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膜分离头单元和具有保护膜分离头单元的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40287阅读:22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保护膜分离头单元和具有保护膜分离头单元的设备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保护膜附着单元和一种用于将偏振器附着到液晶显示(LCD)面板的具有所述保护膜附着单元的设备,且更明确地说,涉及一种可简化单元结构、减小占地面积并缩短粘结时间的保护膜附着单元和一种用于将偏振器附着到LCD面板的具有所述保护膜附着单元的设备。
背景技术
偏振器附着到LCD面板的两侧,并选择性地仅透射透射过面板的光中的在特定方向上剧烈振动的光。在制造工厂处通过将保护膜附着到偏振器两侧来生产偏振器。因此,在LCD面板组装工厂处,在将偏振器附着到LCD面板之前,由工人手工移除或使用粘合带来移除偏振器的保护膜。然而,由于这种手工作业降低生产率,所以考虑到上述问题,已引进一种偏振器附着设备,其可从偏振器移除保护膜并将分离的偏振器附着到LCD面板而不需要手工作业。
图1说明常规偏振器附着设备的配置。参看图1,常规偏振器附着设备包含独立布置的偏振器附着部分7、偏振器供应部分2和保护膜分离部分1。
所述偏振器附着部分7执行一系列步骤以用分离的保护膜来直接附着偏振器。在偏振器附着部分7中,通过保护膜分离部分1使附着到偏振器的保护膜(未图示)与偏振器分离。所述偏振器供应部分2向偏振器供应保护膜。偏振器供应部分2被提供成独立于偏振器附着部分7并与偏振器附着部分7分离预定距离L的设备。
所述保护膜分离部分1移动到偏振器附着部分7,并使附着到供应至偏振器附着部分7的偏振器的保护膜分离。保护膜分离部分1如同偏振器供应部分2一样被提供成独立设备,并与偏振器附着部分7分离预定距离L以便能够接近偏振器附着部分7和从偏振器附着部分7撤退。
尽管未详细绘示,保护膜分离部分1经配置成能够在粘合带附着到保护膜的情况下在一方向上移动时使附着到偏振器的保护膜与偏振器分离。因此,保护膜包含供应粘合带的供应辊、收集在保护膜分离完成之后耗尽粘合力的带的收集辊以及支撑供应辊和收集辊的外围零件。这些元件单独地拆卸和组装到形成保护膜分离部分1的外观的主体(未图示)。因此,为了更换粘合带,需要进行复杂的拆卸和组装步骤。
在如上配置的常规偏振器附着设备的操作中,如图1所示,偏振器供应部分2通过将偏振器移动距离L而将具有保护膜的偏振器供应到偏振器附着部分7(1),并接着返回到原始位置(2)。尽管未图示,所供应的偏振器被固定在放置于偏振器附着部分7的偏振器吸模(polarizersucking die)(未图示)上的状态中。
接下来,独立地提供在与偏振器供应部分2的位置不同的位置处的保护膜分离部分1移动距离L以接近偏振器附着部分7(3)。接着,保护膜分离部分1下降,使得提供在保护膜分离部分1中的粘合带可粘合到保护膜,并当粘合带粘合到保护膜时在一方向上上升(4)。由于偏振器由提供在偏振器附着部分7中的偏振器吸模固定,因而当保护膜分离部分1在所述方向上移动时(4),保护膜分离部分1使附着到偏振器的保护膜分离。
当附着到偏振器的保护膜在偏振器附着部分7所位于的工作位置处与所述偏振器分离时,偏振器附着部分7移动LCD面板(未图示),使得将偏振器附着到LCD面板的表面,从而执行偏振器附着步骤。针对每一LCD面板同样地重复所述系列的步骤。
然而,在常规偏振器附着设备中,由于保护膜分离部分1被提供成独立于偏振器供应部分2的设备,因而所述设备的结构变得复杂且占地面积增加。并且,由于保护膜分离部分1和偏振器供应部分2分别相对于偏振器附着部分7移动,因而保护膜分离部分1和偏振器供应部分2的移动距离额外增加,使得粘结时间相应延长。
另外,在常规偏振器附着设备中,由于保护膜分离部分1的供应辊和收集辊单独组装在特定位置处,因而需要进行复杂的拆卸和组装步骤来更换粘合带。因此,增加了工作步骤数目,且进一步延长了维护和修理时间。明确地说,在维护和修理时间期间,由于需要停止用于附着偏振器的一系列步骤,因而设备的操作速率减小,使得生产率显著降低。
并且,在所述偏振器附着设备中,由于保护膜分离部分1的粘合带由于例如机械公差的误差的缘故而不完全形成表面接触,因而保护膜不与偏振器平稳地分离,使得保护膜的分离产率下降。
在上述偏振器附着设备中,实际分离保护膜的步骤由具有粘合带的保护膜分离头单元(未图示)执行。因此,当具有保护膜的偏振器装载在执行保护膜分离步骤的工作线上时,保护膜分离头单元接近偏振器。当提供在保护膜分离头单元处的粘合带附着到保护膜时,随着保护膜分离头单元撤退,保护膜可与偏振器分离。
因此,保护膜分离头单元包含供应新粘合带的供应辊、抵靠着保护膜表面按压粘合带使得粘合带可粘合到保护膜的接触辊和收集耗尽用于分离保护膜的粘合力的废弃粘合带的收集辊。在供应辊和收集辊的每一者处提供驱动供应辊和收集辊独立旋转的驱动单元。
当保护膜分离步骤开始时,供应辊和收集辊分别在预定范围内旋转。因此,从供应辊释放的一部分新粘合带面向接触辊的外表面,且耗尽粘合力的废弃粘合带被收集。
为了使废弃粘合带被收集辊适当地收集,供应辊的粘合带释放速度需要与收集辊的废弃粘合带缠绕速度匹配。否则(即,释放速度与缠绕速度不匹配),粘合带沿着连接供应辊和收集辊的路径被松散地释放。因此,无法平稳地执行保护膜分离步骤,使得在所述步骤期间可能产生缺陷。
然而,根据常规技术,为了使供应辊的粘合带释放速度与收集辊的废弃粘合带缠绕速度匹配,已向供应辊和收集辊的旋转施加同步控制。所述同步控制实质上非常困难且复杂。
详细地说,为了使供应辊与收集辊之间的释放速度与缠绕速度匹配,即使从开始时就使用具有相同尺寸的供应辊和收集辊,缠绕在供应辊和收集辊周围的粘合带的量也会时时变化。也就是说,周围缠绕有大量新粘合带的供应辊的总体直径最初大于收集辊的总体直径。然而,随着保护膜分离步骤的进行,周围缠绕有废弃粘合带的收集辊的总体直径随后变得大于供应辊的总体直径。因此,考虑到所述问题,最初收集辊旋转得比供应辊快,且随后供应辊旋转得比收集辊快。然而,同步控制实质上非常困难且复杂。当同步控制执行得良好时,难以使位于连接供应辊和收集辊的路径上的粘合带的张力维持恒定。因此,可能产生各种工艺缺陷,举例来说,不能平稳地执行保护膜分离步骤。
并且,由于需要大量时间来进行常规的保护膜分离步骤,因而通常延长了粘结时间。也就是说,尽管可快速执行例如附着偏振器的其它步骤,但由于用于进行保护膜分离步骤的时间增加,因而延长了总体粘结时间且降低了生产率。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和/或其它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保护膜分离头单元,其可使得用于分离保护膜的部分耦合到偏振器供应部分并一起移动,以使得简化设备的总体结构,从而减小占地面积且显著缩短粘结时间,且本发明提供一种具有所述保护膜分离头单元的偏振器附着设备。
本发明提供一种保护膜分离头单元,其可容易地更换粘合带,使得减少根据粘合带更换进行的工作步骤数目且缩短维护和修理时间,且由于设备的操作速率增加而改进了生产率,且本发明提供一种具有所述保护膜分离头单元的偏振器附着设备。
本发明提供一种保护膜分离头单元,其可减小因为提供在保护膜分离部分处的粘合带未粘合到保护膜而不成功分离保护膜的频率,使得可改进保护膜的分离产率,且本发明提供一种具有所述保护膜分离头单元的偏振器附着设备。
本发明提供一种保护膜分离头单元,其可适当地收集废弃粘合带而无需相对于供应辊和收集辊的旋转执行困难且复杂的同步控制,且本发明提供一种具有所述保护膜分离头单元的偏振器附着设备。
本发明提供一种偏振器附着设备,其可缩短用于进行保护膜分离步骤的时间,使得缩短粘结时间且改进生产率。
根据本发明的一方面,偏振器附着设备包括偏振器供应部分,其将在至少一个表面附着有保护膜的偏振器供应到分离保护膜的预定工作位置;和保护膜分离头单元,其耦合到偏振器供应部分的一侧,且能够与偏振器供应部分一起移动到工作位置并使保护膜与偏振器分离。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保护膜分离头单元包括单元主体;供应辊,其耦合到单元主体并供应粘合带;收集辊,其提供在与供应辊分离的位置处并收集耗尽的粘合带;和接触辊,其提供在单元主体的端部处,形成粘合带从供应辊朝向收集辊行进所沿的路径,并允许粘合带接触保护膜,其中当粘合带安装在供应辊、收集辊和接触辊所耦合的单元主体上时,保护膜分离头单元可拆卸地耦合到预定头单元支撑部分。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保护膜分离头单元包括供应辊,其供应粘合带以使保护膜与偏振器分离,所述粘合带缠绕在供应辊的圆周表面周围;收集辊,其收集用于分离保护膜的废弃粘合带;接触辊,其提供在供应辊与收集辊之间,从供应辊处接收粘合带,且接触并抵靠着保护膜表面按压粘合带;和张力控制缓冲部分,其提供在连接供应辊和收集辊的假想路径上并基于从供应辊释放的粘合带的量来按压废弃粘合带,以控制粘合带和废弃粘合带的张力。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偏振器附着设备包括偏振器供应部分,其将在至少一个表面附着有保护膜的偏振器供应到分离保护膜的工作位置;和保护膜分离头单元,其耦合到偏振器供应部分的一侧,且能够与偏振器供应部分一起移动到工作位置并在工作位置处使保护膜与偏振器分离,其中所述保护膜分离头单元包括供应辊,其供应粘合带以使保护膜与偏振器分离,所述粘合带缠绕在供应辊的圆周表面周围;收集辊,其收集用于分离保护膜的废弃粘合带;接触辊,其提供在供应辊与收集辊之间,从供应辊处接收粘合带,且接触并抵靠着保护膜表面按压粘合带;和张力控制缓冲部分,其提供在连接供应辊和收集辊的假想路径上并基于从供应辊释放的粘合带的量来按压废弃粘合带,以控制粘合带和废弃粘合带的张力。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偏振器附着设备包括直立转移线,其转移直立状态下的面板;偏振器附着台,其将偏振器附着到面板;和分离台,其分离附着到偏振器上部分的保护膜,其中分离台和偏振器附着台为标志类型(index type)且移动预定循环路径,在所述预定循环路径中,在各自步骤位置处执行偏振器装载步骤、分离步骤和偏振器附着步骤。


通过参看附图详细描述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将更易于了解本发明的上述及其它特征和优点,在附图中图1说明常规偏振器附着设备的配置。
图2说明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偏振器附着设备的配置。
图3是图2的偏振器附着设备的局部放大透视图。
图4是图3的部分A的分解透视图。
图5是说明移除了图4的粘合带的状态且从不同方向观看的分解透视图。
图6是粘合带所耦合的保护膜分离头单元的透视图。
图7和图8说明倾斜保护膜分离头单元的步骤。
图9说明保护膜分离头单元的夹钳设备。
图10是说明保护膜被夹持的状态的透视图。
图11到图13说明逐步分离保护膜的步骤。
图14是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偏振器附着设备的局部放大透视图。
图15到图17说明使用图14的偏振器附着设备逐步分离保护膜的步骤。
图18和图19说明图14的保护膜分离头单元的张力控制缓冲部分的操作。
图20说明根据本发明又一实施例的偏振器附着设备的布局。
具体实施例方式
参看用于说明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附图以便获得对本发明、其优点和本发明实施方案所实现的目的的充分理解。下文将通过参看附图解释本发明优选实施例来详细描述本发明。图中相同参考标号表示相同元件。
图2说明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偏振器附着设备的配置。图3是图2的偏振器附着设备的局部放大透视图。
参看图2和3,根据本实施例的偏振器附着设备包含偏振器附着部分70,能够移动的偏振器吸模75耦合到所述偏振器附着部分70;和偏振器供应部分20,保护膜分离头单元10整体式耦合到所述偏振器供应部分20。所述偏振器附着部分70和所述偏振器供应部分20提供在具有工作位置60的工作线50上,在所述工作位置60处将保护膜F(请参看图7)与偏振器P(请参看图7)分离。
偏振器附着部分70将保护膜F被分离的偏振器P附着到LCD面板(未图示)的表面。因此,偏振器附着部分70包含用于固持LCD面板的部分、用于支撑偏振器P的部分和用于将偏振器P附着到LCD面板的部分。然而,由于本实施例集中在使保护膜F与偏振器P的表面分离的步骤,因而本文将主要描述将偏振器P支撑在偏振器附着部分70中的偏振器吸模75,且将省略关于偏振器附着部分70的结构的描述。
偏振器供应部分20将保护膜F所附着的偏振器P供应到工作位置60。以真空吸附方式固持偏振器P的偏振器供应部分20(例如)沿着工作线50转移偏振器P,以将偏振器P供应到工作位置60处的偏振器吸模75。
保护膜分离头单元10整体式耦合到偏振器供应部分20,所述保护膜分离头单元10供应和收集粘合到保护膜F以分离保护膜F的粘合带T。因此,当偏振器供应部分20移动到工作位置60或返回到原始位置时,保护膜分离头单元10一起移动。
在本实施例中,在供应偏振器P期间,偏振器附着部分70的偏振器吸模75和具有保护膜分离头单元10的偏振器供应部分20在彼此接近的方向上朝向工作位置60移动。偏振器吸模75和偏振器供应部分20的移动由线性马达(未图示)控制。也就是说,线性部分使偏振器吸模75和偏振器供应部分20朝向工作位置60而彼此接近以供应偏振器P,并相对于工作位置60而彼此分离以分离保护膜F。
详细地说,偏振器供应部分20移动到偏振器附着部分70与偏振器供应部分20的原始位置之间的中间位置(0.5L),且与偏振器供应部分20的移动同时或大约在偏振器供应部分20移动时,偏振器附着部分70的偏振器吸模75也移动到中间位置。接着,偏振器供应部分20在朝向偏振器供应部分20的原始位置的方向上撤退,使得提供在偏振器供应部分20的前表面的上部分中的保护膜分离头单元10与位于偏振器吸模75处的偏振器P的末端齐平。接下来,偏振器供应部分20在保护膜分离头单元10接触偏振器P的上部分中的保护膜F的状态下向其原始位置移动(0.5L),且与偏振器供应部分20的移动同时或大约在偏振器供应部分20移动时,偏振器吸模75也向其原始位置移动(0.5L),使得可分离偏振器P的上部分中的保护膜F。
由于保护膜分离头单元10不被提供成独立设备,而是整体式耦合到偏振器供应部分20以便能够与偏振器供应部分20一起移动,因而与独立提供的常规设备相比,简化了设备的总体结构并可减小占地面积。也就是说,在相对于工作位置60而彼此紧密分离的偏振器附着部分70和偏振器供应部分20中,由于偏振器附着部分70的偏振器吸模75和提供在偏振器供应部分20的一侧处的保护膜分离头单元10通过工作线50而相对于工作位置60彼此接近和彼此分离以供应偏振器P和分离保护膜F,因而与常规技术相比,可将移动距离减小到0.5L。因此,可显著缩短粘结时间。
图3是图2的偏振器附着设备的局部放大透视图。图4是图3的部分A的分解透视图。图5是说明移除了图4的粘合带的状态且从不同方向观看的分解透视图。图6是粘合带所耦合的保护膜分离头单元的透视图。
如图3到6所示,彼此分离几乎达到偏振器P的宽度的一对头单元支撑部分21提供在偏振器供应部分20的前表面的上部分中。保护膜分离头单元10可拆卸地耦合到头单元支撑部分21中的每一者。保护膜分离头单元10耦合到头单元支撑部分21中的每一者内侧。因此,头单元支撑部分21的保护膜分离头单元10具有对称结构。内部结构和操作及功能为相同的。
保护膜分离头单元10包含单元主体11、供应辊12、收集辊13和接触辊14。粘合带T缠绕在供应辊12、收集辊13和接触辊14周围。由于具有周围缠绕有粘合带T的供应辊12、收集辊13和接触辊14的保护膜分离头单元10经制造为整体式地并能够拆卸地附着到头单元支撑部分21,因而不需要通过复杂的拆卸和组装步骤在供应辊12上安装新粘合带T且从收集辊13处移除废弃粘合带T。
也就是说,当完成保护膜分离头单元10的使用或需要进行修理时,由于可容易地将保护膜分离头单元10与头单元支撑部分21分离,因而保护膜分离头单元10由新的保护膜分离头单元更换。因此,与常规技术相比,显著减少了根据粘合带T更换进行的工作步骤数目,使得缩短维护和修理时间。并且,由于缩短了工作时间,因而增加了设备的操作速率,使得与常规技术相比,可改进生产率。
单元主体11包含第一板11a和第二板11b,所述一板11a与所述第二板11b以预定分离间隔而彼此耦合。引导供应辊12、收集辊13和耦合位置的一对引导杆15耦合到第一板11a。由于耦合部件38(下文将描述)插入在第一板11a中,因而第一板11a比第二板11b具有相对较大的尺寸。
供应辊12耦合到第一板11a的表面,且尚未使用的粘合带T缠绕在供应辊12周围。因此,新粘合带T最初从供应辊12释放,经过接触辊14,并最终由收集辊13收集。为此目的,供应辊12需要控制在一方向上的旋转持续预定时间。因为供应辊12耦合到提供在头单元支撑部分21内侧的供应辊马达连接部分22,所以连接到供应辊马达连接部分22的供应辊驱动马达32控制供应辊12的旋转(请参看图3)。
收集辊13安装在第一板11a的表面的中心区域处,并收集通过接触和分离保护膜F而耗尽粘合力的废弃粘合带T。与供应辊12一样,收集辊13连接到提供在头单元支撑部分21内侧的收集辊马达连接部分23,且因此,收集辊13的旋转由连接到收集辊马达连接部分23的收集辊驱动马达33控制(请参看图3)。供应辊12和收集辊13以相同速度在相同方向上旋转。
接触辊14提供在第一和第二板11a和11b的端部处,以便位于保护膜分离头单元10的最下端处。接触辊14形成粘合带T从供应辊12向收集辊13行进所沿的路径。位于接触辊14的外表面处的粘合带T在分离保护膜F期间接触保护膜F。
为了使位于接触辊14的外表面处的粘合带T与保护膜F完全形成表面接触,保护膜分离头单元10下降并抵靠着保护膜F按压接触辊14。并且,保护膜分离头单元10需要能够倾斜。因此,接触辊14优选地具有缓冲力。
为此目的,进一步在接触第一和第二板11a和11b的接触辊14的两端处提供抵靠着按压保护膜F的接触辊14提供缓冲力的缓冲部分14a(请参看图4的放大部分)。尽管可使用任何能够提供缓冲力的材料作为缓冲部分14a,但在本实施例中,由具有特定弹力的弹性材料形成的O形环14a耦合到接触辊轴14b。
对于由弹性材料形成的O形环14a来说,当低于特定量的力施加到接触辊14时,接触辊14可沿着接触辊轴14b的中心轴线准确地定位。然而,当超过所述特定量的力施加到接触辊14时,O形环14a收缩,使得接触辊14的位置移动(请参看图4)。接触辊14的位置由外力改变的原因在于,当接触辊14与保护膜F不正常彼此接触(如图4的圆圈部分(a)所示)时,校正接触辊14的位置,使得接触辊14的整个表面接触保护膜F(如图4的圆圈部分(b)所示)。因此,使得分离工作的失败速率最小化。接触辊14的结构具有外圆周部分和中心轴的双结构,且具有弹性的O形环14a插入在外圆周部分与中心轴之间的空间中,使得外圆周部分具有特定的容许空间。
多个间隔件16进一步提供在接触辊14、收集辊13和供应辊12周围。所述间隔件16提供在第一板11a与第二板11b之间。由于间隔件16每一者的两端固定到第一和第二板11a和11b,因而间隔件16使第一与第二板11a与11b分离。
并且,进一步使用间隔件16将张力施加到粘合带T以防止缠绕在供应辊12、接触辊14和收集辊13周围的粘合带T松垂。参看图6,粘合带T通过除了由供应辊12、接触辊14和收集辊13外还由间隔件16支撑而被拉紧地缠绕。
如图4和5所示,进一步使用耦合部件38来相对于头单元支撑部分21而附着和拆卸如上配置的保护膜分离头单元10。耦合部件38包含轴部分38b,其插入在切槽18中,所述切槽18是通过从外侧向内侧切割第一板11a预定距离而制成的;螺纹部分38a,其形成在轴部分38b的外圆周表面上并螺旋耦合到提供在头单元支撑部分21处的耦合毂28;和把手操作部分38d,其布置在第一板11a外部并形成在轴部分38b的末端处,使得螺纹部分38a插入在耦合毂28中。
直径大于轴部分38b的直径的延伸直径部分38c进一步沿着轴部分38b的纵长方向形成在把手操作部分38d周围。因此,当延伸直径部分38c与把手操作部分38d之间的区域插入在切槽18中时,耦合部件38的轴部分38b的位置固定。
当轴部分38b插入在切槽18中之后,把手操作部分38d在第一板11a外部旋转,使得轴部分38b的螺纹部分38a耦合到耦合毂28。因此,保护膜分离头单元10可容易地耦合到头单元支撑部分21。
然而,在本实施例中,进一步提供引导耦合位置的耦合位置引导件24。当保护膜分离头单元10耦合到头单元支撑部分21时,可减少将耦合部件38的轴部分38b配合到耦合毂28的不便性和时间。
耦合位置引导件24包含一对从保护膜分离头单元10的第一板11a突出的引导杆15和一对形成在位于相对侧的头单元支撑部分21中的杆插入部分25,引导杆15插入在所述杆插入部分25中。限制引导杆15相对于杆插入部分25的插入深度的挡止部15a进一步形成在引导杆15的每一者处。
因此,当保护膜分离头单元10耦合到头单元支撑部分21时,形成在保护膜分离头单元10上的引导杆15插入在形成于头单元支撑部分21中的杆插入部分25中,且接着使用使组装非常便利的耦合部件38来耦合保护膜分离头单元10与头单元支撑部分21。
与本实施例相反,耦合位置引导件24可形成在头单元支撑部分21中,而杆插入部分25可形成在保护膜分离头单元10中。
如上所述,当粘合带T不附着到保护膜F时,保护膜F的分离产率受到降低。因此,为了使粘合带T完全粘合到保护膜F,抵靠着保护膜F按压保护膜分离头单元10,使得接触辊14完全附着到保护膜F。
在本实施例中,进一步提供使保护膜分离头单元10相对于偏振器供应部分20倾斜预定角度的倾斜部分30,使得接触辊14的粘合带T完全附着到保护膜F。
图7和8说明倾斜保护膜分离头单元的步骤。参看图7和8,倾斜部分30包含第一托架30c,其耦合到偏振器供应部分20;第二托架30d,其耦合到保护膜分离头单元10;连接部分30a,其一端耦合到能够枢转的第一托架30c,从而形成铰链轴30b,且另一端耦合到第二托架30d;和弹性部件30f,其两端分别耦合到第一托架30c和第三托架30e,所述第三托架30e耦合到保护膜分离头单元10,以使倾斜的保护膜分离头单元10返回到原始位置。弹性部件30f是张力弹簧30f。
如图7所示,提供在偏振器供应部分20处的单独致动器(未图示)使保护膜分离头单元10朝向附着到偏振器P的保护膜F的上表面下降。因此,保护膜分离头单元10位于保护膜F的上表面上方。作为分离保护膜F之前的步骤,将接触辊14移动到保护膜F的端部,使得保护膜F可从其端部处分离。在此情况下,接触辊14下降为低于保护膜F的端部,使得可压住其中开始分离工作的保护膜F的端部。
分离工作开始时,当保护膜分离头单元10的接触辊14在如图8所示的箭头所指示的方向上移动时,保护膜分离头单元10相对于铰链轴30b而与第一托架30c分离,并朝向前侧倾斜。倾斜使得接触辊14与保护膜F的端部形成完全的表面接触。即使当因为接触辊14倾斜而未形成完全的表面接触时,也进一步向下按压接触辊14,使得作为提供在接触辊14两端处的缓冲部件的O形环14a收缩。因此,粘合带T与保护膜F的端部形成完全的表面接触。
图9说明保护膜分离头单元的夹钳设备。参看图9,夹钳35耦合到保护膜分离头单元10的一侧。在本实施例中,夹钳35提供在单元主体11的邻近于接触辊14的一侧。因此,当保护膜F附着到接触辊14的粘合带T且执行保护膜F的分离时,夹钳35抵靠着单元主体11按压保护膜F的一侧,使得可防止分离的保护膜F逃离接触辊14。
夹钳35可围绕某一旋转轴(未图示)枢转。也就是说,夹钳35在分离工作的最初阶段保持与接触辊14分离。当保护膜F的端部与偏振器P分离并附着到接触辊14时,夹钳35枢转并抵靠着接触辊按压保护膜F以固定保护膜F。
当保护膜F完全分离时,分离的保护膜F由夹持部分40(下文描述)夹持。已抵靠着单元主体11按压保护膜F侧部的夹钳35返回到原始位置,使得夹持部分40平稳地夹持保护膜F以便进行收集。
图10是说明保护膜被夹持的状态的透视图。参看图3和10,进一步在工作线50上提供夹持部分40,以夹持分离的保护膜F的一部分,使得完全分离的保护膜F可与保护膜分离头单元10的粘合带T分离。
夹持部分40提供成在工作线50上垂直于保护膜F被分离的方向彼此分离的一对,以夹持分离的保护膜F的所述部分。当夹持部分40夹持保护膜F时,通过附着到粘合带T而被牵拉的保护膜F与粘合带T分离且可被除去。如上所述,抵靠着单元主体11按压保护膜F侧部的夹钳35返回到其原始位置,且夹持部分40平稳地夹持并收集保护膜F。
夹持部分40包含夹持主体41和第一夹持杆42及第二夹持杆43,所述第一夹持杆42和第二夹持杆43耦合到夹持主体41的两侧以便能够在至少一方向上旋转以夹持保护膜F。第一和第二夹持杆42和43中的每一者具有弯曲棒形状“ ”,并在夹持主体41处沿着偏振器P的表面旋转的同时夹持保护膜F。定位在外侧处的第一夹持杆42的长度相对长于第二夹持杆43的长度,以便有效地夹持保护膜F。
下文描述使用如上配置的偏振器附着设备使保护膜F与偏振器分离的一系列步骤。
图11到13说明逐步分离保护膜的步骤。如图11所示,真空吸附保护膜F所附着的偏振器P的偏振器供应部分20位于初始位置(B),且偏振器附着部分70中的偏振器吸模75位于初始位置(A)。
首先,偏振器供应部分20沿着工作线50水平移动到由虚线指示的工作位置60的区域以供应偏振器P。位于偏振器供应部分20的上部分中的保护膜分离头单元10连同偏振器供应部分20一起沿着工作线50移动到工作位置60。与保护膜分离头单元10的移动同时或大约在保护膜分离头单元10移动时,偏振器附着部分70中的偏振器吸模75沿着工作线50水平移动到由虚线指示的工作位置60的区域。
接下来,当偏振器供应部分20和保护膜分离头单元10接近工作位置60时(如图12所示),施加到由偏振器供应部分20固持的偏振器P的真空被移除,使得将偏振器P放置在垂直地位于偏振器供应部分20下方的偏振器吸模75上。
接下来,当偏振器吸模75使用真空吸附固持偏振器P的下表面且因此所供应的偏振器P由偏振器吸模75稳固地支撑时,保护膜分离头单元10稍许撤退并移动到偏振器供应部分20的初始位置,使得保护膜分离头单元10的接触辊14与放置在偏振器吸模75上的偏振器P的末端齐平。
在接触辊14接触保护膜F的状态下,保护膜分离头单元10进一步下降,使得接触辊14与保护膜F的末端形成完全的表面接触。在本实施例中,操作耦合到保护膜分离头单元10的倾斜部分30(请参看图8),或提供在接触辊14两端的O形环14a中的一者收缩。因此,接触辊14与保护膜F的末端形成完全的表面接触。
当粘合带T与保护膜F形成完全的表面接触时(如图13所示),偏振器吸模75和具有保护膜分离头单元10的偏振器供应部分20在工作位置60处在相反方向上朝向原始位置(A)和(B)分离。在这样做的过程中,保护膜F逐渐与偏振器P分离。夹钳35在接触辊14的上端处抵靠着单元主体11按压分离的保护膜F的侧部。因此,在防止保护膜F从接触辊14的粘合带T逃离的同时执行分离步骤。当保护膜F的分离完成时,在接触状态下由相对侧处的接触辊14牵拉保护膜F的末端。
在粘合地拿取保护膜F时,保护膜分离头单元10持续移动到偏振器供应部分20的原始位置并穿过夹持部分40的上端(请参看图10)。在此步骤期间,如图10和13所示,夹持部分40以某一时间间隔操作以夹持保护膜F的两端。同时,夹钳35移动到原始位置。由夹持部分40夹持的保护膜F被抑制在其位置处移动。因此,粘合到接触辊14的保护膜F的端部被分离,使得保护膜F依靠夹持部分40。
当夹持部分40移动到原始位置时,保护膜F由于其自身重量而落到保护膜收集部分80上,所述保护膜收集部分80是提供在夹持部分40下方的空间。由于用于分离保护膜F的部分耦合到偏振器供应部分20并与之一起移动,因而与常规技术相比,简化了设备的总体结构,减小了占地面积,且可显著缩短粘结时间。
并且,由于使用保护膜分离头单元10来容易地更换粘合带T,因而减少了根据粘合带T的更换进行的工作步骤数目,且缩短了维护和修理时间。因此,增加了设备的操作速率,使得与常规技术相比,可改进生产率。
此外,通过提供倾斜部分30和缓冲部分14a,减小了在常规技术中粘合带T未附着到保护膜F且因此保护膜F未被分离的频率,使得可改进保护膜F的分离产率。并且,根据常规技术由粘合带T拿取到收集辊13的保护膜F由夹持部分40单独收集。
在上述实施例中,尽管提出将耦合到偏振器供应部分20的第一托架30c、耦合到保护膜分离头单元10的第二托架30d、铰链轴30b和弹簧30f作为倾斜部分30,但可使用包含液压汽缸的液压倾斜部分作为倾斜部分40。
并且,在上述实施例中,尽管通过弯曲夹持部分40的一部分而具有“ ”形状的一对夹持杆42在沿着偏振器P表面的方向上旋转,但所述形状可为爪形或钩形,使得夹持杆42在沿着偏振器P表面的方向上直立或咬住。
图14是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偏振器附着设备的局部放大透视图。图15到17说明使用图14的偏振器附着设备逐步分离保护膜的步骤。图18和19说明图14的保护膜分离头单元的张力控制缓冲部分的操作。在本实施例中,大部分结构与上述实施例中的结构相同。因此,在图14到19所示的本实施例中,以下描述将仅集中在与上述实施例的那些部分不同的部分。
在上述常规技术中,同步控制独立驱动的供应辊12和收集辊13的速度以使粘合带T的释放速度与废弃粘合带T1的缠绕速度匹配是非常困难且复杂的。因此,当未恰当执行同步控制时,粘合带T和废弃粘合带T1可能被松散地释放。在此情况下,可能极易产生多种工艺缺陷,例如,未平稳地执行保护膜F的分离,或废弃粘合带T1未由收集辊13适当收集。
因此,在本实施例中,在不执行同步控制以使供应辊12处粘合带T的释放速度与收集辊13处废弃粘合带T1的缠绕速度匹配的情况下,可使位于连接供应辊12与收集辊13的路径处的粘合带T和废弃粘合带T1的张力维持恒定。在本实施例中,如下文描述,使用具有简单结构的张力控制缓冲部分90来解决上述问题。张力控制缓冲部分90不受本实施例的结构限制,且可采用各种结构。
张力控制缓冲部分90提供在连接供应辊12与收集辊13的假想路径上。张力控制缓冲部分90通过基于从供应辊12朝向接触辊14释放的粘合带T的量按压废弃粘合带T1,来控制带T和T1的总体张力。换句话说,张力控制缓冲部分90通过弹性按压废弃粘合带T1达到从供应辊12朝向接触辊14释放的粘合带T的量那样的程度来控制带T和T1的总体张力。
为此目的,张力控制缓冲部分90提供在用以弹性按压废弃粘合带T1的位置处。在本实施例中,张力控制缓冲部分90提供在接触辊14与收集辊13之间。张力控制缓冲部分90包含主张力辊91、可移动杆92、弹性部件93和一对辅助张力杆95。
主张力辊91接触在接触辊14与收集辊13之间经过的废弃粘合带T1的内表面。主张力辊91具有与辅助张力杆95相似的近似圆柱形状。可移动杆92耦合到主张力辊91并与主张力辊91一起移动。因此,主张力辊91可耦合到可移动杆92的端部表面,或可移动杆92可耦合到主张力辊91的侧表面。
弹性部件93通过可移动杆92向主张力辊91提供弹力,使得粘合带T1可由于主张力辊91的缘故而维持张力。弹性部件93的一端固定到支撑壁94,且另一端耦合到可移动杆92以在一方向上弹性偏置主张力辊91,以向外部按压废弃粘合带T1。可使用压缩弹簧作为弹性部件93。
仅供参考,当接触辊14与收集辊13之间的间隔较窄或从供应辊12释放的粘合带T的量较小时,仅需要一个张力控制缓冲部分90。然而,当从供应辊12释放的粘合带T的量较大时,需要增加弹性部件93的膨胀力。并且,需要增加可移动杆92和主张力辊91的移动距离。在此情况下,一个张力控制缓冲部分90难以执行平稳的操作。
因此,在本实施例中,考虑到上述问题,在接触辊14与收集辊13之间提供彼此分离的两个张力控制缓冲部分90。通过提供两个张力控制缓冲部分90,使弹性部件93的膨胀力减小,且可将可移动杆92和主张力辊91的移动距离维持为较短。如果必要,那么张力控制缓冲部分90的数目可为三个或三个以上。
当如同在本实施例中提供两个张力控制缓冲部分90时,优选地使用一个弹性部件93来控制主张力辊91的每一者的移动。因此,可减少零件数目。为此目的,在本实施例中,提供在两个张力控制缓冲部分90处的可移动杆92通过连接部分96而彼此连接,单个的弹性部件93控制主张力辊91的每一者的移动。然而,由于本发明不限于此,因而弹性部件93提供在每一张力控制缓冲部分90处,使得可执行个别操作。
辅助张力辊95布置在主张力辊91的两侧,并形成废弃粘合带T1朝向主张力辊91行进的移动路径。并且,辅助张力辊95利用主张力辊91来维持废弃粘合带T1的张力。辅助张力辊95接触在接触辊14与收集辊13之间经过的废弃粘合带T1的外表面。因此,由废弃粘合带T1来看,废弃粘合带T1经过与任一辅助张力辊95的内表面接触的主张力辊91的外表面,且接着接触辅助张力辊95的内表面。
当耦合到可移动杆92的主张力辊91与可移动杆92一起移动时,辅助张力辊95直接固定到单元主体11。如果必要,那么可从所述结构中排除辅助张力辊95。下文参看图18和19描述如上配置的保护膜分离单元10a中张力控制缓冲部分90的操作。
首先,为了执行保护膜F的分离,将新的粘合带T布置到接触辊14的外表面。为此目的,供应辊驱动马达32经操作以在一方向上旋转供应辊12。接着,释放缠绕在供应辊12的外表面周围的特定量的粘合带T。不操作收集辊驱动马达33。
当从供应辊12释放所述特定量的粘合带T时,形成在带T和T1处的张力减弱。因此,通过主张力辊91弹性按压废弃粘合带T1的弹性部件93膨胀。
弹性部件93的膨胀程度与从供应辊12朝向接触辊14释放的粘合带T的量一样大。也就是说,随着弹性部件93膨胀达到与从供应辊12释放的粘合带T一样多的程度,弹性部件93通过可移动杆92来推动主张力辊91。因此,主张力辊91向外按压粘合带T1,使得即使当从供应辊12释放粘合带T时,形成在带T和T1处的张力也不会减弱,使得始终维持恒定的拉紧状态。
接下来,当从供应辊12释放粘合带T且将新的粘合带T布置在接触辊14的外表面上时,停止供应辊驱动马达32的操作,且停止供应辊12的旋转。当供应辊12的旋转停止时,驱动收集辊驱动马达33以在一方向上强制旋转收集辊13。收集辊驱动马达33在一方向上强制旋转收集辊13,克服转矩相对大于弹性部件93的弹性膨胀力的弹性部件93的弹力。
当收集辊13由收集辊驱动马达33旋转时,弹性部件93由于旋转转矩的缘故而被压缩,使得向后推动可移动杆92和主张力辊91。通过此步骤,由主张力辊91和辅助张力辊95支撑的废弃粘合带T1缠绕在收集辊13周围。
当缠绕完成时,由于主张力辊91向外按压废弃粘合带T1,因而即使当收集辊13缠绕特定量的废弃粘合带T1时,张力也不会减弱,且可始终维持拉紧状态。在本实施例中,当主张力辊91最后返回到原始位置时,停止收集辊驱动马达33的操作,且停止收集辊13的旋转。
当新的粘合带T从供应辊12释放并供应到接触辊14的外表面时,与供应量一样多的废弃粘合带T1由收集辊13完全收集,且随后执行保护膜F的分离。接着,再次操作供应辊驱动马达32以在一方向上旋转供应辊12,且重复上述步骤。
根据本实施例,在不相对于供应辊12和收集辊13的旋转执行同步控制的情况下,可将粘合带T供应到接触辊14并从接触辊14收集粘合带T1,且同时使位于连接供应辊12和收集辊13的路径上的粘合带T和T1的张力维持恒定。因此,可防止因为未将粘合带T和T1的张力维持恒定而产生的多种工艺缺陷(例如,未平稳地执行保护膜F的分离,或废弃粘合带T1未由收集辊13适当收集)。
在上述实施例中,尽管将弹性部件施加到张力控制缓冲部分,但如果耦合到主张力辊并驱动主张力辊的张力辊驱动马达可按压废弃粘合带达到从供应辊释放的粘合带的量那样的程度,那么这种情况可应用于此。
图20说明根据本发明又一实施例的偏振器附着设备的布局。参看图20,根据本实施例的偏振器附着设备包含直立转移线110、偏振器附着台120和分离台130。所述直立转移线110包含将LCD面板L供应到偏振器附着台120的供应线112和排出已完成偏振器附着任务的面板的排出线114。
在本实施例中,偏振器附着台120和分离台130提供为标志类型,在移动某一路径的同时在其中执行步骤。也就是说,整体式提供偏振器附着台120和分离台130,从而形成单一偏振器附着装置。四个偏振器附着装置经布置以在板140上分离恒定间隔。当板140以恒定速度旋转时,实行每一步骤。
所述步骤包含用于将偏振器P供应到偏振器附着装置的偏振器装载步骤、用于使保护膜F(请参看图7)与所定位的偏振器P分离的保护膜分离步骤和用于将在保护膜F分离时准备进行保护膜附着的偏振器P附着到LCD面板L的偏振器附着步骤。因此,当板140旋转时,偏振器附着装置的每一者移动到分离位置以继续所述步骤。
不是提供四个分离台,而是在执行分离的分离位置处仅提供一个分离台130,如图20所示。因此,保护膜F可与安装在移动到分离位置的偏振器附着台120处的偏振器P分离。在此情况下,由于仅一个分离台是足够的,因而简化了设备结构。并且,由于用于旋转的部分变得较小,因而标志的重量较小。
同时,可通过使各个步骤位置中的任一者闲置来获得设备的有效操作。在偏振器附着台120处提供滑板134,以通过在将偏振器P附着到LCD面板L的步骤期间用鞭抽力持续地固持偏振器P的后端使得在维持特定张力的同时将偏振器P附着到LCD面板L,来防止产生气泡。
并且,偏振器附着台120优选地具有倾斜结构,所述倾斜结构能够在偏振器附着步骤期间使安装至其的偏振器P末端向LCD面板L接近。也就是说,偏振器附着台120在装载步骤和分离步骤期间维持水平状态,并在偏振器附着步骤期间倾斜使得其一端朝向面板。
根据图20所示的实施例,通过缩短用于执行分离保护膜F的步骤的时间来缩短粘结时间,使得可改进生产率。
虽然已参照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特定绘示并描述了本发明,但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将了解,可在不脱离由所附权利要求书界定的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在形式和细节上作出各种变化。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由于用于分离保护膜的部分可通过耦合到偏振器供应部分而移动,因而简化了设备结构,使得占地面积减小,且与常规技术相比,可显著缩短粘结时间。
并且,由于可容易地更换粘合带,因而减少了根据粘合带更换进行的工作步骤数目,且缩短了维护和修理时间,使得与常规技术相比,增加了设备的操作速率且可改进生产率。此外,通过减小因为粘合带未附着到保护膜而造成保护膜未分离的频率,可改进保护膜的分离产率。
另外,可在不相对于供应辊和收集辊的旋转执行困难且复杂的同步控制的情况下适当地收集废弃粘合带。因此,可防止因为未将粘合带的张力维持恒定而产生的各种工艺缺陷(例如,未平稳地执行保护膜的分离,或废弃粘合带未由收集辊适当收集)。并且,通过缩短用于进行保护膜分离步骤的时间,缩短了粘结时间,使得可改进生产率。
权利要求
1.一种偏振器附着设备,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偏振器供应部分,其将在至少一个表面附着有保护膜的偏振器供应到分离所述保护膜的预定工作位置;以及保护膜分离头单元,其耦合到所述偏振器供应部分的一侧,且能够与所述偏振器供应部分一起移动到所述工作位置并使所述保护膜与所述偏振器分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偏振器附着设备,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保护膜分离头单元供应并收集附着到所述保护膜的粘合带以便分离所述保护膜,且所述保护膜分离头单元所耦合的所述偏振器供应部分和偏振器吸模在预定工作线上相对于所述工作位置而布置在相对侧处并能够相对于所述工作位置而彼此接近和分离。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偏振器附着设备,其特征在于其中头单元支撑部分提供在所述偏振器供应部分的前表面的上部分中,且所述保护膜分离头单元整体式且可拆卸地耦合到所述头单元支撑部分。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偏振器附着设备,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保护膜分离头单元包括单元主体,其具有以预定间隔彼此耦合的第一板和第二板;供应辊,其耦合到所述第一板和所述第二板的任何表面并供应所述粘合带;收集辊,其提供在与所述供应辊分离的位置处并收集耗尽粘合力的粘合带;以及接触辊,其提供在各个所述第一板和所述第二板的端部处,形成所述粘合带从所述供应辊朝向所述收集辊行进的路径,并允许所述粘合带接触所述保护膜。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偏振器附着设备,其特征在于其进一步包括耦合部件,所述耦合部件耦合到所述单元主体并将所述保护膜分离头单元整体式耦合到所述头单元支撑部分。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偏振器附着设备,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耦合部件包括轴部分,其耦合到所述单元主体;螺纹部分,其形成在所述轴部分的外表面上,且螺旋耦合到提供在所述头单元支撑部分处的耦合毂;以及把手操作部分,其布置在所述单元主体外部并形成在所述轴部分的末端处,使得所述螺纹部分插入在所述耦合毂中。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偏振器附着设备,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耦合部件的所述轴部分插入在切槽中,所述切槽从所述第一板和所述第二板的任一者的外表面向内切割到预定长度。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偏振器附着设备,其特征在于其进一步包括耦合位置引导件,所述耦合位置引导件提供在所述保护膜分离头单元和所述头单元支撑部分处,并在所述保护膜分离头单元耦合到所述头单元支撑部分时引导耦合位置。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偏振器附着设备,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耦合位置引导件包括引导杆,其从所述保护膜分离头单元和所述头单元支撑部分中的一者向另一者突出;以及杆插入部分,其形成在所述保护膜分离头单元和所述头单元支撑部分中的一者上,所述引导杆插入在所述杆插入部分中。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偏振器附着设备,其特征在于其中限制所述引导杆在所述杆插入部分中的插入深度的挡止部进一步形成在所述引导杆处。
11.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偏振器附着设备,其特征在于其进一步包括倾斜部分,所述倾斜部分使所述保护膜分离头单元相对于所述偏振器供应部分倾斜预定角度,使得朝向所述保护膜按压所述接触辊以将所述粘合带完全附着到所述保护膜。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偏振器附着设备,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倾斜部分包括第一托架,其耦合到所述偏振器供应部分;第二托架,其耦合到所述保护膜分离头单元;连接部分,其连接所述第一托架与所述第二托架;铰链销,其通过所述连接部分铰链耦合到所述第一托架;以及弹性部件,其两端分别耦合到所述第一托架和耦合到所述保护膜分离头单元的第三托架,并使所述倾斜的保护膜分离头单元返回到原始位置。
13.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偏振器附着设备,其特征在于其进一步包括缓冲部分,所述缓冲部分提供在接触所述第一板和所述第二板的所述接触辊的两端处,并向由所述保护膜按压的所述接触辊增加缓冲力。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偏振器附着设备,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缓冲部分是由弹性部件形成的O形环。
1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偏振器附着设备,其特征在于其进一步包括夹钳,所述夹钳耦合到所述单元主体的一侧,并防止在分离所述保护膜期间所述保护膜逃离所述粘合带。
1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偏振器附着设备,其特征在于其中夹持所述分离保护膜的一部分的夹持部分进一步提供在所述工作线上,以允许所述分离的保护膜与所述保护膜分离头单元的所述粘合带分离。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偏振器附着设备,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夹持部分提供成彼此分离的一对,并布置在垂直于分离所述保护膜的方向的所述工作线的方向上。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偏振器附着设备,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夹持部分包括夹持主体;以及一对夹持杆,其耦合到所述夹持主体的两侧,并能够至少在一个方向上旋转且夹持所述保护膜。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偏振器附着设备,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夹持杆中的每一者部分弯曲且具有“ ”形状,并在沿着所述偏振器的表面的方向上在所述夹持主体上旋转以夹持所述保护膜。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偏振器附着设备,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夹持杆中位于所述工作线的外侧处的一者相对长于另一夹持杆。
21.一种保护膜分离头单元,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单元主体;供应辊,其耦合到所述单元主体并供应粘合带;收集辊,其提供在与所述供应辊分离的位置处并收集所述耗尽的粘合带;以及接触辊,其提供在所述单元主体的端部处,形成所述粘合带从所述供应辊朝向所述收集辊行进的路径,并允许所述粘合带接触所述保护膜,其中,当所述粘合带安装在所述供应辊、所述收集辊和所述接触辊所耦合的所述单元主体上时,所述保护膜分离头单元可拆卸地耦合到预定头单元支撑部分。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保护膜分离头单元,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单元主体包含以预定间隔而彼此耦合的第一板和第二板,所述供应辊耦合到所述第一板和所述第二板的任何表面,且所述接触辊提供在所述第一板和所述第二板的端部处。
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保护膜分离头单元,其特征在于其进一步包括耦合部件,所述耦合部件耦合到所述单元主体并将所述保护膜分离头单元整体式耦合到所述头单元支撑部分。
24.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保护膜分离头单元,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耦合部件包括轴部分,其耦合到所述单元主体;螺纹部分,其形成在所述轴部分的外表面上,且螺旋耦合到提供在所述头单元支撑部分处的耦合毂;以及把手操作部分,其布置在所述单元主体外部并形成在所述轴部分的末端处,使得所述螺纹部分插入在所述耦合毂中。
25.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保护膜分离头单元,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耦合部件的所述轴部分插入在切槽中,所述切槽从所述第一板和所述第二板的任一者的外表面向内切割到预定长度。
26.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保护膜分离头单元,其特征在于其进一步包括耦合位置引导件,所述耦合位置引导件提供在所述保护膜分离头单元和所述头单元支撑部分处,并在所述保护膜分离头单元耦合到所述头单元支撑部分时引导耦合位置。
27.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保护膜分离头单元,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耦合位置引导件包括引导杆,其从所述保护膜分离头单元和所述头单元支撑部分中的一者向另一者突出;以及杆插入部分,其形成在所述保护膜分离头单元和所述头单元支撑部分中的一者上,所述引导杆插入在所述杆插入部分中。
28.根据权利要求27所述的保护膜分离头单元,其特征在于其中限制所述引导杆在所述杆插入部分中的插入深度的挡止部进一步形成在所述引导杆处。
29.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保护膜分离头单元,其特征在于其进一步包括倾斜部分,所述倾斜部分使所述保护膜分离头单元相对于所述偏振器供应部分倾斜预定角度,使得朝向所述保护膜按压所述接触辊以将所述粘合带完全附着到所述保护膜。
30.根据权利要求29所述的保护膜分离头单元,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倾斜部分包括第一托架,其耦合到所述偏振器供应部分;第二托架,其耦合到所述保护膜分离头单元;连接部分,其连接所述第一托架与所述第二托架;铰链销,其通过所述连接部分铰链耦合到所述第一托架;以及弹性部件,其两端分别耦合到所述第一托架和耦合到所述保护膜分离头单元的第三托架,并使所述倾斜的保护膜分离头单元返回到原始位置。
31.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保护膜分离头单元,其特征在于其进一步包括缓冲部分,所述缓冲部分提供在接触所述第一板和所述第二板的所述接触辊的两端处,并向由所述保护膜按压的所述接触辊增加缓冲力。
32.根据权利要求31所述的保护膜分离头单元,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缓冲部分是由弹性部件形成的O形环。
3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保护膜分离头单元,其特征在于其进一步包括夹钳,所述夹钳耦合到所述单元主体的一侧,并防止在分离所述保护膜期间所述保护膜逃离所述粘合带。
34.一种保护膜分离头单元,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供应辊,其供应粘合带以使保护膜与偏振器分离,所述粘合带缠绕在所述供应辊的圆周表面周围;收集辊,其收集用于分离所述保护膜的废弃粘合带;接触辊,其提供在所述供应辊与所述收集辊之间,从所述供应辊接收所述粘合带,并接触且抵靠着所述保护膜的表面按压所述粘合带;以及张力控制缓冲部分,其提供在连接所述供应辊和所述收集辊的假想路径上,并基于从所述供应辊释放的所述粘合带的量来按压所述废弃粘合带以控制所述粘合带和所述废弃粘合带的张力。
35.根据权利要求34所述的保护膜分离头单元,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张力控制缓冲部分提供在所述接触辊与所述收集辊之间。
36.根据权利要求35所述的保护膜分离头单元,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张力控制缓冲部分包括主张力辊,其接触在所述接触辊与所述收集辊之间行进的所述废弃粘合带的表面;可移动杆,其耦合到所述主张力辊并与所述主张力辊一起移动;以及弹性部件,其耦合到所述可移动杆并弹性偏置以允许所述主张力辊按压所述废弃粘合带。
37.根据权利要求36所述的保护膜分离头单元,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主张力辊接触所述废弃粘合带的内表面,且所述弹性部件是压缩弹簧并弹性偏置以向外按压所述废弃粘合带。
38.根据权利要求37所述的保护膜分离头单元,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张力控制缓冲部分进一步包括一对辅助张力辊,所述辅助张力辊布置在所述主张力辊两侧,形成所述废弃粘合带朝向所述主张力辊行进的移动路径,并用所述主张力辊来维持所述废弃粘合带的张力。
39.根据权利要求36所述的保护膜分离头单元,其特征在于其中提供有多个所述张力控制缓冲部分,所述张力控制缓冲部分的所述各自可移动杆由连接部分连接,且所述张力控制缓冲部分共用单一弹性部件。
40.根据权利要求34所述的保护膜分离头单元,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张力控制缓冲部分包括主张力辊,其接触在所述接触辊与所述收集辊之间行进的所述废弃粘合带的内表面;以及张力辊驱动马达,其耦合到所述主张力辊以移动所述主张力辊,并基于从所述供应辊释放的所述粘合带的量来按压所述废弃粘合带。
41.根据权利要求34所述的保护膜分离头单元,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张力控制缓冲部分弹性按压所述废弃粘合带如同从所述供应辊释放的所述粘合带的量那样,且弹性按压所述废弃粘合带的按压力实质上与所述粘合带和所述废弃粘合带的预设张力相同。
42.一种偏振器附着设备,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偏振器供应部分,其将在至少一个表面附着有保护膜的偏振器供应到分离所述保护膜的工作位置;以及保护膜分离头单元,其耦合到所述偏振器供应部分的一侧,且能够与所述偏振器供应部分一起移动到所述工作位置并在所述工作位置处使所述保护膜与所述偏振器分离,其中所述保护膜分离头单元包括供应辊,其供应粘合带以使所述保护膜与所述偏振器分离,所述粘合带缠绕在所述供应辊的圆周表面周围;收集辊,其收集用于分离所述保护膜的废弃粘合带;接触辊,其提供在所述供应辊与所述收集辊之间,从所述供应辊接收所述粘合带,并接触且抵靠着所述保护膜的表面按压所述粘合带;以及张力控制缓冲部分,其提供在连接所述供应辊和所述收集辊的假想路径上,并基于从所述供应辊释放的所述粘合带的量来按压所述废弃粘合带以控制所述粘合带和所述废弃粘合带的张力。
43.根据权利要求42所述的偏振器附着设备,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张力控制缓冲部分提供在所述接触辊与所述收集辊之间。
44.根据权利要求43所述的偏振器附着设备,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张力控制缓冲部分包括主张力辊,其接触在所述接触辊与所述收集辊之间行进的所述废弃粘合带的表面;可移动杆,其耦合到所述主张力辊并与所述主张力辊一起移动;以及弹性部件,其耦合到所述可移动杆并弹性偏置以允许所述主张力辊按压所述废弃粘合带。
45.根据权利要求44所述的偏振器附着设备,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张力控制缓冲部分进一步包括一对辅助张力辊,所述辅助张力辊布置在所述主张力辊的两侧,形成所述废弃粘合带朝向所述主张力辊行进的移动路径,并用所述主张力辊来维持所述废弃粘合带的张力。
46.根据权利要求45所述的偏振器附着设备,其特征在于其中提供有多个所述张力控制缓冲部分,所述张力控制缓冲部分的所述各自可移动杆由连接部分连接,且所述张力控制缓冲部分共用单一弹性部件。
47.根据权利要求42所述的偏振器附着设备,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保护膜分离头单元可拆卸地耦合的头单元支撑部分提供在所述偏振器供应部分的前表面的上部分中,且吸附所述偏振器的偏振器吸模和所述保护膜分离头单元所耦合的所述偏振器供应部分布置在所述工作位置的两侧,并能够相对于所述工作位置彼此接近和彼此分离。
48.一种偏振器附着设备,其特征在于其包括直立转移线,其转移直立状态下的面板;偏振器附着台,其将偏振器附着到所述面板;以及分离台,其分离附着到所述偏振器的上部分的保护膜,其中所述分离台和所述偏振器附着台为标志类型且移动预定循环路径,在所述预定循环路径中,在各自步骤位置处执行偏振器装载步骤、分离步骤和偏振器附着步骤。
49.根据权利要求48所述的偏振器附着设备,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标志是相对于中心轴旋转的旋转类型。
50.根据权利要求49所述的偏振器附着设备,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偏振器附着台能够倾斜,使得处于偏振器附着位置处的所述偏振器附着台的端部接近所述面板。
51.根据权利要求50所述的偏振器附着设备,其特征在于其中在所述偏振器附着台处提供滑板,所述滑板在所述偏振器附着到所述面板期间固持所述偏振器的后端,以允许在维持特定量的张力的状态下将所述偏振器附着到所述面板。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偏振器附着设备,其包含偏振器供应部分,其将在至少一个表面附着有保护膜的偏振器供应到分离保护膜的预定工作位置;和保护膜分离头单元,其耦合到偏振器供应部分的一侧,且能够与偏振器供应部分一起移动到工作位置并使保护膜与偏振器分离。保护膜分离头单元包含单元主体;供应辊,其耦合到单元主体并供应粘合带;收集辊,其提供在与供应辊分离的位置处并收集耗尽的粘合带;和接触辊,其提供在单元主体的端部处,形成粘合带从供应辊朝向收集辊行进所沿的路径,并允许粘合带接触保护膜。当粘合带安装在供应辊、收集辊和接触辊所耦合的单元主体上时,保护膜分离头单元可拆卸地耦合到预定头单元支撑部分。
文档编号B32B38/10GK101063727SQ2007100976
公开日2007年10月31日 申请日期2007年4月27日 优先权日2006年4月28日
发明者咸珉洙, 金东昱, 李龙柱, 尹武烈 申请人:Sfa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