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吹风装置及其进风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836661阅读:1022来源:国知局
环吹风装置及其进风组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制作人造长丝、线、纤维的机械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环吹风装置。



背景技术:

在化纤生产过程中,纺丝是一个重要的环节。纺丝需要冷却,长期以来化纤长丝生产都采用侧吹风作为冷却方式,能源消耗占到长丝生产成本的很大部分,进入 21 世纪,随着人们对化学纤维性能和品质要求日益提高,细纤度涤纶、锦纶、丙纶长丝,复合超细海岛长丝等产品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化纤长丝新产品的开发向高附加值的差别化纤维方向发展,从而开发了环吹风装置。

目前,公开号为202809026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新型环吹风装置,包括筒一、水平多孔板、内筒、筒二、升降杆、固定座、轮子、直筒、升降气缸、固定板、环吹风管一、钢架、涡轮蝶阀、环吹风管二、进风管、双层平网、垂直多孔板和整流筒,进风管需要弯曲90°与环吹风管连接,进风管的弯曲部位处,在环吹风管进风时,在弯曲部位容易造成冲击,从而损失风流动力,而后续再进入的风流与之前在弯管部位处的风流相交,形成窜风,导致损失的风流动力较多。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进风组件,其具有风流流动效率高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进风组件,包括环吹头、设于环吹头其中一端的进风弯管、升降风管、连接进风弯管和升降风管的软管,进风弯管的软管一侧为进风口、另一侧为出风口,所述进风弯管内的进风口一侧设有引流板,引流板沿进风口朝向出风口一侧延伸弯曲且与弯曲方向与进风弯管的弯曲方向相同。

如此设置,进风弯管的进风口位置设有引流板,将风流分成两束,同时,引流板的将进风弯管的内部分为两个较为狭窄的通风通道,由于一束风流被分为两束风流,此时的风流动力不被影响,在经过两个狭窄的通风通道,流至出风口一侧,因引流板的存在,风流在两个较为狭窄的通风通道内不能形成先后风流,不能形成窜流,对风速的影响小。

进一步设置:所述引流板包括位于入风前侧的入流板、位于出风后侧的出风板和连接入流板和出风板的弧形板。

如此设置,引流板的具有一弧形板,使引流板能与进风弯管的流向相同,便于更好的引流。

进一步设置:所述入流板和出风板均与弧形板相切。

或者是:所述入流板与弧形板相切,所述出风板与弧形板之间还设有与弧形板弧形相反的弧形连接板,弧形连接板均与出风板、弧形板相切。

如此设置,通过相切设置,引流板的引流效果达到最佳。

进一步设置:所述弧形板的圆心与进风弯管的圆心重合。

如此设置,保证弧形板的位置不跑偏,能顺势引导风流。

进一步设置:所述入流板位于进风弯管的进风口直径线的1/3位置处。

如此设置,入流板的位置可以形成不同大小的且较为合适的两个通风通道,保证分流效果达到最佳。

进一步设置:所述进风弯管的出风口处设有匀风网胆。

如此设置,在出风口处将风流做均匀处理,便于形成稳定均匀的冷却风,保证纤维冷却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环吹风装置,其具有吹风速率高、冷却效果好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环吹风装置,包括机架,机架上带有上述的进风组件。

进一步设置:所述机架上转动连接有滚轮,地面上设置有与滚轮配合的导轨,导轨上设置有限制滚轮运动的挡块。

进一步设置:所述挡块铰接至导轨上,挡块于导轨上线性阵列分布有若干个。

如此设置,在需要调整机架的整体位置时,可以先将挡块的阻挡部旋转脱离导轨的上侧,将阻挡部旋转至导轨的左侧或右侧,方便机架大距离调整。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使用该环吹风装置使纤维迅速冷却,有利于提高纺丝速度,因为在进风弯管增加引流板,具有引导风流的作用,从而提高了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1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升降装置的导杆、导向套示意图;

图3是升降装置的驱动装置示意图;

图4是升降装置的导杆、导向套、驱动装置的分布图;

图5是下压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6是滚轮分布示意图;

图7是滚轮安装至机架上的示意图;

图8是滚轮结构示意图;

图9是进风组件结构示意图

图10是进风组件的实施例2示意图。

图中,1、机架;2、环吹头;3、落丝筒;4、进风弯管;5、升降装置;6、第一支撑座;7、导杆;8、导向套;9、第二支撑座;10、第一线性驱动装置;11、下压装置;12、地面接口;13、侧板;14、竖向滑槽;15、固定轴;16、第三支撑座;17、第二线性驱动装置;18、连杆;19、支撑板;20、铰接柱;21、转动杆;22、卡环;23、横向滑槽;24、插板;25、滚轮;26、挡块;261、固定部;262、阻挡部;27、底座;28、升降风管;29、软管;30、引流板;31、入流板;32、弧形板;33、出风板;34、连接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1:一种进风组件,如图9所示,包括环吹头2、设于环吹头2其中一端的进风弯管4、升降风管28、连接进风弯管4和升降风管28的软管29,进风弯管4的软管29一侧为进风口、另一侧为出风口,进风弯管4内的进风口一侧设有引流板30,引流板30沿进风口朝向出风口一侧延伸弯曲且与弯曲方向与进风弯管4的弯曲方向相同。

引流板30包括位于入风前侧的入流板31、位于出风后侧的出风板33和连接入流板31和出风板33的弧形板32,入流板31位于进风弯管4的进风口直径线的1/3位置处。入流板31和出风板33均与弧形板32相切,弧形板32的圆心与进风弯管4的圆心重合。进风弯管4的出风口处设有匀风网胆。

实施例2:一种环吹风装置,如图2所示,包括机架1,机架1上设有实施例1中的进风组件,进风组件包括环吹头2,环吹头2横置于机架1的上端,且轴线保持水平,环吹头2上设有沿机架1下侧延伸的落丝筒3,落丝筒3轴线呈竖直设置且与环吹头2连通。

环吹头2具有进风口和出风口,在进风口一侧套设有进风弯管4,进风弯管4经过弯折段之后,另一端接口与进风口形成90°夹角,因此,进风弯管4具有呈竖直的接口,该接口连接升降风管28,升降风管28呈分段设置,两段通过软管29连接。

因为环吹头2需要升降,机架1上设有驱动环吹头2升降的升降装置5,如图3所示,升降装置5包括设置在机架1侧边的第一支撑座6,第一支撑座6上固定连接有呈竖直的导杆7,在环吹头2的底部设有嵌设至导杆7外圈的导向套8,导向套8套设在导杆7外轴向滑移。

如图4所示,在机架1的侧边还设有第二支撑座9,第二支撑座9上设有驱动环吹头2升降的第一线性驱动装置10,该线性驱动装置优选为气缸,气缸的输出轴连接至环吹头2的底部,气缸在顶出或收回时,环吹头2随气缸的输出轴一并运动,从而升降,在升降过程中,环吹头2通过导向套8于导杆7上往复,保证升降平稳性。

气缸的底部铰接至第二支撑座9上,通过铰接设置,使气缸的输出轴在运动的过程中,具有一个径向位移补偿,避免直线输出过于刚硬,导致输出轴崩断。

如图5所示,在升降装置5中,导杆7和导向套8至少设有两组,当为两组时,分别位于机架1的两侧,第一线性驱动装置10的数量为一个,设于两导杆7的中线位置处,进一步增加升降平稳性与位置精度。

如图6所示,环吹风装置的升降风管28,需要下压地面接口12,在机架1上设有自动供给升降风管28下压动作的下压装置11,下压装置11的具体结构请参考图6,下压装置11包括安装至机架1上呈竖直的侧板13,侧板13设有块且呈对称设置,侧板13上设有竖向滑槽14,升降风管28的侧边设有水平的固定轴15,固定轴15嵌设至竖向滑槽14内竖向滑移,因此升降风管28随固定轴15的竖向滑移而升降。

升降风管28升降需要提供驱动力,因此,在机架1上还设有第三支撑座16,第三支撑座16上铰接连接有第二线性驱动装置17,第二线性驱动装置17优选为气缸,气缸的输出轴螺纹连接一连杆18,连杆18的高度与固定轴15的高度齐平,在第二线性驱动装置17与固定轴15之间的机架1上设有支撑板19,支撑板19上设有铰接柱20,铰接柱20的高度与连杆18的高度齐平,铰接柱20上铰接有转动杆21,转动杆21的轴线指向气缸和固定轴15两侧,转动杆21一端铰接至连杆18上,另一端设置有卡环22,卡环22呈“U”型设置,转动杆21连接至卡环22的圆周的中点上,卡环22的两个开放侧壁上设有横向滑槽23,横向滑槽23套设至固定轴15上水平滑移。

转动杆21沿铰接柱20往线性驱动装置一侧的臂长与转动杆21沿铰接柱20往升级风管一侧的臂长的长度比为1:3,根据杠杆原理,上述的臂长的长度比,在第二线性驱动装置17在下降联动升降风管28提升的时候,会较为费力,但是,在推出联动升降风管28下降的时候则会轻松许多,升降风管28的下压效果达到最佳。

卡环22的开放端的端头可拆卸连接有插板24,卡环22上的横向滑槽23延伸至插板24上,插板24可以拆除,便于固定轴15套设至卡环22的横向滑槽23上,再进行封闭横向滑槽23。

固定轴15包括与横向滑槽23抵触的内段、与竖向滑槽14抵触的外段,内段的直径大于或小于外段的直径,横向滑槽23的槽宽与内段相适配、竖向滑槽14的槽宽与外段相适配,固定轴15在轴向方向上分两直径不相等的两段,避免在运动过程中,侧板13与卡环22相互干涉影响。

根据上述下压装置11的结构,气缸的输出轴推出,将连杆18顶升,因铰接柱20的位置固定不动,转动杆21根据铰接柱20转动,在连杆18上升的过程中,转动杆21另一端的卡环22下降,因为固定轴15嵌设至横向滑槽23当中,在卡环22下降的时候,联动升降风管28下压,从而下压至地面接头上,反之,气缸缩回则联动升降风管28抬升。

如图4所示,机架1上转动连接有滚轮25,地面上设置有与滚轮25配合的导轨,参考图5,导轨上设置有限制滚轮25运动的挡块26,参考图7,导轨位于机架1底侧分布有两条,挡块26于每条导轨上线性分布有若干个,且每条导轨上的挡块26位置一一对应,设置多个挡块26便于在每个位置上进行限制滚轮25的转动,使机架1能停在各个位置,为了使挡块26不影响滚轮25的行进,对挡板的结构做改进。

如图8和图9所示,挡板底部设有底座27,底座27安装至导轨的侧壁上,挡块26呈“L”型设置,分为固定部261和阻挡部262,固定部261铰接至底座27上,阻挡部262根据固定部261的旋转置于导轨的上侧,刚好位于滚轮25行进方向的前侧。在需要调整机架1的整体位置时,可以先将挡块26的阻挡部262旋转脱离导轨的上侧,将阻挡部262旋转至导轨的左侧或右侧,方便机架1大距离调整。

实施例3:一种纤维制备生产线, 与实施例2的区别之处在于:如图10所示,入流板31与弧形板32相切,出风30板与弧形板32之间还设有与弧形板32弧形相反的弧形连接板34,弧形连接板34均与出风板33、弧形板32相切。

实施例4:一种纤维制备生产线, 包括实施例2或实施例3。

上述的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