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能够快速调节的拉马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109291阅读:420来源:国知局
一种能够快速调节的拉马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轴类零件拆卸工具领域,具体是一种快速调节的拉马。



背景技术:

拉马主要用于拆卸各种机械设备中的皮带轮、齿轮、轴承以及风扇叶轮等圆状工件。

现有的拉马均大多采用螺纹调节的方式来调节,由于螺纹调节过于缓慢,因此拆卸前的安装极为繁琐,拆卸时间长,降低了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能够快速调节的拉马。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能够快速调节的拉马,包括支撑板、螺纹杆和钩爪,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上设置有和支撑板滑动连接的调节筒,所述调节筒与支撑板之间设置有限位装置,所述螺纹杆设置在调节筒内并与调节筒螺纹连接。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调节时工作人员将限位装置打开,再滑动调节筒对螺纹杆的位置进行粗调节,调节完成后再将限位装置关闭,然后将钩爪安装在需要拆卸的轴承上,继续转动螺纹杆进行细调节,上述过程将调节过程分为粗调节和细调节两端调节过程,使原本需要转动很长时间的螺纹杆通过调节筒进行调节,不再需要长时间的转动螺纹杆,缩短了调节时间,提高了效率。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限位装置包括设置在支撑板上的定位台,所述定位台与调节筒滑动连接,所述定位台侧壁上设置有定位销孔,所述调节筒上设置有若干与定位销孔同轴的插销孔,所述若干插销孔沿调节筒轴向均匀布置,所述定位销孔内设置有定位销。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调节时先将定位销拔出,再滑动调节筒进行粗调节,粗调节完成后再插入定位销,将调节筒固定好后再转动螺纹杆进行细调节,调节完成后继续转动螺纹杆进而将轴上的轴类零件拆卸下来,上述过程只需要拔出定位销和插入定位销,定位可靠,调节方便。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限位装置包括设置在支撑板上并与支撑板滑动连接的定位片,所述调节筒的横截面形状为矩形,所述调节筒外设置有若干与定位片相适配的定位槽,所述若干定位销孔沿调节筒轴向均匀布置。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调节时先滑动定位片使定位片与定位槽脱离,再滑动调节筒进行粗调节,调解完成后再滑入定位片使其插入定位槽将调节筒固定好,再转动螺纹杆进行粗调节,进而将轴上的轴类零件拆卸下来。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调节筒外设置有沿轴向的限位块,所述定位台内壁上设置有与限位块配合的限位槽。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调节筒外的轴向的限位块与定位台内壁上设置的限位槽相互配合避免调节筒转动,使插销孔与定位销孔脱离,便于将定位销插入插销孔。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能够快速调节的拉马实施例一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能够快速调节的拉马实施例一示意图。

附图标记:1、钩爪;2、支撑板;3、螺纹杆;4、调节筒;5、定位台;6、定位销孔;7、限位块;8、插销孔;9、定位片;10、定位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一种能够快速调节的拉马的实施例做进一步的说明。

实施例一,一种能够快速调节的拉马,包括支撑板2、螺纹杆3和钩爪1,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2上设置有和支撑板2滑动连接的调节筒4,所述调节筒4与支撑板2之间设置有限位装置,所述螺纹杆3设置在调节筒4内并与调节筒4螺纹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限位装置包括设置在支撑板2上的定位台5,所述定位台5与调节筒4滑动连接,所述定位台5侧壁上设置有定位销孔6,所述调节筒4上设置有若干与定位销孔6同轴的插销孔8,所述若干插销孔8沿调节筒4轴向均匀布置,所述定位销孔6内设置有定位销。

进一步的,所述调节筒4外设置有沿轴向的限位块7,所述定位台5内壁上设置有与限位块7配合的限位槽。

具体的实施过程如下,调节时工作人员先将定位销从插销孔8中拔出,滑动调节筒4对螺纹杆3的位置进行粗调节,调节完成后将定位销插入插销孔8,调节筒4外的轴向的限位块7与定位台5内壁上设置的限位槽相互配合避免调节筒4转动,使插销孔8与定位销孔6脱离,便于将定位销插入插销孔8,再将钩爪1安装在需要拆卸的轴承上,继续转动螺纹杆3进行细调节,上述过程将调节过程分为粗调节和细调节两端调节过程,使原本需要转动很长时间的螺纹杆3通过调节筒4进行调节,不再需要长时间的转动螺纹杆3,缩短了调节时间,提高了效率。

实施例二,所述限位装置包括设置在支撑板2上并与支撑板2滑动连接的定位片9,所述调节筒4的横截面形状为矩形,所述调节筒4外设置有若干与定位片9相适配的定位槽10,所述若干定位销孔6沿调节筒4轴向均匀布置,其余技术特征与实施例一相同。

调节时先滑动定位片9使定位片9与定位槽10脱离,再滑动调节筒4进行粗调节,调解完成后再滑入定位片9使其插入定位槽10将调节筒4固定好,再转动螺纹杆3进行粗调节,进而将轴上的轴类零件拆卸下来。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