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化纤丝加弹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728393阅读:294来源:国知局
一种化纤丝加弹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化纤丝加弹机,属于纺织丝加弹设备领域。



背景技术:

纺织丝的加弹工艺,是利用加热、拉伸的方式来使得纺织丝具备一定的弹性,这种丝束比较常用在袜子等服装领域,而在加弹工艺中,加热部分是比较重要的环节,而加热过程中的温控和湿度控制也非常关键,温控和湿度控制控制不好的话,会极大影响到纺织丝的最终弹性度。

而现有市面上的加弹机工艺,通常是采用电加热或者蒸汽加热两种方式,但是两种方式在实际生产也存在一定弊端,如果单纯采用电加热的方式,会导致湿度不够,处于一种“干”加热、“干”拉伸的状态,会最终导致纺织丝的弹性不佳,易拉断的问题,而且如果是电加热方式,需要严格控制温度,如果超过150°,会非常影响纺织丝的自身性能,温度过低,则达不到拉伸加弹的作用;而如果是单纯用蒸汽加热的方式,则会导致湿度过大,拉伸回缩后弹性量过大,弹性量过大则韧性不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化纤丝加弹机的加热装置,使得化纤丝被加热的温度更加容易控制,加弹效果更好。

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化纤丝加弹机,包括放线装置、加热装置和收线装置,所述放线装置包括用于放置多个原丝卷筒的放线架,所述收线装置包括设有多个络筒单元的收线架,化纤丝从放线架中的原丝卷筒中放出,穿过加热装置,并最终通过所述络筒单元将加热好的化纤丝绕卷到成品卷筒上,所述加热装置包括内部中空的走丝管,化纤丝穿过所述走丝管进行加热,所述加热装置包括给所述走丝管加热用的电加热器,所述加热装置还包括蒸汽管道,所述化纤丝的走丝路径位于蒸汽管道与走丝管的内壁之间,所述蒸汽管道上沿化纤丝的走丝方向间隔设有蒸汽出口,蒸汽通入所述蒸汽管道并从所述蒸汽出口排出为所述化纤丝加热。

采用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中,加热装置包括了电加热和蒸汽加热两种方式,其中电加热器是给走丝管本身进行加热,而蒸汽加热主要是通过蒸汽管道内的蒸汽给化纤丝进行加热,这样具备了电加热的快速加热的优点,同时也解决了电加热湿度不够的问题,而且也解决了单独蒸汽加热时湿度过大的问题,可以让湿度达到一个较为合适的范围内,从而使得化纤丝的弹性适中。

另外,本发明中电加热和蒸汽加热在结构上进行优化,首先,电加热器是直接给走丝管加热,而化纤丝是直接设置在走丝管内,即电加热器加热的产生的热量基本是直接传递到化纤丝,中间除了蒸汽外没有阻隔,热量损失是比较小的;

而对于蒸汽加热,由于是蒸汽管道内直接通入蒸汽,并直接从蒸汽出口处排出为化纤丝加热,中间也没有阻隔,即蒸汽从通入蒸汽管道后到排出到化纤丝中间,热量损失也较小,而且蒸汽管道本身就处于走丝管内部,本身就具备保温效果,所以蒸汽在蒸汽管道内基本不会发生热量散失;

故本发明中这种结构设计,使得电加热器设置的温度与化纤丝处实际的温度,温差较小,同时通入的蒸汽从蒸汽管道内到实际到达化纤丝处,温差也基本不变,也就是说,电加热器设置的温度与化纤丝在走丝管内的实际温度更加接近,故温度就更加容易掌控,而蒸汽加热部分,由于热量损失小,故通入的蒸汽量变得更可控,对化纤丝的湿度也更加容易掌控。

此外,本发明中的加弹机还设置了放线装置和收线装置,从而让整个加弹机在结构上更加紧凑,不会占用很大空间。

作为优选,所述走丝管内安装有内支架,所述蒸汽管道安装在所述内支架上,所述内支架包括过线板,所述过线板上设有供所述化纤丝穿过的过线孔。

作为优选,所述蒸汽管道与过线板固定连接,所述过线板、蒸汽管道组成整体并插装在所述走丝管内。

作为优选,所述加热装置在走丝管端部设有稳定空腔,所述稳定空腔内设有隔板,所述隔板将稳定空腔分隔为上空腔和下空腔,所述化纤丝穿过所述上空腔,所述下空腔其中一侧用于通入蒸汽,另一侧与蒸汽管道相通。

作为优选,电加热器为加热丝,所述加热丝周向间隔分布在走丝管的外壁上或绕卷在走丝管的外壁上;或,所述电加热器为电加热管,所述电加热管插装在走丝管内,所述蒸汽管道内置在电加热管内。

作为优选,所述放线架还包括多个转动安装在放线架上的活动挂钩,每个活动挂钩连接有复位弹簧,原丝卷筒上的原丝绕过并挂置在活动挂钩上,所述活动挂钩连接有第一拉力传感器,所述第一拉力传感器连接有控制开关,所述控制开关控制所述牵引辊轮运行和停止。

作为优选,所述放线架上设有多个挂杆,所述原丝卷筒可转动地挂置在所述挂杆上,所述放线架在每个挂杆附近设置有第二拉力传感器,所述第二拉力传感器感应从原丝卷筒中引出的原丝的拉力。

作为优选,所述收线架上设有整丝板,所述整丝板上设有多个整丝孔,多根化纤丝分别穿过每个整丝孔并被分配到所述络筒单元上,所述整丝板与每个络筒单元之间设有调节化纤丝张力的张力调节器。

作为优选,所述张力调节器包括固定座,所述固定座上滑动安装有多个滑块,每个滑块上设有穿孔,所述化纤丝从所述整丝孔穿出后经过穿孔,再分配到所述络筒单元上。

作为优选,所述化纤丝加弹机包括牵引化纤丝用的牵引辊轮,所述牵引辊轮包括固定底座,所述固定底座上安装有主动辊轮和用于贴紧在主动辊轮表面的压轮,固定底座上转动安装有第一转轴,所述主动辊轮安装在第一转轴上,所述牵引辊轮还包括第二转轴,所述第二转轴包括第一轴段和第二轴段,第二轴段的中轴线相对于第一轴段的中轴线径向偏移,第一轴段转动安装在固定底座上,所述压轮安装在第二轴段上,所述牵引辊轮还包括用于拨动所述压轮朝向主动辊轮偏心转动或远离所述主动辊轮偏心转动的拨杆。

本发明的其他特点和优点将会在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附图中详细的揭露。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说明:

图1为本发明化纤丝加弹机优选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一;

图2为本发明化纤丝加弹机优选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二;

图3为本发明化纤丝加弹机优选实施例中张力调节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化纤丝加弹机优选实施例中化纤丝的走丝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化纤丝加弹机优选实施例中加热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化纤丝加弹机优选实施例中加热装置的分解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化纤丝加弹机优选实施例中加热装置的截面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化纤丝加弹机优选实施例中牵引辊轮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化纤丝加弹机优选实施例中牵引辊轮的正向示意图;

图10为图9中a-a向的中剖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本发明实施例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解释和说明,但下述实施例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全部。基于实施方式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在下文描述中,出现诸如术语“内”、“外”、“上”、“下”、“左”、“右”等指示方位或者位置关系的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方便描述实施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者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如图1至图7所示,本实施例的化纤丝加弹机,主要包括三大部分,放线装置1、加热装置2以及收线装置3,以图1为例,位于左侧部分为放线装置1,位于图中右侧部分为收线装置3,而加热装置2则位于放线装置1和收线装置3中间,所述放线装置1包括用于放置多个原丝卷筒12的放线架11,所述收线装置3包括设有多个络筒单元30的收线架31,化纤丝40从放线架11中的原丝卷筒12中放出,穿过加热装置2,并最终通过所述络筒单元30将加热好的化纤丝40绕卷到成品卷筒上,络筒单元30是络筒机上常用的结构,本文不作过多赘述。

具体结构如下:

放线装置1:

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放线架11还包括多个转动安装在放线架11上的活动挂钩13,每个活动挂钩13连接有复位弹簧,复位弹簧在图1和图2中未示出,原丝从原丝卷筒12上被牵引辊轮牵引出来后,放线装置1中的牵引辊轮为第一牵引辊轮501,原丝或化纤丝绕过并挂置在活动挂钩13上,所述活动挂钩13连接有第一拉力传感器,所述第一拉力传感器连接有控制开关,所述控制开关控制所述第一牵引辊轮501运行和停止。

活动挂钩13安装在一个感应器挂架131上,该感应器挂架131位于放线架11的上方,所述活动挂钩13设置在感应器挂架131上,具体而言是活动挂钩13、复位弹簧、第一拉力传感器是集成在一个传感器盒132内,该传感器盒132固定安装在感应器挂架131上,所述感应器挂架131包括立柱133,所述放线架11上设有与所述立柱133套装连接的套管134,立柱133和套管134套装连接,从而可以实现升降效果,需要时感应器挂架131可以实现高度调节。

本实施例中的活动挂钩13是一个通过复位弹簧可自动复位的转动件,而原丝是绕过该活动挂钩13并挂置在上面,原丝在被牵引过程中会对活动挂钩13产生一个作用力,从而让活动挂钩13产生一定转动角度,而活动挂钩13转动后会被第一拉力传感器感应到,当原丝在正常牵引状态下,第一拉力传感器感受到活动挂钩13的所受到的作用力是处于一个正常的预设范围内,而当原丝被拉断或被拉死的状态下,活动挂钩13会复位到最初状态,或被拉动到较大角度处,这两个状态都会导致第一拉力传感器所感应的拉力值超出了其预设的正常范围内,此时第一拉力传感器会控制与其相连的控制开关,让控制开关来关闭第一牵引辊轮501,从而让放线装置1处于停止运行的状态,减少了不必要的能耗损失。

此外,由于原丝都是绕卷在原丝卷筒12上,而原丝卷筒12是转动挂置在放线架11的挂杆111上,第一牵引辊轮501拉出原丝时,有一定几率发生拉死现象,为了能够第一时间检测到原丝是否处于拉死状态,所述放线架11在每个挂杆111附近设置有第二拉力传感器14,所述第二拉力传感器14感应从原丝卷筒12中引出的原丝的拉力。本实施例中第一拉力传感器比较靠近加热装置2,而设置第二拉力传感器14,有助于提高感应灵敏度,因为第二拉力传感器14是设置在挂杆111附近,原丝从原丝卷筒12中拉出时发生拉死现象,第二拉力传感器14能够立刻感知到,会在第一拉力传感器感知前就提前感知。

为了让化纤丝40在放线过程中互不干扰,所述放线架11上设置有分丝排架15,所述分丝排架15位于活动挂钩13与原丝卷筒12之间,所述分丝排架15上设有多个供原丝穿过的分丝孔151。从每个原丝卷筒12中拉出的原丝或化纤丝40都单独对应一个分丝孔151,从而让原丝到活动挂钩13这段路径上不会相互缠绕。

为了让从活动挂钩13处的原丝集中回收,所述放线架11还设置有收丝板16,所述收丝板16设在所述活动挂钩13与第一牵引辊轮501之间,所述收丝板16上设有多个沿水平方向横向并列设置的收丝孔161,相邻收丝孔161之间的水平孔距在1mm~15mm之间,原丝经过收丝板16后,能够更加整齐地进入第一牵引辊轮501。

本实施例中所述收丝板16与第一牵引辊轮501之间设有罗拉,其中,所述放线装置1中的罗拉包括第一罗拉61和第二罗拉62,所述第一罗拉61至少部分浸没于第一液体槽171内,所述第一液体槽171内放置有柔软剂,这样原丝绕经第一罗拉61时,原丝表面就附着有柔软剂了;而所述第二罗拉62至少部分浸没于第二液体槽172内,所述第二液体槽172内放置有润滑剂,这样原丝绕经第二罗拉62时,原丝表面就附着有润滑剂了。

所述罗拉与第一牵引辊轮501之间设有可上下升降调节的压丝板18,压丝板18在放线装置1中主要起到调节张力的作用,压丝板18可以上下升降,压丝板18主要包括基板和插板,基板上设有插槽,插板插装在插槽内,而原丝则穿过基板与插板之间的间隙进入到牵引辊轮中,具体可参见图2。

加热装置2:

如图5至图7所示,本实施例中加热装置2包括内部中空的走丝管21,化纤丝40或原丝穿过所述走丝管21进行加热,走丝管21内可以穿过一根化纤丝40,也可以是同时穿过多根化纤丝,本实施例中优选是在一个走丝管21内穿过多根化纤丝,所述加热装置2包括给所述走丝管21加热用的电加热器22,所述加热装置2还包括蒸汽管道23,所述化纤丝40位于蒸汽管道23与走丝管21的内壁之间,所述蒸汽管道23上沿化纤丝40的走丝方向间隔设有蒸汽出口231,蒸汽通入所述蒸汽管道23并从所述蒸汽出口231排出为所述化纤丝40加热。

本实施例中的加热装置2包括了电加热和蒸汽加热两种方式,其中电加热器22是给走丝管21本身进行加热,而蒸汽加热主要是通过蒸汽管道23内的蒸汽给化纤丝40进行加热,这样具备了电加热的快速加热的优点,同时也解决了电加热湿度不够的问题,而且也解决了单独蒸汽加热时湿度过大的问题,可以让湿度达到一个较为合适的范围内,从而使得化纤丝40的弹性适中。

另外,本实施例中电加热和蒸汽加热在结构上进行优化,首先,电加热器22是直接给走丝管21加热,而化纤丝40是直接设置在走丝管21内,即电加热器22加热的产生的热量基本是直接传递到化纤丝40,中间除了蒸汽外没有阻隔,热量损失是比较小的;

而对于蒸汽加热,由于是蒸汽管道23内直接通入蒸汽,并直接从蒸汽出口231处排出为化纤丝40加热,中间也没有阻隔,即蒸汽从通入蒸汽管道23后到排出到化纤丝40中间,热量损失也较小,而且蒸汽管道23本身就处于走丝管21内部,走丝管内本身就具备保温效果,所以蒸汽在蒸汽管道23内基本不会发生热量散失;

故本实施例中这种结构设计,使得电加热器22设置的温度与化纤丝40处实际的温度,温差较小,同时通入的蒸汽从蒸汽管道23内到实际到达化纤丝40处,温差也基本不变,也就是说,电加热器22设置的温度与化纤丝40在走丝管21内的实际温度更加接近,故温度就更加容易掌控,而蒸汽加热部分,由于热量损失小,故通入的蒸汽量变得更可控,对化纤丝40的湿度也更加容易掌控。

本实施例中所述电加热器22的加热温度为110℃~130℃,优选是120℃,所述蒸汽管道23内的蒸汽温度为95℃~110℃,优选为102℃,在该参数条件下,化纤丝40的湿度、软化温度刚好,弹性量较为合适。

具体结构而言,所述走丝管21内安装有内支架20,所述蒸汽管道23安装在所述内支架20上。该内支架20包括过线板24,本实施例中作为优选,过线板24设置有多个,所述过线板24上设有供所述化纤丝40穿过的过线孔241,本实施例中的过线孔241呈长方形状,因为本实施例中多根化纤丝40是一起穿过同个走丝管21内,故过线孔241设置成长方形,让多根化纤丝40可以并列平行通过,因为本实施例中走丝管21长度较长,故设置多个过线板24,用于支撑化纤丝40,防止其在走丝管21内下垂,如果走丝管21长度较短,可不设置过线板24或设置一个过线板24,均是可以。

本实施例中多个过线板将所述走丝管21的内腔分隔为一个以上的小加热室,每个小加热室内设有所述蒸汽出口231,每个小加热室是一个加热单元,相当于每个加热单元都单独设置蒸汽出口231,从而让每个加热单元的蒸汽量都相对均匀,湿度上更加平均。

本实施例所述蒸汽管道23与过线板24固定连接,所述过线板24、蒸汽管道23组成整体并插装在所述走丝管21内,即过线板24、蒸汽管道23是一个整体的模块,在需要安装、清洗、维修时,整体进行拆除非常方便,同时本实施例中过线板24的外形呈圆形,刚好与走丝管21的内壁相匹配,故把蒸汽管道23与过线板24设置成整体,相当于过线板24起到了定位好蒸汽管道23的作用。

本实施例中蒸汽出口231的形状也进行优选设置,由于本实施例中一个走丝管21内穿过多根化纤丝40,故在蒸汽管道23上设有一个条形状的切口以形成所述蒸汽出口231,蒸汽从切口处喷出时形成扇形喷射区,所述多根化纤丝40位于所述扇形喷射区内,具体可参见图7中所示,位于最底部的蒸汽管道23,蒸汽从切口处喷出大致呈扇形喷射区,这样可以覆盖到过线孔241内的所有化纤丝40。

本实施例作为优选,走丝管21内还额外设置了两根蒸汽管道23,与位于最底部的蒸汽管道23形成一个三角形结构,不但增加了蒸汽出量,而且还有助于提高内支架20的稳定性。

化纤丝40从走丝管21端部进入的时候,容易被蒸汽排出的气流形成干扰,从而造成化纤丝40跳动过大,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所述加热装置2在走丝管21端部设有稳定空腔201,具体而言该稳定空腔201设置在内支架20的端部,所述稳定空腔201上设有过线孔241,所述稳定空腔201沿走丝方向的两个端壁之间的间隙小于50mm,本实施例中稳定空腔201具体由两片过线板24组装形成,两片过线板24轴向之间的间隙小于50mm。两片过线板24上均有过线孔241,化纤丝40在过线孔241不会发生过大的上下跳动,从而起到稳定作用。

为了进一步提高稳定效果,所述稳定空腔201内设有隔板25,所述隔板25将稳定空腔201分隔为上空腔202和下空腔203,所述化纤丝40穿过所述上空腔202,所述下空腔203一侧用于通入蒸汽,另一侧与蒸汽管道23相通,通入蒸汽的一侧设置有蒸汽入口2031,上空腔202和下空腔203相互分隔,上空腔202内不会受到蒸汽气流的影响,而下空腔203,优选是一个密闭的空间,一侧通入蒸汽,蒸汽在下空腔203内临时存储后进入蒸汽管道23,设置一个密闭的下空腔203的效果,是让下空腔203成为一个稳压用的空间,能蒸汽能够持续稳定的输入蒸汽管道23,而不会时断时续。

对于电加热器22而言,可以有多种实施方式,比如电加热器22可以是单独的加热丝221,所述加热丝221直接周向间隔分布在走丝管21的外壁上或绕卷在走丝管21的外壁上,对走丝管21进行直接加热;或者,所述电加热器22为电加热管,当然电加热管上也设置了相应的加热丝221,所述电加热管插装在走丝管21内,所述蒸汽管道23内置在所述电加热管内,本实施例采用的是后者,采用后者的优点在于电加热管也是可拆的形式,维修、清洗较为方便。

本实施例中,每根走丝管21之间设置有也设置了罗拉,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中加热装置2包括三根走丝管21,其中间设置两个罗拉,分别为第三罗拉63和第四罗拉64,第三罗拉63和第四罗拉64在加热装置2中主要起到提高张力的效果,让化纤丝40在加热装置2中不过于松弛,以提高后期的回缩量,本实施例中三根走丝管21,大致设置成梯形状,当然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可以设置成“w形”、“z形”等。

收线装置3:

本实施例中的收线装置3,包括收线架31以及牵引化纤丝40用的牵引辊轮,收线装置3中牵引辊轮有三个,即第二牵引辊轮502、第三牵引辊轮503、第四牵引辊轮504,第二牵引辊轮502位于加热装置2的出口处,在收线架31的顶部,用于将加热装置2中出来的化纤丝40牵引出来,第三牵引辊轮503位于收线架31的底部,第二牵引辊轮502和第三牵引辊轮503之间路线较长,用于提高化纤丝40的冷却效果,而第四牵引辊轮504也位于收线架31的顶部。

所述收线架31上设有整丝板32,所述整丝板32上设有多个整丝孔321,从加热装置2内输出的多根化纤丝40分别穿过每个整丝孔321并被分配到每个络筒单元30上,从而让每根化纤丝40不发生相互缠绕。

本实施例中络筒单元30是层叠式设计,所述收线架31包括多层横架311,每层横架311上设有1个或多个所述络筒单元30。由于每个络筒单元30的位置都略有不同,故从整丝板32出去后的化纤丝40到每个络筒单元30之间的走丝线路和走丝距离都不一样,较长路线的化纤丝40则容易产生松弛问题,导致路线较长的络筒单元30绕卷出来的成品卷筒,与路线较短的络筒单元30绕卷处理的成品卷筒,其化纤丝40的绕卷松紧度有差异,故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整丝板32与每个络筒单元30之间设有调节化纤丝40张力的张力调节器33,利用张力调节器33可以对每根化纤丝40的松紧度进行调整,以保证每个成品卷筒的绕卷程度接近统一。

张力调节器33的具体结构,可参见图3中所示,所述张力调节器33包括固定座331,所述固定座331上滑动安装有多个滑块332,每个滑块332上设有穿孔,所述化纤丝40从所述整丝孔321穿出后经过穿孔,再分配到所述络筒单元30上,滑块332的滑动距离,可以用来调整每根化纤丝40到络筒单元30之间的张力。

由于加热后的化纤丝40,其表面附着有水分或者其他添加剂,如果不进行分丝,相互之间容易相互吸引缠绕,整丝板32虽然已经有一定的分丝作用,但是其孔距之间相对较小,为了提高分丝效果,所述收线装置3还包括分丝板34,化纤丝40在进入整丝板32之前,会先经过分丝板34,该分丝板34所述分丝板34上设有多个分丝通孔341,相邻分丝通孔341之间的间距大于相邻整丝孔321之间的间距,具体可参见图2和图3中所示。

所述收线装置3还包括梳丝板35,所述化纤丝40依次穿过梳丝板35、分丝板34,所述梳丝板35上设有多个梳丝槽351,梳丝板35其实一个粗分丝的过程,本实施例中梳丝板35、分丝板34、整丝板32这样组合布局,实际上实现的是化纤丝40从聚拢到分开,再聚拢的走丝过程,这样的走丝过程,让化纤丝40不会发生松弛,每根化纤丝40更加紧绷,从而不会过度收缩,影响其弹性量。

本文中的牵引辊轮,即第一牵引辊轮501、第二牵引辊轮502、第三牵引辊轮503、第四牵引辊轮504,都是相同的结构。

其结构如图8至图10所示,包括固定底座51,所述固定底座51上安装有主动辊轮52和用于贴紧在主动辊轮52表面的压轮53,固定底座51上转动安装有第一转轴54,所述主动辊轮52安装在第一转轴54上,所述牵引辊轮还包括第二转轴55,所述第二转轴55包括第一轴段551和第二轴段552,第二轴段552的中轴线相对于第一轴段551的中轴线径向偏移,第一轴段551转动安装在固定底座51上,所述压轮53安装在第二轴段552上,所述牵引辊轮还包括用于拨动所述压轮53朝向主动辊轮52偏心转动或远离所述主动辊轮52偏心转动的拨杆56。

本实施例中,第二转轴55的第一轴段551和第二轴段552的转动中心不在同一直线上,相当于第一轴段551和第二轴段552两者是偏心设置,而压轮53是安装在第二轴段552上,故当第一轴段551发生转动时,压轮53与主动辊轮52之间的距离会发生变化,利用这个距离的变化,即可实现压轮53与主动辊轮52之间的压紧或松开,即利用偏心的原理来实现压轮53和主动辊轮52之间的压紧或松开,在实际操作时,只需要拨动拨杆56,就能快速实现调节,操作起来非常方便,而且整个牵引辊轮结构也较为简单。

如图10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轴段551包括偏心套筒,所述偏心套筒内设有偏心轴孔,偏心轴孔的中轴线和偏心套筒自身的转动中轴线,不在同一直线上,所述第二轴段552插装在所述偏心轴孔内,故相当于第二轴段552的转动中轴线与偏心套筒的转动中轴线不在同一直线上,所述拨杆56连接在所述偏心套筒上,拨动拨杆56,则拨动偏心套筒转动,偏心套筒转动时,则带动第二轴段552上的压轮53产生靠近或远离主动辊轮52的运动。

为让压轮53在正常工作状态下始终与主动辊轮52贴紧,所述固定座331上连接有拉簧57,所述拉簧57连接至所述拨杆56,所述拉簧57对拨杆56产生拉力,以使所述压轮53朝向主动辊轮52偏心转动。

为了减少偏心套筒的转动摩擦,所述固定底座51上设有第二安装孔,所述偏心套筒安装在第二安装孔内,偏心套筒与第二安装孔的内壁之间设有轴套511,设置轴套511后,可以减少偏心套筒的外壁与第二安装孔之间的摩擦力。

为了防止第二轴段552与偏心套管134之间发生相对转动,所述偏心套筒上设有固定孔5511,所述固定孔从偏心套筒的外壁连通至所述偏心轴孔,固定孔5511上穿有固定所述第二轴段552的紧固螺钉,为了让紧固螺钉能更好的固定,所述第二轴段552上设有压紧平面。

本实施例中,拨杆56的转动方向有第一方向s1和与其相反的第二方向s2,所述拨杆56朝第一方向s1转动时,压轮53朝向主动辊轮52偏心转动,拨杆56朝第二方向s2转动时,压轮53远离主动辊轮52偏心转动。故当用户需要松开压轮53时,需要拨动拨杆56朝第二方向s2转动,用户松开拨杆56时,拨杆56在拉簧57的作用下,朝第一方向s1回位。

为了让用户在松手状态下,也能让压轮53与主动辊轮52保持分离状态,本实施例中设置了一个限位块58,即当拨杆56沿第二方向s2转动到一定角度,当拨杆56与拉簧57呈一直线这一临界点时,如果拨杆56继续朝第二方向s2转动,此时的放开拨杆56,拨杆56不会往第一方向s1回位,而是会继续往第二方向s2转动直至与主动滚动再次贴紧,而限位块58则设置在该临界点与拨杆56朝第二方向s2转动时重新回转位置的范围之间,具体可参见图9,将限位块58设置在该位置处,拨杆56会停靠在限位块58上,不会朝第一方向s1转动,也不会朝第二方向s2转动,从而实现在松开拨杆56的前提下,也能保证压轮53与主动辊轮52之间相互分离。

由于压轮53贴紧主动辊轮52时,压轮53自身也在发生转动,为了减少压轮53与第二轴段552之间的摩擦,所述压轮53与第二转轴55之间设有轴承531,所述压轮53的两端至少一端设有轴承槽,所述轴承安装在所述轴承槽内,设置轴承后,可以有效减少压轮53与第二轴段552之间的摩擦。此外,为了减少压轮53的自身重量,所述压轮53上设有多个偷料孔。

化纤丝加弹的整个工艺流程:先从原丝卷筒12中拉出,经过第二拉力传感器14、穿过分丝排架15上的分丝孔151、再依次经过活动挂钩13、收丝板16、第一罗拉61、第二罗拉62、压丝板18、第一牵引辊轮501,接下来是经过加热装置,主要是穿过三根走丝管21,穿过三根走丝管21后,再依次经过第二牵引辊轮502、第三牵引辊轮503、梳丝板35、分丝板34、整丝板32、第四牵引辊轮504、张力调节器33,最终分配到络筒单元30。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熟悉该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明白本发明包括但不限于附图和上面具体实施方式中描述的内容。任何不偏离本发明的功能和结构原理的修改都将包括在权利要求书的范围中。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