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动车辆的把手总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304353发布日期:2021-03-17 00:56阅读:72来源:国知局
机动车辆的把手总成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机动车辆的把手总成,其包括:可固定在机动车辆的门或者盖上的壳体元件,该壳体元件包括致动内腔和允许进入致动内腔的通孔;致动元件,该致动元件被设计用于在由用户致动时电动地开启门或者盖,并且被布置且可移动地支承在致动内腔内;以及紧急致动元件,该紧急致动元件被设计用于在由用户致动时机械地开启门或者盖,并且被布置在致动内腔内且在静止位置和开启位置之间可移动地支承。

开头所描述类型的把手总成例如根据de102013102106a1已知,并且包括可固定在机动车辆门内侧上的把手支架;支承在该把手支架上的把手元件;以及可从门外侧穿透门组块安装的凹槽壳体,其在安装状态下一直延伸至布置在门内侧上的把手支架上并且容纳可从门外侧致动的把手元件。把手元件具有按键,该按键被设计用于触发电子的开门过程并且可从门外侧致动。把手元件还具有被设计用于触发机械的开门过程的把手主体,其中可相对于把手主体旋转地支承按键。按键和把手主体被布置在凹槽壳体内。这种已知的把手总成的缺点是复杂的结构设计,其包括大量应以预定顺序安装的部件,这增加了安装时间、对安装的简易性有负面影响并且由于复杂的结构而导致高制造成本。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完成一种解决方案,其以结构上简单的方式提供一种改进的把手总成,该把手总成的特征在于具有最少部件的简单安装。

在开头所描述类型的把手总成中,根据本发明,以如下方式实现该目的,即紧急致动元件形成致动内腔的至少一个壁部段。

本发明的有利且适宜的设计方案和改进方案得自相应的从属权利要求。

通过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把手总成,其特征在于包括少量部件的简单结构。通过紧急致动元件形成致动内腔的至少一个壁部段,例如根据现有技术已知的凹槽壳体和支撑壳体的使用变得多余。因为根据本发明,壳体元件和紧急致动元件共同形成致动内腔的壁,从而不必考虑凹槽壳体,并且由此相较于已知的现有技术,可以有利地省去一个部件,这额外地促成了结构空间的最小化。因为根据本发明,紧急致动元件形成致动内腔的至少一个壁部段,并且紧急致动元件用在紧急运行中,例如当在汽车蓄电池为空的情况下机动车辆的电流供应故障时,或者替代于把手总成的正常运行,所以,紧急致动部件隐含地被设计为轮廓匹配的,即紧急致动部件的至少一个部段适应于壳体元件的致动内腔的轮廓,使得壳体元件不必形成致动内腔的整个轮廓,这简化了并且有利于壳体元件的制造。

在一种设计方案中,本发明预设了,紧急致动元件形成致动内腔的至少一个底壁。只要不进行紧急运行或者紧急致动元件的致动,紧急致动元件就由此形成底壁,从而节省材料并且由此节省制造壳体元件的成本,因为可以省去壳体元件的底壁。

在另一设计方案中,本发明预设了,紧急致动元件形成致动内腔的至少一个与通孔相对的背板。通过这一措施,同样节省了材料并且由此节省制造壳体元件的成本。

关于需要很小结构空间的有效安装,本发明在一种设计方案中预设了,可围绕致动转动轴转动地支承致动元件,而该致动转动轴沿着通孔的边缘侧水平地伸长。因此,致动元件可转动或者可枢转地支承在致动转动轴上,并且为了用户的致动而围绕致动转动轴转动或者偏转,以促成门或者盖的电动开启过程。

本发明还在另一设计方案中预设了,可围绕紧急致动转动轴转动地支承紧急致动元件,而该紧急致动转动轴沿着通孔的边缘侧水平地伸长。在此,紧急致动转动轴可以与致动转动轴相同。替代地,紧急致动转动轴也可以沿着通孔的边缘侧延伸,该边缘侧与致动元件的致动转动轴延其延伸的边缘侧相对。

为了在紧急致动时限制紧急致动元件的运动,以便由此避免损坏把手总成,有利的是,壳体元件具有运动限位壁,该运动限位壁被设计为从紧急致动转动轴开始,朝向通孔的方向倾斜地伸长,并且阻止紧急致动元件越过开启位置的运动。

此外,关于把手总成的美观且高品质的设计,本发明还预设了,在紧急致动元件的静止位置中,紧急致动元件的至少一个壁部段被布置为以通孔的边缘侧齐平地终止,其中在紧急致动元件的开启位置中,紧急致动元件的至少一个壁部段被布置为与通孔的边缘侧并且与通孔相隔。通过紧急致动元件在其静止位置中齐平地以通孔的边缘侧终止,用户在把手总成的正常运行中完成不会感觉到紧急致动元件,其对于用户而言就像致动内腔的壁一样。

如果必须更换把手总成的部件,则有利的是,根据另一设计方案,壳体元件包括基座元件和可拆卸地与基座元件相连的盖板元件,其中通孔被设计在基座元件中,并且基座元件形成致动内腔的至少一部分,盖板元件形成致动内腔的顶壁。

在此,在另一设计方案中,一种布置是结构上尤其有序的且充分利用了结构空间,其中致动元件可转动地支承在盖板元件上,其中紧急致动元件可转动地支承在基座元件上。

在本发明的另一设计方案中,结构上尤其有益的是,致动元件被设计为杠杆臂状,并且致动元件的自由端具有致动部段,该致动部段穿过设计在壳体元件中的开口,从致动内腔中延伸出来,并且该致动部段与在外部安置在壳体元件上的微型开关共同作用,以在由用户致动时电动地开启门或者盖。通过致动部段延伸穿过壳体元件中的开口,可以实现需要很小结构空间的、非常紧凑的把手总成。

在另一设计方案中,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提高紧凑度,即致动部段具有致动斜面,该致动斜面被设计用于在由用户致动时按压并且触发微型开关,以电动地开启门或者盖。以此方式,可以使致动元件的运动朝向不同于按压微型开关所需方向的另一方向。

最后,本发明在另一设计方案中预设了,为了在由用户致动时机械地开启门或者盖,紧急致动元件与拉索系统相连,使得在紧急致动元件从静止位置移动至开启位置时,紧急致动元件朝向致动内腔的方向拉动拉索系统。通过这一措施,把手总成的安装空间和功能必需的空间最小化,并且额外地提高了把手总成的紧凑度。

应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框架的情况下,上文中提及的和下文中还要阐述的特征不仅能够以分别给出的组合使用,还可以在其它组合中或单独使用。仅由权利要求定义本发明的框架。

本发明的主题的其它细节、特征和优点得自下文中参考附图做出的说明,其中附图中显示了本发明的示意性的优选实施方案。

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包括多个根据本发明的把手总成的机动车辆的示意性侧视图,

图2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把手总成的立体图,

图3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把手总成的立体后视图,

图4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把手总成的立体部件分解图,

图5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把手总成的壳体元件的局部剖开的立体侧视图,

图6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把手总成的局部剖开的立体视图,

图7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把手总成的壳体元件以及布置在其中的紧急致动元件的局部剖开的立体视图,其中紧急致动元件被布置在静止位置中,

图8示出了壳体元件和紧急致动元件的另一局部剖开的立体视图,其中紧急致动元件被布置为从静止位置开始朝向开启位置移动,

图9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把手总成的致动元件的立体视图,并且

图10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把手总成的俯视图。

在图1中示例性地显示了轿车形式的机动车辆1,其在示例中具有四个门2a(其中两个在图1中可见)和一个盖3,可以借助于相应的把手总成4打开这些门和盖,其中其前提为,已事先解锁相应的门2或者盖3。因此,把手总成4不仅适合于车门2。更确切地说,它也可以用在车盖3上,诸如后盖或者行李箱盖。图2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把手总成4的立体前视图,而图3中示出了把手总成4的立体后视图。最后,在图4中显示了把手总成4的立体部件分解图。如前文中描述的,把手总成4被预设用于安装到机动车辆1的其中一个门2中或者盖3中,并且包括可固定在机动车辆1的门2或者盖3上的壳体元件5。壳体元件5本身具有框架10和致动内腔6,其中框架10被设计为与壳体元件5一体,并且形成机动车辆车身中的外部光学封闭件。用户可以通过设计在壳体元件5中的通孔7,获得对致动内腔6的访问权(参见例如图2),其中通孔7被设计在框架10内。在壳体元件5的框架10上,可拆卸地固定有隔板框架11,该隔板框架例如可以具有用于检测授权用户并且用于与机动车辆1的控制装置通信的电子部件,使得在检测到授权用户时,解锁门2或者盖3。

把手总成4还包括致动元件8和紧急致动元件9,如例如根据图4的部件分解图或者图6的侧向剖视图可见。

当门2或者盖3已解锁并且用户在把手总成4的正常运行中对致动元件8进行致动时,致动元件8被设计用于电动地开启门2或者盖3。根据可围绕致动转动轴12转动地支承的杠杆臂的类型设计致动元件8,其中致动转动轴12沿着通孔7的边缘侧14(参见例如图6)水平地伸长。更确切地说,致动元件8具有两个轴延伸部15,致动元件8通过这些轴延伸部可转动地支承在壳体元件5上的对应轴容纳部25中(参见例如图4),其中两个轴延伸部15之间的假想直线定义致动转动轴12。以此方式,致动元件8被布置且可移动地支承在致动内腔6中。杠杆臂状设计的致动元件8具有自由端16,在其上设计有致动部段17(参见例如图9),该致动部段穿过成形的壳体元件5中的开口18,从致动内腔6中延伸出来,如例如图3、图6和图10所示。在对致动元件8进行致动时,用户将手伸到致动内腔6中并且从后方抓取致动元件8,以便使其朝向通孔7的方向,围绕致动转动轴12偏转,以电动地开启门2或者盖3。在此过程中,当用户对致动元件8进行致动时,致动部段17与在外部安置在壳体元件5上的微型开关19共同作用,其中通过微动开关按压按键24。致动部段17具有致动斜面20,可以在图10的详细俯视图中看到该致动斜面,并且该致动斜面被设计为,使得致动部段17朝向通孔7的方向逐渐变细。在图10中显示了致动元件8及其致动部段17的初始位置,其中致动元件8由按照板簧的类型设计的复位元件21保持在初始位置中,并且逆着由复位元件21产生的回弹力实现对致动元件8进行的致动,以便电动地开启门2或者盖3,如根据现有技术已知的,因此不会更详细地讨论该已知的开启过程的更多细节。复位元件21被设计为板簧(参见图4)并且被保持在被设计在壳体元件5中的对应的容纳部中。因此,在对致动元件8进行致动时,用户必须施加对应的力,以便克服复位元件21的回弹力并且朝向通孔7的方向22(参见图6)按压致动元件21。在此过程中,致动元件8围绕致动转动轴12枢转,使得致动斜面20的较宽的部段23(参见例如图10)按压微型开关19的按键24并且触发微型开关19,微型开关19由此产生用于电动地开启门2或者盖3的信号。如根据图10可见,在对致动元件8进行致动时,致动部段17的运动与微型开关19相切地伸长,或者说横向于微型开关19的纵向延伸38并且横向于按键24的压入方向伸长,即横向于微型开关19的致动方向伸长。

如例如根据图4可见,壳体元件5被设计为多件式的,并且包括基座元件26和盖板元件27,二者通过卡扣连接,可拆卸地彼此相连。为了该目的,在盖板元件27上设计有止动钩28,这些止动钩与设计在基座元件26上的止动凸起部29后啮合(参见例如图4)。在基座元件26中设计有通孔7,其中基座元件26形成致动内腔6的至少一部分。进一步地,与基座元件26可拆卸地相连的盖板元件27形成致动内腔6的顶壁30(参见例如图6)。如进一步地例如从图6中可见,致动元件8可转动地支承在盖板元件27上,而紧急致动元件9可转动地支承在基座元件26上。

紧急致动元件9也如致动元件8一样,被布置在致动内腔6中,其中可围绕紧急致动转动轴31转动地支承紧急致动元件9,而紧急致动转动轴沿着通孔7的边缘侧32水平地伸长。该边缘侧32在框架10上与致动转动轴12延其延伸的边缘侧14相对。紧急致动元件9被设计用于在由用户致动时机械地开启门2或者盖3,其中紧急致动元件9可在致动时从静止位置(参见图7)朝向开启位置(参见图8)的方向移动。随后,在到达开启位置时,完成门2或者盖3的机械开启。为了该目的,在由用户致动时机械地开启门2或者盖3的过程中,紧急致动元件9与拉索系统33相连,使得在紧急致动元件9从静止位置移动至开启位置时,紧急致动元件9朝向致动内腔6的方向拉动拉索系统33。拉索系统33被设计为鲍登线,其被固定在紧急致动元件9的悬架34上(参见例如图6)并且被引导至壳体元件5的外部。悬架34被布置在壳体元件或者说基座元件26的穿透开口39上。紧急致动元件9是从紧急致动轴31开始延伸的双臂杠杆,其横截面呈l形,例如如图4、图6、图7和图8所示。如进一步地还能从图6中可见,紧急致动元件9至少逐段地形成致动内腔6的壁。在此,紧急致动元件6形成致动内腔6的与通孔7相对的背板35。特别地,紧急致动元件9还形成致动内腔6的底壁36。在紧急致动元件9的静止位置(参见图7)中,紧急致动元件9的形成底壁36的杠杆臂被布置成以通孔7的边缘侧32齐平地终止。在紧急致动的情况下,用户必须向下压底壁36,以便机械地打开门2或盖3。由此,紧急致动元件9从静止位置移动至开启位置(参见图8),其中在紧急致动元件9的开启位置中,紧急致动元件9的形成底壁36的杠杆臂被布置为与通孔7的边缘侧32并且与通孔7相隔。以如下方式限制紧急致动元件9朝向开启位置方向的运动,即壳体元件5具有运动限位壁37(参见例如图5、图6、图7和图8),该运动限位壁被设计为从紧急致动转动轴31开始,朝向通孔7的方向倾斜地伸长,并且阻止紧急致动元件9越过开启位置的运动。

上文中描述的发明自然不应局限于所描述和所显示的实施方案。可以看出,可以对附图中显示的实施方案进行多种修改,而不会因此而脱离本发明的范围,其中这些修改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对应于预期的应用是显而易见的。本发明包括说明书中所包含的和/或附图中所显示的所有内容,包括偏离于具体实施方案,但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而易见的内容。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