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夹治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704499发布日期:2019-01-22 22:02阅读:167来源:国知局
装夹治具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机械加工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装夹治具。



背景技术:

当我们需要对工件进行焊接或是其他类型的加工时,将待加工工件准确而稳定的定位于正确的工位上是减少加工误差、保证加工质量基础和关键。

常见的定位方式是依据工件本身的孔位,制定具有对应于该孔位的定位销的装夹治具,因该装夹治具单独依靠多个定位销进行定位,故其高度依赖于各定位销和工件本身孔位的加工精度,一旦定位销的大小或设置位置存在较大误差,或是工件本身具有对应于定位销的孔位精度出现较大误差,均会影响装夹治具的定位精度,从而造成工件不良率高,极大的影响生产效率,无从保证工件质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装夹治具,以解决现有技术中装夹治具对定位销和工件本身的孔位精度要求过高,而造成工件不良率高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装夹治具,包括底座,以及固设于所述底座顶面的用于穿过工件本身具有的穿孔的定位销,所述底座的底面开设有容置槽,所述装夹治具还包括固设于所述底座的顶面的用于抵顶于所述工件外周的定位柱,以及设于所述容置槽内且延伸至所述底座的顶面之上的用于抵顶于所述工件的相对两侧面并将所述工件夹紧于所述底座中部的夹紧机构。

进一步地,所述夹紧机构包括固设于所述容置槽内的转轴,活动套设于所述转轴外周的转杆,分别转动连接于所述转杆相对两端且延伸至所述底座顶面之上的用于抵顶于所述工件的相对两侧面并将所述工件夹紧于所述底座中部的两夹紧单元,转动连接于所述转杆并位于两所述夹紧单元之间的用于驱动所述转杆绕所述转轴转动的推杆,以及一端抵顶于所述底座而另一端抵顶于所述推杆一端的用于带动所述推杆复位的弹簧。

进一步地,所述底座上开设有沿所述弹簧的正常伸缩方向延伸并正对于所述弹簧的另一端的第一定位槽,以及沿所述弹簧的正常伸缩方向延伸并正对于所述第一定位槽的第二定位槽,所述第一定位槽和所述第二定位槽分别连通于所述容置槽的相对两端,所述推杆滑动容设于所述第二定位槽内,所述推杆的一端延伸至所述第一定位槽内并与所述弹簧的另一端抵顶配合,所述推杆的另一端伸出于所述第二定位槽之外。

进一步地,所述底座上开设有沿所述弹簧的正常伸缩方向延伸并正对于所述第一定位槽的容置孔,所述弹簧容设于所述容置孔内。

进一步地,所述夹紧单元包括一端转动连接于所述转杆的连杆,固设于所述容置槽内的固定柱,以及连接于所述连杆另一端并延伸至所述底座上方的夹紧块,所述连杆上设有滑槽,所述固定柱活动穿设于所述滑槽内并与所述连杆形成滑动抵顶配合。

进一步地,所述夹紧块包括基部,以及连接于所述基部且从所述基部往所述底座中部延伸的夹紧部,所述夹紧部具有用于与工件直接接触的弧形面。

进一步地,所述夹紧机构还包括固设于所述容置槽内的抵顶柱,所述抵顶柱与所述转轴分别位于所述推杆的相对两侧的用于防止所述转杆撞击所述底座。

进一步地,所述底座的相对两侧面分别开设有两避让槽,两所述避让槽均连通于所述容置槽用于避免所述连杆和所述夹紧块与所述底座相撞。

进一步地,所述底座的相对两侧面还开设有两拿手槽,两所述拿手槽之间的距离小于所述工件的沿两所述拿手槽的距离方向的长度。

进一步地,所述装夹治具还包括盖设于所述容置槽上并与所述底座的底面固定连接的盖板。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装夹治具的有益效果在于: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装夹治具,通过定位销穿过工件本身具有的穿孔,并且通过定位柱抵顶于工件的外周,从而实现工件的预定位;另外,通过加设夹紧机构,该夹紧机构容设于开设于底座底面的容置槽内,并且延伸至底座的顶面之上,从工件的相对两侧将工件夹紧于底座顶面的中间位置从而实现最终定位和夹紧;在大大降低对定位销和工件本身的加工精度要求、也满足装夹精度要求的同时,提高了装夹可靠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装夹治具的爆炸结构示意图一;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装夹治具的爆炸结构示意图二;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装夹治具的装配结构示意图一;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装夹治具的装配结构示意图二;

其中,图中各附图标记:

10、底座;20、定位销;30、定位柱;40、夹紧机构;W、工件;W1、穿孔;H1、容置槽;31、第一柱体;32、第二柱体;41、转轴;42、转杆;43、夹紧单元;44、推杆;421、第一过孔;11、插孔;441、第二过孔;442、第三过孔;422、第四过孔;L1、第一连接销;H2、第一定位槽;H3、第二定位槽;H4、容置孔;431、连杆;4311、滑槽;432、固定柱;433、夹紧块;L2、第二连接销;4331、基部;4332、夹紧部;S、弧形面;45、抵顶柱;H5、避让槽;H6、拿手槽;50、盖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间接在该另一个元件上。当一个元件被称为是“连接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间接连接至该另一个元件上。

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请一并参阅图1至图3,现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装夹治具进行说明。装夹治具,包括底座10,以及固设于底座10顶面的用于穿过工件W本身具有的穿孔W1的定位销20,底座10的底面开设有容置槽H1,装夹治具还包括固设于底座10的顶面的用于抵顶于工件W外周的定位柱30,以及设于容置槽H1内且延伸至底座10的顶面之上的用于抵顶于工件W的相对两侧面并将工件W夹紧于底座10中部的夹紧机构40。具体地,装夹治具用于将工件W装夹于底座10的顶面,在底座10的顶面上设有定位销20,该定位销20从底座10的顶面沿竖直方向向上延伸,如此可以方便地插入工件W的穿孔W1内,其具体的大小和设置位置应视需要装夹的工件W本身自带的穿孔W1的孔径大小和位置而定,例如,在本实施例中,工件W为手机后壳,则定位销20的设置位置与手机后壳上的摄像头孔位相正对,且孔径与该摄像头孔相适配;在底座10的顶面还设有定位柱30,在本实施例中,定位柱30均从底座10的顶面沿竖直方向向上延伸,包括用于分别抵顶于工件W的两宽度边缘的两第一柱体31,以及用于分别抵顶于工件W的两长度边缘的两第二柱体32,且第一柱体31和第二柱体32均为圆柱状,如此相对于周面具有棱角的方柱状的定位柱30可以有效的避免将工件W划伤;另外,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装夹治具还包括夹紧机构40,该夹紧机构40容设于开设于底座10底面的容置槽H1内,并且延伸至底座10的顶面之上,从工件W的相对两侧将工件W夹紧于底座10的顶面的中间位置。从而,通过定位销20和定位柱30实现工件W的预定位,通过夹紧机构40实现最终定位和夹紧,在大大降低对定位销20和工件W本身的加工精度要求、也满足装夹精度要求的同时,提高了装夹可靠性。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装夹治具,与现有技术相比,包括夹紧机构40,该夹紧机构40容设于开设于底座10底面的容置槽H1内,并且延伸至底座10的顶面之上,从工件W的相对两侧将工件W夹紧于底座10顶面的中间位置;如此,通过定位销20和定位柱30实现预定位,通过夹紧机构40实现最终定位和夹紧,在大大降低对定位销20和工件W本身的加工精度要求、也满足装夹精度要求的同时,提高了装夹可靠性。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装夹治具尤其用于在金属焊接工艺中装夹待加工的手机壳体。

进一步地,请一并参阅图1至图3,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装夹治具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夹紧机构40包括固设于容置槽H1内的转轴41,活动套设于转轴41外周的转杆42,分别转动连接于转杆42相对两端且延伸至底座10顶面之上的用于抵顶于工件W的相对两侧面并将工件W夹紧于底座10中部的两夹紧单元43,转动连接于转杆42并位于两夹紧单元43之间的用于驱动转杆42绕转轴41转动的推杆44,以及一端抵顶于底座10而另一端抵顶于推杆44一端的用于带动推杆44复位的弹簧(图未示)。这里,转杆42的中部开设有第一过孔421,正对于开设于底座10底面的中部的插孔11,转轴41活动穿设于第一过孔421内,并固定插入于该插孔11,使转杆42可围绕转轴41灵活转动,当然,二者之间也可以增加轴承、活动套筒之类的构件,此处不作唯一限定;推杆44上开设有可供转杆42穿过的第二过孔441,且形成第二过孔441的上下两侧面上个开设有连通于第二过孔441的第三过孔442,在转杆42上开设正对该第三过孔442且位于第一过孔421一侧的第四过孔422,第一连接销L1活动穿设于第三过孔442和两第二过孔441内使转杆42与推杆44活动铰接;两夹紧单元43亦分别铰接于转杆42的相对两端;如此,用户推动推杆44朝压缩弹簧的方向运动,带动转杆42在容置槽H1内绕转轴41转动,从而可带动两夹紧单元43分别朝相反的方向运动,进而拉大彼此之间的距离,此时用户将工件W放入两夹紧单元43之间,并且使定位销20穿过穿孔W1,使定位柱30抵顶于工件W的四周,此时松开推杆44,推杆44在弹簧的作用下反方向运动,于是两夹紧单元43之间的距离变小,从而将工件W定位夹紧。这里由于转轴41设于底座10宽度方向的中间位置,第一过孔421设于转杆42的中间位置,两夹紧单元43相对于转轴41呈中心对称分布,所以当两夹紧单元43从两侧将工件W夹紧,工件W两侧受力均衡,即可最终被夹紧于底座10宽度方向上的中间位置。

进一步地,请一并参阅图1至图2,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装夹治具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底座10上开设有沿弹簧的正常伸缩方向延伸并正对于弹簧的另一端的第一定位槽H2,以及沿弹簧的正常伸缩方向延伸并正对于第一定位槽H2的第二定位槽H3,第一定位槽H2和第二定位槽H3分别连通于容置槽H1的相对两端,推杆44滑动容设于第二定位槽H3内,推杆44的一端延伸至第一定位槽H2内并与弹簧的另一端抵顶配合,推杆44的另一端伸出于第二定位槽H3之外。这里,第一定位槽H2、第二定位槽H3均沿着弹簧的正常伸缩方向延伸,且第二定位槽H3延伸至底座10的边缘,第一定位槽H2和第二定位槽H3的截面尺寸相同且二者相互正对,即,第一定位槽H2与第二定位槽H3以及容置槽H1结合大致呈十字状,推杆44跨过容置槽H1分别容置在第一定位槽H2和第二定位槽H3内,推杆44的一端抵顶于弹簧的另一端,推杆44的另一端伸出于第二定位槽H3外,即,伸出于底座10边缘之外,如此,则方便用户推动推杆44压缩弹簧,这里,第一定位槽H2和第二定位槽H3的作用不仅用于容置推杆44,还用于保证推杆44能够沿着弹簧的正常伸缩方向滑动。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2,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装夹治具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底座10上开设有沿弹簧的正常伸缩方向延伸并正对于第一定位槽H2的容置孔H4,弹簧容设于容置孔H4内。在本实施例中,容置孔H4呈圆柱状,其轴线沿着弹簧的正常伸缩方向延伸,弹簧的一端容置于该容置孔H4内,并抵顶于形成该容置孔H4的底面的底座10,且该容置孔H4的直径和沿其轴线方向的深度应保证弹簧在伸缩过程中不发生歪斜。

进一步地,请一并参阅图1至图2,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装夹治具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夹紧单元43包括一端转动连接于转杆42的的连杆431,固设于容置槽H1内的固定柱432,以及连接于连杆431另一端并延伸至底座10上方的夹紧块433,连杆431上设有滑槽4311,固定柱432活动穿设于滑槽4311内并与连杆431形成滑动抵顶配合。这里,夹紧单元43包括的连杆431的一端通过第二连接销L2铰接于转杆42的端部,并在在连杆431上开设有沿连杆431的长度方向延伸的滑槽4311,该滑槽4311允许固定凸设于容置槽H1内的固定柱432活动插设于其内,这样,当用户按压推杆44,推杆44带动转杆42绕转轴41转动,转杆42的两端部朝相反的方向运动,从而带动连杆431的一端随之运动,由于连杆431活动套设于固定柱432的外周,即固定柱432插设于滑槽4311内,在本实施例中,滑槽4311呈条状,并沿着连杆431的长度方向延伸,故连杆431在转杆42的另一端会在转杆42的推动作用和固定柱432的抵顶作用下,往远离转轴41的方向运动从而带动弯折连接于连杆431另一端的夹紧块433往远离转轴41的方向运动,于是,两个夹紧单元43的两个夹紧块433之间的距离变大,工件W得以放入两夹紧块433之间;当用户松开推杆44,推杆44在弹簧的回弹力的作用下后退,带动转杆42反向转动,连杆431和夹紧块433做与上述相反的运动,于是夹紧块433将工件W的两侧夹紧。

进一步地,请一并参阅图1至图2,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装夹治具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夹紧块433包括基部4331,以及连接于基部4331且从基部4331往底座中部延伸的夹紧部4332,夹紧部4332具有用于与工件W直接接触的弧形面S。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夹紧部4332呈半圆柱状,其圆柱面,即为本实施例中的弧形面S,朝向底座的中部,即两夹紧部4332的两圆柱面相互正对,用于与工件W直接接触,从而避免夹紧块433与工件W产生较大的摩擦,进而导致刮伤等不良现象。

进一步地,请一并参阅图1至图2,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装夹治具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夹紧机构40还包括固设于容置槽H1内的抵顶柱45,抵顶柱45与转轴41分别位于推杆44的相对两侧的用于防止转杆42撞击底座10。当用户按压推杆44,推杆44带动转杆42绕转轴41转动,因抵顶柱45与转轴41分别位于推杆44的相对两侧,且抵顶柱45设于容置槽H1内,且位于转杆42的前进方向上,故,转杆42在推杆44的带动下向前转动到一定程度即会被抵顶柱45阻止继续向前,从而杜绝了转杆42与底座10相撞,以及相撞带来的噪音和可能的破损。

进一步地,请一并参阅图2至图4,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装夹治具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底座10的相对两侧面分别开设有两避让槽H5,两避让槽H5均连通于容置槽H1用于避免连杆431和夹紧块433与底座10相撞。这里,两避让槽H5呈楔形,其楔形面的延伸方向与与之相邻的连杆431的运动方向相适应,此处不唯一限定避让槽H5的形状和大小,以保证连杆431与底座10不发生干涉为准。

进一步地,请一并参阅图1至图4,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装夹治具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底座10的相对两侧面还开设有两拿手槽H6,两拿手槽H6之间的距离小于工件W的沿两拿手槽H6的距离方向的长度。具体地,两拿手槽H6设置在底座10的相对两侧并且相互正对,且两者之间的距离应小于工件W的沿两者之间的距离方向的长度,在本实施例中,即两者之间的距离应小于手机后壳的宽度,如此可使得手机后壳的沿宽度方向的相对两侧边可有一部分与该拿手槽H6正对,则用户可手持手机后壳的正对于该拿手槽H6的部位将手机后壳放置于装夹治具的预定位置,以及从该装夹治具上将该手机后壳拆下,免于可能的擦伤和碰撞,十分方便。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4,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装夹治具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装夹治具还包括盖设于容置槽H1上并与底座10的底面固定连接的盖板50。盖板50与底座10的底面螺钉连接,其主要作用是将夹紧机构40覆盖起来,使夹紧机构40在运动过程中不受到外部构件的干涉,同时也起到一定的防尘作用。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