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防机器人风机的电动防尘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573085阅读:368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消防器材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消防机器人风机的电动防尘装置。用于小型履带式消防机器人风机的电动防尘。



背景技术:

随着消防装备的升级和全面换代的趋势,遥控式小型履带消防机器人将会在火场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传统排烟风机日常维护往往采用手工的方式,将橡胶或帆布材质的面罩固定于风机出风口处,耗时耗力。遥控操作的消防机器人风机当前没有通过电控操作防尘盖板进行防尘处理的日常维护。遥控式小型履带消防机器人采用遥控装置开启和操作的大功率排烟风机由于其无人操作的特性,在其日常维护方面也需要集成自动化的模块,使风机的日常维护与使用工况一样高效便捷。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消防机器人风机的电动防尘装置,解决了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能够通过电控系统使防尘隔板闭合或开启,提高风机日常维护效率。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消防机器人风机的电动防尘装置,包括防尘合页机构、控制中心1、控制线4三部分;所述的防尘合页机构包括防尘盖板叶片外固定环6、防尘装置固定卡扣9、防尘盖板叶片7、防尘盖板转轴8以及控制转轴的电磁阀5,所述防尘装置固定卡扣9一端固定在防尘盖板叶片外固定环6的边缘,并呈均分分布;防尘盖板转轴8嵌套固定在防尘盖板叶片7内部中心位置,并通过旋转带动防尘盖板叶片7转动;所述控制中心1由其内部的信号发射/接收器2和中央控制器3组成,所述信号发射/接收器2与中央控制器3相连,中央控制器3通过控制线4与电磁阀5连接,电磁阀5与防尘盖板转轴8连接。

所述的信号发射/接收器2是SPR-RCUT-TA2型号的工业遥控器。

所述的中央控制器3是CREATOR PGM II控制器。

使用时,当信号发射/接收器2接收到遥控装置传输的信号时,将该信号发射给中央控制器3,中央控制器3通过控制线4将信号传递给各个电磁阀5处,以控制电磁阀5开启,继而促使电磁阀5控制防尘盖板内的防尘盖板转轴进行转动,使防尘盖板叶片7闭合或开启,以适应风机不同的使用工况。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本实用新型构思新颖、结构简单,可靠性高,且与风机的造型融为一体。

2、本实用新型占用空间小,布置方便,无需单独设计大型布置空间。

3、本实用新型在有效减轻人员日常防尘维护强度的同时,能够有效辅助风机在使用工况下的定向导风排烟效果,其使用时的多片盖板叶片与排烟方向相同,使得烟雾流通方向精准,有效提升排烟效率。实用性强。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控制中心;2、 信号发射/接收器;3、中央控制器;4、控制线;5、电磁阀;6、 防尘盖板叶片外固定环;7、防尘盖版叶片;8、 防尘盖板转轴;9、防尘装置固定卡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详细内容及其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消防机器人风机的电动防尘装置,包括防尘合页机构、用于控制防尘合页机构的控制中心1、用于传输控制中心输出信号的控制线4三部分;所述的防尘合页机构包括防尘盖板叶片外固定环6、防尘装置固定卡扣9、防尘盖板叶片7、防尘盖板转轴8以及控制转轴的电磁阀5,所述防尘装置固定卡扣9一端固定在防尘盖板叶片外固定环6的边缘,并呈均分分布;防尘盖板转轴8嵌套固定在防尘盖板叶片7内部中心位置,并通过旋转带动防尘盖板叶片7转动;所述控制中心1由其内部的信号发射/接收器2和中央控制器3组成,所述信号发射/接收器2与中央控制器3相连,中央控制器3通过控制线4与电磁阀5连接,电磁阀5与防尘盖板转轴8连接。

所述的信号发射/接收器2是SPR-RCUT-TA2型号的工业遥控器。

所述的中央控制器3是CREATOR PGM II控制器。

本实用新型在使用过程中,外部遥控信号通过控制中心1中的信号发射/接收器2识别后,将该信号发射给中央控制器3,中央控制器3通过控制线4将信号传递给电磁阀5处,以控制电磁阀将信号转化为控制盖板叶片转动的指令信号,继而促使电磁阀控制防尘盖板转轴8进行转动闭合或开启防尘盖板叶片7,以适应风机不同的使用工况。当风机工作时,防尘盖板叶片处于最大开启状态,即叶片与风机出风平面形成90度夹角,此时防尘盖板叶片兼具导烟定向功能;当风机关机后,遥控信号通过控制中心,经过控制线和电磁阀控制各叶片完全闭合,此时各叶片与风机出风平面呈0度夹角,避免长期放置灰尘进入风机造成损耗。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对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