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功能消防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399212发布日期:2018-09-11 17:04阅读:228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消防车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多功能消防车。



背景技术:

消防车,又称为救火车,指主要用来执行火灾应对任务的特殊车辆,包括中国在内的大部分国家消防部门也会将其用于其他紧急抢救用途,消防车可以运送消防员抵达灾害现场,并为其执行救灾任务提供多种工具,现代消防车上还会配备有救生梯。

然而现代的消防车主车身只有一个,当现场火势较大时,需要几辆消防车同时配合,消防车车型较大,一次动用过多会影响消防站的消防储备,在突发情况下会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消防车是承载消防工具的一种特殊车辆,但是消防手段主要还是依赖于消防员的使用和操作,消防车本身不能进行灭火,这极大地浪费了消防营救范围,为此,我们提出一种车身可分离且具有辅助灭火功能的消防车。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功能消防车,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现代的消防车主车身只有一个,消防车本身不能进行灭火,这极大地浪费了消防范围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多功能消防车,包括行动主车、消防梯、消防水管和载重副车,所述行动主车的中间安装有驾驶室,且行动主车与驾驶室之间为固定连接,所述驾驶室的表面设置有车门,且车门与驾驶室的侧壁之间为镶嵌式转动连接,所述车门的上方安装有车窗,且车窗与车门之间为嵌入式连接,所述行动主车的下方安装有行动车轮,且行动车轮之间关于行动主车的竖直中心线对称设置,所述行动主车的上方安装有报警灯,且报警灯的右侧设置有天窗,所述驾驶室的右侧固定有主车身,且行动主车与主车身之间为一体式连接,所述主车身的下方设置有排气槽,且排气槽呈百叶窗式固定在主车身的外壁表面,所述主车身的右侧安装有连车架,且连车架的上方设置有进水栓,所述进水栓与主车身之间为螺纹连接,所述主车身的上方焊接有安装底座,且安装底座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有支架,所述支架与安装底座之间为焊接连接,所述支架的上方安装有支撑架,且支撑架与支架之间为装配连接,所述消防梯的中间固定有横杆,且消防梯位于支撑架的上方,所述横杆的中间安装有第一齿辊,且第一齿辊的上方设置有拉索,所述消防梯的内壁安装有连杆,所述横杆的上方设置有延伸板,且延伸板通过连杆与消防梯连接,所述延伸板的表面设置有活动槽,且活动槽的上方安装有干粉喷射头,所述干粉喷射头的上方设置有连接杆,且连接杆的左右两侧均安装有调节杆,所述连接杆的中间设置有第二齿辊,所述延伸板的上方安装有固管块,且固管块与延伸板之间为焊接连接,所述固管块的中间设置有第三齿辊,所述消防水管的表面安装有转盘,且消防水管从固管块的内部贯穿,所述转盘与消防水管之间为镶入式连接,所述转盘的中间设置有喷水孔,且喷水孔的内侧安装有高压喷盘,所述高压喷盘与转盘之间为固定连接,所述高压喷盘的中间安装有高压喷头,所述载重副车的下方设置有牵引轮,且载重副车位于连车架的右侧,所述载重副车的上方设置有副车车身,且副车车身的表面安装有拉门,所述副车车身的上方设置有支架,且支架的上方安装有爬升梯。

优选的,所述支撑架与支架之间的夹角为30°,且支架之间相互平行,并且左侧支架的长度大于右侧支架的长度。

优选的,所述第一齿辊的内侧面与横杆的外表面之间紧密贴合,且第一齿辊的中轴线与横杆的中轴线重合。

优选的,所述干粉喷射头共设置有两个,且干粉喷射头之间关于延伸板的竖直中心线对称,并且干粉喷射头与活动槽之间尺寸相吻合。

优选的,所述拉索呈螺旋状分别缠绕在第一齿辊、第二齿辊和第三齿的外侧,且第一齿辊、第二齿辊和第三齿之间相互平行。

优选的,所述固管块沿消防水管的水平方向等距设置有3个,且消防水管的水平方向与延伸板的水平方向保持一致。

优选的,所述转盘沿消防水管的水平方向均匀分布,且转盘之间尺寸相等,并且喷水孔以转盘的中心呈环状均匀分布。

优选的,所述高压喷头与高压喷盘之间为螺纹连接,且高压喷头呈环状均匀分布在高压喷盘的表面,并且高压喷头之间长度相等。

优选的,所述行动主车与载重副车之间通过连车架连接,且连车架沿行动主车的水平纵向方向等距设置有4个,并且行动主车与载重副车之间高度相等。

优选的,所述牵引轮之间关于载重副车的竖直中心线对称,且行动车轮与牵引轮之间直径相等。

优选的,所述进水栓通过管道a连接有过滤泵,过滤泵的进水端连接有用以伸入水源抽水的管道b;所述过滤泵包括有电机、泵壳以及转动安装在泵壳内且由所述电机驱动的水轮;

所述电机的下端连接有泵盖,所述泵盖与上端开口的所述泵壳上端密封连接,所述泵壳与泵盖之间形成一个泵室;

所述泵壳的下端中间一体连接有一个圆管形状的进水管部,所述泵壳的侧壁一体连接有一个出水接头;

所述电机的下端中间为与电机转子同轴连接的多边形的驱动轴,所述驱动轴的下端依次同轴成型有螺纹部、圆杆部和转动连接部,所述转动连接部的上部成型有驱动螺纹部;

所述水轮包括有离心水轮,通过棘轮机构同轴连接在离心水轮下端的圆管形的水轮套管,以及成型在水轮套管外周且位于离心水轮下方的一组以上的轴流叶片;所述离心水轮的下端外周之间一体连接有一个连接圈,所述连接圈的下端安装有一个以上的永磁铁;所述轴流叶片位于所述进水管部范围内;

所述水轮套管滑动套设在所述驱动轴上;所述水轮套管的下端成型有一个台阶状的弹簧套接部,所述驱动轴的螺纹部上连接有一个螺母,所述驱动轴外位于弹簧套接部和螺母之间安装有一个弹簧;

所述棘轮机构使得驱动轴顺时针转动时,水轮套管带动轴流叶片以及离心水轮同时转动;驱动轴逆时针转动时,水轮套管带动轴流叶片转动,离心水轮不转动;

所述离心水轮的高度小于泵壳内的高度,所述泵壳下端对应永磁铁的位置安装有一个霍尔传感器;当水轮压缩所述弹簧向下移动至极限位置时,所述永磁铁靠近所述霍尔传感器,使霍尔传感器检测到信号;

所述进水管部的下端固定连接有一个过滤座,所述过滤座的下端连接有一个进水接头,所述过滤座和进水接头之间安装有一个过滤板;所述过滤座内壁成型有一个用以定位过滤板的安装台阶部,所述进水接头的上端成型有一个与安装台阶部配合夹紧所述过滤板的的过滤板定位部;所述过滤板的中间成型有供所述驱动轴的圆杆部穿过的圆孔;

所述过滤座侧壁位于过滤板下方的位置一体连接有一个排水接头,所述过滤板定位部侧壁对应所述排水接头的位置开设有通水口;所述排水接头连接有一个电磁阀;

所述进水接头与过滤板定位部过渡位置形成一个台阶部,所述进水接头内周的上端部位置连接有一个转动连接架,所述驱动轴的转动连接部与转动连接架的中间转动连接;

所述转动连接部上密封套设有一个橡胶材质的单向阀片,所述单向阀片的外周抵在进水接头上的台阶部上;

所述转动连接部上转动套设有一个用以刮除附着在过滤板下端面污垢的刮架;所述刮架包括有与套在转动连接部外的内连接圈。与内连接圈同轴设置的外连接圈,以及一体连接在外连接圈和内连接圈之间的两个以上的连接筋,每个连接筋的上端固定连接有弹性的刮片,所述内连接圈下端与单向阀片之间安装有用以将刮架向上推的推力弹簧,所述内连接圈的内壁成型有与所述驱动螺纹部螺纹连接的内凸起;

所述轴流叶片为左低右高,所述驱动螺纹部为左旋螺纹;

所述电机、霍尔传感器及电磁阀分别与控制器电联接;正常工作状态时控制器驱动所述电机顺时针转动,轴流叶片对进水管部内的水产生向上的推力;此时驱动螺纹部的下端与刮架的内凸起处于相抵但不相啮合的状态,刮片与过滤板相远离;

当所述过滤板产生堵塞时,轴流叶片的上、下方的压力差增大,当压力差大于弹簧的弹力时,水轮整体压缩弹簧向下移动,从而永磁铁向下移动靠近所述霍尔传感器,霍尔传感器检测到信号后,控制器控制电机逆时针转动,从而使刮架的内凸起在推力弹簧的推动下与驱动螺纹部相啮合,从而使刮片与过滤板相抵,且当刮架受到过滤板的阻挡无法继续向上移动后,刮架随驱动轴转动从而将过滤板上的污垢刮除;

同时控制器控制电磁阀打开,轴流叶片逆时针转动从而驱动水自上往下逆流对过滤板反向冲洗,同时由于单向阀片处于闭合状态,带有污垢的水从单向阀排出。经过10-60秒之后,控制器控制电磁阀关闭,并控制电机重新顺时针转动进入工作状态。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该消防车车身可进行分离,在运输消防工具的同时还具有辅助灭火功能,支架与支撑架之间构成30°的倾斜角,且倾斜角的方向是朝向行动主车的方向的,可以保证消防梯的延伸方向与车头朝向相同,且可见,方便驾驶员可视操作,提高对火点的定位精度,第一齿辊可以绕横杆进行转动,方便对第一齿辊上缠绕的拉索进行缠绕,对拉索在第一齿辊上的位置进行调整,保证拉索的牵引效果,干粉喷射头的设置是为了弥补缺水状态下的消防灭火过程,并能够配合喷水灭火,进行干粉阻隔燃烧式灭火,提高灭火效率,干粉喷射头在活动槽中可以进行转动和移动动作,从而改变干粉喷射头的作用点位置,完成高效灭火,第一齿辊、第二齿辊和第三齿之间通过拉索进行控制,共同配合完成对连接杆位置的调整过程,变相地对干粉喷射头进行牵引,改变干粉喷射头的放置位置,完成多点连续的干粉灭火过程,固管块用来将消防水管固定在延伸板上,使消防水管在延伸板上有着力点,转盘可以转动,改变喷水孔和高压喷头的位置,转盘的多个均匀分布,有利于在消防现场创造一个下雨环境,使水能够均匀分洒在着火位置,起到辅助灭火的作用,降低消防难度,高压喷头对水压进行重点补充,通过高压水流对火苗的较大影响,提快灭火速度,同时高压喷头与高压喷盘之间通过螺纹连接具备了非常高的活动能力,当高压喷头损坏时,可以将高压喷头取下进行更换,行动主车与载重副车之间通过连车架连接,可以合并成一辆整车,也可以分离成两个单元车辆,减少消防车的使用数量,为消防场地挪出足够空间,多个连车架的设置保证了行动主车与载重副车之间连接的牢固度,避免发生“脱车”事故,牵引轮保证了行动主车与载重副车之间具备相同程度的行动能力。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消防梯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消防水管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2过滤泵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2过滤泵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2过滤泵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2过滤泵剖视状态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2过滤泵的水轮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2过滤泵的刮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行动主车;2、驾驶室;3、车门;4、车窗;5、行动车轮;6、报警灯;7、天窗;8、主车身;9、排气槽;10、连车架;11、进水栓;12、安装底座;13、支架;14、支撑架;15、消防梯;16、横杆;17、第一齿辊;18、拉索;19、连杆;20、延伸板;21、活动槽;22、干粉喷射头;23、连接杆;24、调节杆;25、第二齿辊;26、固管块;27、第三齿辊;28、消防水管;29、转盘;30、喷水孔;31、高压喷盘;32、高压喷头;33、载重副车;34、牵引轮;35、副车车身;36、拉门;37、支架;38、爬升梯;91、电机;911、泵盖;912、驱动轴;913、螺纹部;915、圆杆部;916、转动连接部;9161、驱动螺纹部;92、泵壳;921、进水管部;922、霍尔传感器;923、出水接头;931、过滤座;9311、排水接头;9312、安装台阶部;932、进水接头;9321、过滤板定位部;9322、转动连接架;933、单向阀片;95、电磁阀;96、水轮;96a、弹簧;96b、螺母;961、水轮套管;962、离心水轮;963、连接圈;965、永磁铁;966、轴流叶片;967、弹簧套接部;97、过滤板;98、刮架;98a、推力弹簧。981、内连接圈;982、连接筋;983、刮片;985、外连接圈。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请参阅图1-3,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多功能消防车,包括行动主车1、消防梯15、消防水管28和载重副车33,行动主车1的中间安装有驾驶室2,且行动主车1与驾驶室2之间为固定连接,驾驶室2的表面设置有车门3,且车门3与驾驶室2的侧壁之间为镶嵌式转动连接,车门3的上方安装有车窗4,且车窗4与车门3之间为嵌入式连接,行动主车1的下方安装有行动车轮5,且行动车轮5之间关于行动主车1的竖直中心线对称设置,行动主车1的上方安装有报警灯6,且报警灯6的右侧设置有天窗7,驾驶室2的右侧固定有主车身8,且行动主车1与主车身8之间为一体式连接,主车身8的下方设置有排气槽9,且排气槽9呈百叶窗式固定在主车身8的外壁表面,主车身8的右侧安装有连车架10,且连车架10的上方设置有进水栓11,进水栓11与主车身8之间为螺纹连接,主车身8的上方焊接有安装底座12,且安装底座12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有支架13,支架13与安装底座12之间为焊接连接,支架13的上方安装有支撑架14,且支撑架14与支架13之间为装配连接,支撑架14与支架13之间的夹角为30°,且支架13之间相互平行,并且左侧支架13的长度大于右侧支架13的长度,支架13与支撑架14之间构成30°的倾斜角,且倾斜角的方向是朝向行动主车1的方向的,可以保证消防梯15的延伸方向与车头朝向相同,且可见,方便驾驶员可视操作,提高对火点的定位精度,消防梯15的中间固定有横杆16,且消防梯15位于支撑架14的上方,横杆16的中间安装有第一齿辊17,且第一齿辊17的上方设置有拉索18,第一齿辊17的内侧面与横杆16的外表面之间紧密贴合,且第一齿辊17的中轴线与横杆16的中轴线重合,第一齿辊17可以绕横杆16进行转动,方便对第一齿辊17上缠绕的拉索18进行缠绕,对拉索18在第一齿辊17上的位置进行调整,保证拉索18的牵引效果,消防梯15的内壁安装有连杆19,横杆16的上方设置有延伸板20,且延伸板20通过连杆19与消防梯15连接,延伸板20的表面设置有活动槽21,且活动槽21的上方安装有干粉喷射头22,干粉喷射头22共设置有两个,且干粉喷射头22之间关于延伸板20的竖直中心线对称,并且干粉喷射头22与活动槽21之间尺寸相吻合,干粉喷射头22的设置是为了弥补缺水状态下的消防灭火过程,并能够配合喷水灭火,进行干粉阻隔燃烧式灭火,提高灭火效率,干粉喷射头22在活动槽21中可以进行转动和移动动作,从而改变干粉喷射头22的作用点位置,完成高效灭火,干粉喷射头22的上方设置有连接杆23,且连接杆23的左右两侧均安装有调节杆24,连接杆23的中间设置有第二齿辊25,延伸板20的上方安装有固管块26,且固管块26与延伸板20之间为焊接连接,固管块26的中间设置有第三齿辊27,拉索18呈螺旋状分别缠绕在第一齿辊17、第二齿辊25和第三齿27的外侧,且第一齿辊17、第二齿辊25和第三齿27之间相互平行,第一齿辊17、第二齿辊25和第三齿27之间通过拉索18进行控制,共同配合完成对连接杆23位置的调整过程,变相地对干粉喷射头22进行牵引,改变干粉喷射头22的放置位置,完成多点连续的干粉灭火过程,消防水管28的表面安装有转盘29,且消防水管28从固管块26的内部贯穿,固管块26沿消防水管28的水平方向等距设置有3个,且消防水管28的水平方向与延伸板20的水平方向保持一致,固管块26用来将消防水管28固定在延伸板20上,使消防水管28在延伸板20上有着力点,转盘29与消防水管28之间为镶入式连接,转盘29的中间设置有喷水孔30,且喷水孔30的内侧安装有高压喷盘31,转盘29沿消防水管28的水平方向均匀分布,且转盘29之间尺寸相等,并且喷水孔30以转盘29的中心呈环状均匀分布,转盘29可以转动,改变喷水孔30和高压喷头32的位置,转盘29的多个均匀分布,有利于在消防现场创造一个下雨环境,使水能够均匀分洒在着火位置,起到辅助灭火的作用,降低消防难度,高压喷盘31与转盘29之间为固定连接,高压喷盘31的中间安装有高压喷头32,高压喷头32与高压喷盘31之间为螺纹连接,且高压喷头32呈环状均匀分布在高压喷盘31的表面,并且高压喷头32之间长度相等,高压喷头32对水压进行重点补充,通过高压水流对火苗的较大影响,提快灭火速度,同时高压喷头32与高压喷盘31之间通过螺纹连接具备了非常高的活动能力,当高压喷头32损坏时,可以将高压喷头32取下进行更换,载重副车33的下方设置有牵引轮34,且载重副车33位于连车架10的右侧,行动主车1与载重副车33之间通过连车架10连接,且连车架10沿行动主车1的水平纵向方向等距设置有4个,并且行动主车1与载重副车33之间高度相等,行动主车1与载重副车33之间通过连车架10连接,可以合并成一辆整车,也可以分离成两个单元车辆,减少消防车的使用数量,为消防场地挪出足够空间,多个连车架10的设置保证了行动主车1与载重副车33之间连接的牢固度,避免发生“脱车”事故,牵引轮34之间关于载重副车33的竖直中心线对称,且行动车轮5与牵引轮34之间直径相等,牵引轮34保证了行动主车1与载重副车33之间具备相同程度的行动能力,载重副车33的上方设置有副车车身35,且副车车身35的表面安装有拉门36,副车车身35的上方设置有支架37,且支架37的上方安装有爬升梯38。

工作原理:对于这类的消防车首先驾驶员进入到驾驶室2中,并关上车门3,将行动主车1发动起来,行动车轮5运动,消防车正常行驶,并开往火灾现场,到达后将消防车停放在适宜位置,消防官兵将连车架10打开,行动主车1与载重副车33分开,实现“一车两用”,将拉门36拉开,从副车车身35中取出消防设备,同时将副车车身35通过水泵、水管等设备连入到附近水源,保证水供应充足,必要时可以动用爬升梯38进行高度救援,爬升梯38通过支架37控制,火势较大的环境下,一辆消防车明显是不够用的,驾驶员开动行动主车1,将行动主车1驶往火灾救援的另一位置,支架13与支撑架14之间构成30°的倾斜角,且倾斜角的方向是朝向行动主车1的方向的,可以保证消防梯15的延伸方向与车头朝向相同,且可见,方便驾驶员的可视操作,提高对火点的定位精度,消防梯15在支撑架14的作用下可以进行二次倾斜调整,对消防水管28和干粉喷射头22的作用高度进行补充,在连杆19的作用下,延伸板20从消防梯15中延伸出去,将消防水管28和干粉喷射头22送到火区的适宜位置,第一齿辊17、第二齿辊25和第三齿27之间通过拉索18进行控制,共同配合完成对连接杆23位置的调整过程,变相地对干粉喷射头22进行牵引,改变干粉喷射头22的放置位置,完成多点连续的干粉灭火过程,消防水管28通过固管块26固定在延伸板20上,并在转盘29、喷水孔30、高压喷盘31和高压喷头32的共同作用下,在火区上方模拟出自然降雨环境中雨量均匀分洒的状态,使水能够均匀降落到各着火位置,起到辅助灭火的作用,降低消防难度,高压喷头32对水压进行重点补充,通过高压水流对火苗的较大影响,提快灭火速度,同时高压喷头32与高压喷盘31之间采用螺纹连接,可以进行拆卸组装,当高压喷头32损坏时,可以将高压喷头32取下进行更换,干粉喷射头22的设置是为了弥补缺水状态下的消防灭火过程,并能够配合喷水灭火方式,进行干粉阻隔燃烧式灭火,提高灭火效率,就这样完成整个消防车的使用过程。

实施例2

请参阅图4-9,本实施例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还包括以下特征:所述进水栓通过管道a连接有过滤泵,过滤泵的进水端连接有用以伸入水源抽水的管道b;所述过滤泵用于从水井、河流或湖泊中抽水。

所述过滤泵包括有电机91、泵壳92以及转动安装在泵壳内且由所述电机驱动的水轮96。

所述电机的下端连接有泵盖911,所述泵盖与上端开口的所述泵壳上端密封连接,所述泵壳与泵盖之间形成一个泵室。

所述泵壳的下端中间一体连接有一个圆管形状的进水管部921,所述泵壳的侧壁一体连接有一个出水接头923。出水接头与管道a连接。

所述电机的下端中间为与电机转子同轴连接的多边形的驱动轴912,所述驱动轴的下端依次同轴成型有螺纹部913、圆杆部915和转动连接部916,所述转动连接部的上部成型有驱动螺纹部9161。

所述水轮96包括有离心水轮962,通过棘轮机构同轴连接在离心水轮下端的圆管形的水轮套管961,以及成型在水轮套管外周且位于离心水轮下方的一组以上的轴流叶片966;所述离心水轮的下端外周之间一体连接有一个连接圈963,所述连接圈的下端安装有一个以上的永磁铁965;所述轴流叶片位于所述进水管部范围内。

所述水轮套管滑动套设在所述驱动轴上;所述水轮套管的下端成型有一个台阶状的弹簧套接部967,所述驱动轴的螺纹部上连接有一个螺母96b,所述驱动轴外位于弹簧套接部和螺母之间安装有一个弹簧96a。

所述棘轮机构使得驱动轴顺时针转动时,水轮套管带动轴流叶片以及离心水轮同时转动;驱动轴逆时针转动时,水轮套管带动轴流叶片转动,离心水轮不转动。

所述离心水轮的高度小于泵壳内的高度,所述泵壳下端对应永磁铁的位置安装有一个霍尔传感器922;当水轮压缩所述弹簧向下移动至极限位置时,所述永磁铁靠近所述霍尔传感器,使霍尔传感器检测到信号。

所述进水管部的下端固定连接有一个过滤座931,所述过滤座的下端连接有一个进水接头932,所述过滤座和进水接头之间安装有一个过滤板97;所述过滤座内壁成型有一个用以定位过滤板的安装台阶部9312,所述进水接头的上端成型有一个与安装台阶部配合夹紧所述过滤板的的过滤板定位部9321;所述过滤板的中间成型有供所述驱动轴的圆杆部穿过的圆孔。

所述过滤板为陶瓷过滤板或者采用激光打孔加工的不锈钢孔板。

所述过滤座侧壁位于过滤板下方的位置一体连接有一个排水接头9311,所述过滤板定位部侧壁对应所述排水接头的位置开设有通水口;所述排水接头连接有一个电磁阀95。

所述进水接头与过滤板定位部过渡位置形成一个台阶部,所述进水接头内周的上端部位置连接有一个转动连接架98,所述驱动轴的转动连接部与转动连接架的中间转动连接。

所述转动连接部上密封套设有一个橡胶材质的单向阀片933,所述单向阀片的外周抵在进水接头上的台阶部上。水流自下而上流入进水接头时,单向阀片被水流向上推动而处于导通状态,水流从过滤板上方透过过滤板流到过滤板下方时,单向阀片外周抵在台阶部上而处于封闭状态。

所述转动连接部上转动套设有一个用以刮除附着在过滤板下端面污垢的刮架98;所述刮架包括有与套在转动连接部外的内连接圈981。与内连接圈同轴设置的外连接圈985,以及一体连接在外连接圈和内连接圈之间的两个以上的连接筋982,每个连接筋的上端固定连接有弹性的刮片983,所述内连接圈下端与单向阀片之间安装有用以将刮架向上推的推力弹簧98a,所述内连接圈的内壁成型有与所述驱动螺纹部螺纹连接的内凸起(图未示)。

所述轴流叶片为左低右高,所述驱动螺纹部为左旋螺纹。

所述电机、霍尔传感器及电磁阀分别与控制器电联接;正常工作状态时控制器驱动所述电机顺时针转动,轴流叶片对进水管部内的水产生向上的推力;此时驱动螺纹部的下端与刮架的内凸起处于相抵但不相啮合的状态,刮片与过滤板相远离。这样刮架处于不工作状态。

当所述过滤板产生堵塞时,轴流叶片的上、下方的压力差增大,当压力差大于弹簧的弹力时,水轮整体压缩弹簧向下移动,从而永磁铁向下移动靠近所述霍尔传感器,霍尔传感器检测到信号后,控制器控制电机逆时针转动,从而使刮架的内凸起在推力弹簧的推动下与驱动螺纹部相啮合,从而使刮片与过滤板相抵,且当刮架受到过滤板的阻挡无法继续向上移动后,刮架随驱动轴转动从而将过滤板上的污垢刮除。

同时控制器控制电磁阀打开,轴流叶片逆时针转动从而驱动水自上往下逆流对过滤板反向冲洗,同时由于单向阀片处于闭合状态,带有污垢的水从单向阀排出。经过10-60秒之后,控制器控制电磁阀关闭,并控制电机重新顺时针转动进入工作状态。

本发明中的过滤泵的电机在顺时针转动时,离心水轮和轴流叶片均处于工作状态,轴流叶片将水流向上抽,再通过离心水轮将水往外甩,最终从出水接头排出,该状态时轴流叶片对离心水轮的泵水起到辅助作用;在电机逆时针转动时,轴流叶片驱动水子上下而逆流对过滤板进行冲洗,并将带有污垢的水经电磁阀排出,这样使得过滤泵能够泵入经过滤的较为干净的水,且能够自清洁,延长了免维护使用时间。另外,本发明中,在过滤板产生堵塞时,通过(开关型)霍尔传感器配合轴流叶片带动水轮整体移动来判断过滤板堵塞与否,相比使用流体压力传感器检测进水管部内压力而言,控制上变得简单。此外,所述刮架仅在过滤板反冲洗状态时才工作,在过滤泵正常工作状态时不工作,不会明显增加电机的能耗。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