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油剂加热循环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11407阅读:207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纺丝器械领域,涉及一种油剂加热循环装置,具体涉及一种涤纶长丝纺丝油剂加热循环装置。



背景技术:

涤纶FDY用油剂是涤纶纺丝-拉伸一步法纺丝工艺中不可缺少的助剂,它对提高纤维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油剂调配质量的好坏直接对纤维纺丝加工和染色性能有重大影响。FDY工艺是利用纺丝拉伸一步法生产全拉伸丝的工艺简称,其纺丝速度很高,通常在4500-5500m/min,其技术的关键在于纺丝之后的连续拉伸。

当前国内应用最多的工艺路线是热辊拉伸工艺路线。为满足FDY生产工艺的需要,调配的FDY油剂应具备以下特点,由于PET中只有苯环、酯基,吸湿基团少,不容易被水润湿,因此对油剂的润湿性要求较高。FDY纺丝工艺的纺拉速度很高,在纺拉过程中,纤维与纤维之间,纤维与金属、陶瓷之间会产生很大的静电和摩擦,过大的静电和摩擦会影响纤维的均匀性和可纺性,产生毛丝和断头等问题,甚至会使生产无法正常进行。为此,调配好的FDY油剂必须要有较好的平滑性和抗静电性。

在热辊拉伸工艺路线中,第二热辊的温度在110-140℃左右,因此要求调配好的油剂要具有优良的耐热和稳定性,即油剂在高温下应不分解、不冒烟、不滴油和不结焦的性质。由于纤维表面的油膜在高温、高速和一定压力下破裂后,会改变纤维的摩擦行为,致使摩擦力增大,导致纤维毛丝和断头等问题。因此要求油剂有较高的油膜强度。涤纶的临界表面张力为43cN/cm2,比水的表面张力小得多,不易被水所润湿。为了油剂能迅速均匀的上油,只有配制好的油剂乳液的表面张力接近或低于纤维的临界表面张力时,丝束才能均匀上油。

但油剂在冬季室温较低的时候会产生凝结、分层等现象,导致组份不均匀,配制的油剂均匀性差,达不到以上所述油剂必备特性,因而造成毛丝降等多、条干不匀率异常和断头增多等情况,甚至无法使用,严重影响纺丝的正常生产。

因此,如何在气温较低的环境中保证油剂的品质是目前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油剂加热循环装置,通过简单的设施即可解决纺丝油剂加热、循环困难和配油不均匀的难题,有效保证油剂的品质,保证纺丝的正常生产。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解决:

一种油剂加热循环装置,包括油剂储存装置、自吸泵、储油罐、阀门和管路;

所述储油罐为夹层结构,储油罐外壁安装有进口阀和出口阀,所述进口阀和出口阀的一端分别与储油罐的夹层连通,所述进口阀的另一端与热源连接,所述出口阀的另一端与热源收集装置连接;

所述自吸泵的入口通过管路穿过夹层接入储油罐底部,二者之间的连接管路被出油阀门Ⅱ分成两段,其中,储油罐与出油阀门Ⅱ之间的连接管路与出油管路的一端连接,出油管路上安装有出油阀门Ⅰ,出油阀门Ⅱ与自吸泵之间的连接管路与进油管路的一端连接,进油管路的另一端与油剂储存装置连接,进油管路与油剂储存装置之间安装有进油阀门;

所述自吸泵的出口通过管路穿过夹层接入储油罐内部;所述自吸泵的入口和出口接入储油罐内部的位置不同;

所述储油罐的侧壁安装有油剂液位计,所述储油罐的顶部安装有油剂温度计。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

如上所述的油剂加热循环装置,所述热源为蒸汽发生装置或者高压的蒸汽发生装置,所述热源收集装置为蒸汽收集装置。

如上所述的油剂加热循环装置,储油罐底部与出油管路之间的连接管路与低排管路的一端相连,所述低排管路上安装有低排阀门。

如上所述的油剂加热循环装置,所述储油罐的底部为圆锥状。

如上所述的油剂加热循环装置,所述储油罐的夹层厚度为10~20mm。

如上所述的油剂加热循环装置,所述进口阀与出口阀之间的垂直距离为120~150cm。

如上所述的油剂加热循环装置,所述进口阀和出口阀安装在储油罐外壁的同一侧。

如上所述的油剂加热循环装置,所述油剂液位计为静压式液位计。

如上所述的油剂加热循环装置,所述油剂温度计为煤油温度计。

本实用新型装置的使用方法为:使用前,所有的阀门都处于关闭状态,首先开启加热装置,打开进口阀,使蒸汽发生装置内的蒸汽在储油罐的夹层内流动使储油罐夹层中充满蒸汽,打开出口阀,然后再打开进油阀门,开启自吸泵,使油剂储存装置内的油剂不断进入储油罐内,观察油剂液位计的读数,待储油罐内的油剂达到使用量时关闭进油阀门,打开出油阀门Ⅱ,油剂在自吸泵的作用下不断在储油罐内循环,观察油剂温度计,待达到工艺温度时,依次关闭蒸汽进气阀和蒸汽出口阀,关闭出油阀门Ⅱ和自吸泵,打开出油阀门Ⅰ即可使用油剂,最后油剂快用尽时,关闭出油阀门Ⅰ,打开低排阀门对储油罐进行排空。

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针对低温环境以及低温季度的情况,油剂品质下降的问题,提供了一种可对油剂原油加热、循环的油罐,可有效解决因低温使原油分层和凝结等现象导致的配油不均匀甚至原油无法使用的问题。同时,本实用新型具有构造简单、成本低廉、结构合理和使用便捷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油剂加热循环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进油阀门,2-自吸泵,3-出油阀门Ⅱ,4-出油阀门Ⅰ,5-储油罐,6-夹层,7-低排阀门,8-进口阀,9-油剂液位计,10-出口阀,11-油剂温度计,12-油剂储存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此外应理解,在阅读了本实用新型讲授的内容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作各种改动或修改,这些等价形式同样落于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范围。

如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油剂加热循环装置,包括油剂储存装置12、自吸泵2、储油罐5、阀门和管路;

储油罐5为夹层结构,储油罐外壁安装有进口阀8和出口阀10,进口阀8和出口阀10的一端分别与储油罐5的夹层6连通,夹层6内含有加热媒介;进口阀的另一端与热源连接,出口阀的另一端与热源收集装置连接;

自吸泵2的入口通过管路穿过夹层接入储油罐底部,二者之间的连接管路被出油阀门Ⅱ3分成两段,其中,储油罐5与出油阀门Ⅱ3之间的连接管路与出油管路的一端连接,出油管路上安装有出油阀门Ⅰ4,出油阀门Ⅱ3与自吸泵2之间的连接管路与进油管路的一端连接,进油管路的另一端与油剂储存装置12连接,进油管路与油剂储存装置12安装有进油阀门1;

自吸泵2的出口通过管路穿过夹层接入储油罐内部;自吸泵2的入口和出口接入储油罐内部的位置不同;

储油罐5的侧壁安装有油剂液位计9,储油罐的顶部安装有油剂温度计11。

优选的是,热源为蒸汽发生装置,热源收集装置为蒸汽收集装置。

优选的是,储油罐底部与出油管路之间的连接管路与低排管路的一端相连,低排管路上安装有低排阀门7。

优选的是,储油罐5的底部为圆锥状。

优选的是,储油罐夹层的厚度为10~20mm。

优选的是,进口阀8与出口阀10之间的垂直距离为120~150cm。

优选的是,进口阀8和出口阀10安装在储油罐外壁的同一侧。

优选的是,油剂液位计9为静压式液位计。

优选的是,油剂温度计11为煤油温度计。

经试验证明,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油剂加热循环装置确实解决了现有技术调配纺丝油剂加热、循环困难,配油不均匀的难题。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