缩,第二弹簧14再次对第一推动板7进行缓冲,直至限位块19与放置腔4远离第一推动板7的一侧内壁相接触,此时关闭推杆电机3,第一推动板7和第二推动板11通过第一海绵8和第二海绵10对二极管本体9进行稳固夹持,防止直接夹持时对二极管本体9造成损伤,实现了对二极管本体9的稳固夹持,有效的保护了二极管本体9。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