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批头以及夹持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538222发布日期:2021-01-05 18:40阅读:139来源:国知局
一种批头以及夹持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批头以及夹持件。



背景技术:

批头,通常指安装到手电钻或者电锤上面拧螺丝的螺丝刀头。但是现有的批头安装在手电钻或电锤等电动工具上,紧紧依靠批头自身的截面达到紧固效果,此种固定结构,固定不牢固,会发生松动,影响实际的使用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批头以及夹持件。

本实用新型所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批头以及夹持件,其中,包括第一头部、第一连接部以及第一固定部,第一头部通过第一连接部与第一固定部连接,第一固定部的截面为正六边形,第一固定部至少三个侧面上设有第一凹槽。

采用第一凹槽的设置,使得电动工具在夹持的过程中,夹持头可以更好的与批头整体固定,使得两者之间的固定接触面积更大,径向的固定深度更大,从而实现了夹持效果强,在转动过程中,不易发生脱落等故障。

其中,第一凹槽的数量为三个,且呈间隔设置在第一固定部的侧面上。

采用三个第一凹槽的设置,使得在固定的过程中起到定位固定的效果,而且三个第一凹槽的位置,形成了三角固定的结构,且此处三个第一凹槽形成的是等边三角形,通过此种固定方式,固定强度更高。

其中,第一固定部的侧面上设有第一平面以及第二平面,第一平面通过第一凹槽与第二平面连接,第一平面与第二平面占据整个侧面的十分之一至五分之一。

采用两个平面设置,而不是直接将整个侧面做成一个凹槽,一、考虑到夹持后的稳定性,两个平面可以加强侧面的强度,由于凹槽的设置,使得固定部的横截面尺寸减少,如果整个侧面都为凹槽,当扭力过大,很容易发生断裂,而两个平面的设置,使得扭力起到缓冲效果,防止内部的应力过大,使得从固定部中发生断裂;二、加工方便,通过轴向加工凹槽,两侧留有空隙,不易将相邻两个侧面破裂,直接造成批头整体损坏,而且整个侧面都为凹槽,需要使得凹槽两端与相邻两个侧面的连接点相切,加工精准度高,加工困难,很容易形成次品。

其中,第一凹槽的底面上设有耐磨筋。

耐磨筋的设置,使得整体夹持效果更佳。

其中,第一凹槽的一侧上设有第一导向面。

第一导向面的设置,使得批头在伸入至电动工具内时,起到导向效果。

其中,还包括第二固定部,第二固定部的截面为正六边形,第二固定部的侧面上设有三个第二凹槽,第二凹槽呈间隔设置在第二固定部的侧面上,第二凹槽位于第一凹槽的轴向方向上。

采用第二固定部的设置,防止在使用过程中,操作人员需要不同长度的批头,通过第二固定部也可以实现夹持效果。第二凹槽与第一凹槽轴向设置,使得固定后,需要加长裸露的长度,仅需将整体拉出即可,并不需要转动方向。其次,采用分段式方式,降低材料的使用,降低生产成本,同时,提高整体的美观性。

其中,第二凹槽朝向第一凹槽一侧设有第二导向面。

第二导向面与第一导向面为对应设置,同样起到导向效果。

其中,第一连接部上设有加强部,加强部的截面尺寸大于第一连接部的截面尺寸。

加强部的设置,使得防扭力更强,提高整体的使用寿命。

其中,第一头部上设有翼齿,翼齿侧面为拱形设置。

通过翼齿采用拱形的设置,使得第一头部更好的伸入至螺孔内,增加接触面积,使得批头更好的与紧固件配合。

其中,翼齿为抛物线型,满足抛物线方程y=0.75x^2+0.17。

采用此种线性关系,保证了第一头部伸入至螺孔内,翼齿的边壁可以与螺孔的边壁贴合,从而实现了大面积贴合的效果,提高驱动的能力。而且此种设置的翼齿,当第一头部为十字结构时,从侧面观察第一头部,为类似蛇头形状,结构新颖、美观、实用性好。

一种夹持件,其中,包括上述的一种批头以及主体,主体上设有第一部件以及第二部件,第一部件上设有通孔,第二部件上设有三个夹持部,第二部件套设在第一部件上且呈相对转动设置,三个夹持部穿入至通孔内沿着通孔内壁轴向运动,夹持部与批头的第一凹槽或第二凹槽相抵实现夹持效果。

夹持部采用此种设置,可以转动第一部件或第二部件,使得夹持部形成的夹持口发生变化,可以配合不同尺寸的批头使用,而夹持部与第一凹槽或第二凹槽紧密贴合,使得夹持效果更佳,且不易发生打滑。

其中,夹持部为扇形设置,夹持部的顶面上设有缺口。

缺口的设置,使得在夹持过程中形成间隙设置,提高散热效果,保证在使用过程中,不易发生过热导致断裂的状况发生。此处顶面具体是指三个夹持部相对的面。

其中,第一部件内设有第一磁体以及第二磁体,第一磁体与第二磁体呈相对设置,通孔位于第一磁体与第二磁体之间。

采用两个相对的磁体设置,使得位于通孔内的批头起到加磁效果,此时,批头无需带磁圈套,操作更为简单、方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主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俯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主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俯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闭合状态的俯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与批头配合的俯视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第一部件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参照附图1-2所示,一种批头,包括第一头部1、第一连接部2、第一固定部3以及第二固定部4,第一头部1通过第一连接部2与第一固定部3连接,第一固定部3与第二固定部4连接。

第一头部1可以为一字型或十字型或梅花形,本实施例仅以十字型为例。第一头部1上设有四个翼齿11,四个翼齿11连接形成十字型。翼齿11的侧面为拱形设置,具体为抛物线型,此处抛物线方程满足y=0.75x^2+0.17,此处需要注意的是x的区间范围为(-1,1),保证翼齿11的长度,从而控制批头整体的重心以及稳定性,而且拱起的高度限定,使得翼齿11的边壁更好的与螺孔的内壁贴合,达到配合效果。采用此种翼齿11的设置,使得第一头部1整体更好的伸入至十字螺孔内,增加接触面积,使得批头更好的与紧固件配合。具体为第一头部1伸入至螺孔内,翼齿11的边壁可以与十字螺孔的边壁贴合,从而实现了大面积贴合的效果,提高驱动的能力。而且此种设置的翼齿11,当第一头部1为十字结构时,从侧面观察第一头部1,其形状为类似蛇头形状,结构新颖、美观、实用性好,提高了批头整体的美观性,相对于现有的批头,不管是美观性还是实用性,都大大提高。

第一连接部2上设有加强部21,加强部21的截面尺寸大于第一连接部2的截面尺寸。此处加强部21形成圆台结构,为凸出设置,增加了第一连接部2的强度,防止在使用过程中,扭力过大导致第一连接部2与第一头部1之间发生断裂,提高整体的使用寿命。

第一固定部3的截面为正六边形,使得第一固定部3有六个侧面,此处至少三个侧面上设有第一凹槽31,但是为了保证批头整体的强度,此处第一凹槽31的数量优选为三个,且三个凹槽为间隔设置在侧面上,即一个侧面为平面,相邻的侧面上设有第一凹槽31。采用三个第一凹槽31的设置,使得在固定的过程中起到定位固定的效果,而且三个第一凹槽31的位置,形成了三角固定的结构,且此处三个第一凹槽31形成的是等边三角形,通过此种固定方式,固定强度更高。

此处每个具体第一凹槽31的侧面的结构相同,故此处仅以其中一个侧面为例。侧面上设有第一平面32以及第二平面33,第一平面32通过第一凹槽31与第二平面33连接,第一平面32与第二平面33占据整个侧面的十分之一至五分之一。采用两个平面设置,而不是直接将整个侧面做成一个凹槽,一、考虑到夹持后的稳定性,两个平面可以加强侧面的强度,由于凹槽的设置,使得固定部的横截面尺寸减少,如果整个侧面都为凹槽,当扭力过大,很容易发生断裂,而两个平面的设置,使得扭力起到缓冲效果,防止内部的应力过大,使得从固定部中发生断裂;二、加工方便,通过轴向加工凹槽,两侧留有空隙,不易将相邻两个侧面破裂,直接造成批头整体损坏,而且整个侧面都为凹槽,需要使得凹槽两端与相邻两个侧面的连接点相切,加工精准度高,加工困难。

进一步,第一凹槽31的底面上设有耐磨筋312。耐磨筋312的设置,使得整体夹持效果更佳。

进一步,第一凹槽31的一侧上设有第一导向面311,此处第一导向面311具体为轴向方向上,且朝向第二固定部4设置。第一导向面311的设置,使得批头在伸入至电动工具内时,起到导向效果。

第二固定部4与第一固定部3均起到固定效果,两者之间的区别在于,第二固定部4整体的长度至少为第一固定部3整体的长度的三倍,此处优选为四倍。

第二固定部4的截面为正六边形,第二固定部4的侧面上设有三个第二凹槽41,第二凹槽41呈间隔设置在第二固定部4的侧面上,第二凹槽41位于第一凹槽31的轴向方向上。采用第二固定部4的设置,防止在使用过程中,操作人员需要不同长度的批头,通过第二固定部4也可以实现夹持效果。第二凹槽41与第一凹槽31轴向设置,使得固定后,需要加长裸露的长度,仅需将整体拉出即可,并不需要转动方向。其次,采用分段式方式,降低材料的使用,降低生产成本,同时,提高整体的美观性。

此处第二凹槽41所在的侧面与第一凹槽31所在的侧面相同,两侧上同样设有平面,故此处不多加赘述。

第二凹槽41朝向第一凹槽31一侧设有第二导向面411。第二导向面411与第一导向面311为对应设置,同样起到导向效果。

进一步,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的批头为双头设置,即批头上设有两个第一头部1、两个第一固定部3、两个第二固定部4,且两端呈对称设置,第一凹槽31、第二凹槽41为在同一轴向上连通的。

采用第一凹槽31以及第二凹槽41的设置,使得电动工具在夹持的过程中,夹持头可以更好的与批头整体固定,使得两者之间的固定接触面积更大,径向的固定深度更大,从而实现了夹持效果强,在转动过程中,不易发生脱落等故障。

实施例2:

参照附图3所示,实施例2与实施例1之间的区别在于,本实施例中的批头为单头设置,即只有一个第一头部1设置。

实施例3:

参照附图4-7所示,一种夹持件,包括一种批头以及主体5,此处一种批头的结构已经在实施例1中详细赘述,故在此不多加描述。

主体5上设有第一部件6以及第二部件7,第二部件7为套设在第一部件6上且两者呈转动连接,此处具体为螺纹连接。第二部件7的尺寸大于第一部件6的尺寸。第一部件6上设有通孔61,通孔61为贯穿第一部件6整体设置。第二部件7上设有三个夹持部71,三个夹持部71呈圆周阵列分布,且形状相同,三个夹持部71穿入至通孔61内沿着通孔61内壁轴向运动,三个夹持部71的顶端形成了夹持口711,用于夹持批头的效果,夹持部71与批头的第一凹槽31或第二凹槽41相抵实现夹持效果。此处夹持部71具体为扇形设置,且夹持部71的顶面上设有缺口712,缺口712的设置,使得在夹持过程中形成间隙设置,提高散热效果,保证在使用过程中,不易发生过热导致断裂的状况发生。

进一步,第一部件6内设有第一磁体62以及第二磁体63,第一磁体62与第二磁体63呈相对设置,通孔61位于第一磁体62与第二磁体63之间。采用两个相对的磁体设置,使得位于通孔61内的批头起到加磁效果,此时,批头无需带磁圈套,操作更为简单、方便。此处第一磁体62与第二磁体63均为圆环设置,且第一磁体62与第二磁体63相对面为同一极性,形成磁场,达到加磁效果。

夹持部71采用此种设置,可以转动第一部件6或第二部件7,使得夹持部71形成的夹持口711发生变化,可以配合不同尺寸的批头使用,而夹持部71与第一凹槽或第二凹槽紧密贴合,使得夹持效果更佳,且不易发生打滑。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